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三十二章:上天一次二十個億

  相對于地球現實的龐大的流星雨,模擬空間內的動靜就小多了。

  再加上是白天,而且還在遙遠的地方,流星雨的降落根本就沒有引起韓元和其生物的注意.

  現在的他也沒有任何的監控設備可以去進行監控外空間和天文氣象等。

  不過對虛擬屏幕上彈幕的觀察,韓元倒是知道了現實的地球昨晚發生了一場異常美麗的彩色流星暴。

  畢竟昨晚的盛宴實在太難得了,再加上一些天文愛好者拍攝的視頻,彩色流星暴很快就沖上熱搜,直播間里面自然免不了討論。

  至于模擬空間內的流星墜落,韓元根本就不知道。

  他已經連著在數控室內編寫了整整三天的數控程序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

  當然,被數控設備切削加工出來的零件數量也不少。

  畢竟數控設備的運行并不影響數控程序的編寫。

  第一個數控程序可以寫完后可以先運行,然后接著編寫第二個程序。

  新制造出來的集成芯片計算機擁有足夠的運算力來處理不同的事情。

  相對而言,零件的加工,比編寫要更耗費時間。

  之前的第一個數控程序韓元花費了一個多小時才編寫完成,而在三天后,他編寫同樣一個數控程序只需要二十分鐘不到。

  第一個是基因藥劑和人體開發藥劑,這兩者帶來的強化作用可以令他越來越熟練的編寫數控程序。

  第二個則是隨著一些零件的數控程序編寫完成,通用字符也越來越完善。

  絕大部分的零件加工都是需要通用字符的,直接調用就好了,省去了編寫的時間。

  到后面,數控設備的加工速度已經追不上他編寫程序的速度了。

  三天的時間,韓元將兩者的差距拉到到了三倍,而且這個差距還在不停的被拉大。

  也就是編寫一個數控程序需要十分鐘,那么用數控設備將其加工出來則需要大概半小時左右。

  除此之外,吃飯睡覺對于他來說也用不了幾個小時,

  所以三天下來,編寫的數控程序已經足夠數控設備二十四小時不停的運行十多天了。

  手中的圖紙也從之前厚厚的一疊少去了一半左右。

  剩下的圖紙差不多再來三天左右的時間就能完成數控程序的編寫了。

  不得不說,在步入自動化的數控時代后,精力被大大的節省了。

  如果還是使用m1多軸聯動加工儀切削這些零件,即便是不考慮精度的問題,切削完這些零件耗費的時間最少也需要三個月以上。

  而在使用‘msccnc八軸六聯動數控加工設備’后,加工零件的時間被縮短到了二十天左右。

  當然,這也有新的數控設備可以二十四小時不停運轉加工的原因。

  這一樣一轉換,聽起來效率差距似乎并不算很大。

  但在二十四小時的時間全部被利用起來后,多出來的兩個多月的時間,足夠做不少其他的事情了。

  這就是自動化的優勢,機器有著人類無法匹敵的一面。

  又耗費了三天的時間,韓元總算將手中圖紙完成了數控程序的轉變。

  剩下的工作,幾乎都可以交給自動化的數控裝備。

  他只需要隔一段時間補充一次排序好加工順序的原材料,并清理一下加工運送出來的各種金屬碎屑和成品就可以了。

  這些工作都很簡單,其實完全可以交給聰明的倭黑猩猩來做。

  但想了一下后韓元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沒辦法,動物畢竟不是人類。

  即便是黑猩猩很聰明,能完成這些工作,但要它們穿著防護服完成工作,它們可沒有這么多的耐心。

  韓元訓練了好久,也沒做到讓黑猩猩令行禁止。

  特別是倭黑猩猩們,除了那只注射了基因修改藥劑的老年倭黑猩猩外,其他倭黑猩猩隨時隨地干起來的習慣基本無法改變。

  讓它們來做這個事,說不定做著做著就在數控室內做起來了。

  所以暫時還只能由他親自處理。

  不過節省出來的時間還是可以讓他去將已經加工出來的零件進行組裝的。

  電磁型推行系統的硬件和靜電式電推進發動機完全不同。

  后者的電離區和加速區是分開的。

  前者是合一的。

  不僅結構有改變,整體外形上的改變也不小。

