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四十八章國考火爆,秀才墮如牛毛,取消科舉的正確性朕是傀儡皇帝?

夢想島中文    岳父朱棣,迎娶毀容郡主我樂麻了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隨著國考的消息公布天下。

  全國各地的府、州、縣的縣衙門前,都貼上了告示。

  很快引起了全國的轟動!!!

  揚州府,錢塘縣。

  隨著衙門前的告示張貼而出,無數秀才圍了過來。

  “大家快來看,科舉還是取消了,但又沒完全取消!我們獲得了資格,還有五年的機會,去參加國考!”

  一名看清楚告示內容的學子,用自己的理解說道。

  一名秀才疑惑說道:“什么意思?科舉還是取消了嗎?我等寒窗苦讀多年,難道白學了嗎??”

  “沒白學啊,這告示上白紙黑字寫著,我等秀才依舊可以參加科舉啊,還有五年時間抓緊考吧。”

  那看懂了告示的學子說道。

  “五年,五年何其難啊,三年才一次會試.也才錄取百來余人,這不是逼死我們嗎?”

  “不不不,現在改了,這國考是每年一次,定于年底!”

  “什么???每年一次???”

  聞言,大家都大吃一驚。

  隨著看懂告示后,秀才們紛紛都吃了一驚,旋即狂喜起來。

  所謂秀才,是經過院試,得到入學資格的生員的俗稱。

  得到秀才資格,是進入士大夫階層的最低門坎。

  成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種特權。

  免除差徭,見知縣時不用下跪、知縣不可隨意對其用刑、遇公事可稟見知縣等等。

  秀才中部份人是貧窮家庭出身。

  但是得到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帶來財富。

  秀才并沒有俸祿,但每月能領一點錢過生活,那點錢只夠養自己,無法養活一家人。

  若未能通過之后的鄉試中舉,亦不足以為官。

  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進一步,只能回鄉以教書等方法為生。

  這些在經濟上并不富裕,但在社會上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讀書人被稱為窮秀才。

  而這次的國考出現,無疑是給這些窮秀才一條出路!

  “每年一次,這也太好了,雖然添加了許多考試內容,機會卻多了許多!”

  “何止是多了許多啊,這簡直是多太多了,大家快看這告示上寫的,今年國考招錄二千人,考上之后就是直接分官了,不整虛的!!”

  難怪這群秀才會震撼。

  在明朝就算考中了進士,分官還要等。

  明朝可沒有退休一說,幾乎是干到死。

等歸西空出官位才有機會當官,因此進士們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去參加官員的葬禮  “考上后直接分官?當真,當真嗎????”

  “千真萬確啊,不過今年招錄的人,大部分在北平和南京兩地授予官位,這兩處已經取消官吏,又增添了新衙門,有許多官位出來!”

  “那也不錯啊,我可是聽說,如今京城的待遇非常之好,若是分在北平,那豈不是天大的好事,我也帶著我老娘去北平享享福。”

  “你可真會想啊,想要留在北平做官,起碼要考個前一百名吧,若是考個第二千名,也就只能當一個舍員,也就是在村里的官兒。”

  無數秀才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村官兒?村官也不錯啊!起碼有官當,吃皇糧就行.”

  一名六十多歲的老秀才眼睛一亮,他興奮道:“老夫今年也要去考!!”

  認識這個老秀才的人傳來一陣驚訝的眼神。

  這個老秀才在元朝的時候就考中了秀才。

  之后考了許多次沒中進士后就放棄了,現在看到機會再次出現,打算再考一考!

  “還等什么,大家抓緊時間去報名吧!!”

  隨著一個人叫喚,無數人都沖進了衙門。

  “我要報名!”

  “我也要報名!”

  一個個十分激動的沖到了登記人的面前。

  “都有份,一個一個的排隊!!!”

  衙門的人大喊道,隨后立刻張羅人前來登記。

  就如此,報名開始。

  因為人數太多。

  登記到了下午都沒有登記完,整個縣的秀才幾乎都跑來了。

  以前那些老秀才,放棄科舉的秀才,現在幾乎都來了。

  連知縣都驚動了,張羅增加人手,組織報名登記的工作。

  報名的秀才太多,人山人海,擠得衙門水泄不通。

  當真是數十年難得一見的盛舉!

