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殉國、疑團、殘暴、軟

夢想島中文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事實證明,氣節決不只屬于那些士大夫們,普通人也有氣節。

  臺州的一位樵夫就是一個有氣節的人,他是一個沒有在歷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這也很正常,因為在當時,他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每天上山砍柴,然后挑到城里去賣。他賣柴從不開二價,也從不騙人。很多人買他的柴,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都不應該與靖難扯上什么關系。然而他這樣的一個人卻在聽說京城陷落后,投東湖而死。

  也許有人會覺得他很傻,無論哪個皇帝登基,你不是照樣砍你的柴,過你的日子,但我卻認為他的行為已經告訴了我們,公道自在人心。

  他雖是一個普通的樵夫,卻心系天下,作為一個普通人,他沒有辦法去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抗議,投湖自盡就是他唯一的表達方式。

  普通人也可以成為英雄的,只要你有勇氣。

  除去文人和老百姓外,一位武將也表現出了他的忠誠,此人是盛庸手下的大將張倫,在盛庸兵敗投降后,北軍也希望招降他,張倫笑著說道:“你覺得我是一個會出賣自己的人嗎?”

  說完毅然赴死。

  張倫是一個不起眼的將領,我們之前也并沒有提到過他,他雖然沒有什么戰功,卻是一個了不起的人,與之相反的事,如盛庸、平安這些職業武將卻全部投降了朱棣。

  盛庸、平安身負大才,素有謀略,歷經百戰,卻反而不如自己的部下和一個普通的樵夫!誠然可嘆。

  朱允炆當然并不知道臣下的這些義舉,他燒毀了自己的宮殿,然后不知所終,于是歷史上最大的疑團之一誕生了。但其實這個疑團并不是由朱允炆的失蹤開始的,早在朱棣攻入京城時,北軍就接到了一個奇怪的命令,即不入皇城,而是退守龍江驛。很明顯,朱棣并不想背上殺掉自己侄子的罪名,他圍困皇城,給朱允炆自絕或是讓位的時間。

  但朱允炆的選擇卻出乎他的意料,燒毀宮殿說明朱允炆并不想讓位,但這位有幾分骨氣的侄子卻也沒有自殺,因為在入宮后,朱棣并沒有找到朱允炆的尸體。既不退位,也不自殺,那就只剩下逃跑了。

  朱允炆的下落從此成了千古之謎,此事后來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和連鎖效應,而朱允炆的逃走本身就如同一部偵探小說,我們將在后面對此進行詳細地分析,這里暫不詳述。

  朱棣終于坐上了他的寶座,他認為這是自己當之無愧的,因為他為之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多少次命懸一線,多少次功敗垂成,才換來了今天的勝利和成功。

  而在短時間的興奮后,朱棣立刻意識到,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清除那些反對他坐上皇帝寶座的人。于是歷史上一幕罕見的暴行開演了。

  朱棣首先找到的是方孝孺,他知道方孝孺名滿天下,而且道衍早在他攻下京城之前就對他說過:“殿下攻下京城后,方孝孺一定不會投降,但你一定不能殺他!如果殺了他,天下的讀書種子就會絕了!”

  有這位軍師的警告,朱棣自然不敢怠慢,他預料到方孝孺一定不會輕易投降,但他也不會想到事情居然會演變成一次破歷史紀錄的慘劇。

  朱棣在大殿接見了方孝孺,他希望方孝孺能夠為他起草詔書,其實所謂起草詔書找其他人也可以,但如果是方孝孺親自寫的,能夠起到安撫天下人心等更好的作用。所以這份詔書非要方孝孺寫不可。

  但朱棣絕不會想到,方孝孺應召而來,并不是給他寫詔書的,而是拿出了言官的本領,要和朱棣來一場繼位權的法律辯論。

  方孝孺哭著進了大殿,不理朱棣,也不行禮,朱棣十分尷尬,勸說道:“先生不要這樣了,我不過是仿照周公輔政而已啊。“”

  這句話激起了方孝孺的憤怒,他應聲問道:“成王在哪里?!”

  “死了”

  “成王的兒子呢?!”

  “國家要年長的君主”

夢想島中文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