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六十一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

  李世民牽著孫子與孫女的手走下了城樓。

  李承乾收起長刀,走下城樓時,讓內侍抬著爺爺的輪椅也下了城樓。

  待父皇帶著孩子們離開,爺爺也回了武德殿,李承乾看夜色也已深,這才回了兩儀殿。

  翌日,上元節會連續慶賀三天,朝中還未開朝,皇帝就讓人打掃皇城與太極殿。

  今天,任中書侍郎,監修國史的來濟前來覲見。

  李承乾在興慶殿的墨池邊接見了這位老臣,在臣子來看國史是很重要的,修撰國史也是臣子們的心中所愿。

  其實史書都是后人所寫的,隋書是唐人寫的,晉書也是唐人修撰的。

  在朝臣的選擇上,能夠任職中書侍郎的官吏都是頗有資歷的,再以私心上來說,李承乾希望增加中書侍郎的人數,讓中書省盡可能成為朝堂的核心。

  來濟走上前行禮道:“陛下。”

  李承乾讓人搬來椅子讓這位老臣坐下,再讓人提來了暖爐。

  披著大氅的李承乾望著灰蒙蒙的天,道:“上元節前溫暖了幾天,怎么現在又冷了,今年的倒春寒也不知要持續多久。”

  來濟回道:“陛下,今年的雪是好雪。”

  言罷,看著灰蒙蒙的天也沒有要下雪的意思,只有寒風一陣陣地吹過。

  李承乾道:“現在的墨池也清澈了許多,以前的父皇總是喜練字的。”

  來濟道:“當年的陛下還時常與虞公,歐陽詢共談歷代的大家。”

  “嗯,只是當年虞公過世之后,父皇就很少再練字了,偶爾也有,卻沒有當年這么熱衷。”

  “當年陛下的書法,也是坊間的一大墨寶,不知如今是否還寫字?”

  李承乾揣著手道:“父皇現在喜種地。”

  來濟忽然一笑,又道:“種地也好。”

  可能是虞世南過世,歐陽詢離開之后,父皇也沒了人共同探討書法,自那時之后就很少再動筆書寫了。

  李承乾又覺得至今為止,自己的書法都比不上父皇,寫出來的字勉強算是工整。

  也并不是每個皇帝都要善書法的,父皇的確開了一個好頭,只是這個好頭到自己這里就要停下了。

  來濟遞上一卷書,道:“陛下,這是自乾慶元年至今的國史摘要。”

  李承乾拿過史書只是稍稍看了眼,便又交還給他,“往后國史可以多記錄一些鄉民們的生活記錄,至于朕的事能寫少一些就好。”

  來濟蹙眉道:“若后人想要尋陛下的生活,最好有完整的記錄。”

  李承乾道:“朕只是覺得生活方式若是經常被后人拿出來指摘,朕在天有靈,恐不會舒坦。”

  “嗯…”來濟有些猶豫,又道:“臣領命。”

  “若國史有規章,你要寫朕的生活以及愛好,或者是喜怒,你多寫一些也無妨。”

  來濟道:“臣會自行斟酌。”

  李承乾不想為難這個老人家,恐怕別的皇帝對自己國史也有各種牽掛與焦慮。

  只是讓后人覺得大唐乾慶一朝的皇帝,生活太過簡單,應該也算是好事吧。

  來濟詢問道:“近來,臣在尋找一個人。”

  李承乾道:“誰啊。”

  “玄奘。”

  “他怎么了?”

  來濟道:“臣寫罷梁公的事跡,再看罷王玄策的記述之后,發現了玄奘,得知去年時玄奘回到了長安,但如今又不知去了何處?”

  國史的記錄是不受皇帝的控制的,各代的史官是不是都與來濟一樣也不可知。

  李承乾給一旁楊內侍遞去眼神。

  對方會意之后,便腳步匆匆離開。

  待他再回來時,帶來了一份密奏。

  李承乾將密奏遞交給來濟,道:“自己看吧。”

  “喏。”來濟接過密奏看著上面的內容,隨后又道:“當真是這樣嗎?”