  “這明朝,要變天了啊”

  人群之中,一名十五歲的年輕人喃喃道。

  他也默默地排在隊伍當中。

  他于今年的鄉試剛中了秀才,本來以為再過三年才能考進士,沒想到剛考完秀才,這會試就無了,變成了所謂的國考。

  排了一整天的隊伍,總算輪到他了。

  他大筆一揮,在登記表上寫下了兩個大字:于謙!

  就如此,隨著消息傳開。

  這國考的消息廣為人知,逐漸幾乎人人都知道這件事情。

  很多后知后覺的秀才們,也紛紛趕去衙門去登記報名。

  縣里足足花了十天的功夫,才將所有的秀才的名字登記完。

  知縣算了算,發現整個縣里居然有五百多人報考。

  揚州府屬于南方算得上富裕之地,因此興讀書考科舉,讀書人特別多。

  但一個縣幾十年累積的五百個秀才一同參考,也的確是讓人驚訝。

  無獨有偶。

  不止是這里如此,全國各處皆是如此。

總之這次國考的舉辦,人數多的難以想象  很快,各地的人數就上報到了京城。

  養心殿當中。

  朱元璋又來了。

  坐在躺椅,看朱棣處理政務了。

  他是個閑不住的人,以前是力不從心,可現在精神勁兒好,又開始參與政務。

  不過主要也就是提提意見,并沒有干擾朱棣。

  現在的朱元璋看起來十分和藹,也不罵人。

  此時,大殿之中還有李逍、呂震,朱高熾也在其中。

  “這次國考參考人數居然如此之多,全國十多萬秀才報了名!!”

  朱棣看著手中奏報中考生的消息,驚訝的張目結舌,喃喃道:“咱大明朝何時有這么多的秀才??”

  此言一出,殿內的人都大吃一驚。

  赴京趕考的學子是有,可這次也太多了。

  足足達到了十萬的恐怖數字。

  這個數字正常嗎?

  朱元璋許多年沒管理政務了,他聽到這個數字也是略微吃驚的問道:“十萬秀才,沒有弄錯吧?”

  禮部尚書呂震,拱手道:“回太上皇、圣上,歷年的的會試的確只有一兩萬人參考,可今年屬實特殊,此次國考公布天下之后,天下的讀書人得知有兩千個錄取名額崗位后,紛紛報考。

  這其中二十萬的秀才,大部分都是歷年來積累下來的秀才,甚至還有前朝的老秀才。

  其中大部分已經科舉考了幾十來年了,另外還有許多已經放棄的學子,這次國考一出,又不單單考儒學,幾乎所有秀才都報考了,想要碰碰運氣。

  如此多因素累計在一起,造成了報考人數達到十萬之巨,臣擔心.京城無法容納這么多考生。”

  話音落下。

  眾人都沉默了,許久都沒人說話。

  十萬秀才的數量,的確令人震撼不已。

  “明朝居然有這么多秀才.”

  朱元璋率先開口打破了此刻的沉默,罵道:

  “咱真是沒考慮到這一點,大明建朝這才差不多四十年,就已經有十萬秀才了,萬萬沒想到啊!”

  “每年這些秀才都要撥下大量的錢財供養,若是科舉繼續這樣推行下去,幾百年后,那秀才豈不是越來越多,達百萬也是有可能的!”

  “若是到了那一步,大明光是秀才就有一百多萬人,這些人學的儒學,不能上戰場打仗,換成士兵,那些士兵還能上戰場殺敵,為咱開疆拓土!”

  “養這些秀才有什么用,每個月咱還要給他發錢,還不如養一百萬只雞鴨,一百萬只雞鴨還能殺了吃肉。”

  朱元璋直接罵了一番,話糟理不糟。

  建國之初,為了保證廣大學子們心無旁騖的學習,朱元璋可謂用心良苦。

  他下旨出臺了給學子們實物獎勵的措施,根據《明史·食貨志六》記載,獎勵規格為:“廩膳米人日一升,魚肉鹽醯之屬官給之。”

  凡是考上了秀才的,每人每天給一升米約2斤和魚肉油鹽。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福利是終身制的,即只要秀才的功名一直存在,生命沒有終結,這項福利可以永遠享有。

