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560、我們都能歌唱

  應該都是想抓住大學生開學這個時間點。

  專輯磁帶順著他們去銷售。

  樂器由滬海到各地返校的大學生護送著到校。

  報紙…也想讓高校大學生們先分享銷售。

  在沒有網絡的時代,信息傳遞和物流運輸其實都是很單一的。

  荊小強對滾社聯盟這種遍布全國高校的網點形式,肯定會下意識的利用起來。

  所以他每次會議多少都會提到。

  滾社銷售部、報社、常丹琳都會不約而同的搶著用這個網絡。

  然后就形成個什么情況呢。

  樂器贈送占據了道德口碑的高峰。

  磁帶專輯先推出銷售,就等于是先預演了一把大家都來倒磁帶。

  然后報紙過了三四天才推出,各家滾社已經很嫻熟了,接到通知就直接去音像社拿捆扎好的音樂報。

  接著迅速分發到當地各家高校。

  最后大學生們蜂擁而出的在當地賣報紙呀!

  改開后,國內除了省會,其實各地級市以下很少有本地報紙。

  大多數省會城市也沒有賣報人,都是在報刊亭之類的擺售。

  能想象一座省會城市突然冒出來上千甚至更多賣報的年輕人嗎。

  五毛錢一份的報紙,兩毛錢給各地,報刊亭賣也是這個價,滾社大學生們賣也是這個收入。

  同時期同樣十六版其中四版彩印的《足球》報、《體壇周報》都是一塊錢。

  因為這兩家還拿不到什么值錢的。

  省臺都還能在幾千塊的時代。

  要保證不虧本就得賣到這個價。

  可音樂報第一期,就帶著荊棘之花襯衫、MIYA運動內衣、以及二十多個其他品牌的小!

  襯衫和運動內衣給了各二十萬的費,拿了半版,MIYA運動內衣甚至拿了底版的彩色位,安寧親自上陣拍的慢跑照片!

  據說好多各地老蛇皮,光是看見這個就掏五毛錢買報紙了。

  何炯炯他們報社有個清京大學的高材生,反復核算過這種發行大學生賣報的模式。

  當時出人意料的定下個十萬份的印刷量!

  要知道著名的《體壇周報》在88年創刊,第一年都每期只發五千份!

  哪怕是到九二年,每期發行量還不超過二十萬。

  這個開局數字已經很驚人了。

  可荊小強跟女老板都保證量,樣報送到文工系統那邊看了也是贊不絕口,除了底版那運動內衣是不是太那個了點。

  事實證明,他算少!!

  算一算就明白,九十年代初,全國還沒經歷高校數量大爆炸,后來幾千高校的總量鋪開到了很多地級市,其中大部分是專科院校。

  這年頭大概五六百所高校大部分都是本科院校,大專還沒從中專升級起來。

  也主要散布在省會為主的地區。

  這就造成滾社的如野火過境,很容易在同一座城市蔓延。

  任何高校可能都有那么極少數喜愛搖滾的愛好者。

  哪怕不知道滾社,通過老鄉聯系,同城流竄,都能迅速加入進來。

  所以一年多下來,經過兩輪鵬圳搖滾夏令營,幾乎每座高校都有滾社分舵,沒有的都在搶著被!

  這就意味著五六百個報紙分發點,每個點平均才分到兩百份?!

  其實有些省級重點大學直接就攔截了上千份報紙。

  好些滾社可憐巴巴的也就分到一二十份意思下。

  自己看都不夠,還談什么賣?

  這時候滾社特殊的結構又發揮了效應。

  任何基層滾社有不爽的地方,發現不公正地方都能給荊小強這邊打電話直接投訴。

  哪怕留的是唱片公司熱線電話,也能迅速發現問題。

  動用滾社賣報紙的本意是為了讓音樂報能擴展到更多地方,更多人手中。

  只往重點高校、省會傾斜是不是不太好?

  所以反應到荊小強這邊來的時候,他也不太會:“那就印二十萬份好了,既然有人看,那多印點賣唄,越多越賺錢吧?”

  沒錯,真的有人看。

  創刊號頭版頭條,就是荊小強帶著滾社在鵬圳街頭演唱的彩照,中國高校搖滾音樂社鵬圳夏令營圓滿結束…

  文章還有點八股文的味道,熱烈慶祝,為了建設祖國之類的用語很多。

  但恰恰是這種文章,奠定了音樂報的高度,不是那種娛樂小報。

  非常清晰的介紹了這個夏令營的宗旨,每年都會延續下去,全國各大高校源源不斷的參與。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二三十處表演場地,總計超過六百場公益演出,現場觀眾超過一百萬!

  贈送樂器吉他、廣播收音機超過一千件。

  本來里面強調是荊小強捐款的,被他審稿時候要求抹掉了。

  這是何等的壯舉。

  單靠荊小強一個人,天南海北的慰問演出,能達到這個規模嗎?

