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章天賜

  “人生來便擁有追求生命健康、幸福生活、公平正義的權力。”

  玄門。

  對于玄門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在不同人的眼中,是完全不同的。

  玄門在西遷之后,對于極西之地的影響就極大,幾乎統合了所有的信仰,畢竟就連羅馬和波斯都改信素王了。

  在走進新時代后,玄門的存在就開始被質疑,在一項項研究出爐之后,理性之光蓬勃而出,這股理性之光天然破除一切宗教愚昧。

  相比于傳統保守派和改革派間的爭斗,在玄門內部的爭斗,才是最激烈的,雙方之間猛烈的攻訐著對方。

  人在世間的位置是會不斷轉換的,當初為玄門開疆拓土做出最大貢獻的那一派人,現在卻成了阻礙玄門世俗化的一派人。

  在羅馬爆發了新學改革之后,玄門內部也開始終日不息的開始辯經,如果不是圣座還有威望的話,玄門可能已經開始內戰了。

  這種辯經在羅馬的一場辯論傳到玄門圣山之后,到達了巔峰。

  羅馬是現在新學匯聚之地,那些新學大家都在羅馬宣講,理論的碰撞讓各種學說都成熟的非常快。

  其中最引起玄門內部爭吵的一條就是“君權天授還是君權人授”,新學認為君主的權力是人民所賦予的,在這之中又有很多不同的分支學說給出解釋,但君權人授是所有人的共識。

  但這自然就戳中了很多玄門祭司的命脈,他們怒不可遏的認為這種思想大逆不道。

  還有一個讓人很難以忍受的則是有關于人的權利從何而來,又有什么權利從何而來,神是否能夠決定人的一切。

  這個問題值得爭吵,實際上就已經可以看出在玄門內部,已經有很多人站到了新學一邊。

  雙方互相指責對方是異端。

  之所以在一個強盛宗教的中竟然會出現反神言論,這實際上就和姬昭有很大原因。

  他作為一個至高神,最大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他不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神。

  那些虛構的神,一切的言語都是被編造出來的,就相當于講故事,自然可以講一個在古代邏輯比較嚴密的故事。

  在那些故事中,展現各種神罰和恩賜,說一些貌似有哲理的話,進而達成一些目的。

  但姬昭不是,他是個活生生的人,而且有極大的影響力,言行舉止都被史書所記錄。

  即便他被偶像化,成為了至高神,在傳播的過程中,編造出了許多的神話,但他的言行就在那里放著。

  他雖然制定了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以及一系列等級制度,但他和真實歷史上的周公不一樣,他的心是不一樣的。

  所以他的言行中沒有那種殘酷,而是只用“民”、“人”來做指代。

  在邦周時期,“民”和“人”就是國人,但姬昭自己從來都沒有這么說過。

  他的目的很簡單。

  在邦周時期,他不可能解放奴隸,所以他不可能讓自己置身于整個社會統治階層的對立面。

  但他又知道隨著生產力進步,這些落后的東西一定會被廢除,所以在以后使用這些理論的時候,后人就會猛然發現,“民”和“人”的范圍是可以擴大的,理論依舊可以用。

  當玄門中人追根溯源翻找出素王上皇天的言論后,他們猛然發覺這些東西和自己過往所知道的不一樣,“人”“民”的范圍已經擴大了。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同為姬昭的信徒,對于姬昭的原意,也出現了極大的分歧,這些分歧就是爭吵的點。

  如今的玄門圣座是洛氏嫡系,他四十歲時接任圣座之位,已經擔任圣座長達二十年,已經也算得上是個老人,在玄門中威望極高。

  對于玄門中爆發的沖突,他自然是知道的,但卻只是限制了一下激烈的程度,就沒有再多說什么。

  這讓他的侄子兼學生洛清風有些疑惑,在雙方辯論又一次不歡而散之后,他終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前來詢問自己的老師。

  “老師,為什么您不阻止現在教中的各種爭論呢,這樣下去,玄門會分裂的。”

  大祭司聞言沉吟道:“玄門的分裂是小事,但道理卻是大事,這些時日的爭論你聽完了,你覺得他們誰說的對?”