  但那時并沒有冰箱,每天發魚肉也不利于存放,一直讓秀才們吃腌制食品也不利于健康。

  于是,這項福利一開始就便沒有執行下去,而折以現金的形式發放:秀才們每人每月可得一兩白銀的廩膳費。

  李逍微微頷首,的確是如此,看來朱元璋醒悟過來了。

  明朝因為這個制度,到了明末,全國的秀才加起來一百萬是沒有,因為有生老病死的,但差不多有五十多萬有功名在身的秀才。

  現在的秀才待遇的確是可以,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完全不成問題,等于是低保戶了。

  前提是不能成親,還不能贍養父母,一旦成親生了孩子,那點錢若是不考上官,全家都會餓死。

  不過,朱元璋之后的兩百多年間,月銀1兩的制度一直都沒有變過,后世的皇帝們完全沒有考慮到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等因素。

  因此到了明朝后期,這1兩銀子連秀才自己吃飽飯都困難,這才有了窮秀才的稱呼。

  雖然是窮秀才,可若是五十萬個窮秀才,每人都發錢,那也不是個小數目,朝廷要花費的銀兩特別多,拖垮國庫。

  “皇祖父”朱高熾吐吐舌頭道:“當初可是您定下的規矩,爭取天下文人為朝廷辦事.這.”

  “哦?”

  朱元璋裝作不知道,抬頭看天:“咱說這話嗎?不會吧,應該是哪個官員提出來的,咱不小心答應了”

  仔細一想,朱元璋發現這話還真是他說過的,政策也是他定下去的。

  但現在跟李逍一起后,思路打開了。

  很快就能想到這項政策對幾百年后大明的影響,幡然醒悟。

  朱棣哈哈一笑,幫忙給臺階下:“父皇怎么可能說這話,髙熾,你一定是記錯了。”

  朱高熾嘿嘿一笑,點頭道:“孫兒的確記錯了,爺爺莫怪啊。”

  朱元璋微微頷首,這還差不多。

  這時,朱棣認同道:“父皇,您說的對啊,這十萬秀才每人每年,朝廷要撥下去十二兩銀子,十萬人就是十二萬兩,這也不是小數目了,若是繼續這樣發展下去,真有一百萬個秀才,那就是一百二十萬兩銀子。這一百二十萬兩銀子拿去養兵多好,這科舉取消的好,這些功名的身份,也應該通通取消。”

  朱元璋笑道:“沒錯!取消科舉,逐漸取消功名,咱的確看到了好處了,首先這好處就是節省了銀子。”

  “不止是節省了銀子。”

  李逍笑著開口道:“太上皇,你想想啊,這幫秀才還不止這些福利呢,大頭還在后面。”

  “大頭.”

  朱元璋想了想,再次幡然大悟,緩緩道:“是啊.咱規定,秀才還能免差役,免賦稅”

  “沒錯,這才是大頭!”

  李逍點頭道:“這秀才的第一個特權就是免徭役,在當初太上皇您規定,家中有秀才的戶籍不用服徭役。您的確是好心,希望鼓勵人們去讀書,推出八股文,讓漢文化重新回歸。因為畢竟我大明建立之初漢文化經過元朝的荼毒,真正的讀書人并不多。太上皇,您這一點做的特別好,其實漢人的思想,也主要出自儒家,讀書人一多,咱們漢人的文化再次昌盛起來!”

  李逍先是夸贊了一翻,其實也不是拍馬屁,而是認真的說。

  這的確是朱元璋做過的一件比較正確的事情。

  當初元朝的統治者不屬于漢人,雖然沿用了漢人的那一套王朝制度,依舊舉辦科舉,但打心底是不認同的。

  這也導致漢文化開始逐漸遺失,漢人缺乏了文化自信。

  是朱元璋成立大明之后,大興科舉,推出八股文。

  而所謂的八股文,考的就是四書五經那些東西,那些東西,就是漢文化的起源。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這八股文雖然不好,但對于明初儒學衰敗的時候,沒有文化自信的時候,鼓勵天下人學儒學,其實是幫助讓漢人的文化自信重歸。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李圣人,伱當初可是把咱的八股文,批的一文不值啊,怎么,現在又說咱做的對。”

  李逍急忙拱手道:“此一時非彼一時,太上皇,元末明初的時候,文人不多,儒學衰敗,您這樣做是非常正確的。任何事情咱們都要分兩面去看待,當初您做的沒錯非常正確。”

  朱元璋起身負手在殿內走了兩步,看向李逍,揶揄道:“當初沒錯,因此現在咱錯啦?”

