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斧已經是不知道多少次,做這樣的護送工作了。
對流程早已爛熟于胸。
他回頭看向自己隊中的那個羌人騎兵,下令道:“李阿令,汝去告訴那些羌人,讓他們跟著俺們走,休要亂走,不然按細作論處!”
叫李阿令的羌人騎兵拱手得令,便拍馬上前,去與那些逃難來的羌人說話去了。
很快,李阿寧就回來稟報:“回稟提轄,末將已將提轄軍令與他們說了,另外,末將還打探清楚了,他們是哪家的?”
“哪家的?”王大斧隨口問道。
“稟提轄…”李阿寧道:“他們說他們是移沒家的部族,從天都山處逃難進的會州,蒙會州的王太尉(王文郁)恩典,遣人送來熙州。”
“移沒家?”王大斧楞了一下。
腦子在剎那,涌出了一段他死記硬背下來的資料。
移沒家——黨項之族也,本居橫山,為環州張都監(張守約)破,乃遷南牟會,為元昊守備行宮,李都知(李憲)擊破南牟會,余眾遁入天都。
這些是熙州去年新來的游知州,給他的小冊子里寫的文字。
王大斧雖然書讀的不好,也不會寫文章,只能勉強算識字,但記憶力不錯。
所以,他將游知州的冊子里,有關黨項各族、橫山諸羌的文字,都牢牢記在心中。
于是他瞬間就知道了,那些人不是羌人,而是黨項人。
而且是與大宋打過仗的黨項部族!
于是,王大斧忍不住下意識的將手放在了腰間的短刀上,他看向李阿寧:“黨項人!?”
李阿寧點點頭:“回提轄,確是黨項人!”
王大斧反應過來,尷尬的笑了一聲,將手從腰間的短刀挪開。
雖然,已經來到熙河一年多,但他多少還是對黨項人有些應激的。
好在,如今已經差不多適應了熙河。
這里不像汴京,幾乎全是漢人,在熙河路諸州,蕃漢混居。
漢人、吐蕃人、羌人、黨項人彼此為鄰。
軍隊之中也充斥著大量的羌人、吐蕃人、黨項人甚至還有西域的回鶻人。
“移沒家,怎是這般模樣?”王大斧問道。
他記得很仔細,游知州的冊子里,寫過移沒家的內容——移沒家有六標,強人一千兩百二十五,壯馬三百余,四十八隊。
雖然,那是李都知破南牟會,火燒天都山前的事情。
可也不至于如此凄慘吧?
當年,光是騎兵都有三百多人,可以拉出一千兩百多戰兵的移沒家,怎么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李阿寧嘆了口氣,道:“還不是西賊做的孽!”
“本來這兩年,天都山、橫山就連續干旱。”
“西賊又對諸部橫征暴斂,敲骨吸髓…”
“諸部實在活不下去,只能來我大宋求活了!”
說到這里的時候,李阿寧的眼中明顯閃過了一絲仇恨。
王大斧聽著點點頭,感慨道:“西賊果是豺狼禽獸,竟連同族,還是曾給酋首守備過行宮的同族,都如此無情。”
李阿寧冷笑一聲:“嵬名丑酋,何曾把其他黨項、羌部看成人過?”
他家祖上本是居住在橫山的羌族豪酋,曾受李繼遷冊封,為蕃落首領,也曾對嵬名家忠心耿耿,跟著元昊出生入死,但這又怎樣?
還不是被嵬名家逼到沒有活路,最后只能在三十多年前,舉族入宋,逃入宋境時,原本幾千人的大部族,只剩下了三百多青壯,剩下全是婦孺,而老弱全部死在逃亡路上,可謂是慘不忍睹。
舉族遷入宋境后,起初被安置在保安軍內定居,為了融入保安軍,乃因族中傳說,先祖從靈武而來,于是詐稱唐肅宗之后,自稱姓李。
而李阿寧這一支,是在十多年前,跟著王襄敏公(王韶)開邊到了熙河,于是就此在這里落了腳生根發芽,如今也算是熙州的一個強力部族了。
光是丁壯,就有千余,牛羊萬頭,更有馬匹千余。
族長李忠順,還曾因功受冊封,為左侍禁、蕃部都軍主、充狄道蕃部巡檢。
在熙州,雖然比不上包家(包約、包順兄弟)、楊家這樣的超級大族,卻也是屬于強族了。
不過,這一切都已與李阿寧無關。
他爹只是如今的李族族長李保順的堂弟,在族中地位本就不高,而他家里兄弟又多,所以他一成年就被父母分了一匹馬,讓他出來自謀生路。
李阿寧無處可去,就干脆騎著馬,投了宋軍,吃上了趙官家的皇糧,到 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
但他不會忘記,部族的血仇!
