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百九十八章一個傳奇

  抱月瓶又被稱之為“寶月瓶”,其外形最早來源于宋元時期,流行于少數民族的陶制馬掛瓶。

  瓶肩左右各有一系,用以掛于馬鞍之側,極具民族特色。

  明代時期多以青花做為裝飾,結合抱月瓶自身獨特風韻,將色彩與器型完美融為一體,

  使其成為陳設用的器物。

  抱月瓶在永宣時期最負盛名,其中的蒜頭口抱月瓶,在康熙和雍正兩朝多有仿制。

  而乾隆皇帝更是喜愛有加,因此抱月瓶成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陳設類瓷器之一。

  官窯及民窯皆有大量存世,其外形與花樣不斷創新而變化多樣,異彩紛呈。

  陳文哲做出來的這件抱月瓶,

  器型大、顏色好,加上經典的做舊,現在就算是讓他鑒定,他都找不出任何破綻。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他能夠想到的破綻,他都一一處理掉了。

  再看旁邊的橄欖瓶,粉彩的橄欖瓶,做的應該不多,但不是沒有。

  剛開始,陳文哲也沒有特異獨行,而是順手做了唯一一件青釉瓷。

  原來他做的最多的就是青釉瓷,青釉橄欖瓶做起來自然是不難。

  當然,既然做了,又是試手、練習,他自然不會單純的做一件龍泉青釉。

  所以他這一次做的是豆青釉瓷器,這種釉色的瓷器,他原來也很少做。。

  這一次單獨做一件豆青釉的瓷器,肯定是見獵心喜,而做出的橄欖瓶,

  也肯定屬于時代的巔峰之作。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清代不管在哪一方面,都發展到了歷朝歷代一來的巔峰。

  就說青釉瓷,其中的青釉是以鐵為著色劑,在還原焰中燒制而成的。

  這種傳統的高溫釉,是華夏陶瓷史上最早出現的釉。

  且青釉瓷器一直是中國瓷器的主要產品,歷經了東漢、六朝、唐、宋、元,直至明清不絕。

  明清景鎮窯繼承了龍泉青瓷的優良水平,燒出了深淺不同的各種青釉瓷器。

  但直到雍正時期,才達到了呈色均勻、穩定的燒造水平。

  乾隆青釉繼承了雍正時期的杰出風范,愈加純熟穩定,堪比宋窯名品。

  所以,這一次與其說是仿制乾隆青釉瓷,還不如說是陳文哲的一次自我考校,看看他的制作水平,相比乾隆青釉到底怎么。

  看著手中的豆青釉橄欖瓶,陳文哲還算比較滿意。

  這只瓶子撇口,短頸,肩、頸部內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

  口、底大小相若,瓶體似橄欖,故名。

  橄欖瓶清代燒造,以雍正及乾隆時期最為常見,在造型上略有變化,頸部稍長,勻稱秀美。

  有素身與瓜棱式之分,為清代流行器型。

  此瓶即采瓜棱式,突出了瓶體曲線的流線感,流暢自然,更添優美雅致。

  青釉呈色醇厚,勻凈光潤,膩若瓊脂,不論視覺觸覺上,都幾乎達到與玉質亂真的地步,這種工藝水平,空前高超。

  這種亂真級的玉質感,就是陳文哲一直所追求的。

  只要是做青瓷的,就沒有不想著做成這種樣子。

  當然,這只橄欖瓶的藝術品味也是極高,它不僅突出了單色釉質純凈之美感,且青釉隨瓜棱起伏而濃淡有致,增強了韻律感,富于變化。

  這種瓷器只要流入市場,就絕對不可能是一千萬兩千萬的事情。

  一點點的仔細查看,沒有發現任何瑕疵,陳文哲才滿意的放下它。

  放下這只瓶子,陳文哲立即拿起另外一只,這一只就更加特別,因為它就是一只粉彩的橄欖瓶。

  為了制作這只瓶子,陳文哲還真是用心了。

  而為什么制作這么一只瓶子?難道只是單純的因為它值錢?

  不是,相比剛才的豆青釉橄欖瓶,這一只粉彩橄欖瓶明顯更加漂亮,工藝也更加精湛。

  但這不是陳文哲仿制這件瓶子的原因,之所以仿制它,主要是因為它是一個傳奇。

  只不過,這個傳奇不是乾隆時期的作品,而是雍正時期的經典。

  這只瓶子撇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

  形似撒攬,因此也是“橄攬瓶“。

  這是一件粉彩蝠桃紋橄欖瓶,正品產于雍正景鎮官窯,代表了整個清代粉彩的高超制作水平。

  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

  清代官窯匠師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礎上,發明了粉彩。

  據說雍正皇帝對粉彩情有獨鐘,因此當時的工匠對粉彩瓷的造型、色彩、線條的制作都非常講究,從而成就了“雍正粉彩”的輝煌。

  這件寶瓶的瓶體,繪制了粉彩八桃兩蝠,因桃子象征“長壽”,蝠是“福”的諧音,寓意福壽雙全。

  而那件正品寶瓶,據說乃是帝王后妃做壽之用。

  它被很多人認為是當世唯一,國內不少知名的專家,直接聲稱:如此瓷瓶全球存世的只有這件,堪稱絕世。

  就在2002年香江蘇富比春拍,它的成交價達到4150萬港元,創當時清代瓷器市場最高價。

  你要知道,它的狀態并不是多好,因為根本就沒有被人好好保存!

  這件國寶級瓷器,被當做臺燈存在了上百年,怎么可能狀態很好?

  它就是一只悲催的,被外國人改造成臺燈的寶瓶!

  就算是這樣,二十年過去,這件當世唯一的瓷器,價格翻個兩三倍完全沒問題。

  也就是說,這件瓷器,隨隨便便就可以賣出上億的價格。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粉彩的橄欖瓶實在是太少見。

  當然,其實不止是橄欖瓶,就算是瓶子在清代雍正時期都十分少見。

  你很難想想吧?久負盛名的所謂清三代瓷器之中,雍正時期居然難以見到瓶子?

  不管是粉彩,還是青花,在雍正時期都十分少見,所以每出現一件,往往都能賣出天價。

  難以想象的事情多了,這就是真實。

  百年前,華夏經歷了清王朝覆滅、外敵入侵的戰爭歲月。

  在風雨飄搖的歲月中,有的珍寶瓷器葬身戰火,有的則散落民間或流落海外。

  這其中,雍正官窯粉彩瓷器傳世極少,瓶類的作品更是極為罕見。

  所以,在2002年之前,被稱為雍正時期“登峰造極”的粉彩官窯瓶類器物,成為了華夏陶瓷史上缺失的一環。

  據史書記載,景鎮曾經生產過“粉彩橄欖瓶”,可是人們都沒親眼見過。

  請:m.99mk.la

夢想島中文    我的系統不正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