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趙鞅的請求,宰予左思右想,也不好直接回絕。
畢竟今后他在國內要想和三桓抗衡,還得依仗著趙氏這樣的國外勢力支持。
如果他想要憑借一己之力與三桓過招,那么陽虎的前車之鑒還歷歷在目。
在這個時代,在各國執掌國政的卿大夫家族,一般有三個條件。
第一,是王侯將相必有種乎,即祖上有顯赫人物,而家族中的歷代當家又能人輩出。
第二,則是要贏得國人的擁戴,即家族本身實力雄厚。
第三,需要在國外擁有強力外援,即外交工作搞得好。
這三個條件中,至少要具備其中兩個,才有可能挑戰執政的大位。
以晉國現如今的執政家族范氏舉例。
首先,范氏祖上顯赫。
他們家中祖上受夏帝之封,擔綱御龍氏大任,負責為夏王室養龍,并按時向夏天子進獻龍肉湯羹。
在商朝時,轉封豕韋氏,負責為商天子養豬,并按季節進獻豬肉豬皮。
在周初時,又以帝堯后代的身份,被轉封唐杜氏。
后來周宣王在位時,因為聽說民間傳出將有女子危害周朝社稷的流言,于是便下令處決所有當年出生的女嬰。
范氏的先祖杜伯因為勸諫宣王不要聽信謠言,受到遷怒,遭到處決,封國也被剝奪。
杜伯之子隰叔害怕受到牽連,于是連夜出奔逃往晉國,在晉國他被拜為士師,負責主管晉國刑獄。
于是隰叔便以官職士師為氏,建立祁姓士氏。
后來,隰叔的后代士會因為在邲之戰中立下功勛,又率領晉軍攻滅赤狄甲氏、留吁、鐸辰三部,還受晉景公所托前往王畿協助王室解決內部糾紛,并發揚家族中的法學傳承,為晉國修訂了夏、商、周三代律法。
因為這些功勛,士會在荀林父死后,正式接任中軍將一職,出任晉國執政,他也是晉國范氏涌現的第一位執政卿。
而因為士會功勛卓著,所以他也因此得到隨邑和范邑作為家族采邑,士會的后人們于是便以范邑為氏,建立祁姓范氏。
而自從士會開始,晉國范氏先后出現了范燮、范朔、范匄、范魴四位執政卿。
而到了現任當家范鞅時,他已經是晉國范氏的第六代執政。
而自隰叔以來,范氏在晉國深耕已經長達三百年。
三百年聽起來好像輕飄飄的,但如果和后世的許多朝代進行對比,就能夠看出這個時間的份量了。
大明所歷16帝,國祚276年。
大清所歷11帝,國祚276年。
大唐所歷21帝,國祚289年。
至于剩下短命的秦、隋就不提了。
也就是說,范氏經營晉國的時間要遠超后世的大部分朝代。
而在范氏管理下的臣民,更是早就心附范氏,不知天子,無論晉侯。
因此,他們的基本盤比起魯國的三桓扎實了簡直不止一倍。
但,晉國有一個范氏還不是最恐怖的,恐怖的是,像人家范氏這樣的家族,在晉國足足有六個。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還遠不止六個,原先在晉國其實還存在另外五個與六卿不相上下的家族:狐氏、先氏、郤氏、胥氏以及欒氏。
這五家里面,少的出過三位執政卿,最多的郤氏甚至出過七位。
只不過后來由于或這或那的原因,這五家紛紛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如果他們現如今還存在的話,那晉國的政局可就更熱鬧了。
不得不說,晉國公室真是好大的福氣,這十一個家族輪番‘伺候’晉侯一個人。
這也是為什么天下的明眼人都覺得晉國公室徹底沒救了的原因所在。
如果范氏只具備前兩點,那趙鞅還不至于在晉國舉步維艱。
最重要的是,范氏在外交陣線上的戰果也十分豐碩。
因為范氏的先祖隰叔來到晉國時,擔任的便是士師的職務,因此律法一直是范氏的家學傳統,也一直是他們的職權所在。
范氏也通過這一點,與諸夏各國的律法家族開展各種‘學術交流’,與他們互通有無、締結姻親。
而與范氏世代親善的家族里,就包括了:輔佐周天子的卿士家族劉氏、魯國三桓之一的季氏、把持宋國大政的戴桓之族宋國戴氏、影響鄭國命運的七穆之一鄭國罕氏。
也正因為范氏與這些家族交好,所以范鞅在國際間享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擁有巨大的輿論加成。
先前鑄刑鼎那口鍋,范鞅之所以能如此順利的栽贓到趙鞅的身上,也正是這個原因。
所以說,饒是范氏這樣在晉國根深蒂固的家族,都得依仗外交手段來幫助自己打擊政敵。
像是宰予這樣受封不過幾年時間的暴發戶,要想扳倒三桓,出任執政卿,走上人生巔峰,就更得依仗外部勢力的援助了。
況且,別人不清楚歷史的發展,宰予還能不清楚歷史的發展嗎?