  “嗯,他去了河西走廊支教,朕命崇文館保密了,也不知玄奘是不是一時興起,還是要用后半生支教,他說過要為大唐祈福一生,他去支教倒是比祈福更管用。”

  “他的蹤跡朕不會瞞著你,但伱不要大肆喧嘩,也不要讓人去打擾玄奘。”

  來濟從一旁的內侍手中拿過毛筆,而后在玄奘的那一行之后寫下,不知所蹤。

  玄奘在史書上的記錄也就這么幾筆,他的人生在史書上,就以還俗當作結果,以不知所蹤畫上了句號。

  來濟此來就是為了這件事,陛下自小是個好孩子,有些事不必明說,他也知道該怎么寫,隨后起身道:“臣告退了。”

  李承乾依舊站在墨池邊,稍稍頷首。

  半刻時辰之后,李承乾又看向一旁銀杏樹,現在只剩下了枯枝,已看不到枯黃的銀杏葉,只等來年長出新芽。

  “爹!”

  聽到身后的呼喚聲,還有奔跑的腳步聲,李承乾轉身抱起女兒,問道:“今天想吃什么?”

  孟極想了想道:“想吃蛋炒飯。”

  李承乾道:“好啊,今天親手給你做。”

  “要加蔥花。”

  “好。”

  楊內侍笑著跟在陛下身后。

  皇宮內,又吹過一陣風,如今李衛公已過世了,可軍中又有了很多年輕將領,這些將領都是心懷壯志,一心要位列凌煙閣的。

  距離開朝還有兩天,余下的這兩天,這位皇帝什么都不做,就陪著家人。

  如今的皇帝,子嗣并不多,可好在這個家安寧又祥和。

  皇帝的子嗣不多自然會讓人議論,武德與貞觀一朝,皇帝的子嗣何其多。

  如今沒人給皇帝送美人畫像了,可依舊少不了人詢問皇帝的家事,旁敲側擊地想要往皇帝的宮里塞女人。

  這種事自登基之后,至今為止,有種沒完沒了的感覺。

  上元節慶賀結束的第三天,因現在的早朝延后,李承乾早起鍛煉之后,還有空閑為早朝做一些準備工作。

  楊內侍遞上一份名冊,道:“近來詢問陛下的家事的人都有記錄。”李承乾接過名冊,看著其中的內容,上面就有孔家,盧家,太原的王家,甚至還有杜家與隴西的舊族李家。

  現在的蘇婉是爺爺選的孫媳婦,也是母后與父皇擇定的,自然是不會更改。

  在妃子上只有寧妃一人,至于孔家,盧家就不用多說了,楊內侍記錄得很仔細,太原的王家應該是王神念的一系,那是記錄在魏書中的人物。

  李承乾看罷,就將這封名冊交還給他,“但凡與這些人家有關聯的內侍都驅逐出宮。”

  “這…”

  “怎么?他們背著朕與人探尋朕的家事,朕應該將他們丟進太液池喂魚嗎?如今那池子的魚確實不夠肥了。”

  楊內侍忙道:“喏。”

  今天宮里恐怕又有一批內侍會不見,或者是被驅逐,楊老是一個十分忠心的內侍,他手腳麻利地處理了三十余個內侍,但凡掌班的內侍都在他的眼皮下。

  人都是善于用手中的資源謀私的,這一點在宮墻內可見一斑。

  李承乾將這些事都交給蘇婉與寧兒主持,就去了早朝。

  以前陛下還是太子時,就始終是形單影只了,如今在太極殿,有上百位官吏等候著這位皇帝前來早朝,陛下不孤單了。

  隨著李承乾穿著天子冠冕走入太極殿內,群臣行禮。

  在群臣的目光下,李承乾在皇位上坐好,就讓一旁的內侍念誦旨意。

  旨意很簡單,依舊是秉持著節儉的作風,大唐依舊不富裕,不強大的種種話語,再是恭賀新年。

  李承乾道:“朕知道如今朝中比之往年富裕,但朝中的開支依舊不少,諸位在朝中任職俸祿單薄,如今正值新年,朕讓人準備了賞賜,待早朝結束,諸位在承天門前領賞賜。”

  群臣再一次行禮,高呼道:“謝陛下。”

