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642、你我皆蛇皮

  這就是大場面的節奏感。

  在剛剛劇烈滾燙的搖滾節奏之后,用一曲《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來舒緩情緒。

  那就太舒服了。

  如同熨斗推過紛亂的情緒那般整潔。

  重新站起來之后,中森明來還從未在焦盆開演唱會,沒有這樣公開演繹歌曲,特別是這樣一首全新的歌曲。

  必須承認,焦盆歌手在捕捉人性的敏銳上,比花旗歌手多了幾分細膩。

  如同他們推崇的工匠精神,細化到極致總能產生佳作。

  對于大方向模湖,不知道去往何方的時候,隨便選個題材專研到極致,也能成為名匠。

  哪怕是一道料理,一把鋼刀,一盞燈籠,在焦盆人看來,隨便什么都能鉆牛角尖。

  在沒有中美大國這種超級體量來碾壓之前,這絕對是種行之有效的生存方式。

  只可惜在全球化經濟,以及超級經濟大國面前,就是落后的生產力。

  但在藝術創作上,這絕對容易出精品。

  就像第一首的世界盡頭那樣,每個成年人都會緬懷青春。

  現在,每個成年人都會有那么一段難熬的時光。

  也許從聽到歌詞第一句,就“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所有人都會聯想到她曾經自殺的過去。

  肯定會毛骨悚然的震驚!

  沒聽過有人這樣寫歌吧?

  把自己自殺的心情都寫出來。

  可等到歌詞多唱得幾句,就變成了渾身雞皮疙瘩,那種彷佛在訴說自己人生的共鳴感來了!

  誰沒有艱難過呢?

  不停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對生活、對世界充滿失望甚至絕望的痛苦。

  會問為什么世事不如意,為什么沒有人來幫幫我的無聲嘶吼。

  這首歌就唱出了絕望無助時候的心聲…

  聽見海鷗在碼頭的悲鳴;

  鞋帶松了這樣的小事都會想著一了百了。

  成年人的世界,崩塌也許就是個瞬間。

  多少人都曾在心里苦笑著說出那句,毀滅吧,趕緊的,累了。

  聽不懂這首歌的人,也許才是幸福的,命運一直都足夠善待這種人。

  可大多數現場觀眾瞬間就明了。

  感同身受的明了。

  這回是看臺上無數人,不知道為什么站起來聽這首歌。

  好像只有站好了,站直了才能表達對這首歌的敬意。

  也有對中森的敬意。

  曾經每個人,都是幾年前瘋狂追逐她那些八卦緋聞的旁觀者。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無數外在目光、冷嘲熱諷的包圍,都是逼得中森在浴室里割腕的一份子。

  當她唱到:“想要改變明天,就要先改變今天,我知道啊,我都知道啊,可是…”

  那句我知道啊我知道啊,幾乎是靠嘶吼出來的,后面幾乎是旁白一樣囈語的道理我都懂…

  這樣幾乎用盡全力的嘶吼,終于讓全場無數人淚流不止!

  誰都知道要好好的生活,誰都想要好好的生活。

  可是卻總是事與愿違,總是會經歷一些不那么美好的事情。

  所幸她熬過來了。

  真正超越自己內心,看透了世間身外物的境界。

  后面豁然開朗的情緒、唱腔、歌詞,都在詮釋她的內心。

  當然,這里面的核心還是她有了新的心靈寄托。

  當唱到“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還未與你相遇…”的時候。

  她一點都不避諱的轉身對著荊小強,伸出手深情的唱出:“因為有你這樣的人出現,我拼命喜歡上了這個世界…”

  看臺上好多人流淚,好多人一邊哭著一邊使勁鼓掌!

  美好!

  這一刻感受到的只有美好。

  去特么的什么八卦緋聞,去特么的什么中華的帝國浪子,有這樣的人支撐生命的話,你幸福就好!

  記得經常把細節唱給我們聽聽就好!

  一首歌的時間,就能唱出她經歷過的彷徨與絕望。

  也用一首歌的時間展示了她的堅持與倔強,激勵著還身處黑暗的人們。

  穿過荊棘之后,才能看見陽光啊…

  好激烈,好熱烈的掌聲,如同暴風驟雨席卷了整個體育場!

  中森極具穿透力的嗓音富有色彩,點亮了所有人心中的色彩!

  她也以一個深深的鞠躬完結這首歌,迎接長時間的掌聲。

  每當掌聲稍弱,她想直起身來,掌聲又能再拼命的再激烈些。

  因為能看到看臺上無數人,都在朝著舞臺鞠躬。

  真是個愛鞠躬的民族。

  荊小強和黑仔對視下,笑著奏響新的樂曲。

  中森也好像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直起身來開口:“剛才這首《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其實是理惠的歌,被我搶過來唱了,接下來再搶了羅伯特寫給艾琳的一首歌《這世界那么多人》,謝謝…”

  所有的觀眾都有點瞠目,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嘈雜一片的找旁邊人說她說了什么,理惠?搶了理惠的歌?艾琳又是誰?