  中級電能應用知識信息中的電推進發動機呈現出一個嗩吶一樣的外形,是因為電離區和加速區是分開的。

  而且還要從外部獲取到足夠的空氣工質,所以它需要狹長的外形來適應。

  而電磁型推進系統不同,它的外形是一個圓墩。

  用點接地氣的話語來形容,這玩意像是數個肉夾饃疊在一起的樣子。

  和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相同的地方,恐怕就只有推進系統尾部的矢量噴口。

  這個地方大致結構是一樣的,碗口一樣的尾部,也有著密密麻麻的矢量噴口。

  這些矢量噴口的作用和其他航天發動機一樣,可以調節離子羽流的噴射方向,從而達到控制一部分飛行方向的作用。

  只是因為技術不同的關系,電磁型推進系統尾部矢量單元使用的材料和電推進發動機不同,沒法兌換之前的矢量單元使用。

  電推進發動機尾部的矢量單元需要承受一千多度的高溫。

  但電磁型推進系統尾部的矢量單元只需要承受溫度要達到八百度左右。

  雖然這樣看能使用的合金材料就比較多了,之前的矢量單元也符合要求。

  但承受的溫度降低了,對其他方面的性能卻有著更高的要求。

  電磁型推進系統噴射離子羽流的速度比電推進發動機更加強勁,對于尾部材料的耐磨性、金屬疲勞性、強度、抗振蕩性等要求更高。

  所以它需要采用一種全新的材料來制造。

  這一次,韓元使用的是厚重的電鑄鎳內襯,外壁用使用鎢增強的合金材料進行包裹,兩者采用鎢銅鎳粉焊接材料進行焊接,組合起來能達到對應的要求。

  除此之外,最關鍵的是,在矢量推進的尾部布置有一套液氫循環冷卻裝置。

  冷卻控制閥安裝在工質離化室的冷卻旁路管上。

  在發動機啟動前,閥門都是完全開啟的。

  在發動機運轉過程中,閥門可呈100開啟以實現100至109的冷卻效果;或呈66.4至100開啟,以實現65至100的冷卻效果。

  不要以為航天發動機在運行的時候就不需要進行冷卻了。

  即便是米國以氫氧燃燒的航天飛機的發動機,也是需要冷卻系統的。

  超長時間的高溫堆積輻射反應是最容易損壞合金材料的方式之一了。

  如果不添加冷卻系統的話,使用壽命會大大降低。

  從這一點,其實就不難可以看出初級知識信息和中級知識信息的差距了。

  中級電能應用知識信息中的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上可是沒有這種冷卻系統的。

  它通過磁場引導的方式進行控制電離區和加速區的高溫,極大的削弱了高溫堆積輻射反應。

  這個知識點,值得記上三十分,韓元也是在學習初級航天應用知識信息的時候對比發現的。

  如果靠人類自信研究的話,可能需要的十幾年才能完善。

  而類似黑科技一般的做法,在電推進發動機中還有不少。

  日子一天一天的在過去,數控室中加工完成的零件被韓元在無塵工作室中一點一點的組裝起來。

  忙碌了大半個月,電磁型推進系統的大致外貌已經可以看出來了。

  坐落在組裝架上的電磁型推進發動機就像一個圓形的石墩一樣,上面纏繞著大大小小的管道。

  大的管道比韓元手腕還粗,小的只有小尾指大小。

  這些管道有些是冷卻系統,有些是工質輸入管道、有些是控制系統。

  大大小小的管道猶如老藤纏樹一樣固定在電磁推進發動機表面,看起來繚亂至極。

  這些管道纏繞在主體表面,導致前段部分看起來比尾部還要大上一圈。

  這種設計,至少在當前人類設計的各種航天、航空發動機中都找不到類似的。

  不過在韓元的講解下,這種設計卻給各國航天發動機方面的專家帶來了不少的啟發。

  和電推進發動機不同,電磁型推進系統即便是組裝起來了也暫時無法測試。

  因為還缺少其他的條件。

  工質、液氫冷卻劑、控制程序等東西。

  工質的話,電磁型推進系統使用依舊是人類各國目前電推進發動機上使用的工質‘氙’。

  它并沒有像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一樣,使用空氣代替氙作為工質。

  ps,這也是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牛逼的地方之一。

