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七五三 千里迢迢

  按照慣例,這樣的要求肯定是要發送回海南,由委員會商討之后定奪。但同樣是按照慣例,這類由地方機構遞交上去的事務,委員會在做決定時多半還是會充分尊重地方機構的意見,畢竟站在第一線的人員才是最了解實際情況的。

  委員會建立至今,唯一一次否決前方意見,強行做出新安排,就是在上回關于威海基地的新任指揮官人選上,他們空降了一個肖朗過來,結果便導致了旅順擴張戰略和瓊海鎮的遼東之戰。

  雖說那件事情并沒有給集體帶來什么大損失,但最終去收拾殘局的還是龐雨他們這群人。而且旅順基地被裁撤,威海基地仍由龐雨領導…這些事情雖然沒有人提起,但明眼人其實都看在眼里的。此后委員會對外提出“指導意見”時就變得更加謹慎了,通常不會再否決前方的建議。

  故而龐雨他們現在討論出來的結果,很大程度上是能影響到后方委員會決策的。他們在討論時也必須更加謹慎,拿出來的方案也要有可行性才行。不能因為覺得反正后面有人把關就胡亂開口。

  只是大家在略略討論幾句后,首先就否決了出兵陜西的可能性——且不說能不能打得過,彈藥補給這些具體問題。就是在內心深處,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可向來都是把李自成作為正面角色來宣傳的。

  即使后來隨著網絡文化興起,各種“真相”“反轉”越來越多,政府在宣傳口徑上也有了些變化。而在親身來到明朝后,他們所了解到的許多事實,也讓他們對陜西農民軍的流寇作風很不感冒,但要說讓他們親自去鎮壓農民起義,做那“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劊子手”,這種事情還是不能干的。

  更何況對于大明朝的那幫貪官污吏,他們也委實沒什么好感——如果不是恰恰落到明末這個特殊時間節點,后面奪取天下的滿清完全讓人無法接受,以現代人的思維習慣,知道誰是將來的勝利者,那還不趕緊去抱個政治大腿,混個開國元勛當當,豈不比“逆時代潮流而動”,非要去跟一個正在崛起的新政權正面硬剛要好得多?

  只是討厭滿清,并不等于就能接受大明。瓊海軍這群人雖然接受招安,在頭上掛起了大明朝的旗幟。可在他們內心之中,哪怕是當初一力主張招安的龐雨等人,對于明帝國可也沒有絲毫的忠誠心。

  ——他們從一開始來到這個時代起,就沒打算接受任何封建王朝的統治。與明王朝的妥協,只是出于對現實的考量而已。最初時候他們可也是與陜西流賊一樣,同樣名列于“四大寇”之一,走的造反路線。只是后來發現以他們的能耐手段,哪怕不造反也能在這個已經腐朽的帝國體系中混得很滋潤,這才改弦更張,改走官場路線。

  但是對于陜西那些因為活不下去而殺官造反的老百姓,他們依舊抱著同情的態度——雖然這年頭“官逼民反”和“殺人魔王”之間其實相差不遠,那些因為自己活不下去而造反的窮人,在擁有了力量后卻往往表現的比原本那些官吏更加兇狠殘暴,這種事情在所難免。但無論如何,他們可沒興趣為了一個封建王朝,而向那些造反農民動手。

  就算不考慮“政治正確”,僅僅從效益比上來說——先前瓊海軍出兵登州,一方面是需要在明帝國面前展現實力;同時在大陸上獲取立足點和分基地;同時還能大量收攬難民,減少中原王朝的損失,以及順帶著削弱了滿清的力量——當然最后一條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在綜合了這么多有利因素之后,他們方才出兵作戰,之后果然順風順水,一戰成功,也撈到了最多的好處。而之后肖朗在條件并不成熟的時候強行奪取旅順,雖然也勉強成功占領,可之后卻陷入了與后金的長時間拉鋸戰中。

  雖然在解龐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沒讓后金占到什么便宜,但他們本身卻也不得不把大量精力花費在“PVP”上,旅順口基地遲遲不能從單純軍事用途上擺脫出來,這對于向來講究效益的瓊海軍來說,無疑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龐雨果斷提出止損,要求撤銷旅順口基地的意見得到了后方委員會的支持,就連肖朗自己也不好反對。

  而現在,洪承疇居然想要他們千里迢迢的跑到陜西,去為大明朝掃平叛逆?就連他們這個小團體中最熱衷于軍事,向來是聞戰則喜的胡凱,徐磊二人都明確表示了反對之意,更不用說吳南海,陳俊這些地道的“種田派”了。