  李逍知道這是朱元璋跟自己開玩笑呢,自己給他續了命,現在就是在朱元璋面前過分一點,也沒什么大事,他笑道:“現在嘛,也不能說錯,時候變了,這政策也該與時俱進嘛。”

  “好,好一個與時俱進這詞用得好。”

  朱元璋被夸了之后,還是很開心的,道:“李逍,咱們之間生分了,老是太上皇太上皇的叫”

  李逍笑了笑道:“那大哥?”

  以往都是私下叫,別人不知道。

  這公開叫大哥,還是頭一回。

  話落。

  眾人震撼不已!

  朱棣心道,你這小子,以前私下叫大哥也就算了,你現在當眾叫大哥,朕難道要叫你叔,朕不要面子的嗎???

  聞言,那呂震眼睛都瞪直了,李逍居然叫朱元璋大哥?

他額頭滲汗,偷偷看向旁邊的朱元璋,咦,他發現朱元璋似乎.并不生氣啊  朱元璋只是微微一愣,隨后就露出了笑容。

  他本來以為李逍不敢叫,結果這小子,膽子大!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好!這聲大哥叫得親熱,哈哈”

  他走到李逍身邊,拍了拍李逍的肩膀,道:“你現在是圣人,咱是太上皇,咱們兩稱兄道弟,誰敢說閑話?”

  李逍笑著點點頭:“大哥說的是啊。”

  呂震倒吸一口涼氣,心道還真是這么個道理。

  一個儒圣,一個太上皇!

  這兩個身份稱兄道弟,沒毛病啊!

  好家伙,古往今來,權臣特別多。

  但李逍這樣的外戚加權臣,還能跟兩個皇帝都關系如此鐵,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僅此一例啊!

  離譜,真離譜!

這李逍的大腿,我呂震得好好抱著倒是朱棣站在一邊略顯尷尬,啊對對對,你們都對  朱元璋嘿嘿一笑,看了朱棣一眼,發現朱棣一聲不吭,看朱棣吃癟的樣子,他心情各位外的好,又看向李逍道:“對了,剛才說什么來著??”

  李逍道:“大哥,剛才咱說到秀才對咱朝廷影響的問題。”

  朱元璋微微頷首:“對了,咱想起來了,你剛才說秀才免徭役那里,你說說看,這秀才免徭役會帶來了什么影響?”

  此時,大家都看向了李逍,感覺每次大明國師在這里呆著,其他人完全就成了聽眾,完全沒有插嘴的份。

  李逍微微一笑,接著解釋道:“大哥如此信任那我便斗膽猜測一下,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秀才越來越多,而徭役的總量是不變的,所以那些沒有秀才的人家的負擔就越來越重,百姓的日子就會越來越苦,容易民變。”

  聞言,朱元璋覺得很有道理:“你這推測,可能會真的出現。”

  李逍接著道:“另外,秀才第二個特權就是免賦稅。大哥,你當時定下這個策略的時候,也是根據國情來,當時秀才家中貧苦的可以申請免除自家的賦稅。

  其實這本身是一件好事,畢竟讀書人基本生活能力都不高,賺錢的能力更是基本沒有。

  這樣一來這些讀書人的日子還能過得好一點。

  但是據我所知,許多地主家的田畝都掛在秀才身上,秀才可以幫別人免除賦稅,以此來盈利。

  若是秀才越來越多,這國家可以征稅的土地豈不是越來越少?”

  聽完這一番話。

  朱元璋恍然大悟,原來李逍想問題的眼光居然這么遠。

  現在的確有這種情況,但不嚴重。

  可若是隨著秀才越來越多,后代子孫繼承皇位后,豈不是還有受這些事情困擾。

  聽完分析,朱元璋欣喜道,“咱取消科舉這一步棋,走對了!”

  朱棣笑著看向朱元璋,也是贊同道:“父皇,其實不止是科舉這一項,當李逍在北平收回土地為國有的時候,這些問題早已經就解決了,若是能將全國的土地都收為國有,通過出租土地,獲得租金,那租金包括土地稅,那收稅的迎刃而解!”

  朱元璋搖搖頭道:“將全國的土地收為國有,太難了,現在根本辦不到。而且除了北平,其他地方的沒有工廠,農民沒了田地如何生計?此事要慢慢來。”

  李逍笑道:“沒錯,咱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取消科舉就是第一步,溫水煮青蛙,五年之后,功名全取消后,免稅取消后,那些地主手中逃稅的田畝,自然浮出水面,到時候.”

