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九十八章 X

夢想島中文    從全能學霸到首席科學家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聽著林曉的話,在場的人都不由面面相覷。

  說得好像有道理?

  林曉的八分結構,哪怕是他們這些從事這種高精密機械儀器制造不知道多少年的機械工,也得為之佩服。

  特別是林曉面前這位看起來已經五十多歲的機械工,叫做黃亞平,當年是師從一名八級鉗工的。

  八級鉗工在上個世紀的華國,那都是大佬級別的人,只不過后來更加精密的機床取代了八級鉗工的作用,所以現在基本上已經不知道這些名號了,不過擁有這些技術的人,仍然是行業內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這位曾經是八級鉗工徒弟的黃亞平,后來也認真研究了一番各種機床,現在也早就評上了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的職稱,也就是和教授同級的正高級,本身技術十分扎實,所以才能夠光計劃選中,過來負責x光刻機的主要組裝工作。

  而就連他,也對林曉當初的八分結構十分佩服,只此一項成就,就足以讓林曉成為他們機械界的大牛級人物。

  只不過,他們還是有些不放心。

  雖然八分結構確實很厲害,但是林曉真的能夠擔任機械工的工作嗎?

  八分結構是研發能力,但是他們現在的組裝工作可就是動手能力了。

  在他們看來,林曉這種人,最適合做的就是在書桌上干腦力工作,然后研究出能夠解決他們所面臨問題的方法論,然后他們這些干勞動的人就按照他的方法論中的指示,最終把問題給解決了。

  見到在場的人都還一副不信的樣子,林曉就直接擼起了袖子,說道:“看來得給你們展現一回了。”

  他轉頭看了看,見到旁邊有個方形的金屬塊,隨后他便把金屬塊拿了起來,捏了捏,瞇著眼睛仔細打量了起來。

  旁邊的人都不由疑惑,他這是在干嘛?

  直到半晌后,林曉便說道:“這個東西,長3.234厘米,寬2.251厘米,高是…1.324厘米,嗯,誤差應該在三絲左右。”

  聽到林曉報出的數據,在場的人頓時都愣住了。

  林曉,能夠直接看出這塊金屬塊的長寬高?

  當然,看出長寬高不算什么,黃亞平自己都能憑借肉眼分辨出這個金屬塊的長寬高。

  但是,他能分辨出的程度,是厘米的小數點后一位,也就是毫米的程度。

  他最高能夠分辨出1毫米的差距,而有些更厲害的人則能夠分辨出1毫米之下,甚至是0.5毫米的程度。

  但林曉這是什么?

  小數點后三位?

  這都直接到百分之一毫米的程度了!

  也就相當于“絲”的級別。

  一絲指的是10微米,也就是百分之一毫米,而林曉說誤差在三絲左右,也就是說,他能夠分辨到30微米的東西?

  這…還是人的眼睛?

  周圍的人都露出了半信半疑的表情,就連楊凱平也是一副不相信的樣子,要不是林曉是總設計師,他們早就說他吹牛了。

  而黃亞平更是直接搖搖頭,說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林總師,我們知道您畫工圖能做到十分精準的程度,但是您這都到絲的程度了,這人眼可做不到吧?”

  他在這機械行業混了不知道多久,也算是見多識廣了,肉眼直接分辨0.1毫米,也就是10絲的人他也見過,同樣也有不少經驗十分豐富的機床工,能夠憑借手感直接削或者抹掉一絲、兩絲的,就說他自己,都能憑借手感控制在幾絲的程度,但是手感和肉眼分辨可是完全不同的,后者那是考驗人眼極限的,同樣也對經驗有要求。

  林曉又不是浸淫他們機械行業多年的老技術工,怎么可能做到憑借肉眼分辨出三絲的程度?

  而林曉則笑呵呵道:“人眼最低能夠看見10微米左右的東西,也就相當于人類肉眼理論上可以直接分辨到每一絲,我也只是達到了三絲而已。”

  隨后他將手中的金屬塊遞給了黃亞平,說道:“你們這里應該有千分卡尺吧?測一測不就行了。”

  黃亞平心中還是有些不敢相信,見到林曉遞過來,便接了過來,然后拿起旁邊的數顯千分卡尺,測了起來。

  首先是長。

  幸好這個金屬塊沒有超過他手中這個數顯千分卡尺的量程,所以剛好還是能放進去。

  而很快,因為是數顯的,所以結果直接就出來了,“是…32.32毫米!”

  這個數字一出來,剛才還露出不相信表情的人們此時都震驚了起來,紛紛湊了上去,看了一眼顯示的數字,確確實實的32.32毫米,也就是3.232厘米!

  而林曉剛才說的是3.234厘米,誤差僅在…2絲!

  饒是他們都是見多識廣的,此時也不由為之咂舌。

  這也實在變態到有些過分了吧?