  所以直接出兵的可能性一開始就被排除。

但是之后,關于洪承疇所提出的,用人口換物資的計劃,卻是得到了所有人的高度重視,大家對此都很感興趣  “…都是些很誘人的條件啊。”

  眾人都已經仔細閱讀過那封信,不得不說,洪承疇這個人確實有能耐,他與瓊海軍以前從沒接觸過,卻顯然對他們做過非常詳盡的了解。書信中雖然只有寥寥數語,卻是深悉人心,提出的條件令短毛們很難拒絕。

  ——只要瓊鎮同意接受,并且愿意提供糧食支援,陜西方面可以負責把人送到山東。而要求交換的物資也不一定是軍事用途。對糧食和布匹這類民生物資的需求量反而更大。很明顯,洪承疇非常清楚陜西民變的核心問題之所在。

  ——人多,糧少,養不活那么多人。

  大明朝進入到崇禎年,可以說真是天災人禍全都來了。西北地區連續數年的大旱災,糧食絕收,導致大批農民失去唯一的生活來源。而關中平原歷經千年開發,本就是生態平衡十分脆弱的地方,當地土地過于貧瘠,根本養活不了那么多人口——這才是陜西民亂不斷的根源。

  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換了誰上臺都一樣。哪怕高迎祥,李自成等流寇得勢以后,唯一的辦法就是裹挾大批民眾向外面打,根本不想也不敢留在關中。

  洪承疇身為陜西三邊總督兼提督五省軍務,他很清楚當地的老百姓若還留在陜西,要么活活餓死,要么就是為賊寇所挾,變成令大明帝國頭痛的亂匪。而將其遷往南方,既可以讓他們有一條活路,也能夠從短毛這邊換取到相應的資源,可以說一舉兩得的好事。

  只是對于大明朝的官員來說,治下民眾大批外遷,說明你地方治理的不好,屬于絕對的減分項。所以那些官員根本不顧老百姓死活,也一定要將他們留在原籍。洪承疇能夠打破這一條,主動提出遷民之議,本身可是冒著一定政治風險的。

  但至少從這一點上能看出,他確實是個能做實事的官兒。不管后來此人作為如何,至少在這一時期,他還是大明帝國相當少有的優秀官僚之一。

  而龐雨等人對于這一條的商議也很快得出結果:他們覺得可以嘗試一下。

  會議結束后他們便向南北兩邊同時發了電報——如果這項計劃真正得以實施的話,必然又將是一個大項目。不僅僅山東團隊,北京的那批公侯女婿們肯定也要出手幫一把的。具體怎么操作,怎么實施,肯定還需要大伙兒集思廣益,做更進一步的商議和討論…包括向洪承疇集團提供哪些物資,通過什么方式提供,以及如何接收移民…等等諸多因素都要考慮在內,有的好煩呢。

  “千里迢迢啊,就算能夠成功,這一路上也不知道會死多少人。”

  吳南海托著腮幫子,看著墻壁上的大明全土地圖沉吟道。他的臉盤子又胖了一圈,龐雨現在都快要回憶不起當初那個在海灘上初次遇見的“精瘦版”吳南海是什么樣的了。這家伙來到大明朝后,最大的收獲大約就是身上這兩百斤的肥膘。

  不過吳南海與人為善的好心腸倒是從來沒有改變過,他在這里“吳大善人”的名聲也愈發響亮。龐雨甚至聽說最近山東民間開始流行供奉彌勒佛,而佛像的臉模子卻和吳南海很相像。

  暗自搖搖頭,把對他的小小嫉妒心排除掉,龐雨開口道:

  “我們救不了所有人,只要盡力而為,便足以心安理得。”

  “也只能這么想了…在這個時代,若不能學會自己寬慰自己,心理上肯定受不了的。”

  吳南海聳肩笑道,看來他的自我心理調節工作也做得不錯,龐雨對此頗為羨慕。

  洪承疇的要求被同時發送到海南與北京,自是又引起了一番大討論。只是,還沒等委員會就這個議題作出回應,一條更加勁爆,也更加緊急的訊息從北京那邊傳了過來。

  ——后金兵破關!未來的滿清開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親自統兵,過宣府,大同,繞過堅城,甚而置邊塞明軍于不顧,率軍長驅直入,其兵鋒直取北京!

夢想島中文    迷失在一六二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