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17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

夢想島中文    我的爺爺朱元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對了大孫,這虎蹲炮又是何物?”

  朱元璋忽然想起來剛才朱雄英提到露梁海戰時候,所言明軍艦船上的這些武器,其中弗朗機炮既然是西洋進口,那便不必深究,但這虎蹲炮可是明軍自研,然后搬上艦船當做艦載火炮的。

  既然明軍在未來能夠自研,那么現在大概率也能造的出來。

  “這虎蹲炮乃是戚繼光抗倭時”

  虎蹲炮,顧名思義,就是造型跟老虎蹲著一樣的火炮,如果想象不出來那就想象一只貓咪的蹲姿,也是一樣的,即前面是兩個前肢分別撐地,后面則是由兩個收起來的后肢和臀部作為一個整體支撐,說白了,迫擊炮。

  這東西是戚繼光改進出來的,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戚家軍在與倭寇的戰斗中,能夠獲得迅猛且有效的火力支援。

  但是明軍的傳統火炮,沉重不堪,上千斤的重量,基本就告別隨軍快速機動了,所以戚繼光把傳統火炮給縮短了,換到現代尺寸,只有六十多厘米,重量只有幾十斤,在《武備志》中,虎蹲炮被定義為介于火銃和弗朗機炮之間的火力,主要采用三十兩的大鉛彈或大石彈來作為彈藥,跟迫擊炮作為連排支援火力的戰術地位是一樣的。

  當然了,哪怕是戚繼光也不能憑空造物,縮短火炮尺寸和減輕重量,是必然要付出代價的,那就是虎蹲炮的平射射程被大大縮短了,而這個問題,則由前面的鑄鐵兩腳架抬高火炮仰角,用曲射增加的射程進行了彌補,所以虎蹲炮的改進整體上是非常成功的。

  而朱雄英只是把原理這么稍稍一說,朱元璋就聽懂了。

  縮短炮管,減輕重量,加裝兩腳架.按照大明現在的能力,大批量的制造這種虎蹲炮很簡單,沒什么技術難度。

  而即便沒有所謂的弗朗機炮,不能做到上千步的遠距離平射,有這種五百步的火力,在海戰中,依舊能夠形成降維打擊,只要航速快、護甲厚,靠著火炮的射程,完全可以不斷放風箏把敵人打的找不著北。

  但是朱雄英的三言兩語中,卻有些信息,讓朱元璋頗感不安。

  “日后倭寇大規模作亂?可這根源又在何處?”

  朱元璋有些費解,哪怕沒有現在的轉變,大明依舊堅持海禁政策,按理說不應該發生大規模的倭寇作亂。

  要知道,倭寇作亂的問題現在就已經有了,但倭寇問題對于大明的統治影響可以說是極小,因為沿海都是城池寨堡,明軍還發現了倭寇“候順風而進”的規律,按照這個規律,明軍可以時刻調整海防重心,洪武朝的海防可以說是固若金湯,倭寇就算襲擾也得不到什么利益,反而會蒙受損失,長此以往,搶不到錢還得把命搭上倭寇作亂圖個什么呢?

  所以朱元璋敏銳地覺得,肯定是以后有什么變故,而且不是小變故,所以才能泛濫到嚴重影響到東南沿海地區百姓生產生活的地步。

  “因為兩頭堵,大明海禁,日本也海禁,但兩國之間還有大量的貿易需求.”

  鮮為人知的是,日本在倭寇作亂時期也是搞海禁的。

  大明撤銷市舶司停止勘合貿易的理由很簡單,嘉靖二年,來華進行貿易的日本商人因為在寧波持械斗毆殃及了當地軍民,造成了大規模傷亡,這種重大惡性事件發生了,大明必須給日本點顏色瞧瞧。

  結果日本幕府當時也獲取不了海貿的利益,所以索性跟著海禁了。

  海禁政策對正常的海外貿易活動造成了毀滅性打擊,但海外貿易的巨大利潤卻促使著無數人前赴后繼,這就導致了東南一帶的私人海外貿易開始猖獗,完全取代了官方海外貿易,而由于私人海外貿易是不合法的,所以在水師的緝私船的威脅下,海貿商人們開始利用手中的金錢發展海上武裝,用武力給自己的走私護航。

