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百里千刀一斤漆

  嘉靖剔紅云鶴壽字紋圓盒、剔紅如意紋執壺、剔紅云鶴壽圓盤,都十分有特點。

  這些漆器都裝飾有云鶴、壽字、如意紋等祈福納祥的紋樣,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全是嘉靖朝官作漆器。

  明萬歷剔紅龍鳳紋圓盤,是明萬歷年間的一件漆器。

  盤圓形,漫淺式,圈足。

  盤內底雕龍鳳相戲圖,龍矯健威猛,鳳柔美多姿,它們以寶珠為中心,相互追逐,構成龍鳳呈祥的畫面。

  內壁四開光,內順時針分別雕折枝的牡丹、茶花、菊花和石榴,開光外相間隔的地方均為靈芝一朵。

  外壁滿雕纏枝花卉紋,不管怎么看都會感覺十分漂亮。

  明代官造漆器,第一個高峰期在永樂、宣德兩朝。

  第二高峰是嘉靖、萬歷兩朝。

  這兩個時段漆器的風格特點截然不同,在裝飾紋樣上更是各有主次。

  萬歷朝以龍鳳、雙龍為主,兼有少量的山水人物和花鳥圖案,體現的是濃郁的宮廷特色。

  這件龍鳳盤,就是突出的代表。

  在之后,剔紅作品的精品之作,肯定是出在康、雍、乾三朝。

  這三朝是清代漆器制作的黃金時代,養心殿造辦處的產品代表著最高水準。

  在造辦處活計檔中,乾隆時期制作雕漆的記載屢屢可見。

  乾隆御制詠雕漆的詩文,就有幾十首。

  乾隆雕漆和百寶嵌的制作極盛,雕漆深受明晚期嘉靖、萬歷雕漆藝術風格的影響。

  剔紅漆器顏色較明代鮮紅而色滯,圖案紋飾也更加豐富多彩,除花卉、瑞獸外,尚有許多寓意吉祥、頌揚太平盛世的裝飾紋樣。

  裝飾華麗繁瑣,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勢。

  其中的經典是乾隆剔紅番蓮紋紫砂壺,朱漆鮮紅,刀工犀利準確,棱線清晰有力。

  構圖飽滿,花朵綻放,枝葉茂盛,華美富麗。

  以紫砂為漆器胎骨者不多見,故此壺彌足珍貴。

  “百里千刀一斤漆”,現在故宮藏乾隆朝漆器就很多。

  故宮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曾經對公眾開放,展出過100余件清代乾隆朝漆器。

  這些漆器涵蓋雕漆、戧金、鑲嵌等多種工藝,呈現這一時期漆器工藝的風格特色、藝術審美。

  故宮博物院藏漆器1.8萬多件套,其中以清代漆器數量占比最大。

  尤其以乾隆朝為代表的清中期漆器,為漆器藏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先前展出的那100余件故宮博物院藏清代乾隆朝漆器,以清代宮廷用漆器中常見工藝門類將展品劃分為:雕漆、描飾與金漆、戧金彩漆與填漆、鑲嵌四個單元。

  另外加入仿漆瓷器五個單元,以呈現這一時期漆器工藝的風格特色、藝術審美。

  清代國力進入鼎盛時期,奠定了宮廷工藝美術大發展的基礎。

  在眾多工藝門類中,漆器得到乾隆皇帝喜愛,使宮廷所用漆器制作呈現繁榮景象。

  清代內務府造辦處、蘇市織造等承攬造辦宮廷用漆器,乾隆皇帝亦經常親自督導,并提出明確要求。

  這致使漆器種類異常繁多,其工藝主要分為素髹、描飾堆起、雕填剔刻、鑲嵌等。

  其中剔紅,在雕漆工藝中,因受乾隆帝偏愛更是大量制作。

  漆樹一般都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一棵漆樹它的整個生命周期只能割出10公斤左右的生漆。

  割漆時的刀口還不能超過十刀,每割十天需歇十天,每割一年需歇一年。

  因此古時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說法。

  由于漆黏稠的特性,髹漆工藝也將蚌片、角骨、金屬、玉石、琉璃等材料鑲嵌成圖案裝飾漆器,這增加了器物的美感。

  有螺鈿、金銀平脫、百寶嵌等工藝技法。

  螺鈿漆器早在商代就出現。《髹飾錄》稱“螺鈿古者厚而今者薄”。

  唐代的藝匠也用螺鈿髹飾銅鏡,別致新穎。

  明代中葉,開始盛行螺鈿加金銀片髹漆工藝。

  清代初期螺鈿制作發展到高峰,工藝精巧,貝殼呈黃、赤、白等瑩光變化,各色之間相互交相輝映,與漆地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洋溢著吉祥、奢華之氣。

  螺鈿,是最為富麗的漆器髹飾技法。

  乾隆皇帝雅好古器,以致復古仿古器大盛。

  漆器造型多模仿瓷、玉器以及古青銅器之制。

  剔紅嵌螺鈿仕女花卉紋琮式瓶,仿自玉琮之形,體現乾隆皇帝“懷抱觀古今”的思想。

  造型古樸端莊,構圖生動,色彩鮮麗,層次豐富,纖巧精工,令人稱奇。

  這肯定也再一次反映了,乾隆時期漆雕炫耀技巧、繁縟奢靡的藝術風韻。

  故宮展出的乾隆雕漆類有50余件文物,展覽中,又將這50余件文物細化為6個章節。

  分別為文人典故、仿古、仿明、吉祥寓意、陳設賞玩、功能專屬。

  比如其中一件乾隆款剔紅“赤壁寶盒”,就作為“文人典故”的代表。

  這件四方形盒,上下三層,四角飾如意形凸起。

  外髹紅漆,蓋面雕赤壁圖,蘇子與客攜酒與魚,泛舟于赤壁之下。

  此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二客仰見明月映照臨江峭壁,顧而樂之。

  蓋內中央陰刻,戧金“赤壁寶盒”器名款。

  外底中央陰刻戧金楷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北宋文學家蘇軾,兩次攜友游覽赤壁,著有前、后《赤壁賦》。

  古人常根據文中描寫進行藝術創作,如“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

  這件作品,就表現了《后赤壁賦》中的場景。

  乾隆款剔紅“赤壁寶盒”,同樣以展現人物趣味的一件“剔紅山水人物圖磐式盒”。

  盒仿玉磬形,天蓋地式,幾座下出如意式足連托泥。

  通體雕紅漆,蓋面飾群仙祝壽圖。

  它以連綿的群山和浩瀚的海水為背景,表現八位仙人渡海前來祝壽的恢弘場面。

  空中二仙人駕鶴盤旋,水中升騰祥瑞之氣。

  蓋面上端的蝙蝠與磬式造型組合,寓意“福慶”。側壁采用通景畫方式,亦雕祝壽、獻禮等吉祥圖案。

  盒內盛放隨形子盒四個,裝飾描油勾蓮紋,圖案工整清雅。此盒裝飾圖案復雜,人物眾多,但構圖疏密有致,主次分明。

  特別是人物刻畫神態各具,體現出高超的雕刻技藝。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我的系統不正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