  洛清風低聲道:“身為洛氏子弟,當然是改革派說的對,素王老祖的思想,我們都是知道的,但玄門…”

  大祭司輕聲道:“你知道現在玄門,不,應該說我們整個洛氏和素王間存在著一個什么問題嗎?”

  洛清風茫然,大祭司道:“伱年紀還小,讀過的書還少。

  這世上有兩個素王,一個是生活在邦周康王時期的那個圣人,還有一個是經過家族孜孜不倦神化的素王上皇天,也就是現在你看到的這個。

  這兩個素王老祖關聯自然是極深的,但卻又很不相同。

  當初周武王和素王翦滅殷商,將諸夏的萬民從鬼神的統治中解救出來,那個用鬼神恐嚇萬民的血腥愚昧時代結束了。

  素王用禮來重新構建天下,但在那個時候,沒有神圣是不行的,但愚昧的鬼神時代是萬萬不能回去的,又因為素王的作為就如同神圣一樣,于是以素王為主的天神崇拜就在這種情況下,大肆發展起來。

  這種素王崇拜既是家族的保命牌,也應和了諸夏一統的需求,為諸夏的凝結立下了汗馬功勞,一直到玄門統合大唐以西,發揮了多大的作用,都是很清楚的。

  但本質上,這不是素王要的。

  他老人家只是知道我們這些后輩需要他成為神,所以他才成為神。

  從素王老祖自己來看,他不愿意做神,他從來都不會干涉很多事,他認為人應該憑借自己的努力,只有自己奮斗出來的,才是屬于自己的。

  老祖宗和家族在很多方面想的都不一樣,這就是家族和素王老祖間存在的問題。

  這個問題想要解決,只有等待素王老祖再次給我們指示了。

  所以現在我只能等待,即便是有些事想要做,也要等待。

  你們這一代的年輕人,不知道為什么,似乎很多東西都不知道。”

  大祭司的眼中同樣帶著疑惑。

  洛清風第一次聽說這些東西,很是震驚。

  大祭司所說的這些,對于洛長青來說,正是讓他最難受的地方。

  在洛氏中,有幾條素王老祖定下的鐵律。

  保證家族的嫡系延續。

  保證家族的氣運充盈。這一條同樣是為了保證家族嫡系延續。

  不能成為天子。

  這里面的每一條都是絕對不能違反的,在一百多年前,不能成為天子這一條鐵律已經廢除了,現在的洛氏擁有真正的自由,但保證家族的嫡系延續,依舊是絕對不容違反的。

  洛長青身為族長,無論他心中如何去想,他也必須執行這條鐵律,無論付出什么代價,他也不能違反。

  除了素王老祖定下的鐵律之外,身為洛氏族長,他還有一些生來就要遵循的東西。

  比如忠誠,無論誰背叛大唐,他都不可能背叛。

  比如深藏在素王靈魂深處的大一統,他難道不知道現在的大唐可能有些落后嗎?

  但這世上有無數的矛盾,但無論是什么矛盾,都不能以國家分裂作為代價。

  這可以說是洛長青的執念,但這是他此生最后的愿望。

  這個天下太大了,絕對不能分裂,否則往后的所有歲月中,都會有連綿的戰火,只有統一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的維護和平。

  “在統一的國家中,一切矛盾都是內部矛盾,外部矛盾最終總是使用激烈的戰爭手段去解決,而內部矛盾則使用法律等更靈活多變的手段。”

  現在他不知道要如何去建立一個新體制維護天下的和平,但他知道現在這個不行,所以大唐必須出兵。

  至于以后,那是年輕人的時代了,或許未來有更好的世界。

  “家主出兵了。”

  “意料之中。”

  一場對話發生在洛氏內部,對于洛長青會同意出兵,這實際上并沒有出乎眾人的意料。

  “伯父不喜歡族群意識,認為這種東西只會分裂天下,相比較族群意識,他寧愿選擇玄門來統合天下。”

  洛長青的確是不喜歡強烈的族群意識,他是一個統治了帝國數十年的人,而且熟讀史書,他很清楚,那種東西只有在戰爭的時候管用,但這個世界不可能總是戰爭。

  “家主認為現在大唐帝國內部的種種裂痕,就是因為各地的族群意識越來越強而導致的,各個不同族群的人都有獨立意識,于是導致了現在這樣的情況,所以他厭惡一切傳播這些的人。”