  “但如果僅僅是這樣,整體來講,也就是海貿走私的問題,還沒造成倭寇大規模作亂,主要是當時去談判的大臣,把相對而言愿意守序的最大海商集團首領汪直給誘殺了,而汪直死后,所有的海商都知道朝廷不可信,因此,他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開始用利益驅使海盜、游民、漁民、逃亡軍戶追隨倭寇進行搶劫掠奪活動,連貿易都不做了,直接搶。”

  實際上,為什么洪武朝沒有大規模的倭寇作亂?因為外來的倭寇在沒有內應引導的情況下,侵擾東南沿海地區時極易被剿滅,但是如果有了內應侵擾活動就變得很簡單了,這些內應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大明百姓,不僅熟悉軍隊布防,還知道當地的水文地理條件,這就相當于直接開單方面的戰爭迷霧了,明軍不知道倭寇虛實,而倭寇卻能專挑明軍軟肋打。

  那明軍的情況又如何呢?到了明朝中期,因為大規模的土地兼并,衛所制存在的基礎,也就是軍田,遭到了大規模的霸占,衛所兵基本等同于軍官的家奴,因此沿海衛所兵大量逃離,其中一部分,甚至直接去當倭寇了.剩下的沿海衛所兵,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再加上軍餉常年拖欠,艦船武器年久失修,根本就沒什么戰斗力可言,面對倭寇的襲擊,別說是抵抗了,自保都費勁,毫無戰斗力可言。

  而且,根據《明史.倭寇傳》和《嘉靖實錄》的記載,倭寇作亂中,真正的倭寇只占總數的三成左右,剩下七成都是明人海盜、游民、漁民、逃亡軍戶,胡宗憲在《籌海圖編》中列出的14股最大倭寇的57個頭目里,明人占46人,倭人只有11人,就相當于在倭寇的管理層,大明本地人直接達到了八成之多。

  “所以,倭寇作亂的根源,還在大明的制度本身,經濟會隨著時間發展,過去的海禁政策在戰亂剛剛平定,沒有多少剩余物產的情況下還沒問題,經濟發展了就肯定要開海,而若是有官方主導的正常海貿活動,走私就不會如此猖獗,沿海商人百姓有條合法的活路,也必不會勾結倭寇作亂。”

  朱雄英的話語,讓朱元璋的面色,變得凝重了起來。

  朱元璋本能地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制度會給后世的大明造成阻礙,但他還是不得不開始認真思考,大孫所言的未來,究竟有沒有發生的可能性?

  然而,越是思考,朱元璋就越覺得,如果不改變海禁政策,那么未來朝著大孫預測的發展,可能性是極大的!

  因為,哪怕是他想要建立一個大農村社會,可人性逐利的基因,依舊是刻在骨子里的,不是一個海禁政策能夠阻止的。

  正是因為人性逐利,所以軍官才會兼并軍田,致使衛所制崩壞;商人才會進行走私,甚至不惜武裝走私,來對抗海禁.人性,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怎么會是他能改變的?

  所以,既然現在決定以后要搞“下西洋”的官方海外貿易,那么這個口子一開,隨著時間的發展,民間海外貿易也是攔不住的,而如果朝廷順其自然進行開海,固然可以收獲巨大的利益,但人心也會隨之變遷,朱元璋制定的社會制度,就必然會遭到破壞,這背離了他的理想。

  但換個角度想想,朱元璋也感到了一絲無力,難道他不搞官方海外貿易,日后就沒有皇帝搞嘛?不可能的,為了充實國庫,肯定有人搞。

  同樣的道理,只要經濟從元末戰亂中恢復了,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私人海外貿易也是攔不住的,就算大明一條路走到黑,從頭到尾堅持海禁政策,還是會出現大規模私人海外貿易的情況,繼續堵,那就會發生大孫所預測的未來中那種大規模倭寇作亂了。

  難道,真的就是堵不如疏?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我的爺爺朱元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