  氙以其易電離、離子重和對飛行器比較友好等特點成為了電推進系統中的優質工質。

  目前人類基本找不到其他工質替代氙。

  即便是使用氙的近親‘氪’來代替,其推進效率也會驟降百分之十五左右。

  所以更別提使用空氣來作為電推進發動機的工質了。

  這在目前的各國專家眼中,簡直是異想天開,宛如做夢一樣。

  各國研究一年多的時間,都還沒弄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雖然使用氙作為電推進發動機的工質很優秀,效率也很強。

  但避不開的是,氙在地球上的存在數量很少。

  在地球大氣層中,氙的含量只有一千一百五十萬分之一。

  提取1升的氙氣需要消耗超過兩百度電。

  而在起飛階段,為了產生大推力,需要將工質以很大的質量流量噴出去。

  按照電磁型推進系統的效率來計算,每分鐘需要消耗掉大概一百千克氙。

  而八十千克左右的氙氣,就足夠讓一個半噸重的探測器去探測彗星了,有去無回的那種。

  這還是超越人類的黑科技電磁型推進系統,對于氙氣的消耗就如此恐怖了。

  如果是人類自己研發的,就以nasa研發同電磁推進發動機來說,如果要達到相同的效果。

  每秒鐘至少要消耗大概九十千克左右的氙。

  一個是一秒消耗九十千克,一個是一分鐘消耗一百公斤,可見技術上的鴻溝差距之大。

  盡管如此,韓元想要用電磁型推進系統將新型航天飛機送上天的話,需要的液態氙數量也不少。

  他計算過,三臺電磁型推進系統,來回一次需要消耗的液態氙數量大概在四噸以上。

  如果按照當前液態氙五百塊一克來計算,一千克液態氙就是五十萬。

  而四噸液態氙,也就是二十個億。

  發射一次,返回一次,花費二十個億的氙氣。

  這消耗,恐怕沒有國家能承受的起。

  就是韓元可以通過科技積分來進行兌換液態氙,也相當肉疼。

  不過在這個系統這里,原始材料的兌換,比起加工后的材料兌換要便宜不少的。

  使用科技積分兌換,一個單位的液態氙是四千七百積分。

  而一個單位的液體是一立方米,按照液態氙的密度是3057kg/m3來算,也就是三噸多一點。

  四千七百積分兌換三噸的液態氙,這個價格,韓元還是能夠承受的,他身上的科技積分接近百萬了。

  花費一些來獲取支鏈任務的額外獎勵還是值得的。

  如果能在現實中兌換各種材料,他一個人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材料商販。

  且不說其他的東西,就他目前的積分,能兌換出來黃金,總量比全世界所有國家加起來的還多。

  可惜科技積分只能在模擬空間內使用。

  而黃金這種東西,對于模擬空間內的他來說,只不過是一種原材料而已。

  甚至算不上很珍惜的那種。

  不少原材料的單位兌換價格都超過了黃金。

  韓元也不知道這個系統到底是怎么計算兌換價格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未加工過的純原料都比較便宜,反而經過人工加工的零件和材料都比較貴。

  對于電磁型推進系統的測試,又過了接近一個月的時間才開始。

  雖然新型航天飛機還沒有制造,但韓元將整個獨立的電磁型推進系統制造出來了。

  包括供應氙工質的存儲器,控制器、液氫冷卻系統、電磁推進發動機的控制系統等東西。

  這些東西的制造不比電磁推進發動機簡單,尤其是控制系統的編寫。

  即便是有了集成芯片計算機和漢語智能編程語言也不容易。

  因為這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操控系統,可不是之前勒落三角飛行器上的那種。

  勒落三角飛行器上的控制系統甚至都不能稱為控制系統,只能說是簡易操控機。

  而用于新型航天飛機上的操控系統可是要控制發動機在太空中完成功率調節、飛行器變軌、衛星投放、電推進發動機切換等各種功能的。

  兩者的復雜度完全沒法比較。

夢想島中文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