  黃亞平深深地看了一眼林曉,然后重新低下頭,繼續測量起了寬,“寬是…22.52毫米。”

  和林曉剛才說的2.251厘米,只差了一絲。

  如果說第一次可以說是運氣,那么這第二次,還能說是運氣嗎?

  第三次。

  “高是13.21毫米。”

  黃亞平很快測出了高。

  和林曉說的1.324厘米,差了三絲,但也在林曉說的誤差之內。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沉默了。

  不過林曉很快就打破了他們的沉默:“現在總行了吧?”

  黃亞平苦笑一聲,然后朝林曉伸出了一個大拇指,說道:“林總師,我以前從沒服過誰,今天您算是讓我徹底服氣了,我看網上都說您是全能的,以前我還不相信,現在一看,您是真的全能啊。”

  林曉哈哈笑道:“全能不至于,比如生物學,還有信息學方面,我都還沒有什么建樹嘛。”

  “您就不用謙虛了。”黃亞平擺擺手,說道:“現在您要確定留下的話,那我肯定沒得說了,就憑您這分辨三絲的眼睛,之后不知道得省下我們多少測量花費的時間,原本九月初,我現在估計啊,八月中旬估計就好了。”

  測量是一件很費時間的事情,但是又不得不去做,尤其是他們現在的工作,本來就需要大量的測量工作。

  而現在有了林曉,不知道能幫他們省下多少功夫,雖然林曉肉眼分辨的誤差還是在三絲左右,但對他們的幫助仍然十分之大。

  所以現在黃亞平有把握提前十幾天完成了。

  而林曉也隨之一笑,說道:“行,這個時間算是滿足了我的要求,那咱們現在就開始工作吧?”

  見到這位林總師這么積極,黃亞平笑了笑,說道:“好。”

  而后,林曉便直接加入了他們的工作中,而在之后,他那驚人的肉眼分辨能力,果然在之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除非是那種對精度要去必須在三絲以下的工作,他們還需要用專業儀器測量一下,其他的時候,基本上是林曉指哪做哪了。

  一時之間,他們的速度也提升了許多。

  至于和林曉一起來的楊凱平則是滿懷無奈,沒想到他們這位林總師都親自做起這種算是體力勞動的活了,但沒辦法,像黃亞平這樣的頂級機械工實在有些難找,他們人手方面確實有些不足。

  不過,楊凱平還是有些疑惑,林曉為什么要這么趕?

  看著林曉進入工作中的身影,他問出了這個問題。

  林曉回答道:“我希望咱們盡量在國慶節的時候,用咱們的光刻機,造出,造出咱們的芯片。”

  楊凱平一愣,國慶節?

  隨后他理解了林曉的意思,在國慶節當天為國家送上這份獻禮,確實是一件值得一做的事情。

  于是他說道:“我知道了,我會將這個消息告訴其他人,還有軟件部的人,讓他們加快速度。”

  “嗯。”

  林曉點點頭,隨后不再多說,繼續做起了他的工作。

  而楊凱平也不再留在這里,轉去通知林曉打算在國慶節正式造出芯片的事情。

  特別是軟件部那邊。

  軟件部那邊,正在加緊時間開發著他們的光刻機操作系統。

  光刻機造出來還不行,還得搞出操作系統才行。

  所以,現在就等著這兩架馬車,能夠共同達到終點站了。

  時間轉眼過去。

  回想起霍奇猜想的證明,仿佛也還在前幾章。

  而林曉作為證明者外帶一個菲爾茲獎獲得者,這國際數學家大會之后的時間,原本正是關于他的熱度最旺盛的一段時間。

  不過人們卻發現,在這個風頭的時候,林曉卻完全沒見了蹤影。

  這要是換一個人來,這不得先來個不要笑挑戰?

  或者是直接直播帶貨,來波潘嘎之交了。

  只不過,林曉始終不出現,媒體也聯系不上,除了央視采訪了一波林曉,為網絡增添了一個名場面之外,其他想采訪林曉的媒體都沒了辦法,只好放棄。

  于是,這段熱度也就漸漸消退了。

  日子,也來到了八月。

  八月十五日。

  定光研究所的無塵車間中,五臺四四方方地儀器,立在中間,每臺儀器占地大概為5m2m,高為4m,相比阿斯麥爾的euv光刻機占地面積要小一些,不過高度要高一些,因為相比較euv光刻機的復雜光路,x光的光源光路要簡單一些,畢竟x光不能像euv光那樣折射,所以x光源裝起來也是直來直往的,只不過,由于x光源發生器需要安裝在上面,所以也就導致高度上要高了不少。

  而此時,正有一名技術工操作著機器,將最后一塊包裹了鉛板的鋁板安裝了上去。

  至此,五臺x光刻機,全部誕生了。

  同時,每臺x光刻機都有一塊外殼上面,印著一個“x”。

  簡單,但是卻讓人感受到其中隱藏著的,屬于最前沿技術的精尖!

夢想島中文    從全能學霸到首席科學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