  “但族群是客觀存在的,不是說沒有就沒有的,曾經在東亞我們的模樣差不多,所以能融合,但當極西之地出現之后,就已經不可能了。

  你不能指著一個頭發和眼睛顏色不同的人,說我們有相同的祖先,那不合理,只有正視這些東西,才能找到解決它的辦法。”

  “但家主尋求統一是沒錯的,戰爭會加大仇恨的凝結,直到難以聚合在一起,如果有一些野心家故意挑動的話,那就出問題了。”

  羅馬爆發出來的力量,讓很多人心驚,羅馬的現狀讓不少人心有余悸,在羅馬內部正快速的形成一種共識,那是一種強力的對中央帝國的離心力。

  現在只有一個羅馬還不算是什么,但如果有一天遍地都是,而且這種東西傳播開的時候,那就出問題了。

  洛氏前兩千年都在做文化上的大一統,結果做著做著,最后走向了這個道路,那可就出事了。

  獲得了一場偉大勝利的羅馬,洋溢著一種別樣的神采。

  當大唐通往極西的鐵路被炸毀之后,很多人都知道情況不妙了。

  在古代,一旦軍隊不能在三個月之內進場,帝國的統治成本就會大增,而且難以控制當地的叛亂形勢,到了現在這個時代,情況發生了變化,三個月的時間并不能讓小國和帝國的實力拉近。

  但即便如此,也依舊有時間極限,如果這個時間拉長到一兩年的話,那就會出現大問題。

  尤其是對于羅馬來說,一兩年的時間,完全可以讓他在極西之地,培養一些盟友,以及在關鍵的位置修建要塞等建筑物,還能夠更換羅馬的裝備,壯大自己的軍隊。

  歐洲的土地也很廣袤,正如洛長青所說的,和土地廣袤的大唐比起來,羅馬的確是彈丸之地,但從現實來說,羅馬的土地并不小,人口也不少,工業產值也不低,是個相當強的國家。

  在火車不能前往極西之地后,大唐意識到內部也出現了問題,帝國的海軍試圖跨越遠洋前往歐洲。

  羅馬開始準備和帝國的戰爭,以及對其他的歐洲國家輸出自己的改革,先前是其他國家的人幫助羅馬存續下去,接下來就該羅馬主動反饋回去了,最終的目標是將整個歐洲的君主國都推翻。

  如果這世上只有羅馬一個共和國的話,那羅馬就是異類,但如果這世上都是共和國的話,那羅馬自然就不算是異類了。

  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不僅僅是政治上的風起云涌,真正推動著這一切變化的當然是生產力的變動,羅馬的出現就是因為生產關系已經不能適應生產力,所以才催動了政治改革的誕生。

  而生產力的改變完全是因為技術的進步,而現在伴隨著各種工業體系的建立,再加上各種理論知識的成熟,運用新的理論知識去推導過去的一些現象,新的知識開始蓬勃發展。

  在這方面羅馬再次占到了先機,作為歐洲乃至于全世界最先建立的共和國,無論是歐洲人還是旅居在這里的人,很多都進入了羅馬的研究院。

  無數的天才匯聚,竟然隱隱的能夠和大唐的皇家研究院相提并論了。

  羅馬復刻了大唐的論文發表流程,而且還給予了更多的榮譽和獎金,對于技術創新也會給予專利等,總之完全按照新學理論構建的法律體系,這對于生活在王權統治下的人,有極大的吸引力。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

  正是這句話的道理。

  電磁理論的發現是一件相當重大的事情,這個理論一開始偶然被發現,因為已經有了比較完備的科學工具,加上數學工具也很完備了,所以成長的速度雖然快。

  然后就是電動機和發電機被制造出來,這種新式的能力,讓人心動,但到底有什么作用,則還需要技術應用人才讓它逐漸落地。

  偉大的理學和化學,它們是如此的迷人,完全改造了整個世界,它所迸發出來的力量,在過去一千年都不如它十年。

  新的能源,新的動力機器,蒸汽的時代或許將要過去,不,蒸汽的時代注定過去,更加小型卻更有動力的內燃機出現,再加上電的出現,這個世界將要再次大變。

  洛氏那些年輕人一直以來都在說的東西,在世界的一些角落里面,發生了難以想象的改變。

  大唐現在是最強的,但不一定永遠都是最強的,等到科學技術不斷向前,大唐只要不進步,就注定會落后。

  而現在的大唐,能承擔一場新的技術嗎?

