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33章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尼瑪,齊國這投降也太快了吧。”

  “打都不怎么打一下,直接投降?”

  “不過,這看起來不是很明智嗎,反正打不過。”

  “說得好有道理,我競無言以對。”

  眾人無比的尷尬。

  本以為像齊國這樣的東方大國,不說能不能打敗秦國,多少抵抗一下。

  可沒想到,齊國竟然直接投降。

  不過雖然直接投降有一些讓人尷尬。

  但以當時秦國的實力來說,直接投降也不失為一條明智之舉。

  畢竟。

  打也打不贏。

  繼續打下去,還要死很多人。

  與其如此,還不如打開城門,更方便的讓秦國統一六國。

  只是。

  雖然道理說是這么說,但看到眾人的表現,陳凡也知道不少人心里是有著極度差落的。

  畢竟。

  大家雖然喜歡秦國,但也有不少人是其他六國的粉絲。

  特別是,還有不少人是齊國的粉絲。

  可現在…

  “各位,齊國投降雖然讓我們有一些意料之外,但現實有的時候沒能讓大家有過多的選擇,甚至是沒得選擇。秦國如此強大,六國不說是現在,就是當年在秦昭王時期,六國就已經埋下了再也無法與秦國相抗橫的種子。不過,雖然六國被秦國所滅,但六國也有六國的遺風。比如,燕國。”

  “燕國?”

  這讓眾人更為不可思議了。

  “陳凡老師,您說的燕國,就是那個送自己兒子人頭給秦王求和的燕國。”

  “是的。”

  “這遺風…”

  有一位粉絲有些尷尬的問道。

  如果真有這樣的遺風,這樣的遺風不要也罷。

  陳凡自然知道他的意思,然后說道:“也許當時的燕王很怕死,所以想求和。但是,各位卻不知道,為什么燕王會將自己兒子,也是身為太子的人頭送給秦王。”

  這一說,眾人也是點頭。

  是啊。

  為什么?

  難道秦王就這么喜歡殺掉燕國太子丹?

  對于此。

  陳凡說道:“在這里,我很跟大家講一樣燕太子丹。”

  “燕國太子叫做丹,是燕王喜的兒子。幼年的時候,太子丹與贏政都在趙國為質子。所以,太子丹與贏政關系不錯,還是好朋友。直到當贏政回國,繼任秦王之后,太子丹便又成為了秦國的質子,此時贏政對于太子丹已經不太友好了。太子丹知道今非昔比,于是便從秦國逃回到了燕國。”

  “雖然太子丹逃回到了燕國,但燕國實力太小了,根本無法面對秦國。不說面對,哪怕就是抵抗都不太可能。整個燕國很多人都認為,燕國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對于此事,太子丹一直憂心忡忡。直到,他碰到了一個叫做荊軻的游俠,亦或者稱之為刺客。”

  “荊軻是衛國有名的游俠,太子丹見到荊軻之后禮儀有加。據說有一次荊軻用瓦片投向池中的烏龜,于是太子丹就送荊軻金丹。隨后荊軻與太子丹兩人騎馬,荊軻感嘆千里馬肝美,于是太子丹就殺了千里馬,取千里馬的肝給荊軻。還有一次,太子丹舉行酒宴,有美女鼓琴,荊軻聽到之后贊嘆說道,果然是好手。太子丹聽聞,直接就讓人砍掉了這位美女的手,并且獻給荊軻。”

  雖然太子丹砍美女手獻給荊軻的行為太過于殘忍,也有一些腦子進水。

  荊軻所說的好手,難道就真的要這位美女的手嗎,還不如將這位美女送給荊軻。

  但這也讓荊軻看到,太子丹對于自己的禮儀。

  或者說。

  太子丹就是想向荊軻表示,只要荊軻開口,他什么都會滿足荊軻。

  “后來,秦國滅掉了趙國,再向北,很快就要攻打燕國了。太子丹很擔心,然后就約見了荊軻說。秦王現在滅掉了趙國,很快就會攻打我們燕國,不知道先生認為應該怎么辦。荊軻自然知道此前太子丹對于自己如此禮遇是有所求。他本來就是游俠,也是刺客,同樣也不喜秦國。于是就對太子丹說,如果這個時候將樊於期的人頭,再加上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那我就可以找到機會報效您對我的禮遇。而報效的辦法,正是刺殺秦王。”

  歷史當中有不少學者認為。

  荊軻就算是刺殺掉秦王贏政,燕國也同樣會被滅。

  因為這時的秦國實力已經非常強非常強了,贏政死了,下一任秦王也有著絕對的實力滅掉燕國。

  但歷史當中,很多時候往往就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改變整個的格局。

  秦帝國雖然很強大,但如果贏政死了,后面局勢怎么走,誰也無法意料。

  或許,贏政死了,燕國仍然會被秦國所滅。

  同樣或許,贏政死了,燕國卻有了一絲生機。

  但有一個大家都堅信的問題,那就是,贏政不死,燕國絕對要被滅亡。

  那么答案就有了。

  刺殺掉秦王,就是最好的辦法。

  “沒想到,燕太子丹是想刺殺贏政,難怪贏政在得到太子丹人頭之后,暫時放了燕國一馬。”

  “不知道刺殺有沒有成功?”

