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03章 ???南下,找趙桓去

夢想島中文    大宋有種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往東去京東不行,往北去河北也不成,那還能去哪兒?

  完顏宗翰聽兒子怎么一說,都有點暈了。現在他的軍隊情況不妙,病號那么多,已經有點疫病流行的跡象了根本不可能向西再和趙楷爭鋒了!

  合著現在是哪兒都不能去了?

  難道自己的十萬大軍,這就要折損在中原了?

  想到這里,宗翰就是一身冷汗,連酒都嚇醒了,只是怔怔的看著兒子:“斜保,你,你說咱們如今還能去哪里?”

  “往南!”完顏斜保道,“北面、東面有大水,西面有趙楷,都不能去,唯有向南而去!”

  “向南?”完顏宗翰想了想,“可是南面有淮河有長江,據說水勢比黃河還大,咱們能過得去?”

  “不必過長江,只要能過淮河就行。”完顏斜保道,“咱們可以沿洧水東行,至蔡河再折返向南,至陳州后再沿穎水南行,便可以直到淮河北岸。洧水、蔡河、穎水上綱船極多,咱們可以沿途搜集船只,即可裝運病卒、輜重,亦能用于渡淮。過了淮河,再沿淮向西,繞過黃泛區就能再渡淮北上回到京東了。”

  在黃河改道南下之前,中原地區,特別是開封府周圍的水運交通是非常發達的,天然河流和人工開挖的溝渠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張巨大的水網。而開封府就是這張水網的中心!

  可是現在,兵荒馬亂的,再加上黃河決堤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了過往云煙!

  “可水手呢?”完顏宗翰問,“綱船好找,水手去何處找?”

  完顏斜保道:“爹爹,其實水手咱們軍中就有一些不少遼東出身的渤海人就會駕船,當年他們還用海船向燕京運糧呢!”

  原來燕京在遼國的統治下,也成為了一座工商業人口云集的大都市,雖然不能和大宋的五京(開封府、大名府、應天府、西京洛陽、京兆府),但是靠著燕京周圍的鄉村也難以支撐燕京的糧食消耗,所以每年都要從遼東運入幾十萬石麥子。

  而這個運糧任務,就由遼東的渤海人負責。他們用海運的辦法,從遼東半島走渤海灣,把糧食運進遼宋界河,再改用小船運往燕京。

  現在距離遼國垮臺還沒多少年,許多跑過海的渤海人還都處于壯年,在完顏宗翰的軍中找到一些也不奇怪——歷史上完顏宗弼可以搜山檢海捉趙構,多半也與渤海水手有關。

  完顏宗翰一聽有水手,頓時大喜道:“既然有水手,那就好辦了等雨下得小一點了,咱們就向東南進軍,打過淮河,進逼長江,去找趙桓的晦氣!”

  “爹爹,”完顏斜保聽老爹這么說,又開口勸道,“找趙桓的晦氣就不必了,不能逼之太急,萬一二趙”

  “住口!你個小兒不要胡說八道了!”完顏宗翰知道兒子想說什么?一定是什么二趙聯手,大金的十萬大軍要完之類的話!

  可不能讓這張烏鴉嘴亂說啊!

  完顏斜保被老爹嚇一跳——幸虧他是家里的“嫡獨子”(唯一的獨子),世子地位穩如泰山,要不然他真懷疑這個老爹要把自己廢了再立他人為世子呢!

  訓完了兒子,完顏宗翰也覺得不能逼趙桓太急,免得趙桓狗急跳墻——宗翰現在可不是老虎,而是只病貓,趙桓這只守家之犬急眼了,照樣能咬死他!

  “得派個人去和趙桓分說一番,好叫他知道咱并無南侵之意,只是借道回京東。”完顏宗翰想了想,又問,“軍中有誰可以為使?”

  完顏斜保想了想,道:“之前和耶律延禧一起被捉的蕭仲恭正在軍中,他精通漢話,對南朝人物也比較熟悉,可以讓他走一趟江南,讓他去和趙桓好好說說。”

  “好!”完顏宗翰點點頭,“這人是個君子,之追隨耶律延禧直到最后,想必也會為咱們盡心盡力的。”

  在北方打得連黃河都扒了,開封府都要變成開封島了的時候,大宋南京應天府卻是一片太平繁華的景象。

  作為太平繁榮的標志,在大宋靖康二年的二月和三月間,南京應天府舉辦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科舉大比!

