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十三章 這天,真的有道嗎?

  紫禁城大本堂之中,國子監的一群官員正在忙碌著。

  朱元璋親自督查,臉上沒有什么表情。

  一眾皇子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給嚇了一跳,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能靜靜的等待著。

  就連此時負責講經的宋濂,一時間也沒敢上去詢問。

  盡管太子朱標又又又離開了他的課堂。

  他已經好幾次嘗試去說這個問題了,但都被朱元璋直接擋了回來。

  宋濂有點軸,但并不傻。

  所以,他也只能是停下講學,默默的等待著。

  “陛下,臣找到了!”

  很快就有人找到了,書籍也被遞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這是一本唐朝開元盛世時期,有關遼東的訪問記錄。

  朱元璋一把拿過,直接翻看了起來。

  遼東的土地情況描述,他立馬就搜尋到了。

  沃野千里!

  這樣的描述,簡直和朱標在信中所說的一樣,不,應該是和蘇璟描述的一樣。

  就連契丹生活的遼東苦寒之地,都曾經有過萬畝良田。

  “繼續找。”

  朱元璋看了一眼,淡淡道。

  “是,陛下。”

  一眾人又開始忙碌起來。

  “不知父皇在尋找什么,兒臣也想為父皇分憂。”

  二皇子朱樉來到朱元璋的面前,朝著朱元璋問道。

  其他的幾個皇子雖然沒說話,但也是一起站在了朱樉的身后,意思不言而喻。

  朱元璋看著自己的兒子們,也來了些興致,便直接將手里找到的書丟給了他們:

  “看看吧,能看出點什么嗎?”

  朱樉立刻拿起書翻開,和其他皇子一起看了起來。

  他們是真的好奇,自己的父皇突然過來找什么東西。

  只是,當他們看到的時候,不免就覺得有些詫異了。

  唐朝初年的遼東地方情況。

  這算什么?

  朱樉和其他皇子大眼瞪小眼,大大的眼睛里是大大的疑惑。

  當然,還有一個皇子,壓根沒看。

  那就是老四朱棣,他對讀書這件事,沒有任何的興趣。

  帶兵打仗才是他的夢想。

  這大本堂內的習文,他大多數時候都是應付,只有武將授課的時候他才會提起精神來。

  “陛下,臣也找到了。”

  又一本典籍送了過來,不過是唐朝末年的情況,同樣是遼東契丹的情況。

  朱元璋只是簡單看了一眼,便又丟給了面前的兒子們。

  就這樣,朱樉等幾個皇子的面前,很快就多了好些個書籍。

  主要都集中在唐朝,但主要在開元盛世和末年兩個階段的土地天象情況記錄。

  只能說,朱元璋為了給太子朱標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那是下了大功夫的。

  這里的藏書之全,簡直就是一個大百科。

  直接給朱元璋省去了各處收集的功夫。

  “怎么樣,看出來什么了沒有?”

  朱元璋問道。

  朱樉摸了摸自己的腦袋,有些尷尬,因為他真沒看出來什么。

  就是一些記錄而已,能瞧出什么東西來了。

  “父皇,兒臣有話說。”

  三皇子朱棡突然開口道。

  朱元璋嘴角微揚,笑道:“好,老三,你說說看。”

  朱棡頓了一下說道:“父皇,您讓我們看的是唐朝時候的興衰之對比,是想告誡我們,即便是有過開元盛世的唐朝,只要不好好治理,一樣會引起天變,招來天怒,從而導致滅亡。”

  朱棡的回答,可謂是相當的標準。

  就連一旁的宋濂也是微微點頭,眾多的皇子之中,除了太子朱標之外,他最中意的便是三皇子朱棡了。

  腦子很聰明,經常能舉一反三。

  “對,三弟說的就是我想說的。”

  二皇子朱樉立刻附和道。

  朱元璋沒理朱樉,而是看向朱棡道:“老三,你認為這天怒天變是因為君王無道造成的是嗎?”

  朱棡點頭道:“父皇,自古以來,君王承于天命,如父皇乃天命之人,建立了大明,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這一頓彩虹屁,拍的是相當的到位。

  只不過,對于現在的朱元璋來說,并不是非常的受用。

  一來他這從乞丐到天子,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天命這種東西,他沒那么相信。

  比起天命,他更相信他自己。

  二來是朱標的信件之中,將蘇璟所言詳細描述,更是配上了那副神秘的地圖。

  如今找到了典籍記錄,更是印證了蘇璟的那些言論。

  不過朱元璋倒沒有直接指出,而是看向朱棡道:“老三,你平常書讀的不錯。”

  朱棡立刻道:“父皇,全是宋師教的好,兒臣也只是聽從宋師的教誨而已。”

  別看朱棡年紀小,但他可是相當聰明的。

  朱元璋笑笑,轉而看向了宋濂:“宋提舉為朕教育皇子,費心了啊。”

  宋濂臉上涌出一抹感動,老淚都差點要落下了來,立刻朝著朱元璋道:

  “承蒙陛下厚愛,臣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這太子朱標反反復復的去蘇璟那學習,搞的宋濂已經不知道該如何自處了。

  別看他要教所有的皇子,但他最重要的名頭還是太子師。

  結果太子師不教太子,還得被別人非議。

  宋濂心里苦啊!

