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084章 堂前盡孝

  太后既問起潮爾奇,五阿哥就先叫人進來。

  是個滿臉溝壑的蒙古老人,穿著灰色的蒙古袍,手中拿著潮爾。

  太后見狀,也明白為什么對方會不遠千里想著去五臺山朝圣了。

  已經是暮年,腰身佝僂著,頭發稀疏,眼底發黃,牙齒也稀疏,再不去這輩子就去不了。

  五阿哥叫人給老人在門口擺了凳子,老人坐了。

  潮爾琴的聲音響起來,大家都安靜下來。

  舒舒看了過去。

  上次路過科爾沁的時候雖有宴飲,可并沒有安排潮爾史詩。

  她還是第一次見潮爾這種樂器,像寬版的二胡,是兩根弦的,只是琴箱要大的多。

  曲調悠揚,老人隨之吟唱的腔調很是舒緩,并不顯得吵鬧。

  幾個小的有的初學蒙語,有的沒有學過,自然也聽不懂這一篇《莽古斯的世界》。

  能聽懂的太后,聽著這熟悉的劇情,不由笑了。

  這種英雄史詩由潮爾奇口耳相傳,幾十年下來,雖有些字眼不同,可是故事還是那個故事。

  偉大的天神啊,即將下凡。

  舒舒跟九阿哥都是頭一次聽這個。

  舒舒是急性子,聽著這慢調,恨不得想要直接翻書。

  九阿哥也不是有耐心,忍不住跟舒舒嘀咕道:“這十來句了,還沒進入正篇呢?”

  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天神化身可汗,來到人間大戰惡魔莽古斯的故事。

  舒舒沒有接話,心里也覺得節奏慢。

  她不由蠢蠢欲動,想要寫書了。

  這樣的英雄史詩,都是大同小異。

  百姓受到惡魔跟天災的禍害,天神就下凡來拯救,最后成就王者之路。

  太后拿著蒙古刀,就著吟唱聲,割了一塊羊排肉,放在康熙的餐盤中。

  康熙謝過,直接用手抓了,蘸了韭菜花醬,吃了一口。

  這選用的是半歲的小羊,沒有膻味兒,有一種奶香,入口軟爛。

  大家見狀,就都跟著吃起來。

  幾個小的身邊有保母照顧,也都擦了手吃肉。

  估摸過了兩刻鐘,這說唱到了一個節點。

  五阿哥就放下蒙古刀,吩咐身邊人道:“看賞…”

  身邊太監拿了荷包過去,給了蒙古老人賞賜。

  蒙古老人起身,謝了賞賜,準備退下去。

  五阿哥望向太后。

  太后對白嬤嬤道:“阿潤,預備兩包銀子,再叫人給一份羊肉,讓他嘗嘗京城的羊肉跟科爾沁的比起來如何。”

  因為白嬤嬤也換上了蒙古袍,太后就叫了她的名字。

  舒舒忍不住看了白嬤嬤一眼,人如其名。

  阿潤,漢語就是靜的意思。

  白嬤嬤應著,過去派了賞賜。

  那老人看了眼白嬤嬤,仔細看了兩眼,又看了眼太后,眼見著旁邊康熙面帶威嚴,忙移開視線,面上帶了激動,直接跪了:“貴人可是琪琪格格格?”

  太后聽著,好奇地探身道:“你見過我?”

  這名字如今聽著都陌生了。

  自從太皇太后駕崩,就再也沒有人叫過她的名字。

  阿拉坦琪琪格。

  金子一樣的花兒。

  老人點頭道:“小人小時候曾跟著額祈格去給貝勒說書,見過幾次格格,格格有一回還賞了小的奶豆腐。”

  這樣說著,太后隱隱地有些印象。

  她平日里能看到的人都是有數的,除了家里人跟家奴,部民并不多。

  太后仔細地看了老人兩眼,目光落在他的頭上,驚詫道:“哈布其克?”

  這個蒙古名字的意思是“扁頭”,太后當年聽著有趣,隔了這么多年,還影影綽綽地有些印象。

  當年流鼻涕的小孩成了老頭,可是這腦袋依舊是扁扁的。

  老人笑著點頭:“正是小人。”

  太后意外道:“我記得你抱著潮爾進貝勒府的時候才七、八歲…”

  當時比潮爾高不了多少。

  老人道:“七歲,小人正好跟額祈格學說書的第一個年頭。”

  太后點點頭,看著老人佝僂的腰身,唏噓不已。

  還以為是古稀老人,沒想到竟然比自己還小好幾歲。

  “眼見著天熱了,要去五臺山就快去吧,熱了趕路辛苦…”