  來不及尋找答桉了。

  這同樣是出現在中森那張鴛鴦碟里,的確也是從荊小強和曹菲的專輯里面翻唱的日文版。

  展現出的就是豁達。

  已經踏過千山萬水,經歷過一了百了之后的豁達。

  臺上中森狀態也極好,一條黑色露肩泡泡裙,像個八音盒的公主般搖曳旋轉在舞臺上,“飛馳中旋轉”的感覺讓全場觀眾都覺得如釋重負。

  那種美好擴散開來的舒坦。

  可在這首完了以后,中森又調皮:“最后再搶一首羅伯特寫給愛麗絲的《慢慢喜歡你》,祝愿各位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那一位…”

  愛麗絲又是誰?!

  觀眾們真是萬臉懵逼呀。

  還是先聽歌吧,這首歌延續了上一首的溫情和舒緩,讓整個巨蛋體育館現場都忘了自己是來聽搖滾的。

  按說這種不同類型的歌曲交錯演繹,對特定觀眾群體并不友好。

  可架不住這些歌曲實在是太打動人心。

  中森都已經唱完,躬身提著裙邊,轉身踮腳親一下鍵盤手,蹦跳消失在舞臺上。

  好多人還在回味這首全新的歌曲。

  哦,內場那些獲贈杜若蘭日語專輯的觀眾,倒是馬上反應過來,紛紛翻開碟片找尋到果然有這首歌。

  好聽,這姑娘還能唱得比中森還好聽嗎?

  期待感是有了。

  臺上的荊小強開始專注于鍵盤了,由黑仔從日語版的《冷雨夜》、《喜歡你》到《海闊天空》,重新把氣氛拉回到搖滾節奏。

  荊小強再跟上《natural》、《sold

  out》,可又沒有剛剛開場那么炸裂重金屬,特別是《if

  knew》這樣的藍調爵士樂,已經很輕柔了。

  上杜若蘭。

  “大家可能知道最近我正在東京跟宮澤小姐拍一部青春愛情片《歌舞情人》,其中涉及到的歌曲,除了之前的《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還有幾首由愛麗絲演唱的歌曲…”

  杜若蘭在旋轉臺階下深呼吸,中森幫她打氣,天海給她脫外套遞樂器,潘云燕都只有舉著相機拍下這么大牌的場面,邊角還能看見宮澤一臉哼哼哼的表情。

  社恐坂井,當然就躲在邊上瑟瑟發抖,她也要上臺的。

  熟悉的《salt》旋律已經響起,杜若蘭好不容易擠出笑容,狠狠的說句阿里嘎多!

  也忍不住學小鬼子風格,連連鞠躬的順著臺階上去,還差點絆了下。

  明明在紅磡,跟著荊小強踏上過舞臺呀。

  也許那時候只是配角伴舞。

  現在卻徹底成為了主角…

  從舞臺下順著臺階升起來的那一刻。

  聚光燈全都鎖定在她身上。

  那種身為主角的尊崇感,怪不得宮澤很不習慣。

  然后就是如同大海那樣遼闊無邊的巨大嘈雜涌過來!

  能夠讓人吞沒窒息的那種浩瀚!

  紅磡才一萬出頭的坐席。

  這里五萬四!

  還有一萬多內場觀眾。

  六萬多雙眼睛聚焦的視線有若實質,能把人壓垮的巨大分量。

  如果真是個菜鳥,沒準兒就崩了。

  但經歷過的確實不會白費。

  杜若蘭已經上過紅磡,跳過百老匯,更在右岸那露天體育場面對過十萬的觀眾。

  腳發抖不過是生理反應,哪個女孩子不向往這樣的舞臺呢?!

  杜若蘭還是把右手攥著的電吉他稍微往身前提了提…

  因為滿場嘈雜瞬間化為驚嘆!

  和荊小強如出一轍的灰白色寬大運動褲,上半身卻是彩色的運動內衣,寬寬的束胸下沿上帶著黑白字母,更凸顯出了帶馬甲線的結實小蠻腰!

  歌舞劇演員的訓練量很大的。

  杜若蘭早已不是大一新生剛開學的那個形體管理還有問題的小妞兒了。

  伸手從臺階邊撿起早就粘貼在那的電插頭,插進反手提到身前的電吉他上,就好像給自己也插上了電源!

  立刻伴隨節奏開始蹦跳彈奏!

  全場觀眾席寂靜!

  波震長空…

  《salt》是首節奏非常明快的電子舞曲,很多時候被用作模特走秀或者練舞熱場的伴奏曲。

  荊小強自然熟悉得很。

  但這會兒伴隨杜若蘭的跳動,節奏也太上下duang、duang了。

  內場觀眾好像都有個自以為別人看不出來,但實際上全場不動聲色的朝著舞臺伸脖子想湊近點的小動作。

  臺上看起來就像海浪線那么清晰。

  看臺上則紛紛訕笑著摘下眼鏡擦拭干凈點,又或者拿出之前都沒想起翻出來的望遠鏡…

  幾萬老蛇皮…

  ------題外話------

五月最后一天了,待會兒還有加更,大家看看還有

夢想島中文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