  畢竟大唐作為蒸汽時代的發源地,就連蒸汽都沒有徹底的貫穿到每一個州縣中,現在還有大量的反對派。

  這和羅馬是完全不同的,建立了新體制的羅馬共和國,幾乎是一天一變,傳統的封建大地主,以一種極快的方式破產或者轉型,在羅馬的土地上,不允許任何形式的人身依附于土地,整個舊的土地經濟關系,都已經被徹底的破壞掉了。

  新的技術剛剛出現,很快就投入了生產,這是政府所推動的。

  在這個時候,一個發明出現在少數人眼前,那就是電報。

  當電報出現的時候,任何有眼光的人,都知道,這個東西將會影響未來的戰爭。

  交通和通訊。

  這永遠都是困擾軍隊,乃至于一整個帝國的主要難題,所謂的帝國極壁,就是因為走不到,通訊不行。

  鐵路出現之后,交通問題得到了有效的緩解,而現在電報的出現,可能會解決通訊的問題。

  即便現在的電報線拉的很短,但對于技術上來說,這并不是什么難題,如果能夠鋪設一條從首都到前線的電報,那坐在首都的君主甚至能夠指揮前線的將領。

  當然,不建議這么做,很可能會變成運輸大隊長。

  實際上在理論成熟之后,這些發明就像是水道渠成一樣,如同雨后春筍一樣的冒了出來,一家家公司注冊成立,以及一項項技術專利被注冊,一切都是如此的欣欣向榮,就像是一百多年前蒸汽時代剛剛出現那樣。

  當新的技術,比蒸汽時代更有偉力的技術出現之后,有識之士都意識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帝制可能真的要出事了。

  土地貴族真的要擋不住時代的滾滾洪流了。

  千里迢迢而來的大唐海軍,絕對想不到在渡過馬六甲海峽之后。

  大唐的陸軍一方面用傳統的方式西征,一方面讓工程兵盡力在維修鐵路,以便物資能夠運過來。

  軍隊在行軍,大唐內部亂了起來。

  當初大唐內部的整肅就是從一場被事先設計的造反開始的,而現在是真的有造反之事了。

  雖然規模都不大,但朝廷依舊非常的警惕,因為這些人的造反事跡主要不是真的挑動謀反,而是在傳播一些思想,而且在國內傳播有關于極西之地羅馬的消息。

  這是典型的煽動人心,如今保守派當政的大唐,自然不會容忍。

  洛長青則在等待,他在等待一個所有人都不得不改革的時機,這個時機最可能是由發生在羅馬的那一場戰事而來。

  這場戰爭勝利,對大唐一統有好處。

  這場戰爭失敗,對大唐改革有好處。

  至于這場戰爭的勝負,從發生了鐵路炸毀的事情后,洛長青就已經不太抱很大的希望了。

  大唐所要面對的敵人,不僅僅是羅馬,還有很多根本不知道隱藏在哪里的人。

  這些人將會讓大唐付出巨大的代價。

  但一件事到了現在的地步,已經不是他所能夠控制的,現在就算是他上書天子請求撤軍,也不可能,這一場仗是非打不可了。

  對于羅馬而言,反抗宗主國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對于任何一個羅馬人來說,和大唐為敵都是不敢想象的。

  但那都是曾經了。

  在戰爭中,近代民族主義共和國的士氣,天然就勝過君主國太多,他們就算是害怕,但依舊有戰斗的勇氣,而且根據戰報中,大唐派遣來的軍隊,并不是那么多,以現在羅馬的動員能力,在本土以及依靠本土的國家中,打一場防御戰,是完全沒問題的。

  就算是大唐的鐵路修好了,這樣長的距離,后勤壓力也非常大,只要拖住大唐就是勝利。

  羅馬共和國是大唐從來都沒有碰到過的敵人類型,士氣旺盛,動員強大,有一種凌厲的氣勢。

  更重要的是!

