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指出的是,“五層套娃宇宙”模型在當前階段并沒有足夠強有力的證據去證明它是正確的。它更像是對于當前階段情況唯一具備合理性和邏輯性的一個解釋。
當前階段,只有這個解釋具備合理性,符合邏輯性。所以,它是正確的可能性最大。就像過去一些雖然未曾得到實際觀測或者試驗證實,但完全具備數學和物理上的嚴密自洽的理論一樣,這些理論往往也會被證明為是正確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足夠強有力的證據證偽它們,那么人們便會下意識的默認它是正確的。舉證責任在反對者一方,而不是支持者一方。
從古至今,科學研究者們奉行的便是這一套邏輯。這一次仍舊如此。
也正因如此,如此眾多的人們才會感到如此絕望。畢竟,“五層套娃宇宙”模型在當前看來實在太具備合理性了,幾乎沒有將其推翻的可能。
“但我們沒有選擇。”
年逾六旬,頭發已經花白的許正華,在此時此刻如同一名斗士一般下定了決心。
他很清楚自己前方有什么。在他前方是高大宏偉,堅不可摧的城墻,是千萬名全副武裝的甲士。而他只有孤身一人。
并不是沒有人愿意追隨他。而是,在這個問題之上,需要的是更為巧妙的思維方法與靈感,并不是人數。沒有人可以幫他,只有他自己可以踏上征途。
勝利的希望看起來是如此渺茫,但他卻只能選擇踏上征途,向看似不可戰勝的敵人展開沖鋒。
“哪怕這個模型真的是正確的,我也必將死在嘗試證明它是錯誤的道路之上。”
想要證明一種理論模型的錯誤,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便是以它為前提,尋找到不符合該理論模型的物理現象。依據該物理現象在該理論模型內所占據的重要性不同,便可以達到證明其至少是不完善的,或者干脆證明它是錯誤的,而直接將其棄之不用。
就像很久以前,人們普遍奉之為真理的“以太模型”一樣。
但很遺憾,這種辦法,許正華無法使用。原因很簡單,這種涉及到不同層級宇宙的物理現象,許正華根本沒有足夠的理論工具去尋找。當前的科技水平也無法支撐許正華去做出這樣的嘗試。
并不存在譬如說“假設存在上層宇宙,那么本層宇宙就一定會如何如何”之類。因為物理理論只可以描述本層宇宙,無法描述上層宇宙。
可以穿透不同層級宇宙的數學工具在這個問題之前也無能為力。
那么,許正華所能考慮的,便只剩下了另外一個辦法。這個辦法便是,在當前所具備的已知條件之下,搭建起一個獨立于“五層套娃宇宙”模型之外的模型。并且,這個模型要比“五層套娃宇宙”模型更具備合理性,更簡潔,更優美。
通常來說,兩個不同的理論模型,往往更簡潔,更優美,更具備合理性的理論才會是正確的,或者更接近正確。就像許久以前,人們為了解釋宇宙運轉,所提出的“地心說”與“日心說”一樣。
當時,為了維持地心說這一理論,科學家們提出過一個極為復雜的星球運轉模型來解釋現實現象。在這個模型之中,星球有的時候運轉速度快,有的時候慢,有的時候還會倒退,等等等等,復雜無比。而日心說就很簡單了,無非是所有星球都圍繞太陽運轉而已。
現在的人們當然知道日心說也是不對的,事實是宇宙之中并不存在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中心,但相比起來,很顯然日心說才更接近真相。
這種“更簡潔優美的理論更可能正確”的說法,大概可以算是一種經驗之談。但長久以來科學的進展,一次又一次證明了這種經驗的正確。而,說不定這種簡潔與優美,也是這個宇宙的設計理念之一呢?
許正華再次將所有已知條件全部匯總,嘗試尋找獨立于“五層套娃宇宙”模型之外的模型。他很快便發現,如果自己想要這樣做,最具備合理性的嘗試便是,直接否認掉多層嵌套的宇宙模型,將所有不同的層級統歸于一。
也即,從根本上否認多層宇宙的存在,認為只存在“人類宇宙”這一個宇宙,所謂的外部設計者,其實也存在于“人類宇宙”之中,與人類處于同一層次。
但這樣就面臨一個很顯然的難題。
首先,“外部設計者”的存在已經基本得到了證實,它或者它們設計了“人類宇宙”作為某種計算工具,人類則是這臺計算工具之中的一個又一個計算單元這件事情同樣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驗證。如果將“外部設計者宇宙”與“人類宇宙”統一,將兩者置于同一個層次,那么,外部設計者需要多么強大的科技實力與能力,才能將人類宇宙設計出來?