所以,李阿寧在戰場上,遇到西賊兵馬,甚至比他的漢人同袍更兇狠!
每次提及嵬名家,更是咬牙切齒。
這也是很多漢地羌人甚至是黨項人的特點。
他們比漢人更仇視嵬名家,更想毀滅嵬名家的國家!
王大斧沒有多想,對李阿寧道:“俺們護衛這些人,先回南關堡吧。”
“諾!”
于是,王大斧就率著他麾下的這支巡邏小隊,護衛著三百多號黨項人,向著南關堡而返。
護送著移沒家的隊伍,沿著狄道前行,很快就進入了河谷區域。
遠方,已經能看到了棉田的壯觀景象了。
七月底的棉田開始凋零。
木棉上的枝葉,都開始枯死,但這是好事!
向、高兩家重金從崖州等地請來的黎人說,木棉就是這樣的,一定要完全枯死,等太陽暴曬十余日甚至一個月,才能采摘。
于是放眼望去,阡陌連野的田野中,盡是雪白的棉絮。
王大斧看著這些棉田,就想起了自己種的那一百畝棉田——他在去年冬天,因為迎接仁多保忠有功,被賜了三百畝地,加上最初的一百畝,他現在擁有四百畝地。
可惜,因為缺少棉種,今年只種了一百畝棉田。
但剩下的地,他也沒有閑置。
讓雇來的羌人,種了一百畝的苜蓿——這是用來喂牲畜的。
剩下兩百畝,則都種了粟麥、青稞和豆子。
主要是豆子!
沒辦法,狄道雖然有著渭河的灌溉,他的地也挨著向鈐轄家的地,可以享受到鈐轄家打造的水車汲水的便利。
可這兩年,天氣干旱,河水流量不足,灌溉用水很緊張。
便只能種些對水需求量不高的豆子。
其他人也都是如此。
特別是那些沒有棉種,卻把地墾出來的羌、蕃豪族。
于是,今年的熙河路,破天荒的實現了糧食的基本自給自足。
這也是現在熙河路,可以大量接受逃亡而來的部族的物質基礎。
王大斧不知道這些,他只是勤勤懇懇的做著他的本職工作。
只在路過屬于他的那四百畝地時,雀躍了一下。
他的一百畝棉田,被他雇來的雇工打理的非常好。
那一個個飽滿的白色花蕾,在微風中迎著熙河的陽光招展著。
這讓王大斧無比滿足。
這些都是錢啊!
價值幾百貫,甚至上千貫的錢。
王大斧護送著逃亡來的‘義民’們,在這天傍晚的時候,終于到了南關堡。
這里是控扼狄道的咽喉。
寨堡下,早已經支起了粥棚,而且不止一個。
逃亡入宋的‘歸明人’,當然也不止是一個‘移沒家’。
當王大斧到了寨城下時,立刻就有著一個熟人迎上來。
那熙州本地奢遮人家,包順家的小孫子,叫做包忠官,他年紀和王大斧相差仿佛。
自王大斧升官后,就一直刻意和他接近,從沒在他面前擺過什么羌部大豪酋的孫子的架子,就像是王大斧在汴京城里認識的那些商賈家里的子弟一樣。
總是和和氣氣,整天笑嘻嘻的:“辛苦王提轄了!”包忠官微笑著,主動上前來,牽上王大斧的馬:“俺給提轄和諸位兄弟,在堡中已備好了酒肉!”
“還請提轄與兄弟們賞臉。”
王大斧下了馬,對包忠官拱手道:“豈敢勞衙內?慚愧!慚愧!”
“請吧!”包忠官微笑著拱手,而在他身后,幾十個包家的丁壯,已經迎上了王大斧帶回來的‘移沒家’的‘歸明義民’。
他們用著熟練的黨項話,招呼起來了這些人。
王大斧也沒有多管。
他知道,包忠官在做什么?
無非是想借著那些移沒家的青壯立足不穩,不知熙河虛實,先用一頓青稞、豆子煮的粥收獲好感,然后再讓他們在包家的‘忠義牙行’的契書上簽押,同意由‘忠義牙行’在未來五年,負責給他們介紹工作。
這是現在熙河很流行的運作方式。
歸義的‘歸明人’,不管是吐蕃也好,還是羌人、黨項人也罷。
都得有一個熙河蘭會路經略安撫使司認可的牙行來統一安排與棉莊對接。
這不僅僅是向、高兩位公事的意思,也是那位經略相公的意思。
這三位達成了一致后,熙河路就沒什么力量可以阻擋了。
于是,牙行就成為了壟斷勞動力的機構。
而能成立牙行的,都是熙河路的奢遮豪族!