  難得看到故人,太后多囑咐了一句。

  這樣的身子骨,可不像是能經得住長途跋涉的,怪不得如今不冷不熱反而在京城休整。

  老人道:“小人明日就出發,端午節前應該就能到了…”

  老人領了賞賜下去。

  太后跟康熙說道:“當年見過他,就跟十八阿哥差不多大,抱著差不多等身的潮爾…”

  五十年光陰,匆匆而過。

  雖說在朝堂之上,不乏老臣,可是都不如方才的蒙古說書人一樣,給康熙留下這樣深刻的印象。

  垂垂老矣。

  越來越愛回憶小時候,早年的事情在記憶中也漸漸清晰。

  康熙方才沒有賞人,如今卻生了惻隱之心。

  他吩咐梁九功道:“叫色棱預備一輛馬車,送人去五臺山。”

  梁九功應了,下去傳話。

  那是科爾沁的部民,交給色棱這個科爾沁臺吉照顧最方便。

  太后沒有攔著,對康熙道:“是他的福氣,今日能給皇帝說書。”

  康熙對太后道:“等他從五臺山回來,問問有沒有弟子,要是有的話,留一個在京給額涅說書。”

  太后擺手道:“不用不用,翻來覆去,說的都是老故事,我更愛聽佛講,老有新故事,《西游記》聽著也熱鬧。”

  豐生幾個聽到熟悉的名字,都望向舒舒。

  舒舒給他們講過《西游記》。

  《西游記》不是禁書,流傳甚廣,不管是戲劇還是雜耍,都有些《西游記》的劇目。

  潮爾史詩告一段落,第二個節目就是烏日圖道。

  所謂烏日圖道,就是蒙古長調。

  這回進來的是兩個人。

  是兩個十來歲的孩子。

  一男一女,他們唱的是酒歌。

  沒有變音的嗓子,清澈悠揚。

  天籟童音。

  跟方才老說書人的暮年相比,眼前兩個孩子帶來的就是勃勃生機。

  五阿哥聽著這歡快的酒歌,都坐不住了,自己起來不說,還示意九阿哥起來。

  兄弟兩個一人捧了一個哈達,上面放著銀碗,倒了馬奶酒,按照蒙古的禮儀,一邊唱著酒歌,給太后跟康熙獻酒。

  太后笑著接過馬奶酒,也按照蒙古宴飲的規矩,“三彈”之后,抿了一口。

  接下來是第二碗,也是抿了一口。

  等到第三碗,太后將碗中的酒都喝了。

  然后是九阿哥這里,跟著五阿哥學,敬了康熙三碗酒。

  康熙不喜歡馬奶酒的味道,不過見太后興致正高,沒有掃興,也是喝了第三碗酒。

  眼見著兩個哥哥都敬酒,十八阿哥就躍躍欲試。

  等到五阿哥返回座位,十八阿哥就道:“五哥,五哥,我也想要給皇祖母跟汗阿瑪敬酒…”

  今日本就是彩衣娛親。

  五阿哥自是盼著孩子們好好孝順長輩。

  他就故意道:“那就去吧,不過你是孩子,不用銀碗,用銀杯就行…”

  說著,他安排人給十八阿哥預備。

  十八阿哥出席,也學著兩個哥哥的樣子,在哈達上放了銀杯,去敬太后:“皇祖母,孫兒也敬你一杯,祝酒歌等孫兒學會了再補上。”

  太后笑著說道:“好,好,皇祖母等著。”

  雖說十八阿哥是個孩子,可是太后也是“三彈”之禮,不過端著酒杯的時候,她就道:“敬一杯就行了,你去敬你汗阿瑪吧…”

  說著,她將這一杯馬奶酒喝了。

  十八阿哥點頭,又敬了康熙一杯。

  康熙看著十八阿哥道:“等明年入了上書房,蒙語就要學起來,滿蒙一家,密不可分。”

  “嗯,兒子記下了。”

  十八阿哥點頭道。

  眼見著十八阿哥出來敬酒,尼固珠也坐不住了。

  她望向豐生跟阿克丹。

  不管是對太后也好,還是對康熙也好,豐生跟阿克丹都不熟,也沒有尼固珠這樣從里往外的親近。

  兄弟兩個也沒有敬酒的想法。

  至于弘暄,三歲大的孩子,目光都在兩個蒙古孩子身上。

  他身邊的保母、乳母,不少都是十福晉的陪嫁人口,所以會說蒙語。

  他能聽懂蒙古長調的內容,就覺得有趣。

  原來蒙古的天藍的像大海,蒙古的溪水像銀河,蒙古的勇士像蒼鷹…

夢想島中文    我的公公叫康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