  朱元璋眼睛一亮,眼眸底精光一閃:“逃稅可是大罪,到時候殺一批,震一批,先將這些地主士紳的土地給拿回來!”

朱棣啞然,想不到這還是連環計呢真正對付的是士紳階層  這才是土地國有化的第一步,跟當初李逍在北平干的差不多的路子。

  呂震站在一旁,被震撼的無以復加。

  高,實在是高!

  呂震還在發呆,朱棣突然發話。

  “呂震聽旨。”朱棣看向呂震。

  “微臣在。”呂震回過神來,急忙拱手聽旨。

  朱棣吩咐道,“距離年底的國考還有三月,這三月內,你同工部共同商議,在這京城打造一個可以容納十萬考生的貢院出來,務必做好此事,不得有誤!”

  “三月之內,打造容納十萬考生的貢院.”

  呂震頭皮發麻,不敢胡亂答應,拱手道:“圣上,恐怕有些難啊.”

  朱棣正要發話。

  李逍在一旁提醒道:“呂尚書,不難的,你只需先和工部商議好,出一設計圖,隨后將此工程分別發標書,讓民間的建筑機構投標,無數人一同開工,三月可以辦妥。現在北平可是有不少建筑公司啊,要學會靈活變通。”

  “咦”呂震微微一愣,旋即拱手道:“好像是這個道理啊。”

  “榆木腦袋,這點事情還要國師教?”朱棣沒好氣道。

  “感謝國師指點。”呂震急忙朝著李逍一拜,隨后向朱棣拱手道:“臣這就去辦,與工部聯系,微臣告退。”

  朱棣揮了揮手,呂震急忙就溜了。

  事情辦妥,朱元璋看向李逍道:“李逍,有空嗎?”

  李逍笑道:“有的,大哥發話,沒空也變有空。”

  隨后,朱元璋拉著李逍的手朝殿外走去,“走,上次你發明的那個乒乓球很有意思,咱們去會會.”

  “好嘞.”

  就如此,朱元璋和李逍勾肩搭背的走了。

  看著兩人的背影。

  朱棣微微一愣,有種迷茫之感。

  咦.為何感覺朕這個皇帝當的跟傀儡似的.不行,朕要北伐,不然風頭都被女婿給搶了!!

  “爹。”見人都走后,朱高熾拿著一奏疏,向朱棣請示,“爹,您看看,最近河南和山西兩地鬧瘟疫,該如何處理.”

  朱棣擺了擺手,“你自己看著辦吧,朕現在去軍營一趟,看看老二練兵練得如何。”

  說完,朱棣就走了。

  朱高熾看著朱棣的背影,心中喃喃:

  “爹啊,你這個皇帝當的也太輕松了,大事國師操心,這一大堆的破事我操心,你啥也不操心,你傀儡吧你。”

  北平城城西。

  朱允熥一臉呆呆的樣子,從街上買了二十斤米用布袋裝著扛著肩膀上,手中提著一袋肉,正朝著家中趕去。

  看摸樣,就像是一個普通老百姓,還有些笨的那種。

  不過這都是裝出來的。

  畢竟在天牢帶了十年,人出來幾乎都是如此摸樣。

  來到北平已有兩個月,他除了第一次來京城,跟朱元璋見面后,朱元璋給了他一百兩銀子,就沒搭理他了。

  李逍等人,自然也不會去關注他。

  朱允熥就在這邊買了一處院子,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他每日在這北平城閑逛,買一些吃的回家,暗中觀察這些年北平的變化  “北平,真是翻天覆地啊.李逍當真是神人”

  關上了院門,朱允熥的眼神瞬間變得睿智起來,再也沒有剛才的呆傻狀。

  他從院子走進房間,隨后發現房間里多了一人,正是修羅。

  “回來了?”朱允熥道:“沒有被人發現吧。”

  “圣上。”修羅道:“四處都查探過了,你這里根本沒人盯梢,根本沒人關注你。”

  朱允熥心中失落一閃而過,旋即微笑道:“如此更好,對了,此次去漢江那邊查探如何?”

  說到這,修羅眼眸露出喜色,“圣上,天大的好消息,那陳友諒.當真是給你送了一份大禮!”

  聞言,朱允熥眼神亮了起來。

夢想島中文    岳父朱棣,迎娶毀容郡主我樂麻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