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零三章 基地漁業隊

  “哈?”

  廠辦外。

  看著老郭麻袋里的魚竿漁網和他躍躍欲試的表情,徐云整個人卻陷入了懵逼狀態。

  釣魚?

  這是什么鬼?

  他可從來沒在資料里看到老郭釣魚的記錄啊......

  不過數秒鐘后,徐云便也反應了過來。

  是哦,釣魚這種愛好實在是太不值一提了,沒有資料專門記錄倒也正常。

  而且老郭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有釣魚這種靜心的愛好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歷史上有些人物的愛好,甚至要比老郭還奇葩很多很多呢。

  比如說霓虹的野口英世。

  這位是近代日本醫學史上的風云人物,被日本人奉為國民科學偶像,甚至被尊稱為醫圣。

  如今最小面額的新版一千日元紙幣上,就印著他的頭像。

  而這位霓虹名人最喜歡的事兒呢,就是去逛窯子。

  并且他和柳永不一樣,他逛窯子是花錢的,而且為了湊夠這些錢還搞過很多騷操作。

  1895年的時候。

  19歲的野口向恩師和同學借了40日元去求學,這筆錢按購買力計算相當于如今的5、6萬華夏幣吧。

  為了不負期望,他在臨行前還在家中柱子刻下文字:

  不得志則永不歸。

  結果剛一到東京,他就把這錢花到了窯子里,一個月后就一貧如洗了。

  后來他進入了北里傳染病研究所,沒錢逛窯子的時候就把研究所里的藏書偷出去賣了錢,被發現后就被開除了。

  小說家坪內逍遙所撰寫的小說就是以他為原型,書中的醫學生野口精作原本前程遠大,卻因放蕩墮落而貽誤終身。

  如果不是好友守之助抵押全部家當給高利貸供野口赴美留學,霓虹的醫圣多半就要隕落在天臺了。

  又比如曾國藩,這位大老最喜歡的就是給人寫挽聯。

  為此他還天天派下人出門去找誰快死了,最離譜的是他還喜歡給活人寫這玩意兒。

  還有理查德·瓦格納,歷史上知名的藝術家。

  此君得了一種累及真皮淺層淋巴管的皮膚病,不知從哪里搞了個偏方,然后就是持續了三十多年的灌腸,而且一天還兩次.....

  因此和這些奇葩愛好比起來,老郭的釣魚還真不算啥。

  加之徐云上輩子也是個知名的釣魚大師,寫書的筆名都是大師釣魚人,所以便當即擼起了袖子:

  “釣魚?當然沒問題,如今我雖然身子還沒全好,但提個魚竿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郭工,不瞞你說,我在釣魚這塊也稱得上頗有心得,想當年我還有個外號,人稱日釣三桶來著。”

  老郭聞言,眉頭頓時一揚:

  “哦?那我可是要好好見識一番了,基地論釣魚還沒多少人比我強的呢。”

  說完他又看向了徐云身后推車的喬彩虹,猶豫著道:

  “彩虹同志,你是跟著我們一起過去,還是先把小韓交給我照顧?”

  喬彩虹立馬握住了徐云輪椅的把手,微微一嘆:

  “得了吧,郭工,還交給你照顧呢——你們這些男同志真玩起來估摸著智商都得歸零,到時候保不齊韓立同志被魚拖走了都發現不了。”

  “反正我今天沒啥其他任務,就干脆跟你們去一趟好了,不過我得先去和林主任說一聲。”

  老郭對此自是欣然應允:

  “如此最好,彩虹同志,那就辛苦你一回了。”

  隨后喬彩虹回職工醫院和林宇做了個報備,回來時還帶了個小藥箱,箱子里裝著一些藥品和徐云午餐要喝的驢毛湯,匯合后三人便出發了。

  十多分鐘后。

  老郭帶著徐云和喬彩虹二人從職工列車上走下,抵達了二分廠的一處空地。

  這處空地徐云倒并不算陌生,當初他還是七分熟的時候就是從這兒被老郭帶進基地的,如今一轉三分熟了。

  這里也是整個221基地與外界連通的一處重要節點,各種不需要火車運輸的物資基本上都是從這兒被運進的基地。

  只見此時此刻。

  這處空地上赫然停著十二三輛的軍綠色運輸車,每輛車上都有一些青工在邊交流邊忙活著什么:

  “十七....十八....十九.....咦,俺們四組的漁網少了一副!哪位同志有看見的四組編號的漁網嗎?”

  “三哥,我這兒有副多出來的,你看看這是不是你們組的?”

  “勞駕丟過來我瞅瞅......沒錯,就是我們組的,謝了您叻!”

  “宋副處長,六組物資點數完畢,魚叉斷了一把!”