  接下來便是各部稟奏國事,吏部今年要調任七十余名官吏前往西域,建設安西四鎮,并且崇文館要派支教夫子三十余名,前往吐蕃。

  在新年時崇文館便有了安排,要在中原增設崇文館百余處,其中包含遼東與江南,蜀中幾處道州。

  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于志寧訴說著今年的各項支出。

  殿內,上到各部尚書下到各部侍郎皆在大殿內,今年剛開始,朝中就要拿出數萬貫開支,這讓眾人的壓力很大。

  其中壓力最大的就是兵部,因今年還要增添不少兵員,也不知朝中還能否應付。

  待陛下都應允之后,群臣這才放心,似乎陛下咬了咬牙。

  只有于志寧依舊神色平靜,這幾萬貫的開支其實并不算多。

  只有侍中馬周與于志寧兩位掌管調度的重臣才清楚,現在的財況富裕,哪怕陛下什么都不做,養活天下官吏數年內都不用發愁。

  只不過在群臣的擔心中,以及外界的謠言中,皇帝每一次花大錢都是令人擔憂的。

  再者說,說不定還有人高興,那些反抗支教的人越是覺得朝中入不敷出,他們越是高興。

  那些人叫囂得越熱烈,實則陛下越是平靜,絲毫不將那些叫囂放在耳中。

  太極殿內的早朝一直進行到午時,皇帝這才接見了各國的使者。

  此番來唐的吐蕃使者是桑布扎,小勃律國的王子,還有阿史那社爾,以及天竺使者,南詔王的兒子邏盛炎與回鶻諸部。

  南詔使者進獻了西南諸國的寶物,天竺使者進獻了諸多金銀與象牙杯,阿史那杜爾則是最實在,進獻了地圖,他打下了漠北的大片疆域,并且如今他的族人正在征戰靺鞨人。

  皇帝接受著群臣的朝賀,朝中讓各國使者繼續修建天可汗大道,天可汗有意無意提起了吐蕃與大唐往來的重要道路,修建出一條吐蕃與大唐可以容納騎兵與馬車行進的馳道。

  這條馳道的地理位置就是唐蕃古道。

  到了下午時分,乾慶六年的第一場大朝會結束了,蔥嶺的諸胡沒來朝賀,大食人也沒有向大唐進賀的意思。

  第一批來唐的大食使者至今還被扣押在長安城,何況兩國已有了戰爭。

  今年前來朝賀的周邊小國并不多,主要是唐軍太猛。

  下朝之后,群臣三三兩兩離開太極殿。

  褚遂良走在人群中,問向身邊的于志寧道:“還以為今年陛下會有什么大安排。”

  于志寧道:“你以為要什么大安排?”

  四周都是三三兩兩走著,一邊說話一邊走的朝臣,平日里褚遂良與于志寧走得并不近。

  偶爾還是能說上一兩句話,再者說于志寧也不是許敬宗那一派的人。

  他壓低嗓音又問道:“照理說前后走了兩位輔政大臣,今年陛下應該大展身手。”

  于志寧瞅了他一眼,道:“陛下行事向來不會大張旗鼓的。”

  褚遂良頗為贊同地點頭,“也對,這才是我們的陛下呀。”

  皇帝依舊是個低調的皇帝,自還是太子時,就是如此。

  下了早朝之后,李承乾留下了阿史那社爾用飯。

  “陛下,臣懊悔。”

  李承乾讓人給他倒上酒水,問道:“你懊悔什么?”

  阿史那社爾頓足道:“臣應該跟著大軍去征討蔥嶺。”

  “你打了一年靺鞨人,也不容易,西面的事對你而言,太遠了。”

  “若陛下再有西征之意,臣愿領三萬騎兵,奔赴蔥嶺。”

  “先不說蔥嶺,靺鞨人很難纏嗎?你打了一年還未拿下?”

  “回陛下,靺鞨人都居于深山中,有時冒出幾頭熊,或者幾頭虎,打靺鞨人容易,山中猛獸最難對付。”

  李承乾飲下一口羊肉湯,道:“需要朕幫你嗎?”

  他搖頭道:“無須陛下擔憂,再有一年臣必定橫掃靺鞨,捉幾頭大熊與猛虎給陛下取樂。”

  阿史那社爾是個樸實的莽夫,靺鞨地理位置在遼東以北,那里都是山林,而他這個突厥人習慣了平原作戰,闖進山林中,并不是他所擅長的作戰方式。

  “朕不急于開疆拓土,當年父皇東征的確有很多靺鞨人相助高句麗人,這筆賬遲早要算,你也不用著急,能夠全身而退最重要,再者說,朕也會派人掃平他們。”

  阿史那社爾行禮道:“喏。”

  “高延壽如何了?”

  “高延壽上月才到臣的麾下,不過他從遼東來到草原之后,就病死了。”

  “病死了?”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