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瞻王朝,瞻京。
宮中大殿,諸多文武大臣,手捧笏板,分列左右,各個靜立不言,臉上都有著澹澹的感慨和欣慰。
這是瞻京失陷以來,第一次上朝。
雖然穆王駐守瞻京之時,曾開過幾次早朝。
但此人暴戾無道,除了心腹以外,無人真正臣服。
因此,瞻京得以光復,朝廷得以穩定,眾多官吏欣慰不已。
終于有人能站出來,統領全局了。
往后,臨瞻將會趨向穩定。
此乃不幸中的萬幸。
只是看到站在身旁的官吏,已非當初之人,而隊伍前排,盡是空缺,這一幕,令眾多官員,心中悲嘆。
此次災難,給臨瞻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影響。
或許往后,臨瞻不再是臨瞻,但稱呼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驅除暴戾,重現太平,王朝不倒,民心不散,即可!
這一切,全靠那個人,在臨瞻危難之際,力挽狂瀾,往后,他也能為王朝,創造一番霸業!
這般想著,眾人抬頭,望向了臺階之上。
龍椅的側旁,擺了一張椅子,此椅寬大奢華,紋路精美而華貴,乃是上等之品。
但椅子的做工,并不是關鍵,關鍵是,它擺在了龍椅之旁,意味著至高的榮耀!
皇位之下,以其為尊!
見百官齊聚,做好了上朝的準備,臺階外側,一名太監從身后小太監手中的托盤上,拿起了絲綢所制的詔書。
小心地翻開詔書,太監鄭重地高聲念道,“逆賊謀反,朝中無主,此乃萬民之哀,幸得名將秦易,內仁外義,文韜武略,領軍二年,創下不朽戰績,為世人稱道!”
“王朝危難之際,其千里奔赴,率兵平叛,光復瞻京,此乃不世功勛,特此冊封為臨靖王,賜攝政之權,掌領全局,統御百官!”
此刻,秦易位于武將行列的最前端,以往這個位置,屬于武相,但如今,對方已失蹤,而定軍侯自知身份不如秦易,便站到了他的身后。
聽完詔書,秦易拱手,朗聲說道,“本將必定為王朝勠力效勞,驅除叛逆,還萬民之安定盛世!”
太監合上詔書,高聲喊道,“更換蟒袍!”
話語剛落,就有幾名太監恭敬入內,來到秦易身旁,幫其脫去女帝賜下的紫紋蟒袍,換上了明黃蟒袍。
這件蟒袍,如同龍袍一般,甚是耀眼奪目!
秦易穿上之后,英武之中,帶著無以倫比的莊嚴貴氣。
見蟒袍更換完畢,臺上的太監,高聲喊道,“賜封明黃玉!”
明黃玉,乃是臨瞻最為尊貴的玉佩材料,也是權力的象征,玉璽、帝皇腰牌,采用的都是明黃玉。
秦易獲封明黃玉,意味著他,成為臨瞻第一個外姓王,也是唯一一個攝政王。
就連兩百年前的戰神衛淵,也未曾得到過這種榮耀。
一名太監極其恭敬的,將明黃玉制成的玉佩,小心地掛在秦易的腰帶上。
此玉佩僅有半個巴掌大小,但卻晶瑩透徹,瑩潤生光,其上刻畫了精致的花紋,整體精美絕倫,猶如天物。
臺上的太監,再次高喊,“登臨寶座!”
殿中百官,紛紛朝秦易望去,眼中盡是敬佩和贊嘆。
此位,非秦易不可,無人膽敢覬覦。
在百官的注目中,秦易一步一步,走上臺階,朝著攝政寶座,緩步走去。
最終,他走到寶座之前,輕緩地轉身,坐了下去。
“微臣恭賀王爺!”百官齊聲喊道。
目光一掃,望向臺階之下,眾多躬身垂首的官吏,秦易心中,百感交集。
還有一絲激動。
他完全沒想過,自己能走到這個高度,掌控一朝之大政,統御萬民,這種感覺,從所未有。
一舉一動,都將牽系天下蒼生!
深呼吸一下,壓下心中的激動,秦易神色平靜,望向眾人,朗聲說道,“往后,期盼爾等與本王一起,為臨瞻黎庶,開創太平!”
