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91章 搶占預警機市場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雷達以外,光控相控陣天線更廣闊的應用場景,似乎是電子偵察設備。

  當然也可以說是被動雷達——

  天線,不僅僅是用來發射信號的。

  還可以用來接收信號。

  傳統的電子偵察裝備為了適配不同的信號頻段,通常要在周圍裝滿各種樣式和尺寸的天線。

  所以,電子戰單位的外形,往往都比較…

  抽象。

  尤其以空間緊張的電子戰飛機為甚。

  如果只是側面、機背和機腹凸出來一部分,那已經算是比較清秀的了。

  當然,對于軍用型號來說,丑,不是問題。

  問題是在付出了外形上的巨大代價之后,仍然要在性能上做出取舍。

  除非載機平臺真的非常大,否則在體積和重量有限的情況下,很難對所有的常用信號頻段面面俱到。

  但如果能把兩個甚至幾個天線整合到一起,那對于電子戰飛機來說顯然是個巨大利好。

  不過,狂喜終究是短暫的。

  一項新技術,尤其是這種顛覆性的新技術,從理論到落實,中間往往有重回從難關。

  常浩南和王曉模畢竟都是工程師出身,因此還是很快開始考慮更具體的實踐問題。

  思索半晌之后,后者首先開口道:

  “要想落實這個多波段雷達,具備大帶寬工作特性的天線雖然是關鍵技術,但其它層面,比如發射/接收機設計,還有多波段共同作用情況下的目標識別算法,這些也都需要時間來研發。”

  “所以我覺得,現在首先要做的,還是先建一個原理樣機,把整個流程給走通了。”

  “原理樣機肯定是要搞,但問題其實不止在技術上…”

  常浩南也補充道:

  “最開始我提到的光開關,無論是光纖布拉格反射光柵、光纖色散棱鏡,還是空間光調制器和可控反射鏡,都是高度精密的光學元器件,要么完全不能國產,要么國產的良品率很低,根本達不到工業化的要求…”

  “其實別說這些了,就是最基本的光纖,最多也只能算是紙面上解決了國產化的問題,實際應用還是以進口型號為主。”

  他的團隊剛剛才開始生產超短脈沖激光的工程樣機,對于這些光學或者光電元器件的情況自然了如指掌。

  脈沖激光加工設備還能勉強算作是科研設備,而且其實只實現了半光電化,大部分耗材仍然是電學元件為主,單單用點進口光纖問題尚且不大。

  但預警機和搜索雷達無論再怎么洗白,那也是純純的軍用裝備。

  就算歐洲人發揮資本家賣上吊繩的精神閉著眼睛出口,解放軍也未必敢要這么個核心元器件完全依賴西方的型號。

  而且,盡管二人剛才一直在用346型雷達作為例子,但在眼下的2001年4月,346的基本型已經基本完成了國家鑒定測試,包括其載艦052C也接近設計定型,動力系統暫時和已經開工的052B一樣,使用進口的UGT25000。

  如此高完善度的兩個型號,眼下的軍事斗爭形勢又不容樂觀,不可能因為出現一點新技術的端倪就停下等著。

  換句話說,在艦載雷達層面上,這個光控相控陣的構想,樂觀點說得等到346的下一個改進型,甚至有可能等到再往后的第二個改進型才能用上。

  所以,必須得額外找機會進行一輪技術驗證。

  “如果搞個出口型號呢?”

  常浩南的思路愈發狂野起來:

  “咱們一步一步來,先把多波段的事情放一邊,整個小型的T型天線相控陣雷達,就以150°廣視野和輕量化低成本做賣點,而且反正不是咱自己用,那核心元器件國不國產的也就沒那么重要了,沒準國外用戶人家自己還有進口渠道呢。”

  “相比單純埋頭搞技術驗證和研發,這樣至少有利可圖,后續國內廠家或者研究所做國產化替代的動力也能更強一些。”

  技術這東西,只要走到了賺錢這一步,那后面其實很容易就能循環起來了。

  就怕只見投入不見產出,那即便是國家撥款扶持,也得先掂量掂量。

  而且,如果一個行業只靠國家撥款發展的話,其實也很難說有什么前景。

  所以,常浩南重生以來的慣用路徑,總結起來就是“先通過關鍵技術或型號打通產業總循環,再回過頭來逐漸提升國內總體水平”。

  這一次也不例外。

  “小型預警機…”

  王曉模摸了摸胡茬已經發白的下巴:

  “那載機平臺呢?”

  按理說,這應該是常浩南最本職的領域。

  然而他卻滿不在乎地擺了擺手:

  “這不重要。”

  “既然目標是要出口創收,那就在商言商。”

  迎著王曉模疑問的目光,常浩南繼續解釋道:

  “我們出口的不是預警機,而是一套單獨的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

  “當然,如果用戶愿意用,那我們也可以提供新舟60,或者是C808平臺的完整解決方案。”

  “但如果用戶希望載機能和民航之間更加通用化,以減輕后勤壓力,那我們也不排斥跟其他廠家合作,把我們的預警系統搬到別人的型號上去,比如空客A320、或者支線客機,甚至稍微大點的公務機都行。”

  光控相控陣還有另一個不大不小的優勢,就是對雷達的物理尺寸不太敏感。

  這意味著可以用相對低的成本搞出一套體量不易的型號梯隊。

  當然,正如之前所說,對于太大體量的飛機,寬視野和輕量化的優勢就不太明顯了,而多波段這一點常浩南暫時還不準備掏出來。

  所以,上限應該也就是空警200的程度。

  至于自用型號…

  還是先以小步快跑為主。

  C909載機的空警2000恐怕和346一樣,無福消受這項最新技術了。

  “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

  王曉模的眼神突然一變:

  “就像是瑞典的愛立眼,還有…大衛國的費爾康那樣?”

大衛國的費爾康  雖然圓環工程最后是把預付款給要回來了,那架伊爾76在拆掉設備之后也并入了運輸機部隊服役。

  不過,大衛國在關鍵時刻悍然違約,而且還未經許可帶著他國人員近距離接觸華夏裝備。

  這事可沒那么容易揭過去。

  小本本上一筆一劃都記著呢。

  之所以一直沒什么動作,是因為此前確實沒辦法直接給對方帶來什么麻煩。

  但現在么…

  費爾康,其實也是重點面向國際市場的型號。

  也是有體量不一的型號梯隊。

  也是以出售設備,而非整機為主…

  這可是妥妥的競品。

  所以,要是能在軍售市場戰勝費爾康的話…

  雖然對于大衛國來說也很難說會有什么傷筋動骨的影響。

  但至少算是個出口惡氣的機會。

  至于愛立眼么…

  那只能說聲抱歉了。

  “這樣的話,我們或許還需要一個響亮的名字。”

  王曉模說道:

  “最好是中英文雙關的。”

  “這我已經想好了。”

  常浩南的視線看向電腦屏幕上的一篇論文:

  “就叫‘高明’。”

  “嗯?”

  王曉模一時間沒能理解選擇這個名字的原因:

  “為什么?”

  “高明是封神演義里面的千里眼,和預警指揮系統的功能對得上號。”

  常浩南回答道:

  “另外,可以直接根據字面意思翻譯成英語。”

  “字面意思…highlight?”

  常浩南嘴角露出一個愉快的笑容:

  “沒錯,highlight…”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