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兩百四十七章 天下將門出武院

夢想島中文    長生從錦衣衛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此刻,殿中鴉雀無聲,面對著第一次在群臣面前,徹底展現強勢一面的秦國公,群臣,皆是有些不知所措。

  誰也沒想到,不過是一次彈劾,便引得這位秦國公如此大的反應,甚至完全可以說是徹底撕破了臉皮。

  臉皮撕破了,顯然,也就意味著,稍有不慎,規則,會被再次打破。

  而眼前這秦國公,無疑是有著打破規則的能力與底氣。

  一時之間,剛還叫囂的不少朝臣,心中頓時暗自叫苦不已,生怕被這秦國公提溜出來殺雞駭猴。

  群臣如何想,李修并不在意。

  他是想對朝堂徐徐圖之,一點一點將朝堂掌握,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會坐視朝臣們再跳起來,再恢復到以前黨同伐異的局面,尤其是,這被伐的異,還是他自己。

  先禮后兵,該說的,都說了,再跳,那他說不得,就得殺人了!

  眼下,群臣懾服,不管是出于真心,還是被迫,目的達到了,也就足夠了。

  朝議經此一變,自然也沒了持續的必要,草草收場。

  只不過,因這場朝議,因李修的這一番話,引起的喧囂,卻才剛剛開始。

  有人說,秦國公此舉,是已經按奈不住野心,要行禍國之舉了,

  也有人說,秦國公乃是在表明心態,要行改革之舉了!

  眾說紛紜,各執一詞。

  但現如今,這份喧囂,除了嘴炮一下,也改變不了事實的發生。

  畢竟,若是政事的貫徹,還少不了文官們的輔助,但若只是軍事的話,李修乾綱獨斷,誰也阻擋不了。

  一份涉及到數十位參將以上的將領以及多大兩千名骨干將士的調動,亦是有條不紊的落實下去。

  而這,還僅僅是開始。

  群臣們,還遠遠低估了李修的動作及決心。

  崇禎三年五月,在這一道涉及人員之多,之廣,堪稱本朝之最的調令貫徹落實,又一場朝議上,秦國公再次向天子遞交了一份奏本。

  武院招學!

  如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武院招學,這一次,和那道調令一樣,也非局限在李修的一畝三分地,而是面相了整個大明軍隊體系。

  換句話說,按這封奏本的意思,未來,大明任何一個將士的升遷調用,無論功勞多大,皆需通過武院培訓,亦或者進修。

  這一奏,其背后蘊含的意義,朝臣們又豈會看不出來!

  天下將門出武院!

  這一奏若是落實,武院之地位,將直線提升,堪比六部!

  而落實之后,對這天下,意味著什么,更是清晰!

  顯然,這一奏,是緊接著那一道調令而來。

  一環接一環,這位以戰功起家的秦國公,在受命危難,輔國理政后的第一把火,明顯,是要燒在糜爛的大明軍隊之上。

  誰都看得出來,這一招接一招,皆是朝著大明軍隊落下,秦國公欲整頓軍務的心思,已是擺在了明面上。

  “再過段時間,就應該是清查各地衛所軍籍黃冊了吧…”

  孫府花園,工部尚書李邦華望著水中游蕩的魚兒,幽幽出聲。

  一旁孫傳庭輕笑一聲,隨手將手中魚食拋下。

  “派心腹之將接管兵權,精干兵卒構鑄骨架,如此,便足以穩住形勢。”

  “武院招學,無疑是對這一步,進一步延伸。”

  “再往后,就是孟暗你所說的,清查各地衛所軍籍皇冊!”

  “以秦國公歷來的行事作風,到時候,無疑是少不得一場腥風血雨!”

  說到這,孫傳庭抬頭望了一眼天空,神色顯得有些復雜:“說起來也可笑,被世人稱之為禍國之賊的人,卻是唯獨在真真正正為國辦事的…”

  “我等裱糊匠,遠不如他也!”

  李邦華搖了搖頭:“秦國公行事作風太過狠辣兇猛,完全沒有顧忌大局之安穩!”

  “且,其到底是為了大明,還是為了他自己,尚且兩說…”

  “現如今,哪里還有什么大局可言!”

  孫傳庭搖頭一笑,顯然,他并不贊同李邦華的觀點。

  “我等得慶幸,如今之天下,有他秦國公鎮壓著,不然的話,內憂外患,我等哪里還能有如此閑心!”

  聞此言,李邦華沉默許久,才幽幽一嘆:“天子走得太早了啊!”

  此言入耳,孫傳庭亦是搖頭苦笑。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再緊密的關系,都擋不住歲月的消磨,更何況,還是天子與臣子…

  如今,或許才是最好的局面。

  不然的話…

  山河淪陷,只在剎那之間!

  就在這寂靜之時,院中,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驟然響起,隨即,便只見一名下人走來。

  “老爺,秦國公派人來了,說是請兩位老爺前往天壽山一敘…”

  人走茶涼,這句話,縱使是高高在上的天子,也逃不過。

  天啟帝的靈柩還在宮中停放著,崇禎帝的靈柩,又緊隨而至。

  人都是現實的,更何況宮中這些宦官們,停靈之地,除了寥寥幾個老太監,和日常執守的錦衣衛,便再無他人。

  天啟帝,是驟然駕崩,誰也沒有預想到,故而,其帝陵,根本未曾修筑,只能停靈宮中。

  而崇禎帝,雖在遇刺垂危之后,朝廷便開始了帝陵的修筑,但,一座帝陵,又豈是一時半會能夠修筑好的。

  故而,現如今,崇禎帝的靈柩,也只能停于宮中,等待著帝陵竣工的那一天,才能正式入土為安。

  只不過,這注定將是一個頗為漫長的等待。

  一座帝王陵墓,自然不可能如普通人那般,隨便有塊地,埋了便可。

  和以往絕大多數天子皆是一樣,天啟崇禎兩座帝陵,皆是耗銀數百萬之巨的大工程!

  如此龐大的數字,已然堪比如今大明一年多的賦稅總額。

  甚至,都可以說是超出了大明所能承受的上限。

  該修筑的,還是要修筑。

  在這個時代,誰都不敢,也不會阻攔絲毫,

  對李修而言,亦是如此,于公于私,他都沒有阻攔的理由。

  于公,天子的存在,是他立足朝堂的最大倚仗,或者說,是最大的法理依據,他要想站得更穩,就必須將天子這面大旗,高高舉起。

  于私,天子對他可謂是極盡榮寵,甚至,連這大明江山,都托付給了他,他又豈能連天子的身后事都克扣阻攔。

  不過,對如今的大明而言,要承受兩座天子陵墓的修筑,顯然是不可能的事。

  如此,也只能由內帑撥銀,銀子如流水一般消逝,換來的,便是兩座日漸完善的天子陵墓。

  當然,也不全是天子陵墓,崇禎的這一座天子陵,同樣,也是李修的陵墓。

  崇禎留有遺詔,待秦國公百年之后,許其陪葬昌陵,而昌陵,便是崇禎陵墓之名…

夢想島中文    長生從錦衣衛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