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五十四章:長安出降

夢想島中文    召喚之天下歸一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六百五十四章:長安出降  天統五年,六月十九日,長安城,太阿殿,秦國僅剩的文武百官都集中在了這里,今日是秦國新君登基大典,雖然距離秦帝嬴莊駕崩只有一日,

  但是秦國已經沒有多少時間,甚至于因為鄧軍的圍城,原本應該安葬在驪山皇陵的嬴莊,也只能停尸宮中了。

  “鐺!鐺!鐺…”隨著鐘聲的響起,內侍大聲喊道:“陛下駕到!”

  “臣等恭迎陛下!”眾人伏地拜道。

  太阿殿外,秦皇后牽著十歲的嬴晗緩緩走進大殿,一路走到皇座跟前,

  秦皇后將嬴晗放在皇座之上,

  而她自己則是坐到了皇座左側的位置上,

  然后環視殿中眾人,說道:“免禮!平身!”

  眾人起身后,李游作為丞相走到眾人前面,拿起圣旨宣讀道:“大行皇帝詔曰:朕自秦十九世元年即皇帝位,五年來,為大秦復興,夙興夜寐,然天不假年,雖有不甘,但是人力有盡時,朕不得不去見列祖列宗,朕崩后,傳位于皇太子晗,皇后趙氏攝政,丞相李游、御史大夫百里進、武安君白騏輔政,

  望眾卿不負朕望,

  輔助新君,

  興我大秦!欽此!大秦十九世五年六月十八日!”

  “陛下!”這是嬴莊的遺詔,

  一眾大臣也象征性的哀嚎幾句,以表悲痛。

  待眾人悲傷過后,李游又拿出一道圣旨,宣讀道:“大秦十九世五年六月十九日,臣嬴晗上表皇天后土,蒙先帝厚愛,得傳帝位,今于太阿殿即皇帝位,號秦二十世,望蒼天庇佑,佑我大秦!”

  “陛下萬壽!”眾人再一次拜道,這道圣旨一出,代表著嬴晗正式登基成為秦國的皇帝。

  “平身!”嬴晗用稚嫩的聲音說道。

  隨后,李游又拿出一道圣旨,宣讀道:“大秦皇帝詔曰:朕初登帝位,須眾卿扶持,今進趙皇后為太后,

  統攝朝政;武安君白騏為大將軍、大司馬、武安君;進丞相李游為文華君;進御史大夫百里進為文信君,

  三人輔政,

  欽此!大秦十九世五年六月十九日!”

  “臣等叩謝陛下天恩!”李游、百里進、白騏拜道。

  登基大典結束之后,白騏便回到了城樓,而李游、百里進二人則是來到了趙太后所在的椒房殿。

  “娘娘,陛下已經登基了,而城外的鄧軍想必不日就會對長安城發起攻勢,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還請娘娘早日降下懿旨!”李游對趙氏說道。

  “李相,非要如此嗎?是不是再等等,或許武安君有辦法擊退鄧軍呢?”趙氏猶豫說道,昨日趙氏只是一個剛剛死了丈夫的女人,手足無措,但是今日在太阿殿上,趙氏作為太后之尊,受百官尊崇,統攝朝政,可以說,整個秦國的大權都盡在掌握之中,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好了,到了巔峰的人,又怎么會甘心下來呢?所以當李游說出投降的時候,趙氏相比于昨日的無助,已經有了其他的想法了,趙氏甚至冀望白騏能夠擊退鄧軍,如此一來,她還是秦國最尊貴的太后。

  李游、百里進二人聞言,頓時有些愕然了,他們怎么也沒想到,趙氏居然改口了,不想投降了,這可與他們先前設想的不一樣啊。

  李游與百里進對視一眼,都看出雙方眼神中的無奈。

  百里進拱手說道;“娘娘,你可知道城外圍城的鄧軍有多少人?不下于五十萬,娘娘又可知如今長安城中,我大秦還有多少兵馬?已經不足六萬人了,而且放眼整個關中,還屬于我大秦的,就只有區區一座長安城了,就算武安君能夠擊退鄧軍,那下一次呢?娘娘,大秦已經無力回天了,還望娘娘能夠為陛下著想!”

  “這…”趙氏原本是處于深宮的女人,加上先秦宣太后的前車之鑒,秦國對于后宮干政一向都是嚴厲禁止的,因此雖然鄧軍已經將長安城團團圍住,但是趙氏對于戰事基本是一無所知的,現在聽百里進這么一說,她才知道鄧秦雙方的實力差距居然如此的懸殊,盡管趙氏不懂兵事,但是想要以六萬兵馬擊敗五十萬鄧軍,太難了,從古自今有過這樣戰績的,就只有昔年的西楚霸王項羽了,就連先秦的武安君白起也不曾做到。

  “娘娘,還望以大局為重,江山雖重,但是嬴秦血脈更重啊!”李游也說道。

  趙氏此時內心十分驚恐,連忙說道:“好,就以李相和百里大夫之言,哀家這就下懿旨。”說罷,便讓人撰寫旨意,然后蓋上秦國玉璽和太后金印,交到了李游手中。

  李游接過懿旨之后,頓時松了一口氣,他真的生怕趙氏一時糊涂,貪戀權位,不肯投降,現在拿到懿旨,總算是放下了心頭大石了。

  “娘娘,事不宜遲,臣這就前去與武安君商議!”李游生怕趙氏反悔,連忙拉著百里進離開了。

  李游、百里進二人離開皇宮之后,也是長舒了一口氣,李游對百里進說道:“百里大夫,我們差點就釀成大禍啊!”