  雖然趙桓這個金陵天子統治的地盤現在只剩下兩淮路、兩江路、兩浙路、兩廣路、福建路、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的鄂岳二州,但這并不妨礙金陵朝廷將靖康二年科舉辦成一場空前盛世。

  首先,根據趙桓的指示,這場科舉大比的取士數量會超過1000人——這還是不包括特奏名的正牌文武進士的所取之數。

  其次,在宇文虛中和秦檜的安排下,參加這場金陵大比的舉子人數也是有科舉以來最多的——金陵天子的地盤雖然只剩下十路二州,但是可以通過增加各地發解名額的辦法來增加入京舉子的數量。

  第三,這次科舉大比特別突出了文武并重!不僅要大量取文士,而且還要大量取武士。而且文武兩科舉子在通過禮部試和兵部試后,還要一起參加殿試,由金陵天子趙桓親自出題考策試——不管文士、武士,都要在一處大殿內外(里面呆不下就在外面搭棚子),做同一道策試題。

  趙桓稍后會在多達1000篇錦繡文章中取出文武狀元、文武榜眼和文武探花.

  最后,在殿試結束后,文武進士們還要一起出金陵宮城的東華門游行,以示榮寵。

  這可真是好一番的太平祥和,好一派的安定氣象啊!

  “這次大比取士1008人,其中文進士605人,武進士403人,俱是真才實學之士,假以時日,必是國家棟梁,臣先恭喜官家,賀喜官家!”

  這日晨間,在金陵舊城內的崇政殿會議之上,負責文進士考試的禮部尚書宇文虛中第一個站出來,向趙桓賀喜了。“尤其可賀者,是武進士數量之多,武藝才學之高,遠勝以往。若非官家在大比之前下達明詔,宣示文武并重,號召天下士人執筆從戎,焉有如此之多的武進士?”

  “宇文尚書所言極是。”

  禮部侍郎秦檜也緊隨其后,站出來說話了,“朝廷并重文武之士,為的是行書生掌兵之法,以文武雙全的讀書人為將,以組建新軍,抗衡北方,以全東南!官家,若能真正推行書生掌兵之法,大宋中興就有望了!”

  原來趙桓也是很有想法的!

  他雖然慫,但并不是不知道大宋重文輕武的弊端正因為知道,所以才慫啊!

  既然知道這個弊端,趙桓當然得想辦法解決了!

  而他解決方案聽上去也不錯,叫做“文武并重、書生掌兵”。所謂文武并重,當然不是讓那幫帶兵的武夫和堂堂文官一樣“重”,而是要實行文武進士一樣“重”。

  而他重視武進士的目的,則是要以武進士為中高層軍官,組成一支由書生掌握的新軍,以維護他這個金陵天子的統治。

  趙桓的這個心思,當然也是有道理的——原來大宋那些武人為將的軍隊,在抗金之戰中的表現太讓人失望!

  既不能打,也不夠忠特別是號稱精銳的西軍,幾乎集體投靠了趙楷,只有種家兄弟和劉光世等少數西軍將帥帶著軍隊站在趙桓這一邊。

  而且這些軍隊的數量也不多,總共不過三四萬,根本不足以保衛大宋。

  組建新軍,當然就勢在必行了。

  相比“窮瘋子”趙楷,趙桓在組建新軍上也有他的優勢他有錢啊!

  別看他一年要給趙楷300萬,給金賊300萬,仿佛很多。但是東南的十路二州,隨便搜刮一下,都有幾千萬的收入!掏出600萬買平安后,還剩下許多。

  而且,需要趙桓發錢的軍隊,算上那幾個軍閥的部隊,再加上李綱、張叔夜、何栗、汪伯彥募集來的“四道兵”,總共不過八萬余人。糧餉的開銷,撐死了只有四五百萬。

  即便加上官員、宮廷的開銷,趙桓的金陵朝廷一年也就花出去一千余萬。

  所以趙桓手頭有大量的財政盈余可以支配!

  有了錢,他當然不必和趙楷一樣搞什么府兵,花錢募兵就是了!

  不過趙桓并不想把花錢募來的兵交給不可靠的武將統領,而是想將他們交給可靠的書生掌握。

  所以一直以來都很少會從軍的宋朝武進士,就被趙桓推到了“書生掌兵”的地位上去了。這些書生怎么看都比武夫可靠,新軍在他們手中捏著,趙桓的官家才能穩當啊!

  正因為如此,這次的科舉大比才會把武舉拔到和文舉一樣的地位了。

  現在可以充當軍官的武進士已經有了403個,募兵的錢也有的是,東南半壁也不缺身長力大的壯士,招募個一二十萬的,不成什么問題吧所以建立新軍的事情,應該沒有什么難度吧?

  想到這里趙桓就問新任的知樞密院事徐處仁、兵部尚書聶山和兵部侍郎趙明誠道:“徐元樞,聶尚書,趙侍郎,御營新軍要如何建立?可以給那403個武進士安排什么官職?西府和兵部可曾商量好了?”

夢想島中文    大宋有種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