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一百零六、多事之“秋”

  天佑二年秋,九月底。

  前軍總管朱凌虛長子,朱玉衡領一千五百原洪州降卒作為先鋒軍,出征洪州,行至撫水縣郊百里處,半道叛逃,奔洪州城,再降匡復軍。

  當日下午,未正三刻,前軍總管、洪州都督朱凌虛畏罪潛逃,披女子衣裳,悄至潯陽西城門,通關檢查之際,行蹤敗露,襲殺守官,為江州長史歐陽良翰斬首,斃。

  震駭江州,風聲鶴唳。

  這兩道消息幾乎一前一后,一起抵達大周王朝的中心,神都洛陽。

  一時間,朝野驚愕,女帝龍顏大怒。

  朱凌虛父子本就是一對降將,牯嶺一役倒戈,復原洪州都督舊職,后又經由衛氏雙王引薦,女皇陛下千金買馬骨,恩賜特赦,批準衛氏提議,允朱凌虛父子帶兵出征,戴罪立功。

  這樣一對本該作為楷模彰顯大周圣恩光輝、女皇陛下感化教導之力的標桿,竟然臨陣叛逃!

  用狄夫子朝會后對左右旁人的話說,叫,太宗以來,聞所未聞。

  一向激昂剛烈的沈希聲則是朝同僚冷道,三姓家奴,接二連三,狼子野心,該當報應。

  另一位政事堂老宰相魏真宰,直搖頭,嘆息一聲“多事之秋、多事之秋”。

  這兩道前線消息傳來的當日,正是女帝衛昭率千百宮人與文武百官出宮,去往洛陽城郊,登高賞秋,同時觀摩百姓秋收,前往御田,女帝親自彎腰收麥,行“割麥禮”,君臣百姓融洽相宜之際。

  結果,女帝衛昭前腳剛剛大赦天下,同時親王、宰相率領群臣,進上某一長串高僧們絞盡腦汁、掉光頭發新起的顯赫尊號。

  后腳,對前線重大不利的消息就傳來,還是皇恩特赦之人的反咬之事…實在是有損龍顏。

  當日,女帝衛昭的尊駕照常回宮,夜里,諸多大臣收到宮人通知,本該在上陽宮舉辦的秋日盛宴,因天氣原因,臨時取消。

  隨后兩日的早朝,明明都一切如常,龍袍老婦人高坐龍椅,正襟危坐,平靜問奏,全程絲毫沒有提及朱凌虛父子之事,

  然而下方參加朝會的文官武將們,卻能感到一股暴風雨前的寧靜,總感覺金鑾殿上,陰霾密布,遲遲不落雷雨。

  他們不禁看向右手邊隊伍最前方,兩位衛氏王爺安靜到死寂的背影,不復往日的鷹脧狼顧。

  還有人敏銳發現一些蹊蹺。

  咦,那位魏王不是剛接了江州道行軍大總管的伙計,領圣旨離開洛陽,遙指江州嗎,本人在關內四處走動,主持征討大軍的六軍組建工作嗎?

  怎么又跑回來了,這是收到江州消息后,連夜拍馬回來趕了趟早朝?瞧那一背冷汗、都浸濕了些蟒袍衣領…汗流浹背了吧。

  有人幸災樂禍,有人目露同情,還有人冷眼旁觀。

  連續兩日的早朝,在這令人緊張的壓抑中度過。

  期間,有人上奏,質疑江州長史歐陽良翰是否執法過嚴,以下克上,即使朱凌虛有潛逃之罪行、叛逃之嫌疑,可那會兒畢竟還是尚未解職的前軍總管,江州前線最大的官,歐陽良翰竟以城防軍法,直接行刑,開了個不好的頭。

  還有人上奏,指責前線江州的監軍女官、駐軍御史們,監管不力,竟然如此松懈,放任了朱凌虛父子的叛逃,如此輕而易舉,一人領了一千五百士卒走人,一人還差點逃出潯陽城。

  冒出的這兩種雜聲,看似就事論事、公正質疑,可聯系發聲的節骨眼,發出者的細微心思,朝野上下誰人聽不出來。

  干擾定責范圍的裁定,偏離事件的重點,隱隱為衛氏脫罪,

  另外,一定程度上試探板臉不語的陛下態度。

  女皇陛下擱置奏折。

  于是很快,有數名御史出列,彈劾魏王衛繼嗣,深受皇恩,任職元帥,卻私下收受朱凌虛父子賄賂,舉薦奸臣,蒙蔽圣聽,有違逆之心,當停職查辦,另辟良將,盡快主持前線大局。

  夏官侍郎一臉正氣反駁,言稱魏王殿下忠心耿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凌虛之事,可能是李正炎等人陰謀,離間陛下與統兵將帥,不可不查,中敵下環。

  雖然整件事是朱凌虛父子的叛逃,然而眾人爭論的問題,卻逐漸轉移到了魏王衛繼嗣是否還有繼續去統兵平叛的必要。

  圍繞江州道行軍大總管的職務任免,保離派與衛氏兩方,再次激烈爭吵起來。

  可后續,伴隨著朱凌虛父子叛逃事件更詳細的信息、彩裳女官主動調查的結果、還有江州涉事官吏們的統一口供,一一遞上洛陽宮廷內那位龍袍老婦人的御案。

  很快,衛氏及其用利益籠絡的朋黨官員們,便失望了。

  第五日,朝會百官廷議過后,東殿暖閣的杖下后御前會議上,大周女皇正式下旨:

