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三十八章低調的奢華

  六只茶杯,只有兩只保存還算完好,就這樣,其中一只口沿還有沖。

  這么算起來,只有一只是完美品。

  看著有缺口的茶碗,這倒是不嚴重,陳文哲可以修復。

  至于口沿有沖的,甚至都不用修復,直接用金、銀、銅等材料,包起來就可以了,甚至可以包的很漂亮。

  至于有裂的,鋸瓷也是一門很好的手藝,特別是那鋸釘,制作成泥鰍背,釘入瓷器之中,也有一種別樣的美感。

  一一看過這六件白瓷碗,通過缺口,陳文哲已經看到了其內典型的糯米胎,這是德化白瓷的特點。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德化白瓷的白,也是很不一樣的。

  其實剛開始看到這些白瓷碗的時候,陳文哲有一瞬間,認為這有可能是定窯白瓷,或者是永樂宣德時期的甜白瓷。

  能夠跟德化白瓷媲美的,也就這兩種瓷器品種了。

  不過,只是稍微一看,陳文哲就認為這是德化白瓷,而不是其他兩種。

  這些瓷碗壞了,自然很可惜,但是通過缺口,陳文哲可以看到內部的胎質,還能看到釉層、釉料的特點等等。

  對于制瓷工藝,陳文哲現在可是全面晉升大師級了。

  他就算做不出德化白瓷,但是,對于德化白瓷的制瓷工藝,只是稍微看一眼,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德化白瓷的特點還是很容易辨別的,比如胎骨細柔堅致,俗稱“糯米胎”,帶有晶瑩的光澤。

  釉水也不同,德化白瓷的釉水潔凈勻厚,與胎骨結合緊密,渾然一體。

  呈色也比較特別,可以說是溫潤如玉,剔透光滑。

  器體在光線照耀下,可映見指影。

  叩之聲音清悅悠揚,猶如敲擊金屬,鏗然作響。

  其美妙的胎釉質感,直逼玉器之“五德”,它的問世,曾經引起瓷壇的巨大反響。

  國內很多鑒賞家稱贊:“似定器無開片,若乳白之滑膩,宛如象牙光色,如絹細水瑩厚”。

  這種瓷器與其他名瓷迥不相同,它的質地滑膩如乳白,宛似象牙。

  總結一下,就是說,德化白瓷胎體致密,胎骨細膩潔白,胎與釉結合緊密,釉色純凈,透光性極其良好,即使是少數的中低溫白瓷出現開片的現象,也顯得十分溫潤細膩。

  這樣的特點,跟定窯白瓷和永宣時期的甜白瓷,是不一樣的。

  明清的許多陶藝著述,往往將德化白瓷與定窯白瓷、永樂宣德時期的甜白瓷媲美。

  或稱“建之粉定”,或謂“類永、宣之甜白”。

  其實,德化白瓷較之定窯白瓷、JDZ甜白瓷,不僅胎釉中的化學元素構成含量不同,而且外觀上釉層更為純凈,胎與釉結合緊密堅致,色澤滋潤明亮,工藝技術更臻成熟。

  這種優秀品質的得來,其實不止是依靠技術,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材料。

  也是因為這一點,就算陳文哲的技術水平,現在已經達到大師級,有很多瓷器他也是做不出來的。

  比如德化白瓷、甜白瓷、定窯白瓷,甚至還有一些特殊的瓷器。

  還有同樣屬于青瓷的耀州窯青瓷,越窯青瓷,這些瓷器燒制出來,也有著如玉一樣的質感,但是跟龍泉青瓷又有不同。

  還是說回德化白瓷,德化白瓷的燒制成功,除了當時的瓷工藝人,能恰到好處地掌握火焰氣氛外,與瓷土原料有著密切的關系。

  現代研究表明,定窯白瓷是用氧化鋁含量較高的粘土燒制的,粘土含助熔物質少,故瓷胎不夠致密,透光度較差。

  而德化窯白瓷,則是用氧化硅含量較高的瓷土制成。

  瓷土處理極為精細,瓷土內氧化鉀含量高達6。

  再加上瓷土中含鐵、鈦等雜質較低,燒成后玻璃相較多,因而瓷胎滑潤致密,潔白如玉,透光度特別好。

  由于胎質細白,加之氧化鐵含量極低,氧化鉀含量特高的純白釉,焙燒時又采用中性氣氛,德化窯白瓷釉色顯得格外純凈。

  燒制成功之后,德化白瓷的釉面晶瑩光亮,乳白似象牙,如凝脂凍玉,美不勝收,超越了以往任何時候任何窯口的白瓷,一躍成為華夏白瓷的代表。

  至于甜白瓷,它是在元代樞府器的基礎上,明代永樂年間景鎮官窯所創制的高白度瓷器。

  文獻稱其“白如凝脂、素猶積雪”。

  它的色調恬靜柔潤,在視覺上給人以“甜”的感覺,故稱“甜白瓷”。

  永樂甜白瓷特征之一是釉質潔白,肥厚如脂,無棕眼,迎光透視,胎釉呈現肉紅或粉紅色;

  另一特點是在器物足邊和折角積釉處,常閃爍著灰青的光澤。

  釉面偶然顯現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織在一起的極淡的蝦青色,甚為奇特。

  而宣德白釉器的釉面亦呈乳白色,施釉較厚,并且有密集的小橘皮棕眼。

  與之相比,德化白瓷瓷胎致密,透光度極好,釉層較薄,但卻有凝脂似玉之感,迎光透視,色澤光潤明亮,晶瑩剔透,釉中隱現粉紅或乳白,釉層均勻細膩、光滑潔凈,無永、宣甜白瓷出現的灰暗、蝦青雜色,更罕見橘皮棕眼。

  所以,陳文哲確認,這是德化白瓷,而且是其中的精品,就是不知道它經歷了什么,居然混的這么慘!

  確定了這是德化白瓷,那么還要確定他的年代。

  這個就比較難了,因為這一套茶碗,沒有留下任何能表明身份的信息。

  也是這個原因,陳文哲最先看到的時候,認為是普通的民間生活用瓷。

  可通過缺口,看到了其內的胎質、釉質,加上其特殊工藝制作出來的那種特殊的白,這才讓陳文哲認識到,這肯定不是普通的瓷器,而是蘊含著一種低調的奢華的高檔茶碗。

  看似樸實無華,可懂行的都知道,這種工藝燒制出來的任何東西,都不普通。

  所以,這東西就算沒有留款,也能賣上大價錢。

  看著手中的一只茶碗,陳文哲想著,他是不是要擦去外面的污垢?看看其釉色到底是什么樣子?

  雖然鑒定年代比較困難,但是,并不是鑒定不出來。

  德化白瓷的白,年代不同,燒制出來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白,肯定是都白的,但是,白也分很多種類。

夢想島中文    我的系統不正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