  “我去…刺殺成功哪里有贏政的一統六國。”

  “我知道,但感覺這場刺殺絕對不一般。”

  雖然整個的故事并沒有講完。

  但面對著如此背景,眾人亦是將自己的角色代入到了燕國這一邊。

  如果自己是燕國人,那么,肯定是想刺殺掉贏政。

  “太子丹聽完荊軻的說法,就說,樊於期樊將軍在窮途末路的時候來投奔我,我怎么能將他給殺了。于是荊軻就對太子丹說,我有辦法。與太子丹分別,荊軻便約見了樊於期。這個樊於期原本是秦國的將領,后來發動了叛亂,所以逃到了燕國。至于為什么樊於期會發動叛亂,原因就在于,樊於期并不是贏政一派,而是贏政弟弟成蟜一派。”

  “當時樊於期勸說成蟜,說贏政有可能并非秦莊襄王血脈,希望他以這個理由發動政變。結果,成蟜采用了樊於期的策略,對外召告天下說贏政非秦氏血脈,然后發動了叛亂。這當然是成蟜的一個借口。贏政是不是秦氏血脈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借口有了。而借口有了,叛變就會得至一些人的支持。畢竟當時贏政的生母趙姬是呂不韋曾經的愛妾。但成蟜的實力很一般,很快他就被贏政給鎮壓了,而此時的樊於期便逃到了燕國。”

  “荊軻在見到樊於期之后,便說道,將軍得禍于秦,父兄妻兒都被殺害。現在又聽秦發布懸賞,只要拿到將軍人頭,就可以獲千斤,封萬戶,不知道將軍如何看法。樊於期就說,他恨不能殺死贏政,但卻沒有辦法。荊軻便對樊於期說,我有一個辦法。于是就將他與太子丹說的辦法告訴了樊於期,地圖荊軻已經有了。但是,他又對樊於期說,他還缺少一個人頭。如果帶著地圖與這顆人頭,那么他就可以接近秦王贏政。而到時候,他便可以刺殺秦王。樊於期聽到荊軻的話,沒有任何猶豫,拔劍自刎而死。”

  荊軻刺秦雖然只是戰國時期的一個插曲,他的場面并不大。

  但是。

  在陳凡緩緩開講荊軻刺秦的故事之后,眾人已經被荊軻刺秦的氣氛所感染。

  “我了個去,這個樊於期也是牛人。”

  “早就聽聞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雖然樊於期和荊軻都不是燕人,但卻在燕地做出這種壯舉。”

  “是的。樊於期自殺獻出的人頭,這是不懼生死。荊軻同樣知道,他這一次前去刺殺。不管是能否成功,他都要死。但明明知道是死,他們仍然沒有皺一絲眉頭。”

  刺殺的氣氛越來越熱烈。

  眾人已經感覺到一陣陣壓力不斷的傳來。

  “樊於期的人頭有了,燕國的地圖也有了。太子丹于是又找當時最為知名的工匠徐夫人打造了一把天下最為鋒利的匕首。并且又讓工匠用毒水淬練。隨之太子丹進行實驗,只要是這件匕首劃開了任何一人的皮膚,并見到血液,沒有不立刻死的。隨即太子丹便將一系列裝備給荊軻,等待荊軻出發。可等了一段時間,燕國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太子丹又擔心荊軻是不是害怕不敢去了。荊軻于是就怒了,對太子丹說。我之所以這一段時間沒有動身,那是因為我在等一個人。有了他配合,我才能真正刺殺秦王。既然太子認為我是在拖延時間,那我就去吧。于是,荊軻就帶了一位叫做秦武陽的燕國勇士前往。”

  “在荊軻出發那一天,太子丹以及荊軻的一眾好友為荊軻送行。很多人看到荊軻準備前往秦國,都是紛紛落下了眼淚。荊軻有一位叫做高漸離的好友,更是筑擊唱歌為荊軻送行。當人們將荊軻送至易水的時候,荊軻也是感嘆萬千,想到這一去就可能不再回來,于是一邊走一邊高歌曰,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聽著荊軻發出來的悲壯之音,送行之人無不是怒目圓睜,頭發直豎,將帽子都頂了出來。于是,荊軻上車就走了,再也沒有回頭。”

