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極其驚人的發現。這意味著,從現代科學誕生以來,人們對于太陽系,或者說恒星系的演化理論幾乎被全部推翻。
從來沒有過一個理論容許在奧爾特云這樣的太陽系邊緣存在如此之多的質量。
要知道,如此之多的質量,已經超過了整個內太陽系除太陽之外的質量總和,相當于太陽質量的二百分之一左右。這必然意味著以往人類有關恒星系演化的理論存在重大疏漏。
但這還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最重要的事情是,對于奧爾特云存在如此之多質量的預言,竟然不是依靠某一個理論體系才提出的,而是,而是它竟然是以許正華對于強人擇原理的推演才提出來的。
這是通過邏輯推測得出的預言,而不是理論計算。
這究竟意味著什么,人們暫時還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所有人心中俱都清楚。
那便是,強人擇原理——也即這個宇宙是為人類或者類似人類這種智慧生命而生的理論——即便沒有完全得到驗證,也至少有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佐證。這個原理不再只是人們茶余飯后閑談的談資,而是真正具備了進入人們視野的資格。
無論下一步究竟要如何決策,都不得不將它納入到考慮范圍了。再沒有一個人可以忽略它的存在。
但事情的發展并沒有到此為止。在奧爾特云質量遠超人們預期,足以勝任充當恒星際遠航的中途“加油站”的事情被證實之后,許正華隨之又基于強人擇原理,提出了下一個預言。
長久以來,在人類可以較大規模的合成反物質,并利用它充當能量來源之后,便始終受到一個問題的困擾。這個問題便是反物質的衰變特性。
反物質被合成之后,很顯然是需要暫時儲存的。而它又不能與正物質接觸,所以,存放它的容器,內部必然是高度真空的,且只能通過磁場將其約束在容器中間,以避免它與正物質相互湮滅。
在這一方面,人類的科技已經可以較好的完成。但還有另外一個問題。
真空其實并不是完全的空無一物。量子漲落導致隨時都可能有虛粒子對憑空出現又憑空消失。而一旦虛粒子對之中無論質量為正為負的粒子與反物質接觸到了,就必然會相互湮滅。正質量粒子的湮滅在釋放能量的同時,導致反物質質量的降低,負質量的粒子則直接導致質量降低。從整體來看,就像是反物質在不斷的“衰變”,自發性的轉變成正物質一樣。
如果不加以應對,一塊質量為一千克的反物質,在高度真空的環境之下,大約兩年左右,就會完全衰變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找到了兩種辦法。一是盡可能縮小單個存儲器之中反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減緩它衰變的速度,二則是依靠一種被稱之為“超磁場”的技術,阻擋虛粒子對與反物質的接觸。
所有人心中俱都十分清楚,反物質是支撐星際時代的動力來源——因為只有反物質才能勝任星際時代巨量的能量消耗,稱它為星際時代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絲毫不為過。在這個大背景之下,解決反物質衰變問題的技術,擁有戰略上的重要意義。
可以說,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辦法解決,那么星際時代可能就不會到來。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兩種方法之中,第一種,也即盡可能縮小單個存儲器之中反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方案,其受到的限制太大,不具備經濟性。
原因很簡單。每一個存儲反物質的容器都必須具備那一整套系統,體積不可能太小。單個存儲器存儲的反物質質量越低,需要的存儲器數量就越多,這很顯然會占據未來時代,恒星際飛船內大量的空間,且顯著增加其質量,甚至于抵消掉反物質能源的優勢。
那么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就只剩下了第二個,也即“超磁場”技術。
而超磁場技術的工程應用,需要大量的某種被稱之為“超鐵”的復雜金屬化合物。并且,在理論覆蓋范圍內,人們無法找到這種材料的替代物。
于是,開啟恒星際航行時代的真正瓶頸,變成了“超鐵”這種復雜金屬化合物的獲取能力。
而人類尚且不具備大規模合成這種復雜化合物的能力。并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都無法掌握這項技術。
幸運的是,星際環境可以天然形成這種化合物。不幸的是,其數量極為稀少,基本只存在于遠離太陽的遙遠小行星、彗星,甚至于星際塵埃云之中,開采極為復雜,代價極為昂貴。
基于這個現狀,許正華提出了自己的第二個預言。
“大規模恒星際遠航,所需要的不僅僅只是技術和能力,還需要足夠的利益驅動。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具備20光速大規模遠航的能力,來回一趟南門二星系,不考慮相對論效應的話,需要40余年的時間。這個代價雖然在可接受范圍之內,但仍舊是如此的巨大,那么,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的話,我們去南門二星系做什么呢?我們為什么要去南門二星系?