范鞅已經活不了幾年了,他死以后,趙鞅將猶如一顆新生的太陽在晉國升起。
誰要是因為他現在被范氏壓得喘不過氣而瞧不起他,那是遲早要為之付出代價的。
有沒有什么法子可以既幫助了趙鞅,又不使魯國再次卷入齊晉兩國的爭斗呢?
宰予琢磨了半晌,腦子里忽然冒出了想法。
要不然拿衛國開個刀?
我們魯國雖然收拾不了齊國,難道還收拾不了齊國的盟友衛國嗎?
可這個念頭剛剛在宰予的腦海中升起,便迅速被他否決了。
雖說教訓衛國的確沒什么難度,但這么做的話,也太不厚道了吧?
他剛剛給衛侯出了個背叛晉國的主意,轉過頭來宰予便帶著魯國軍隊把他當雞殺了,這不是釣魚執法嗎?
我們春秋可不興這個。
而且,一旦我真的這么干了,回頭衛侯把我和他之間的那點故事全都兜出去,那我宰子在國際上的名聲還不得臭到溝里去了?
不管是從理想主義的角度,還是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問題,這筆買賣都不值得做。
我一邊倡導大家要遵循‘仁義禮智信’的教誨,結果自己個兒在那兒搞背刺。
這樣一來,以后還有誰愿意相信我的學說?
宰予垂著腦袋皺眉思索,正在兩難之際,他忽然看見了掛在腰間的陽關虎符。
轉瞬之間,鬼魅般的借口涌上了心頭。
宰予道:“我國剛逢水旱之災,又經陽虎之亂,如今國內民生疲敝、士卒困乏,上至國君三桓,下及百姓庶民,無不心懶意灰。
但趙子待我不薄,在我貧賤之時,便對我禮遇有加。后我宰氏商旅初創,在晉國營商時,趙氏又為我們大開方便之門。
我可以向趙子保證,此次,予必定會運用平生所學,游說國君與三桓,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向他們痛陳利害,以求再敘魯晉昔年之好。
請您轉達趙子,即便國君與三桓不愿出兵,予依然愿親率菟裘三百之眾,前往晉國為趙氏助陣。”
虎會雖然看起來五大三粗的,但他能夠被趙鞅派來擔任趙毋恤的御者,又怎么可能是愚笨之人呢?
他一下就聽出了宰予的言外之意。
這事,宰予可以辦,但是,不保證能成。
不過虎會也沒想到,魯國這兩天居然還爆發了一場小規模內戰。
他驚嘆道:“我在晉國時,就聽說過貴國陽虎的惡名。說他挾持主君,篡奪國政。沒想到,現如今,居然還有謀逆的膽子。”
宰予嘆息道:“誰說不是呢?倘若不是陽虎叛亂的計劃遭到泄露,或許您見到我時,我就不再是菟裘大夫了。”
虎會聞言,也不免感慨命運的無常:“人生在世,生死富貴,的確只在一念之間啊!倘若陽虎成功,您現在恐怕要么出奔國外,要么就是淪為階下之囚了吧?”
階下之囚?
一旁的子貢聽到這話,忍不住直搖頭,他心中暗道。
“你看你這,不是誤會大了嗎?陽虎要是成功了,這小子這會兒估計已經加三命,任下卿,位列魯國權力最大的六個人之一了。真是…不愧是晉國來的老實人,終究還是太年輕!”
宰予的余光瞥見了子貢的反應,不過多年來在外交場合磨練出的二皮臉這會兒算是發揮了作用。
他厚著臉皮附和道:“唉呀!誰說不是呢,不是我不想協助趙氏,實在是時機不湊巧啊!”