支撐外部設計者擁有如此強大科技實力的宇宙,又將會有多大?
僅僅通過一個簡單的計算,許正華便得出結論,以人類可觀測宇宙的復雜度數據為基礎,想要設計出這樣一個宇宙,那么,宇宙的真實大小,其半徑必須要超出可觀測宇宙的…一千萬億倍。
一千萬億倍這個數字,是計算之中,宇宙真實半徑的下限。也即,人類所處的這個宇宙,必須要至少具備一千萬億倍于可觀測宇宙半徑的大小,生存在其中的智慧生命們,也即推測之中的外部設計者,才有可能將人類宇宙這般大小的宇宙設計并制造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人類宇宙”僅僅指可觀測宇宙。
因為宇宙自身在不斷膨脹,宇宙邊緣的膨脹速度已經遠超光速的緣故,來自宇宙邊緣的,攜帶著信息的光線將永遠不可能到達地球。它們永遠不可能被人類觀測到。
而,將將可以被人類觀測到的宇宙“邊界”之內,便是可觀測宇宙,也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宇宙。
可觀測宇宙的半徑,大約是465億光年。這其中存在著無數個河系,無數顆恒星,無數個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彗星,小行星,星際氣體等等等等無數物質。
如果外部設計者真的和人類同處于這個宇宙之中,那么,超出可觀測宇宙之外的不可觀測宇宙,其大小,至少要是可觀測宇宙的一千萬億倍,也即,其半徑至少也要有46.5億億光年。
計算進行到這一步,許正華所面臨的問題看起來簡單了許多。畢竟,只要他能想到辦法證明不可觀測宇宙有這么大,不需要上層宇宙,外部設計者也有設計可觀測宇宙的能力,那么“多層嵌套宇宙”模型自然就會被人們拋棄。
統一宇宙模型很顯然比多層嵌套宇宙模型更簡潔,更優美。相比起后者,它需要的重要假設少了一個,它便具備更高的可能性是正確的,或者更接近于正確的。
并且,統一宇宙模型意味著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意味著本宇宙的復雜度可能遠遠超出原本人們的估計。而更高的復雜度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性,如果它是真的,那么人類世界完全有可能達到外部設計者的高度,而并不會受到限制。
一切都看似很完美,但許正華面臨著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如何證明?
要知道,不可觀測宇宙之所以有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它是不可以被觀測到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而宇宙自身的膨脹決定了就連光線都永遠不可能傳遞到地球,人們怎么可能觀測到它?
它就像是虛粒子一樣,同樣永遠無法被人們看到。因為一個粒子如果存在時間長到足以被人們看到,那么它就一定是實粒子而不是虛粒子。同樣的,可以被人們看到的宇宙一定處于可觀測宇宙之內,不可觀測宇宙永遠不可能被人們看到。
無法觀測到不可觀測宇宙,如何確定不可觀測宇宙的大小?不能確定不可觀測宇宙的大小,如何確定統一宇宙模型的正確與否?難道只能憑空去猜測,空口白牙去說?
這樣的話,統一宇宙模型在多層嵌套宇宙模型面前,將不具備任何說服力。
這似乎是一個死結,一個從邏輯上和物理上都無法解開的死結。但許正華的使命,卻是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
要么找到答案,要么死在尋找答案的路上。從一開始,許正華就沒有其余的選擇。
許正華開始變得焦躁,變得易怒,甚至有幾次,便連程悅悅都受到了許正華的訓斥。唯有看到外孫孫橙的時候,許正華才會出現短暫的笑臉。
所有人都知道許正華在面臨著什么,也并不是沒有人在一同對這個問題展開研究,只不過同樣一無所獲罷了。他們很清楚的知道,以自己的能力,可能永遠無法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唯一的希望,仍舊在許正華身上。人們所能做的,唯有祈禱許正華能像是過去那些年之中,一次又一次的提出一個又一個驚人的想法與理論,從而解決掉眼前的難題那樣。
可是許正華已經老了。他今年已經六十歲出頭了。
人們在默默的努力著,默默的嘗試著。但人們并沒有等到好消息,而是等到了一個壞消息。
許正華暈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