去旅游嗎?
就算太陽系人口數量到達上限,處于戰爭邊緣,那么,人們是認為通過戰爭來減少人口簡單,還是發動數量高達數百億上千億的人們,遠航幾十年時間移民到南門二星系去簡單?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選擇題。
所以,我認為,如果強人擇原理正確的話,大規模恒星際遠航除了必要的技術和能力之外,還必須要有足夠的利益驅動。而結合我們的預測,最大的利益最可能是什么?
有什么是我們所必須,完全不可或缺,極端重要,但太陽系之中卻十分稀少,只有在南門二星系之中才能獲取到的資源?
答案很簡單。我認為是超鐵。超鐵這種資源,完全滿足以上種種要求。
所以,雖然現有的理論并不支持超鐵會在紅矮星或者黃矮星雙星周邊存在,但我仍舊認為,超鐵這種重要且珍惜的資源,在南門二三星系統之中大量存在。檢測南門二三星系統之中是否大量存在超鐵,有助于我們驗證強人擇原理的正確性。”
這是許正華依靠邏輯推理,而不是理論預測提前預言了奧爾特云之中存在大量大質量星體之后,以強人擇原理為基礎,提出的第二個依靠邏輯推理做出的預言。
相比起第一個預言,這一個預言所面臨的反對聲音低了許多。人們的下意識反應不再是“這不可能”,而是變成了“那便檢測一下看是不是這樣”。
雖然當今時代的人們還未真正進入恒星際遠航時代,但仍舊具備許多手段去檢測南門二三星系統之中是否如許正華所預言的那樣,存在大量的“超鐵”礦藏。
超鐵如果散布在星云之中的話,會對恒星射線和穿過它們的宇宙射線造成微弱的影響,而具體的數據則可以通過理論計算出來。那么,只要觀測數據是否符合,便可以確定星云之中是否存在超鐵,存在多少超鐵。
它如果位于某些行星、彗星之上的話,那么,當這種行星、彗星運行到南門二三星系統的三顆恒星與地球之間時,將會造成恒星光度的短暫降低,這種現象被稱之為凌日。而在凌日之時,人類的超高精度望遠鏡便可以觀測它們的大氣系統對于恒星光線的影響,從而間接的確定它們上面存不存在這種礦藏,并粗略的計算出礦藏儲量。
矮行星也是存在大氣的,只不過比較稀薄而已。譬如冥王星,譬如比一些矮行星小一些的月亮。
除了兩種辦法之外,人們還有其余至少三種辦法來進行觀測。而在許正華做出預言之后,人類世界的觀測力量便對準了那個距離太陽系有四光年還要多距離的,由三顆恒星組成的世界。
在大約半年之后,各項觀測數據收攏匯總,人們終于可以較為準確,較有把握的公布最終的觀測數據了。
許正華的預言又一次得到了驗證。
“數據顯示,南門二三星系統之中儲存的超鐵礦藏,其數量遠超我們之前預估。并且,相信是由于南門二三星系統特殊環境的緣故,這些超鐵礦藏出現了聚集性、表層性的特征,十分便于開采。以一艘恒星際大型貨船來回一趟耗時45年時間來計算,其裝載滿超鐵礦藏回到太陽系,將至少會收獲十萬倍其成本的利潤,年化利潤率高達30,甚至已經超過了一些高利貸的利潤。如此之高的利潤驅動,相信只要是一個正常的人類,就不可能對此不感興趣。”
一塊錢,投資到這艘恒星際貨船之中,45年后就能變成十萬塊。雖然這其中不可能沒有風險,但資本從不怕風險,只怕利潤不夠大。
而,如果星際遠航采礦成為一項高利潤產業的話,不知道多少人會主動要求前往南門二星系定居,兩大星系之間的貿易將可以預見的繁榮起來。
屆時,離開太陽系,前往南門二星系的貨船,去程可以運載乘客,運載南門二星系所缺少的各項物資,回程則運載超鐵礦藏等特產,利潤率會更高。
南門二星系則會以超鐵產業為依托,真正發展為人類在宇宙中的第二個家園。由此,人類將真真正正的踏入星際時代。
面對著最終匯總的觀測結果,許正華心中油然升起一種感覺。
“我們人類文明的未來,還真是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