  要說古代游俠,刺客,那可是有一大堆。

  但是。

  基本上這一些游俠,這一些刺客都沒有什么名字。

  不是他們沒有名字。

  而是所有人都幾乎無視了這一些刺客。

  至于原因。

  大都是這一些刺客其實都是一些平民,并不是貴族,或者混得也不怎么樣。

  如果是貴族,他們也不可能會成為什么刺客。

  而戰國時期給他人賣命的,一般都是走投無路,或者本身就是拿命暫時茍且而活的人。

  所以。

  他們很多時候又稱之為食客。

  所謂的食客,就是寄食于豪門的那些門客。

  荊軻雖然與食客不太一樣,但其實也差不多。

  所以基本上,也沒有人會關心他們。

  對于那些貴族,對于那些掌權者來說,他們死了就死了,他們不會有任何感到可惜。

  就像太子丹為了討好荊軻,直接砍了那位美女的手送給荊軻一樣。

  太子丹雖然有刺秦的勇氣,但在他眼里,這一些平民是生是死他也不會有太大的關心。

  可是。

  太子丹也許不關心。

  但對于太史公司馬遷來說,他卻無比的贊賞這種游俠精神。

  他認為。

  雖然這一些游俠,這一些刺客都是賣命之輩。

  但他們的義舉,他們的慷慨之志,他們的勇氣,同樣可以激勵萬世。

  如此。

  太史公便為這一些刺客寫了一個傳,這個傳,叫做《刺客列傳》。

  不只如此。

  太史公向來珍惜手中之筆,但對于這一些刺客,仍是洋洋灑灑,寫了五千余字。

  在這五千余字里,太史公分別介紹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共五位刺客。

  其中。

  荊軻又是太史公最為喜歡的,對于描寫最為形象,文字最多,評價也是最高的一位。

  “來到秦國之后,燕國那邊也同步發出了消息,說是燕國已經砍下了樊於期的人頭,又送上了地圖割讓城池以向秦國示好。贏政聽了之后非常高興,于是就接見了荊軻。荊軻帶著徐夫人之匕首藏在了地圖當中,然后與秦舞陽一同去了秦王大殿見到了贏政。”

  “只是原本秦舞陽在燕國是想當當一位勇士,可是在見到秦王之后,一下子臉色突變,害怕的大腿發抖。大臣們都感到奇怪。荊軻回頭朝秦舞陽笑了笑,上前謝罪說:北方藩屬蠻夷之地的粗野人,沒有見過天子,所以心驚膽顫。希望大王稍微寬容他,讓他能夠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對荊軻說:遞上舞陽拿的地圖。荊軻取過地圖獻上,秦王展開地圖,圖卷展到盡頭,匕首露了出來。荊軻趁機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未近身,秦王大驚,自己抽身跳起,衣袖掙斷。慌忙抽劍,劍長不方便拔,于是抓住劍鞘。一時驚慌急迫,劍又套得很緊,所以不能立刻拔出。荊軻追趕秦王,秦王繞柱奔跑。”

  這放在太史公的刺客列傳里,那就是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

  其中秦王環柱而走一詞,無比形象的突出了當時贏政那可是慌得一逼。

  “這樣的一個場面一下子嚇得眾臣都呆了,初開始都是愣在那里。后來反應過來,才明白荊軻是刺客。只是秦國規定,殿上不允許任何人攜帶武器。于是一眾大臣便赤手空前阻攔荊軻,但這一些大臣并不是荊軻的對手。三兩下荊軻就將他解決,然后再度追擊贏政。可惜,荊軻雖然勇猛過人,但卻想生擒贏政。贏政雖然是一國之君,但此前在趙國擔當人質,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可能武功沒有多少,但身手還可以。最終,在一眾大臣的阻攔,以及贏政拔劍之下。荊軻被贏政刺中大腿,荊軻刺秦就此失敗…”

  這便是荊軻刺秦的故事。

  雖然這個故事最終以荊軻刺秦失敗而告終。

  但這個故事,在太史公司馬遷的傳播之下,卻是影響了后世幾千年。

  雖然后世不少人也吐槽。

  比如。

  他們吐槽荊軻的武功應該不怎么樣,要不然,當時圖窮匕現的時候,那就能一劍刺殺荊軻。

  但事實上,荊軻的計劃卻是想生擒嬴政。

  再者。

  荊軻的功夫哪里有傳說中的武俠高手那般。

  或者說,當時最為厲害的高手,也不可能像中寫的那樣。

  如果真有這么強,那各國不用幾十萬部隊天天打來打去了,派一些高手前去暗殺就可以了。

  但不管荊軻的武功怎么樣,荊軻刺秦雖然失敗,但荊軻這種勇氣以及灑脫的個性,仍然感染著無數人。

  哪怕自己是一芥草莽又如何?

  哪怕自己只是平民甚至是賤民又如何?

  哪怕明知道前往會死亡,但仍然無懼生死…這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氣概。

  這種氣概我們可以沒有,但,只是腦海里一想,心向往之。

  ps:今天早上7點一大早帶著孩子去市人民醫院看皮膚科,直到下午5點才回來。一回來寫到8點,馬上更新了一章,后來實在是困得不行,于是8點便睡了。但大白又想起此前的承諾,然后便訂了0點的鬧鐘。剛好,0點醒來,碼字3小時,第二章送上。

夢想島中文    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