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七十七章 都察院來訪

夢想島中文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楊清源手中的筆抖了一下,一滴墨汁落在了紙箋之上!

  誅戮陷絕?!

  這有點開玩笑了吧!

“誅仙鋒芒世無雙戮仙告死冥河枉陷仙變化無窮妙  絕仙劍出紅塵葬”

  姬瑤花回憶著蓬萊曾經的輝煌。

  楊清源放下手中的筆,將被墨跡染開的紙箋揉成一團,苦笑道,“這劍法的名頭還真不小!”

  姬瑤花點頭說道,“根據我蓬萊典籍殘卷之中,一鱗半爪的解釋,這四訣劍法不是用來殺人的!”

  “不是用來殺人的?!”楊清源淡然一笑,“我道門的護道神功都不是用來殺人的!”

  姬瑤花搖了搖頭,楊清源誤解了她的意思。

  “不是用來殺人的!而是用來誅仙的!!”

  楊清源被姬瑤花的這句話嚇了一跳。

  此界沒有仙人,沒有修真,即便是神異的道門秘術,例如天人宗的天地失色,天師府的五雷咒,茅山的趕尸法雖然離奇但也都在能理解的范疇之內。

  此界無仙,是楊清源對于此界理解的基本邏輯,但是姬瑤花這番話有值得品味了。

  不過,微微思索之后,楊清源覺得自己敏感過頭了,畢竟是給武功取名,自然要聽起來厲害一點,不然取名就變得毫無意義。

  比如降龍十八掌,難道天下真的有龍嗎?!

  再比如之前在荒山客棧之中遇到的吞天噬日寶典,這么玄幻的畫風,不還是一本只能修到元化境的武學嗎?

  楊清源還可以給自己的輕功取名叫筋斗云呢!難道還能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嗎?!

  所以武功叫什么名字,并不能決定這武功厲不厲害。

  不過楊清源還是安慰了姬瑤花一句,“千載時光,武學失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姬姑娘,唯有如此,后人才會有動力推陳出新。”

  大部分的江湖話本受一位金姓老爺子的影響,崇尚武學退化論,越久遠的武學便越是強橫。

  但金老爺子的話本,其武學退化的本質,應該是天地元氣的退化,而不是技法的退化。

  楊清源一直覺得,武學技法會因為傳承而不斷變化,或因為失傳,導致武學退步,或因為一個奇才橫空出世,導致讓武學推陳出新,愈加神妙,例如自家的便宜師兄。

  所以武學傳承變化,未必是壞事。

  姬瑤花也是微微一笑,“是啊!蓬萊武學雖然失傳,但是這兩年在大人的手中不斷重現天日,假以時日,大人倒是可以當我蓬萊的掌門了!”

  這兩年,楊清源依靠道瞳推演了不少蓬萊一脈的武學。

  就現在來看,楊清源對蓬萊的貢獻,比姬瑤花還大。

  看到姬瑤花的笑意,楊清源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氣,話題算是轉移了!

  楊清源是真的擔心兩個人大打出手,導致大理寺內部出現了問題。

  一個機構內部出現派系是很正常的。

  就算是如今的大理寺,也隱隱有派系分列。

  兩位大理寺丞,狄知遠和宋惠父為首的察豪、明秋二司走得較近,兩人都是科舉出身,而且擅長斷案推理,興致相投。

  姬瑤花以及麾下的女捕,是廣聞司的核心力量,向來抱團。

  而葉劍寒、鐵成鉉的鎮獄、緝盜二司則各自為戰。

  天秩司主老辛,大理寺資歷最老的人,主理著大理寺內的文案、后勤工作。

  這些都數屬于正常的范疇,前世開國太祖曾經說過。

  “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但若是因為自己,姬瑤花和柳望舒就針鋒相對,導致大理寺內部出現混亂,楊清源就接受不了。

  隨后,楊清源將自己的令牌和一個信封交到了姬瑤花的手中。

  “瑤姑娘,還要辛苦你去護龍山莊一趟!將此信面呈神侯,或者交給天字第一號密探段天涯!”

  姬瑤花沒有問,作為屬下,她知道有些事情,上司說了,那知道也無妨;若是不說,你不能主動問。

  不過楊清源沒那么多顧慮,“我想請護龍山莊協查一下文破軍之事。”

  楊清源簡單的一句,讓姬瑤花心中一甜:他到底還是沒有瞞著我。

  隨即,姬瑤花微微不解,“大人不是已經借了神侯府和六扇門的情報了嗎?!為什么還要欠護龍山莊的人情。”

  “六扇門和神侯府的情報還是遜色不少,東西兩廠和錦衣衛雖然情報也出色,但是畢竟是陛下直屬,我一個外臣不好和他們有太大的關聯,只能去護龍山莊試試運氣。”

  之前的糧倉案,楊清源有周帝的御賜令牌,可以調動諸部,也不知道這次鐵膽神侯會不會賣自己的面子?

  “屬下這就前往!”

  姬瑤花行禮之后,便退出了書房。

  楊清源重新拿起了筆,開始分析眼前的案子。

  小半個時辰之后,楊清源的書房之外響起了敲門聲。

  “大人!左僉都御史李尋歡大人,京畿監察御史姚節大人請見!”

  楊清源放下手中之筆,“快請!”

  不多時,李尋歡和姚節便被帶到了書房之中。

  “李兄,姚兄!久違了!”

  李尋歡還好,也就一個多月沒見,但是姚節確實能稱得上一句久違了。

  姚節,字東明,與李尋歡、楊清源同為永安十三年進士,為二甲第十七名,為人任俠嗜酒,善畫竹石,有名士之風,和李尋歡志趣相投,且剛正不阿,不附權貴。

  先后出任巡河御史、揚州監察御史,如今出任京畿監察御史。

  在士林清流之中,素有清名。

  雖然不像楊清源和李尋歡這般平步青云,但絕對算是同年之中升官較快的人了。

  而且在都察院中,能坐上京畿監察御史的年輕官員,都是都察院重點培養的對象。

  “清源兄,許久未見,倒是絲毫沒變,反倒是我,鬢邊都已經生出白發了!”

  姚節的年紀比楊清源和李尋歡要大上一輪。

  高進進士的時候,已經快三十歲了!聽著年紀不小,但實際上在國朝進士之中屬于偏年輕的水平。

  根據禮部的記載,永安年間的進士平均年齡在三十五歲。

  也正是如此,楊清源才一直被人忌憚和推崇。

  以他十八的入仕之齡,榜眼的出身,只要不犯大的政治錯誤,就算是熬資歷,也能熬入六部內閣。

  三人敘舊之后,李尋歡開口道。

  “清源,此案我也略有耳聞,雖說是涉及到兵部侍郎李澄光和左屯衛大將軍文頡,但也只是一個平民殺了人,為何需要我都察院介入?”

  “二位請坐,我為二位慢慢道來。”

夢想島中文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