  “小陳,你去再和氣象指揮處的同志聯系一遍,最后確認一次氣象情況!”

  看著熱熱鬧鬧的現場以及各式各樣的漁網,剛抵達空地的徐云不由有些發愣。

  我去,這啥情況?

  原先他以為老郭所說的釣魚,只是去海晏縣附近的某條河邊甩兩桿罷了,可看現在這架勢.....

  驀然,徐云忽然想到了什么,轉頭對老郭問道:

  “郭工,咱們這是....打算去青海湖捕魚?”

  “唔?”

  老郭對于徐云能夠這么快就猜到答桉略微有些意外,不過還是肯定的點了點頭:

  “沒錯,按照廠里的計劃,咱們的漁業隊今天準備去湖里打魚,所以我就想著跟去湊湊熱鬧。”

  “青海湖離咱們這兒只有四十多公里,坐車沒一會兒就到了——不過漁業隊的同志做的大船,會在湖上待三到四天,咱們坐的是小船,當天去當天就能回來。”

  “怎么,小韓,你聽人說過漁業隊的事兒?”

  “沒有。”

  徐云很實誠的搖了搖頭,指著面前的運輸車解釋道:

  “郭工,我是看到這些車子才反應過來的——畢竟這么大的架勢顯然是準備大規模捕魚,不可能跑到什么小河小溪邊湊熱鬧,那么咱們周圍符合條件的就只有一個青海湖了。”

  說這話的時候,徐云也在心中飛快的回憶起了221基地漁業隊的事兒。

  漁業隊和畜牧隊一樣,都是屬于221基地為了保證職工食物攝入組建的副業隊。

  而漁業隊打魚的地點,自然就是在青海湖上了。

  會搜索百度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青海湖的湖面海拔3260米,面積4583平方公里,周長360公里,平均水深約19.15米,最深32.9米,烈日炎炎的盛夏平均氣溫15c左右,是我國內陸最大的咸水湖。

  這種面積的湖里有著各種各樣的魚類存活,漁業資源之多在國內的內陸湖中妥妥坐二望一。

  不過漁業隊最早的打魚方式有些東北化,就是冬天在冰面上挖個洞然后釣魚,但這種方式效率太低了,便開始用小木船和攔網開始網魚。

  如果徐云沒記錯的話。

  基地現在在青海湖的某處應該已經建了一處船塢,每次打魚的時候都是基地這邊發空車和副業隊員,抵達船塢后開船下水,然后有了魚獲再用運輸車裝回來。

  每次出湖打魚,漁業隊大概能有好幾萬斤的魚獲,基地人均一周可以吃到一條魚。

  漁業隊的事兒在后世央視拍攝的紀錄片里也有提及,不過實際上當時的條件要比記錄片描述的更加惡劣。

  例如紀錄片只選取了臨冬季節的捕魚情況進行介紹,但其實漁業隊打魚的季節幾乎覆蓋了全年各個階段。

  在夏天天氣酷熱的時候,打上來的魚經過運輸,回到基地的時候其實已經極其惡臭了.....

  但這些發臭的魚副業隊又不舍得丟,最終都被副業隊的同志忍著發臭發腐進行了自主消化。

  有不少副業隊的成員因此患上了嚴重的腸胃疾病,生命危險倒不至于,但卻一直被病痛折磨了好幾十年。

  而就在徐云回憶著這些信息的時候。

  老郭則主動走到了一位高個光頭男子身邊,笑著道:

  “田處長,隊里準備的怎么樣了?”

  高個光頭男子原本正在一架運輸車的車位后綁著繩子呢,聽到老郭的話后下意識便抬起了頭:

  “郭主任?您來了?”

  只見他先是三下五除二的固定好繩子,隨后拍了拍手上的灰,同時說道:

  “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估摸著唔...二十分鐘吧,二十分鐘內應該就可以出發了。”

  老郭了然的點了點頭,接著又朝一旁的喬彩虹一招手,示意她推著徐云上前:

  “對了,田處長,和你介紹一下。”

  “這位是基地特別顧問韓立同志,身邊的這位是他的護理專員喬彩虹同志。”

  “韓立同志的具體情況應該不用我多介紹了吧,這次他想和咱們一起去趟青海湖釣釣魚,田處長你看著給安排一下?”

