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氣?衛氣?”
黃小明聽得疑惑:“什么意思?”
“就是人體中氣的一種。”
李逸把乳鴿的毛拔了個干凈,然后用刀剖開腹部,將內臟取了出來,一邊解釋:“按照中醫理論,人體中的氣分為四種,分別是元氣,宗氣,營氣和衛氣。
元氣又叫原氣,是人體中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中醫理論認為元氣來源于先天之精氣與后天之水谷精微,藏于腎臟內,通過后天脾胃的運化,和水谷精微的養育才能持續產生。”
聽著李逸的解釋,吳壘聽得驚訝:“先天后天?聽著怎么像修仙一樣?”
“修仙也是陰陽五行,一脈同源。”
李逸開了句玩笑,才正色提醒:“元氣屬于先天之氣,如果受損,是很難恢復的。
如果受了臟腑重傷,或者做了大型的手術,還有女性生產,都屬于損傷元氣。
想要恢復元氣,最少也得修養一年半載才行,而且還未必能修養得過來。”
聽到他的話,直播間有觀眾恍然大悟,紛紛發起了彈幕。
“怪不得武俠里,一旦受內傷以后,都說自己元氣大傷,原來是這個意思!”
“我嫂子生寶寶的時候,我媽就給她抓了兩只鴿子摔死燉湯,說是給她補元氣,我還笑我媽,原來是我孤陋寡聞了。”
“我從小到大都沒受過大傷,也很少生病,但我叔之前摔過一次,把腰摔壞了,再也干不了重活兒了,現在陰天下雨還腰疼。”
“孕婦產后真的身體會變得好差,好幾年都緩不過來!”
黃小明看著彈幕,忍不住緊張問:“我的元氣沒事吧?”
“你又沒有受什么大傷,元氣怎么會有事?”
李逸笑著說了句,隨即說道:“不過長時間的饑餓也是會有損元氣的。
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這是《靈樞·五味》里寫得清清楚楚的。
餓半天就會氣衰,餓一天就氣少了。
那些餓死的人,形容枯槁,就是因為元氣大損。”
黃小明聞言,面色更白了。
趙金麥見狀,笑著說道:“小明哥,聽到了嗎?以后可不能再靠餓減肥了。”
“嗯,不餓了,再也不餓了。”
黃小明連連點頭。
“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
李逸將乳鴿殺好,就拿了些口蘑來,用溫水泡發,然后剁了些蔥姜沫,調了些鹽在乳鴿身上抹了一遍,一邊解釋:“飲食提供的是后天之氣,宗氣就是后天之氣的范疇。
它是由脾胃運化產生的水谷精氣,和自然界的清氣相結合后,聚積在胸部的氣,就在胸口膻中穴那里,《靈樞·五味》里叫氣海,指的就是宗氣。
宗氣可以行呼吸、行氣血、滋先天,它的生成直接關系到人體的盛衰。
而宗氣的生成,又取決于脾、肺兩臟的功能是否正常,還有飲食營養是否充足。
正所謂宗氣者,動氣也。
凡呼吸、語言、聲音,以及肢體運動,筋力強弱者,宗氣之功用也。
你面色發白就說明氣血不暢,四肢無力,就說明筋力弱。
另外呼吸短促微弱也是宗氣衰的典型癥狀。”
黃小明的緊張已經緩解下來了,聽著李逸的解釋,他一臉驚奇:“太準了,怪不得別人都說中醫像算命,不用說都知道是什么病,這也太絕了。”
聽到他的感嘆,直播間里的觀眾也被勾起了回憶。
“還真是,我上次陪我媽去看病,結果醫生給我把了個脈,說我小時候得過鼻竇炎,可我早就治好了啊!這他都能看得出來,就離譜!”
“哈哈!我姐去看病,老中醫說她小心眼,她記了五年!哈哈哈!”
“大夫說我讓我少熬夜,十一點之前就睡覺,說最近我天天都是十二點睡覺,給我都嚇到了。”
“我媽帶我去看病,大夫問我有沒有性生活,我說沒有,他說不,你有,我當時真想直接從窗戶上跳下去。”
“我媽去看病,大夫不讓她吃水果,她嘴饞,吃了個桃子,去把脈的時候,大夫說你吃水果了,她嘴硬說沒吃,大夫說你吃了就吃了,騙誰呢?哈哈哈!”
“一想起來就想腳指摳地,上次去把脈,大夫說你剛來的時候拉屎了吧?蹲了好久,前面一節干巴巴的,當時好多人,本人女,當場社死…”
看到這么多觀眾都說起了自己的社死經歷,吳壘的心情好多了。
和這些觀眾比起來,他喝補劑喝到腎虛可太小兒科了,根本不叫事兒。
李逸把發好的口蘑拿了過來,放在了乳鴿下方,然后取了3克黃芪切片,又取了3克枸杞來,蓋在乳鴿上,送進了蒸箱里,開電源蒸了起來。
看著李逸回來,黃小明趕忙問:“這道菜就是補宗氣的對吧?”
“補氣從來沒有單補哪種氣的,都是一起補,只是根據五臟氣虛的不同略有側重罷了。”
李逸耐心解釋:“舉個例子,比如人體是一輛汽車,元氣就相當于出廠自帶的發動機,發動機是汽車的核心,但要加油才能讓車跑起來。
咱們的脾胃就相當于油箱,吃飯就相當于加油,水谷精氣就是汽油。
有了汽油,才能產生動力,讓汽車移動。
另外,營氣就是行于脈中而具有營養作用的氣。
因為它富有營養,在脈中營運不休,所以叫它營氣。
放在汽車里,就相當于傳動軸吧!
發動機提供動力,但要傳動軸推動輪子轉起來。
衛氣就是保衛的意思,有防御外邪、溫養全身和調控腠理的作用。
就是人體中的免疫系統,相當于汽車的輪胎、避震、保險杠,安全帶,安全氣囊等等的保護措施。
如果沒有它們,即便有再精密的發動機,傳動軸,都沒用,很容易受損。
不過人體畢竟不是汽車,人體的免疫系統也需要脾胃來攝取營養,提供能量。
所以衛氣源于先天,是腎中陽氣的一部分,衛出下焦,又必須賴中焦脾胃之氣化生水谷精微的不斷補充,再通過肺氣宣發排濁。
從后天角度來說,它又是滋生于中焦,開發于上焦。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想要根治氣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好好吃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