沒有完成主君囑托給他的任務,虎會不免有些失望。
可他終究只是個傳話的,也沒有繼續多嘴的資格,趙鞅的話他帶到了就行,自作主張的多嘴多舌純粹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宰予看到虎會神情微動,心中不免一笑。
他的目的已然達到了。
他今日用的這一招,放在古代叫做朝三暮四,放在后世叫做PUA。
先壓低對方的心理預期,然后再給出一個比預期情況看起來好一些的解決方法。
現在,趙氏的要求是魯國出兵,以求增大晉國戰勝齊國的可能性,并借此來幫成何、涉佗脫罪,保全趙氏在國內的威望。
捋順了趙鞅的真實需求后,宰予想到的,是一條另辟蹊徑的方法。
趙鞅所想的,無非是壯大趙氏,并以此來與范氏對抗。
那么,咱們換一種思路,如果可以轉而去打擊范氏,是否也相當于壯大了趙氏呢?
現在的情況是,至少在解決陽關問題以前,魯國不可能分出兵力支援晉國。
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管是趙鞅派人來勸,還是范鞅派人威脅,結果都是一樣的。
既然如此,干脆讓范鞅來魯國碰壁就是了。
因為對于晉國來說,他現在也就是國內政局復雜,六卿互相牽制,所以才給了齊侯稱霸的機會。
如果晉國真想揍誰,只要六卿稍微統一統一思想,別說收拾齊衛了,就算再加一個魯國,也不夠晉國打的呀!
所以說,趙鞅真正擔心的,并非是沒有魯國的幫助無法戰勝齊國,也不是成何、涉佗無法贖罪,而是傷及趙氏的利益,使得趙氏無法在國內斗爭中無法壓過范氏。
宰予開口道:“我聽說貴國的范子一向與我國的季子交好,而范鞅作為執政,又負責晉國的外交工作。
如今陽虎遭到驅逐,季子重新掌握實權。您不如回國之后,讓趙子建議晉侯命令范鞅派人前來與魯國重新訂立盟約。
到時候,范鞅必然碰壁,這樣不就等于可以將魯國不愿出兵的罪責,歸結于范氏的外交失誤了嗎?
現在,范鞅準備拿‘外交失誤,導致衛國背叛’作為罪名處置成何、涉佗。如果范氏自己也因為外交失誤失去了魯國的話,那…”
宰予沒有把話說完,但目前透露出來的信息,已經足夠讓虎會深感振奮了。
不得不說,宰予這招雖然損,但是很實用。
當自方勢力出現問題時,通常有兩個方法可以自救。
第一,是壯士斷腕,為了追求公理與正義,大義滅親。
第二,則是拖反對派一起下水,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
雖然其中的道理挺陰暗的,但對于目前的趙氏來說,倒還真不失為一記妙法。
虎會深深的望了宰予一眼,然后退后兩步,朝著宰予俯身拜道。
“從前主君一直稱贊您是位才學淵博的仁德君子,我還以為您只不過是精通禮法罷了。現在看來,您的‘德行’居然厚重到了這種程度。
您所傳授的,果然都是經世濟民的學問。主君將毋恤小君子交給您來教導,算是找對人了。有了您的教導與栽培,何愁趙氏后繼無人呢?”
宰予聽到這話,原本淡定的老臉驀地一紅。
你小子,這是夸我呢,還是損我呢?
虎會一看宰予這個表情,知道他可能是誤會了,于是趕忙向他澄清道。
“您的學問實在是讓我拜服。其實這次我來到菟裘,除了承擔了護送小君子的責任外,還為您帶來了我國太卜的幼子。
太卜了您所撰寫的《易傳》后大呼驚奇,后又從主君的口中得知了您正在廣收門徒,于是便趁著這個機會,將最喜愛的小兒子一并送了過來,打算接受您的教導。
畢竟太卜的官職只有長子才能繼承,幼子在您這里若是能夠學成一門本事,今后也算是能夠擁有一門吃飯的營生。
我先前還對太卜的決定有所疑惑,因為您對《易》的研究就算再高深,又怎么能比得過傳承百年的太卜一族呢。
但現在,我發現您對于陰陽和合、變化無常的領會居然深刻到了這種程度。如此一來,我才終于理解了太卜做出這種決定的原因啊!”
宰予被他這一通亂吹,吹得都不好意思了。
他開口問道:“只是不知道你所說的那位太卜之子現在哪里呢?”
虎會聞言,遙指身后最末端的馬車:“就在車上。”
------題外話------
我可以抗拒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