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七十章 針發槍:二十式步槍

夢想島中文    大明合伙人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大明的婚姻習俗講究三書六禮,很是莊重,但程序相對有些繁瑣。

  崇禎和周皇后知道現代早已經荒廢了這些禮節,沈浪也幾乎不懂,所以就沒讓他去操心,讓王承恩全權幫著去張羅。

  而沈浪的任務,就是在一些非他不可的場合出現就可以了。

  當然,這并不表明沈浪就閑了下來,崇禎為他著想,他肯定也要為崇禎考慮,盡可能的讓大明變得更好。

  而作為軍人,他最關心的,一直都是軍事武器的升級,因為他很相信一個道理: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所以,他從未放松過對軍事科技的關注。

  有他監督和敦促,崇禎和朱慈烺都很重視,科技院自然也不敢偏離這個重心。

  在之前,方以智的團隊已經發明了雷酸汞,并借此發明出了火帽,所以沈浪在伐清的過程中才用上了榴彈炮。

  若按照正史的發展方向,隨著火帽的發明,擊發槍便應運而生。

  因為擊發槍的發火原理與燧發槍有著明顯的區別,擊發槍在使用時,先將火帽套在一個凸起的擊砧上,再由擊錘撞擊實現發火。

  發火后,能量通過擊砧內部的傳火通道進入膛內,點燃發射藥。

  這樣就成功的避免了陰雨、潮濕、大風等因素對發火的干擾。

  所以,擊發槍相對于燧發槍有著不小的優勢,擊發槍的出現,也就自然而然的替代了燧發槍。

  可是,火帽發明了這么長時間,大明的擊發槍卻遲遲沒有動靜。

  是大明的科學家沒有想到嗎?自然不是。

  就算他們沒想到,沈浪也知道,反而還是沈浪親斷了擊發槍的出現。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沈浪不準備走這一步了。

  作為未來人,沈浪很清楚步槍的發展方向,有了火帽,也知道相關技術問題,完全可以跳過這一步了,直接向針發槍發展。

  因為針發槍相對于擊發槍,性能又提升了很多倍。

  既然有條件研發更好的針發槍,又何必在擊發槍上浪費時間。

  針發槍,首先它就是后膛槍,光在這一點上就領先了擊發槍很多。

  扣動扳機后,槍機上的長桿形擊針便會撞擊底火,并引燃發射藥,將彈丸射出。

  早期比較有名的針發槍有德萊賽步槍和夏塞波步槍。

  相對來說,后出的夏塞波步槍性能更加優越,所以沈浪自然更優先借鑒夏塞波步槍的設計。

  比如夏塞波最具說服力的創舉在于槍栓表面用于防止氣體泄漏的橡膠閉氣套。

  還有夏塞波步槍的子彈,其子彈的結構設計是將底火放在底部的。

  而德萊塞步槍子彈的底火反而在發射藥前方,這樣在后世人的眼光看來就顯得有些不合理,自然不會被沈浪采用。

  這兩款步槍最明顯的特點是槍機是旋轉后拉式的,這種形式在后世得到廣泛應用,那就不用有什么異議,直接采用。

  再就是紙殼定裝彈,在金屬定裝彈出現之前,紙殼子彈的威力在槍彈史上絕對占有一席之地。

  現在沒有條件直接研制金屬定裝彈,但是紙殼子彈是不成問題的,無非是用油紙將底火、發射藥、彈頭包裹在一起。

  沈浪都找到了其高清結構圖片,還有各種數據,自然不難生產。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沈浪直接拿出了結構以及各零件圖紙給朱慈烺,讓太子殿下親自到科學院,集中科學院的一些骨干一起攻堅。

  蒸汽機發明出來之后,先后被用在了各種機械上。

  鉆床用上了蒸汽動力,鉆槍管更快了,膛床用上了蒸汽動力,拉膛線也更快了。

  生產其他零件也盡量用上機器,如果沒有合適的機器,就設團隊研發。

  因為王徵院士、宋應星院士和方以智院士等科學大家的一些學生已經可以獨擋一面了,讓他們出來組建團隊研發,也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畢竟機器代替人力是趨勢,人也更輕松省事,效率也更高。

  經過這些時日的不斷摸索,試驗,大明第一款后膛槍終于組裝完成了。

  當然,一款新槍是否成功,還需要經過各種試驗的檢驗。

  揚塵測試,主要是測試槍械在干燥地面急行軍,惡劣大風天氣下,灰塵對槍械的影響。

  浸水試驗,把槍械丟到渾濁的河水中沖刷,以考驗槍械在極端環境下的性能。

  還有高低溫,實彈射擊等幾項試驗,是沈浪按照現代槍械的檢驗標準簡化而來的。

  這套標準也會不斷貫徹下去,以督促科學院制造出更精良的槍械。

  若這款槍通過了這重重考驗,才能正式問世。

  正因為測試嚴格,所以這大半年時間,都是在改進、試驗、改進、試驗中不斷循環。

  直到崇禎二十年一月底才正式定型,命名為二十式步槍。

  該槍與勇衛營之前的燧發槍比起來,最顯著的特點是射速快,一分鐘可達十發以上。

  可是在威力和射程上,反而比之燧發槍有所不如。

  那是因為燧發槍是前膛槍,密閉性比之如今的后膛槍更好。

  但是,稍微了解火器的人都知道,犧牲一些威力和射程來換取射速的大幅度提升,實在是太劃算了。

  該槍定型后,便立即開始投入量產。

  而有了各種機器,量產的速度也比之前快了很多,一支支嶄新的崇禎十八式步槍下線交付到勇衛營手中。

  所以這些時日,沈浪便親自督促勇衛營針對新槍進行訓練,以確保武器的升級最終轉化為戰力的提升。

  而勇衛營逐步淘汰的燧發槍則會交給其他部隊使用,將他們手中的冷兵器盡可能的淘汰掉,直到每個士兵都用上火槍。

  屆時,大明軍隊將是全世界第一支完成武器革命的軍隊,全員裝備熱兵器。

  后膛槍制造出來了,后膛炮肯定要提上日程。

  管退結構、炮閂結構,沈浪將這種先進的理念提了出來,并提供了詳細的結構圖紙,然后由科學院想辦法將這些圖紙變成實物。

  管退炮現在還有些難度,只能先以后膛炮優先,后膛炮主要體現的炮閂結構上。

  炮閂結構一般分為楔式結構和螺式結構兩類。

  楔式炮閂適用于采用藥筒分裝式、藥包分裝式彈藥的大中口徑火炮,螺式炮閂則適用于采用藥筒定裝式彈藥的小口徑自動炮。

  顯然,大明如今需要的火炮更適合用楔式炮閂。

  于是,科學院就以楔式炮閂作為后膛炮的研制方向。

  時間不知不覺進入到了三月份,沈大人的好事也將近了,良辰吉日定在了這個月的初九。

夢想島中文    大明合伙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