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坐歪了屁股

  經過幾年的努力,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年表》正式出臺。

  而這,是我國迄今最具科學依據的古代歷史年表。

  這個年表為我國公元前841年以前的歷史,建立起1200余年的三代年代框架。

  夏代的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商代的始年為公元前1600年。

  盤庚遷殷為公元前1300年,周代始年為公元前1046年。

  其中對夏代的始年、夏商分界年代、武丁在位年代和武王克商年代的估定,具有重要創新意義。

  這不但為進一步對夏商周的年代精確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還為繼續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及早期發展,為揭示五千年文明史起承轉合的清晰脈絡,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陽洛地區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的重要發現,為夏商周斷代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物證,作出了重要貢獻。

  只不過,只要是學問,就肯定有爭議。

  所以直到現在,爭議,或者干脆說對于夏商周三代的斷代工程的批評聲音就一直沒斷。

  自從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布以后,其中結論已被不少主流的詞典和教材采用,開始產生影響。

  在我國提出了自己的標準后,國外學者開始加以批評,可以說各種妖魔鬼怪都出來了。

  而夏商周斷代工程才剛剛開始,我國的考古技術和理論水平,還有待更大的提高。

  從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年表》以后,來自國內和國際的批評不絕于耳。

  某些國外人士,認為夏商周斷代工程有“政治背景”,是我國政府在搞民族主義。

  甚至還有一些學者,對該工程的“學術道德”產生懷疑。

  所以,在2000~2003年進行了三次辯論。

  斯坦福大學退休教授倪德衛,在《紐約時報》上撰文,便斷言“國際學術界將把工程報告撕成碎片”。

  但亦有人認為所謂的“國際學術界”,一貫漠視我國本土研究成果,對我國歷史沒有發言權。

  也有人說,既然西方社會能把荷馬史詩,這種特洛尹戰爭發生八百年以后的盲人藝人作品當正史,質疑我國用科學方法計算的斷代史,就是雞蛋里邊挑骨頭。

  我國政府并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封鎖,網絡上隨處可以見到,關于此問題的介紹與討論。

  我國政府也為此展開大規模論爭,提出支持自己觀點的各種理據,支持工程學者深入研究。

  許多國內外學者確實本著嚴謹、慎重的學術態度,對該工程結論保持一定的質疑;

  也有些國外學者不承認我國政府的努力,認為只要是我國政府支持的此類研究,一定就有政治目的。

  有人就說,這些學者連如今發表的文字都說不清楚,他怎么可能對三代的年代行判別。

  而大陸不同意工程報告的學者,也被這些國外學者加上“正義凜然”的標簽,說成是“無力對抗政府”。

  工程的成果是否失敗,如今還沒有強有力的論據證明。

  工程中有些成果也被國際學術界認可,例如張培瑜的研究,但工程內部卻是存在爭論。

  其實我國的很多學者都認為,此類工程的成果,沒有必要非得通過世界上各種具有“復雜背景”的學者的檢驗。

  只要在我國學術界取得共識就行,我國學者對歷史的研究,無需外人指三道四,也不能被有各種目的的勢力阻撓。

  這就像中醫一樣,為什么一定要經過科學的檢驗?

  不是說科學不好,科學不對,而是我們五千年經驗積累下來的精華,就因為不科學,就不對了?

  你說的不科學,是真的不科學,是科學技術還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解釋不了?

  還有大學,為什么一定要跟國際接軌?

  就算是為了不閉關鎖國,為了博采眾長,跟國際接軌也沒什么。

  但是,也沒必要找一些外國垃圾來國內讀書,還各種優待,這不是傻嗎?

  這就是沒有文化自信,我們明明用幾千年的方法,肯定是正確的,卻還需要讓別人認可,這有必要?

  就像是夏商周斷代工程,不管我們有多少證據,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總會找理由反對。

  其實,無視它們就好,這就像是西方的新聞、報紙,它們會說一句人話嗎?

  嗯,這有點偏頗,世界上肯定還是好人多。

  但是,好人,不一定就不會坐歪了屁股。

  屁股決定腦袋嘛,我們做好自己就好。

  當然,我們可以無視一些人的犬吠,但是我們一定要記住它們。

  像是丑國的空氣都是香甜的言論,我們什么時候都不能忘。

  而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層出不窮。

  比如2003年4月12日,在芝加哥就斷代工程進行了一次學術會議。

  斯坦福大學宗教文化中心的兼職研究員蔣祖棣,特別要注意一下名字。

  如果是真正的白皮,人家閑得蛋疼,才會研究華夏歷史。

  而這一位,向會議提交了一篇題為《西周年代研究之疑問——對夏商周斷代工程方法論的批評》的文章。

  他是討論“工程”,對“武王克商”年代的研究。

  蔣祖棣注意到,“工程”使用的是oxcal系列樣品程序。

  他介紹說,oxcal程序系列樣品計算法,只有68.2的置信度。

  在“東亞歷史”期刊上,douglasj.keenan發表文章,質疑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是公元前899年。

  文章中對于工程研究方法中的錯誤,提出了具體質疑。

  文中提到:…一些最近的研究計劃,包括被華夏接受的研究計劃(指夏商周斷代工程),依據的是一個在公元前一千紀早期的“天再旦”的記載。

  這些研究,把這個奇特的記載,解讀成日出時的日偏食。

  這樣的解讀看起來似乎合理,黎明要開始之際,天色因為日食而暗下來,然后再日出,但卻是不確定的。

  日出時把太陽表面遮住的部分,大到可以讓天色大幅變暗的日食是很少的。

  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確是有一次日出時日食。

  而這些研究計劃,把這個日食對應到該奇特的記載,指周懿王元年天再旦。

  計算顯示,公元前899年的那次日食,把主觀亮度,在這里是人類觀察者所感受到的亮度,減低的程度小于25。

夢想島中文    我的系統不正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