  現在朱元璋主動提及自己,宋濂又怎么能不感動呢。

  只是,他還未感動太久,朱元璋的一句話,又讓他不知所措了。

  “老三,你答得不錯,不過朕并不這么認為。”

  朱元璋淡淡的說道。

  宋濂一愣,這啥意思?

  剛說完自己教的辛苦了,轉頭就說自己不這么認為。

  這不就是自己交錯了嗎?

  朱棡也是立刻道:“還請父皇解惑。”

  他這可是照著標準答案回答的,自己的父親為什么會不認可?

  朱棡的心里,那是相當的疑惑。

  朱元璋淡淡道:“朕以為,所謂天命,只是天象而已,該來時便會來,該走時便會走。”

  “朕能打下大明,和天命無關,乃是靠的朕自己。”

  蘇璟那一整套氣候學的理論,讓朱元璋來說他肯定是說不出來的。

  不過這不妨礙他承認蘇璟的理論。

  “父皇英明神武,自然靠的是自己,什么天命,在父皇面前又算是什么。”

  朱樉這個時候又來吹彩虹屁了。

  他沒有老三朱棡的腦子,但是他還是很會拍馬屁的。

  朱元璋擺擺手,繼續道:“有人告訴朕,這天象之事乃是輪回。”

  “唐初開元盛世,即便是契丹生活的遼東苦寒之地,亦是沃野千里。”

  “而到了唐末,大旱三年,百姓顆粒無收。”

  “宋朝是如此,元朝亦是如此。”

  “這便是天象輪回之變化,與君王無關,就好像太陽東升西落,只是自然更替而已。”

  朱元璋直接把蘇璟的結論說出來了。

  這話一出,一群皇子那是立刻驚呆了,包括在場的所有人。

  那些剛才還在找東西的國子監眾人,更是嚇得直接跪下了。

  “父皇,您的意思難道是說,我大明也會出現這樣的天象?”

  老三朱棡的腦子反應快,脫口而出道。

  但剛一說出口,朱棡便意識到自己的話有問題了。

  這豈不是在咒大明會合之前的王朝一樣因為天象滅亡么。

  “父皇,兒臣不是這個”

  “老三,不用緊張。”

  朱棡還想解釋,朱元璋直接道:“朕沒那么脆弱,和朕說這話的人都沒事,你們更不會有事。”

  相較于蘇璟之前說過的王朝滅亡論,人地矛盾和土地兼并。

  這點自然氣候變化,在朱元璋的心里,已經不算太大的事情了。

  當然,這是相比較而言。

  “你們也不用跪著了,給朕繼續找。”

  朱元璋又說了一句,眾人這才開始行動起來。

  但此刻明顯更加的拘謹了。

  “陛下,請恕臣無禮。”

  宋濂此刻來到了朱元璋的面前,面色無懼道。

  “宋提舉有話直說,朕不怪罪你。”

  朱元璋直接道。

  他其實也想知道,這宋濂是怎么看待蘇璟的言論的。

  宋濂微微低頭道:“臣以為,陛下方才所言,唐朝之興衰變化對應的天象變化,豈不正印證了天命在,賢君才能讓治下風調雨順,昏君只會招致天災。”

  別看古人很多時候科學沒發展,涌出了一些封建理論。

  但這也是他們對于事物現象發生之后,對應規律的總結歸納。

  可能原因是錯的,但在他們自己的邏輯內核之中,是可以成立的。

  朱元璋看向宋濂說道:“宋提舉所言,倒也有幾分道理。”

  “只不過,朕想問你一個問題。”

  宋濂身子一正,看向朱元璋道:“陛下請問。”

  朱元璋說道:“其實也不是朕的問題,而是太子的疑惑,朕算是代為轉達吧。”

  太子!

  又是蘇璟!

  宋濂第一時間就反應了過來,此事還是和蘇璟有關!

  這家伙,到底都在教導太子什么東西?

  想到此處,宋濂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回答這個問題。

  朱元璋繼續道:“若是君王無道便會降下天災,那對君王即可,為何又要加于百姓之身。”

  “天災起時,最苦的不是君王,而是百姓。”

  “君王無道,苦的是百姓,招來天災,苦的還是百姓,這天,真的有道嗎?”

  “太子說,君無道,百姓何辜?宋提舉何解?”

  這是朱標的思考,也是他為什么不愿相信天命的關鍵原因。

  是啊!

  君王無道,你搞君王不就行了,為什么要搞百姓呢?

  也就是朱元璋這種開國皇帝才會這么說了,換成其他的皇帝,都需要天命說來確定自己的統治身份正確性,防止別人質疑。

  老朱的天子,那不是繼承的,而是他親自打下來的,誰敢質疑?

  宋濂愣在原地,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夢想島中文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