  貶朱凌虛父子為賤籍,按謀反之罪抄家,有周一朝,洪州朱氏一族永不錄用,同時勒令彩裳女史、江州官員嚴查其同伙;

  再封潯陽王世子離扶蘇,為江州別駕,輔助江南安撫大使、潯陽王離閑,坐鎮潯陽城,安撫官民,平定前線人心。

  又頒制書,冊封正在江南揚州養老養病的左武衛大將軍秦競溱,為江南道行軍大總管,調集兵馬,指揮江南道平叛,即日前往江州,主持大局。

  再命江州長史歐陽戎為江南道行軍大營長史,協助大軍平叛…

  一道道命令下發。

  朝野一時間有些噤聲,旋即響起嘩然。

  已經有一位江州道行軍大總管了,現在又封一位江南道行軍大總管,似乎比“江州道”名頭大上一些…有些態度已經不言而喻了。

  果然,翌日一早,江州道行軍大總管、魏王衛繼嗣上書告病,請求回京養病。

  女帝不許,駁回。

  衛繼嗣再上書。

  女帝不應。

  又上書。

  如此連續三次,才遲遲批下一個在衛氏眾人眼里珍貴無比、皇恩浩蕩的“準”字。

  江州道行軍大總管官職未奪去,然而衛繼嗣卻灰溜溜返回了洛陽,

  此前準備好的兵馬糧草,全部畢恭畢敬的轉交給即將上任的老將軍秦競溱。

  至于這位魏王“悉心”任命的征討大軍諸將們,自然是各回各家,秦競溱當然不會任用前任的班子…

  歐陽戎收到京城圣旨的時候,正在雙峰間,考察東林大佛的建造事宜。

  聞訊不禁挑眉。

  秦競溱,秦老將軍,曾在高宗朝,二圣臨朝時期,征討東夷時,作為小將脫穎而出,乃三朝老臣,大乾…嗯,大周名將,征戰多年,在東夷積下累累軍功,前年去往江南揚州養病前,官至左武衛大將軍。

  而且說起來,歐陽戎此前與這位秦老其實有過一面之緣的…

  至于女帝的其它安排,他倒不意外,唯獨讓離大郎擔任江州別駕這個,倒是讓歐陽戎有些沉默。

  所謂別駕別駕,其實最初是刺史出行時的陪駕的意思。

  一州別駕一般尋常州不設立,就算設置,也只是讓離氏皇族的子弟兼任,算是名譽頭銜,不過現在大周朝,女帝姓衛,衛氏子弟也開始享受這種待遇。

  所以現有的天下各州的別駕官職,都是離、衛子弟兼任,名大于實,

  雖然在理論上,一州別駕的地位在長史之上,刺史之下,但是早就沒有實權了,算名義二把手,實際二把手還是長史。

  不過一州別駕,算是擁有監管地方長官的權力,能約束本州刺史。

  按道理,歐陽戎應該高興才對,離扶蘇擔任江州別駕,能幫忙進一步約束王冷然。

  不過女帝衛昭,此番不去加封潯陽王離閑,而是另辟蹊徑的封世子離扶蘇為江州別駕,這隱隱釋放一種信號…

  即使早就料到這一天,然而來臨之際,歐陽戎還是有些嘆息:

  “大郎這次算是走到臺前了,被自家這位祖母關注,也不知是福是禍…”

  至于他獲得的中軍大營長史新職。

  歐陽戎抬頭,望著大佛安靜了會兒,少傾折身返回江州大堂。

  他默默取出一本空奏折,平靜研墨,書寫了一封…

  數日后,一封普通奏折飛抵了洛陽。

  很快,一條小道消息從皇城內的鳳閣悄悄傳出。

  歐陽良翰以輔助潯陽王造像事務繁瑣、自身能力不足為由,請辭江南道行軍大營長史官職,請求陛下重新選定良才,或是讓秦老將軍自己推薦用得順手的人才,避免磨合時間。

  請辭之言,情真意切,無比認真。

  朝野側目。

  津津樂道。

  女帝默許。

  也不和歐陽良翰拉扯什么三辭三讓。

  當然,敢直接請辭,歐陽戎想必也不是刷清名。

  畢竟刷清名這種事情,你得是親王宰相、股胘之臣或天子親信才行,區區小官還敢拿天子來刷清名,萬一天子直接允許了辭官,再也不理你,何處哭去。

  所以這個節骨眼,歐陽良翰這番舉措,意思很明顯,真的請辭。

  這種“勞苦”卻“功高”的美差給你,去賺軍功、分蛋糕都不要?

  這不禁讓朝堂上少部分原本看不順眼歐陽戎的官員另眼相待,好像確實不是賣直養名之輩…

  于是,此熱門職位空懸,由隨后到任的江南道行軍大總管秦競溱自行舉薦…

  歐陽良翰依舊擔任江州長史,協助潯陽王造像,同時作為江州官員,還要輔助新任主官的征討大軍,算是免費打工。

  多事之秋,風波稍歇,人心才漸定。

  今天接待遠朋,忙了好久,不舍請假,嗚嗚嗚這章短了點,稍微偷懶一下,明日如常,抱緊好兄弟們or2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不是吧君子也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