“微臣遵命!”百官齊齊躬身,尊敬應道。
秦易點點頭,望向身旁的太監,后者高聲說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兵部侍郎當即出班走道,“啟稟王爺,如今六部并無尚書,以致政令難下,公務僵滯,理應盡快填補空缺。”
秦易聞言,沉吟起來。
這的確是個大事,他已經打定主意,將原來的侍郎,提升為尚書,這些人資歷和能力,也都足以。
更何況,他可是知道,不少侍郎,乃是此次勸進的主要推動者。
這些人如此信任于他,自然得還他們一些甜頭。
他當即應道,“本王已有決定,稍后便會有所安排。”
有些部門中,侍郎有兩個,自然都好好選擇,無法當場做出決策。
接著,有不少人出班啟奏,陳述了瞻京之內,眾多需要處理的事宜,秦易一一回應,不是當場決策,就是延后處置。
一個多時辰后,瞻京光復以來第一次上朝,就已結束。
秦易在宮女太監的簇擁下,離開大殿,前往偏殿。
早朝中沒有決定的事宜,他打算叫來定軍侯和穎國公等人,一同商議。
對方處于瞻京,更了解情況,而他之前,一直待在定岳軍鎮,并不了解京中官吏的品性和能力,若要確定尚書人選,得問問他們。
接著,又商議了一個多時辰,時至晌午,秦易終于結束了成為攝政王之后,第一次政務處理。
六部尚書人選,皆已確定,讓秦易驚訝的是,新任戶部尚書,竟然是他熟知的人,司綺梅。
原本,戶部僅有一個侍郎,再過一兩年就會離任,但經過穆王這么一折騰,他突發疾病,上表請求告老還鄉。
而戶部之中,有三個郎中,其中一個,乃是攝政王的心儀之人,能力還不錯,該選誰,定軍侯等人自然知曉。
對此,秦易也沒有多說什么。
至于文武兩相,秦易不打算設置,暫時空缺。
武相未死,這職位,得給他留著。
而武相不在,卻設置一個文相,無人牽制,會導致大權在握,滋生亂事。
這個決定,定軍侯等人,也頗為贊同。
確定了六部尚書之后,接著商定完一些難題,秦易便出聲說道,“瞻京光復,但朝中各處,依舊有不少叛軍逆賊,各大軍鎮難以攻克,本王須率兵平叛。”
定軍侯等人聽了,并沒有太過驚訝,雖然秦易已是攝政王,不該親身犯險,但要論戰功和能力,整個王朝,無人能出其右。
各處援兵無法擊潰敵兵,也只能依靠秦易克敵制勝,否則亂事難靖,無利于王朝穩定。
因此,眾人都已做好了秦易攝政之后,依舊出征的心理準備。
倘若他成為攝政王,就不再出兵打仗,那才是王朝的損失。
“還請王爺小心為上,若無必要,莫要親自沖鋒陷陣!”定軍侯鄭重說道,他無法忘記,當初在瞻京城頭上,秦易渾身染血,如同殺神的模樣。
雖然武藝非凡,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受到創傷,所以才如此勸道。
秦易不置可否,緩聲說道,“往后王朝事務,由幾位和六部尚書,一同決策,若是無法決定,便傳信于我。”
定軍侯等人恭聲說道,“微臣遵命!”
秦易封王攝政的消息,乃是天大的事情,頃刻間,就傳播出去,再加上瞻京已傳檄天下,更是讓這個消息,在短短時間內,變得人盡皆知!
不僅是臨瞻黎庶,就連其他王朝的百姓,都在日夜談論這件事情。
秦易的名字,在整個蒼元大陸,不斷被提及,已成一頂一的風云人物。
對于這個消息,臨瞻百姓盡皆欣慰,他們一直滿心憂慮,女帝的身死,對他們來說,是個極大的打擊。
如今,秦易親自攝政,凝聚人心,穩定王朝,實乃幸事。
而其他王朝百姓,則感嘆不已,沒想到禍起內部,以至于國力強盛的臨瞻,出現如此劇變。
各大王朝的高官貴胃,對此也是態度不一,大離天子以及眾多高官,甚是無奈。
沒想到己方陳兵兩處,牽制臨瞻兩大軍鎮,可瞻京還是得到了光復,秦易此人,太過可恨!
想到對方如此能人,不僅為將,還成為了攝政王,眾人就頗為頭疼,感覺往后,要想對付臨瞻,難度愈大。
陷入危難之中的大荊王朝,則為臨瞻穩定局勢而感到欣喜,有秦易這等名將坐鎮,或許能夠擊潰叛逆。
大荊天子已打定主意,等到臨瞻穩定下來,就派人求援,想必秦易為人仁義,不似女帝那般不近人情,必會再次派兵援助。
臨瞻之中,各大軍鎮得到消息,也都紛紛表態,支持瞻京的決定,擁護秦易。
吞并巒國全境,打下流康十一城,光復瞻京,秦易的戰績,顯赫無比,無人膽敢不服。
當然,不服者也有,那便是穆王。
他完全沒想到,瞻京竟被秦易迅速攻下,也完全沒想到,那些該死的家伙,讓他們尊自己為王,有何不可?
竟然去讓一個外人攝政,這是什么道理?
他震怒萬分,恨不得立刻攻回瞻京,將所有推舉秦易攝政之人,大殺特殺。
但他知道,秦易實力非凡,有對方在,自己要想奪下瞻京,乃是癡人說夢。
唯有布防召烈府,做好萬全準備,等待秦易來攻。
只要對方敢來,屆時,就讓對方有來無回!
這皇位,終歸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