  同時老郭又不動聲色的拍了拍徐云肩膀,對他介紹道:

  “小韓,這位是咱們基地農副處的田志欣處長,那邊那兩位是林志坤和宋熊副處長。”

  徐云聞言主動朝田志欣伸出手,笑著說道:

  “田處長,您好,我是韓立。”

  田志欣早在徐云露面的時候便猜到了他的身份,畢竟基地里如今坐著輪椅的人說實話還真沒多少。

  于是他立馬也跟著和徐云輕輕一握:

  “韓顧問,你好你好,不瞞你說,你的名字我可是聽了不少回了。”

  “我這話可不是敷衍你哈——畜牧副業隊也是我們農副處的下屬點位,畜牧隊的隊長貢布同志可沒少和我提起你,說是啥基地里的幾百頭驢都被你搞壞...咳咳,搞掉毛了。”

  說著說著,田志欣的眼中露出了一絲好奇:

  “對了,韓立同志,聽說你之所以這么聰明,主要是因為從小就被喂了驢毛,到現在餐餐都離不開它了,這是真的假的?”

  徐云:

  當然了,田志欣的這番話主要是個玩笑,整個人很快便恢復了正常。

  只見他朝周圍看了一圈,接著指向了一輛吉普車,對徐云道:

  “韓顧問,要不你就坐那輛長江46吧。”

  “那輛車為了能放下一些大件貨物改造過布局,副駕駛的座位可以前移,后座相對其他車子要寬敞很多。”

  “而且比起運輸車的露天車廂,這架吉普坐起來也要安穩不少,也不用被日頭曬一路,你覺得怎么樣?”

  徐云對此自無意見:

  “沒問題。”

  得到徐云的同意,田志欣立馬表情一正:

  “好,那我就按這樣去安排了。”

  說罷,他便就近招來了一個小年輕接替了他的工作,準備親自去安排徐云的座位事宜。

  不過即將離開現場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又看向了徐云:

  “韓顧問,十五歲的孩子吃驢毛還來得及嗎?”

  徐云:

  “哈哈哈哈!”

  待田志欣離去后,老郭毫無風度的大笑了起來:

  “小韓,看來你這輩子得活在驢毛的傳言里了。”

  徐云聞言,嘴角忍不住露出了一絲苦笑:

  “三人成虎啊....河東的蔡家的老母雞下了個蛋,傳著傳著就成蔡家的老母下了個蛋了。”

  老郭沒說話,又跟著嘿嘿了兩聲,看起來相當樂呵。

  其實徐云不知道的是,這些傳聞之所以能傳開,背后可少不了老郭和陸光達等人的身影——誰讓徐云給了他們那么多“驚喜”呢?

  知識上老郭估摸著沒啥機會找回場子了,便很果斷的將戰場轉移到了生活習慣上。

  下次該傳啥好呢.....

  要不就說韓顧問每天要生飲一斤驢血?

  而就在徐云搖頭苦笑之際,他的身邊忽然響起了一道隱隱有些熟悉的聲音:

  “郭主任,韓立同志!”

  徐云下意識轉過頭,見到來人后頓時童孔一縮:

  “袁....袁老師?周老師?”

  只見此時此刻。

  徐云數米開外的位置上,赫然正站著幾日未見的袁國糧和周開達兩位大老。

  袁國糧今天穿著一件有些破洞的白色背心,身下是一件側扣褲,足底穿著一雙黑布鞋。

  周開達則是白色襯衫和卡其布褲的打扮,襯衫被他卷到了手腕以上,領口的口子全部解開,不過即便如此腋下和胸口也都有著不少汗漬。

  喊出徐云和老郭的名字后,二人便快步走到了徐云身邊:

  “郭主任,韓立同志,彩虹同志,上午好。”

  “兩位上午好。”

  徐云同樣回了個招呼,隨后有些好奇的打量了一番二人:

  “袁老師,周老師,您二位怎么來了?”

  袁國糧聞言指了指不遠處的另一名男子,徐云認得此人是田志欣之前介紹過的另一位農副處的副處長林志坤:

  “韓立同志,之前基地上不是說讓我們在基地里等上級對于野生水稻的雜交批示嘛,整個項目估計最少都要好幾個月。”

  “我和老周尋思著一直白吃國家的糧食不太好,但物理這塊我們又確實啥都不懂,就和基地領導提了個想法,讓我們先到副業隊來打個下手。”

  “我在農校的時候養過雞鴨,老周是江津人,年輕的時候打過魚,水性也挺好的。”

  “估摸著是領導沒想把我們打散,就把我倆今天安排到漁業隊幫忙了。”

  徐云靜靜聽完袁國糧的話,臉上驚訝依舊沒有消退下去。

  好家伙。

  沒想到出門釣個魚,還能遇到這二位大老?

  縱觀整個華夏大地,估摸著也就二位本人能夠說出自己白吃國家糧食這種話了吧......

  三位院士陪自己釣魚,這待遇可還行?

  數分鐘后。

  田志欣重新回到了徐云身邊,開口就是一句自帶bgm的話:

  “韓專員,車準備好了。”

  這個月有31號,所以接下來每天9707字,這個月的任務就還是可以完成的,馬甲女裝保衛戰,開打!

很久沒求票了,求點

夢想島中文    走進不科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