  羅馬共和國所能夠承受的戰損比,極其明顯的比大唐軍隊高!

  這讓出征的大唐將軍完全不敢相信自己所見到的。

  一支軍隊所能夠承受的戰損比,以及損失多少才會潰敗,是精兵最重要的標準之一。

  在過去千百年中,號稱天下精銳之冠的神廟軍和洛氏敢戰士,就是因為可以承受百分百的戰損,而被列為不可戰勝的軍隊。

  但除了這兩支之外,其他的軍隊都差不多,大多數情況下,精兵也就一成,在特殊情況下,比如不能逃跑,極限三成也就是不可復制的奇跡了。

  現在他帶來的大唐軍隊,能承擔接近兩成的戰損,那可都是真正的精銳。

  而現在羅馬軍隊呢?

  任何一支軍隊都能承受和大唐軍隊差不多,甚至比大唐軍隊更大的戰損,這讓大唐的將軍想到了那些玄門的狂熱信徒,只有腦海中有信仰的軍隊,才能做到這種程度。

  羅馬發生了什么?

  他其實知道羅馬發生了什么,畢竟如果羅馬不發生這些事,他現在也不可能出現在這里。

  但他不認為那些事會是軍隊變強的原因,他更傾向于羅馬對這些士兵施加了什么法術,讓他們變得悍不畏死。

  戰爭雙方相互觸碰后的結果,讓雙方以及觀察這場戰爭的人,都大驚失色。

  “戰爭的結果震驚了所有人,大唐軍隊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強大的軍隊卻遇到了羅馬的軍隊,僅僅兩年的時間,羅馬軍隊比起剛剛建立共和國的時候,強大了太多,他們進退有度,最重要的是悍不畏死,有犧牲的勇氣和戰斗到底的決心。”

  “新式軍隊不僅僅要使用槍炮,還要用新的思想來武裝它,這是大唐與羅馬的戰爭所帶給無數人的警示。”

  那些在第一次反羅馬戰爭中和羅馬交過手的國家,眼睜睜的看著羅馬比兩年前更加強大,心中只剩下驚懼。

  如果大唐也不能戰勝羅馬的話,那歐洲將會迎來什么樣的時代呢?

  那將是所有君主都不愿意見到的未來。

  “全歐洲和亞洲的君主再次聯合在一起,聚集在大唐的旗幟下,再次向羅馬發起了攻擊,如同洶涌的潮浪,勢必要撲滅這股兇猛燃燒的火焰。”

  實際上現在的羅馬實力還是遠不如大唐的,但大唐身上的負面狀態太多了。

  首先就是遠征,不可能將國內的軍隊傾巢而出,大唐派出的海軍加上陸軍,一共六十多萬的作戰部隊,這已經相當多了。

  歐洲有這么多軍隊的國家都不算是特別多。

  如果不是極西之地到處都是盟友的話,可以隨時補給的話,大唐根本就不可能派出這么多軍隊。

  然后大唐的這些盟友,大部分都是廢物,自己國內的事情和問題一堆堆的,除了波斯和秦國外,大部分的國家只能派出幾千或者一兩萬人參與戰爭。

  最后則是大唐國內的安南行省,再次開始了一些小動作,安南行省一直以來都如此,整治也沒用,整個文化氛圍就已經形成了,時時刻刻都想著從大唐的帝制中脫離,對于羅馬共和國的建立,更是有很多人送上了祝福。

  他們想要在安南建立安南共和國的心思,已經昭然若揭,此次大唐進攻羅馬,他們自然要在后面搞事,給大唐的軍隊拖后腿。

  但很可惜,蓬萊、安南、嶺南、遼東、西域、天竺這五大行省是大唐絕對不可能放棄的,是大唐真正的基本盤,就算是拼盡所有,也要保證這五塊地域在手中。

  羅馬和大唐的這場戰爭,在所有人震驚的目光中,大唐竟然沒有獲得勝利,反而有種逐漸轉向劣勢的跡象。

  這個驚人的事實,隨著戰爭局勢的逐漸變化,越來越清晰。

  更多的人意識到,天真的要變了!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從武王伐紂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