  滾社不可能到處去軍營慰問,但這個對鵬圳打工人群的慰問,已經足夠詮釋溫暖了。

  文章最后也強調,滾社建立起來的目的,就是在高校青年中樹立正確的文藝價值觀,也必須要把這種社會責任感當成滾社的創作核心。

  所以這里引用了一句《肖申克的救贖》里面名言:

“你知道,有些鳥兒是注定不會被關在牢籠里的它們的每一篇羽毛都閃耀著  自由的光輝”

  “感謝音樂,給予我們自由靈魂。”

  然后僅僅就這一篇帶點社評社論的格調。

  其他全都是國際國內音樂新聞、音樂小常識、歌曲推介、作曲作詞技巧入門。

  在荊小強的建議下,也有一個版面是一些音樂明星的八卦,總要有點吸引人的花邊嘛。

  他自己都貢獻了條關于健身的采訪問答,傳遞一點保養嗓子和練聲練氣的健身細節。

  其實報社那邊是太多太多內容放不完!

  光是優秀詞譜選登,都只能被壓縮到兩個版上。

  最后跟運動內衣共存的那個半版,就是這一周的熱門歌曲榜單。

  荊小強再三強調他和曹菲的專輯不能全放進去。

  甚至連規則都強調為,同一歌手只能同時有一首歌在榜單里,為的是給更多人展現的機會。

  同樣,這個榜單也具有投票功能,讀者可以把這版剪下來,勾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前三名,并添加榜單上沒有的一首歌,寄回報社。

  成為下期榜單的參考之一。

  互動就有了。

  整個音樂報的發行,在國內迅速掀起一陣音樂浪潮!

  除了春晚,從來沒有什么事情,能夠在全國引發這樣對音樂的議論!

  青歌會都沒做到。

  因為青歌會的歌曲說到底,還是偏專業性,哪怕通俗歌手唱的也不是一般人都能達到的高度。

  音樂報傳遞的全都是最基礎音樂,有識譜的能力就能跟著那些推介曲譜演唱,有買過專輯磁帶,就能跟著歌單找尋傾聽。

  更主要是在傳達一種全新的理念態度。

  人人都有歌唱的能力。

  有些歌用技巧唱,有些歌用感情就行了。

  音樂也不是什么專業人士才能掌握的高深東西。

  所有人都能唱。

  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搖滾樂隊這些經常聽到的詞兒,終于在音樂報上能像百渡百科那樣看到非常清晰的定義介紹。

  幾乎全國上下都有點恍然大悟!

  原來這才是音樂?

  二十年前還在說是靡靡之音的浪漫小調,現在可以成為舒緩情緒,美化心靈的悠揚旋律。

  那些熱血亢奮的鮮明節奏,可以帶來這么強烈的共鳴和刺激?

  其實就在五六年前,大家甚至要拉上窗簾悄悄放音樂跳個舞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音樂報卻給出了百花齊放一般的盛大場面。

  放聲歌唱吧,靜心傾聽吧,音樂一定會帶給你完全不一樣的享受。

  有關方面其實都有點吃驚的在看待這場音樂變革!

  曲老和李團都反復審核過報紙的每個字眼,都覺得沒有任何問題,但又比他們想象的要大膽許多。

  荊小強把握政策尺度的能力也太強了!

  其實不過是因為剛剛走過嚴管的時代,大家都有點戰戰兢兢。

  荊小強卻很清楚從這以后很大程度上就真的是改革開放,不會再走回頭路了。

  只是從頭到尾,音樂報里都從未提到過“音樂學院”,連歌舞團、文工團都說得極少。

  通俗流行歌曲嘛,音樂學院從來都瞧不上眼的東西。

  自然就沒有了聯系。

  周晴云都打電話來問:“我們滬音不是有了美通一體化新專業嗎,怎么都沒有提一下?”

  荊小強比老教授都雞賊:“先看看風向呀,院領導不抵觸,愿意領先全國開先河,下一期就提到這個專業,不舒服甚至很反感,我們就不去惹,悄悄的進村,打槍滴不要!”

  周晴云哈哈哈:“好!我觀察下,但這份報紙真的很好很好,我很喜歡,這兩天新生在報名了,后天你帶上那個小曹一起來參加開學典禮,也見見你的學生。”

  荊小強殷勤:“我晚上來接您去看《當我們年少》,看看我唱得怎么樣。”

  周教授心滿意足:“我還準備自己去呢,好。”

  在試水之作《祖國》之后,出口轉內展的《獅王爭霸》之后。

  荊小強終于推出了第三部歌舞劇《當我們年少》。

  這也恰恰疊加在了八月底。

  進一步夯實了二十歲的音樂歌舞天才,在國內業界的地位。

  讓須藤紗希都嘆為觀止了。

夢想島中文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