比如說熙州的包家、楊家,這種過去就有數萬部眾的大羌豪。
或者是秦州的趙家,這樣的吐蕃貴種。
還有就是吐蕃那邊那兩個討了向家、高家歡心的大首領了。
這是只有大人物們才能玩得起的游戲。
王大斧對此不陌生。
因為汴京城就是這樣的。
過去,他的弟弟大槍在汴京城里抗包,也得通過牙行,才能找到活。
外地人入京,除非住邸店,不然但凡想要租房,也需要牙行來介紹。
牙行無處不在,干涉著汴京的生產生活。
王大斧早已經習慣了。
但王大斧不會知道,就在他被包忠官引著,進入南關堡的時候。
在他身后,兩個衣衫襤褸,做逃民狀打扮的男人,正目瞪口呆的看著黃昏下的南關堡前的景象。
一口口大鍋,冒著騰騰的熱氣。
上千名衣衫襤褸的羌人、黨項人、吐蕃人,在這些粥棚前排著隊伍。
青稞和豆子的味道,飄進他們的鼻子里。
他們的眼中,滿是恐懼。
這一路上,他們所見所聞的種種,也在心底浮現。
恐懼越發濃厚,驚恐 因為這一路上,原本荒涼的狄道兩側,阡陌連野。
雖然沒見到多少粟麥、青稞等主食。
入眼的不是頂端長著白色的‘花蕾’,好似小樹一樣的作物。
就是各種牧草、豆子。
然而…
這昔日廣袤的荒野,終究是被南蠻開墾成了土地。
而且,這些土地都有人照料。
成群結隊的吐蕃人、羌人、黨項人,埋首田間地頭,揮舞著鐮刀,堆著草垛,晾曬著牧草,也挖掘著豆子。
黃豆、綠豆、赤豆…
最終他們的瞳孔,倒映著路上所見到的那一個個巨大的,屹立在河道上的木制水車。
以及那一條條被開鑿出來的渠道。
南蠻,已經將這片荒涼之地,開墾成了沃土!
而眼前所見的一切,則告訴了他們,南蠻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他們趁著大白高國鬧災,居然敞開了國門,用著糧食,引誘淳樸的牧民和那些愚昧的羌人,甚至是青唐高原上的吐蕃人。
然后,讓大白高國的淳樸牧民、農奴還有那些只知道吃飯的羌人、吐蕃人給他們墾地、種地!
“難怪這一路過來,天都山中的許多寨堡,都已經空了…”
“該死!該死!”
這兩人低聲咒罵著,不知是在罵南蠻,還是那些為了一點吃的,就連兀卒的恩情也不顧,叛逃南蠻的羌人部落和黨項部族。
幸好,國相已經聽說了,不止他們潛入南蠻偵查,同時還派了兵馬,屯駐到天都山,相信很快就能封鎖那些忘恩負義的羌人與黨項農奴的逃亡路。
同時,疑問也在這兩人心中升起來。
這南蠻的邊境寨堡,根本不限制也不甄別入境的人。
他們難道就不怕,大白高國重演立國起兵時的故事——細作入城,里應外合。
大白高國就是靠著這樣的手段,輕易的拿下了一個個正面無法攻克的寨堡。
就連鐵壁相公把守著的金明寨,也是因此被大白高國拿下的。
自那以后,南蠻子就不敢再隨意接納逃人和叛民了。
但現在…
他們是怎么回事?
不怕大白高國故技重施嗎?
很快,這兩個人就知道了答案。
因為,當他們出現的時候,立刻就有人盯上了他們。
然后熱情了迎上來。
“兩位,肚子可餓了?”
“我家主公仁義,已煮好了粥飯,還請過去一用!”
這兩人還在想著如何回答。
對方就已經一左一右的簇擁著他們,向著粥棚走去,無比親熱。
能不親熱嗎?
都是來給他們種地的丁壯啊!
尤其是,現在大家伙都已經能用眼睛看到,木棉地里的情況了,同時大家伙也都親身感受到了雇工的好處。
哪怕不種棉花,只是種些青稞、粟麥、牧草還有豆子,也是極好!
向、高兩位國親,在各地搞起來的都作院。
如今每天都在開爐鍛鐵。
一件件農具被打造出來,然后賣給大家。
熙河的各部豪族,從未像現在這樣舒爽。
要人有人,要糧有糧,要鐵器有鐵器。
很快,大家連錢也不缺了。
這是神仙般的日子啊!
“對了…”幾個孔武的羌人壯漢,將人帶到自家支起來的粥棚前排隊,然后問道:“兩位叫甚名?”
“阿密!”
“都布克!”
兩個年輕的黨項人抬起頭來。
若趙煦在這里的話,聽到他們的名字,說不定能想起點什么。
他的上上輩子,紹圣五年,第一次平夏城之戰。
統兵的西夏主帥,名叫:嵬名阿密,監軍則叫:默拉都布克。
(本章完)
請:m.yetianlian.cc我在現代留過學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