  百里進點了點頭,說道:“是啊,幸好太后沒有堅持,不然就真的出事了。”

  百里進也是有些后怕,原本讓嬴晗登基,趙氏統攝朝政,是為了以大義說服白騏,可沒想到卻讓趙氏有了不該有的心思。

  “不管怎么樣,結果還是如我們所愿得,現在就剩白騏了,只要說服了白騏。”李游說道。

  “白騏,是一個麻煩啊,李相可有把握?”百里進問道。

  李游搖了搖頭,說道:“百里大夫,說實話,本相并無太大的把握,但是百里大夫放心,本相絕不會讓白騏壞事的,不管怎么樣,開城投降勢在必行,唯有如此,方能保住陛下的性命與富貴。”

  說服白騏這樣的名將投降,談何容易呢?就算李游有太后趙氏的懿旨,白騏聽不聽還是另外一回事,聽了做不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李游有信心,就算白騏不肯妥協,他也不會讓白騏壞事的。

  見李游信心十足,百里進也是放心了,但是內心深處卻生起了一陣悲涼,說道:“沒想到大秦數百年的基業,就要毀在你我手中,日后到了下面,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大秦的列祖列宗呢?”

  百里進、李游都是秦國老臣,當年一同隨秦國從西涼重返關中故土,一心想要輔助秦國成就一番霸業,可是沒想到今日秦國就要在他們手中結束了。

  李游理解百里進,如果不是實在走投無路,他也不愿意走到這一步的,于是拍了拍百里進的肩膀,說道:“百里大夫,不要想那么多了,這樣做,我們雖然對不住大秦,但是對得起嬴氏,如果不這樣做,嬴氏嫡系一脈恐怕就保不住了,想必大秦的列祖列宗會理解我們的。”

  “唉…”百里進嘆了一口氣,說道:“但愿如此吧!”

  二人結伴來到城樓,現在鄧軍還在調兵遣將,暫時還沒有攻城,不過給秦軍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嬴莊的駕崩,對秦軍的士氣打擊也是十分巨大的,盡管現在秦國已經有了新的皇帝,但是誰也不知道一個十歲的小皇帝,到底會給秦國帶來什么的。

  上了城樓之后,直接找到了白騏,對于李游和百里進的到來,白騏很驚訝,新君剛剛登基,朝中應該有很多事需要理由和百里進處理的,怎么會有時間來城樓呢?

  “李相、百里大夫不在官署處理政務,怎么有空來城樓呢?”白騏問道。

  李游環視四周,說道:“武安君,我等有要事要與武安君商議,還請武安君屏退左右。”

  盡管感到奇怪,但是白騏還是讓其他人出去。

  其他人離開之后,李游便拿出趙氏的懿旨,遞給了白騏,說道:“武安君,這是太后的懿旨,你看看吧!”

  白騏不明所以的接過懿旨,打開一看,頓時臉色大變,臉上充滿了憤怒,看著李游和百里進,咬牙切齒的說道:“李游、百里進,你們是什么意思?”

  雖然這道懿旨是趙氏的,但是白騏很清楚,趙氏只是一個處于深宮的婦人,對于國家大事一竅不通,現在突然降下投降的懿旨,不用想都知道是眼前的李游和百里進慫恿的。

  李游說道:“武安君,太后的懿旨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如今再打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與其做無謂的犧牲,還不如開城投降,唯有這樣,才能保住城內的十數萬秦人的性命,還請武安君莫要自誤!”

  “莫要自誤?”白騏聞言,嘲笑道:“本將如何自誤了?自開戰以來,本將夙興夜寐,為大秦鞠躬盡瘁,現在你們一句話,就讓本將開城投降?休想,本將告訴你們,大秦只有戰死的秦人,沒有投降的秦人。”

  百里進見白騏如此固執,上前說道:“白騏,你不怕死,你可有為陛下想過?你不肯投降,與鄧軍血戰,戰至最后的一兵一卒,成全了你忠烈之名,但是陛下呢?你可有想過,一旦鄧軍破城,陛下會是怎么樣的下場?實話告訴你,投降不但是太后的意思,更是先帝的意思,先帝臨終之前,留下遺命,讓老朽與李相無論如何都要保住陛下,你如此堅持,置陛下于何地?”

  “哼!”白騏聞言,冷笑道:“這只不過是你們的一家之說而已,先帝臨終之前,并沒有留下投降的遺詔,本將怎么知道這會不會是你們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偽造先帝遺命呢?”

  “哼!”李游說道:“白騏,先不說這是不是先帝遺命,但是現在大秦是太后攝政,這道懿旨上陛下的玉璽和太后的金印,他們才是決定我大秦去向的人,你抗旨不尊,是為不忠,為了一己私欲,枉顧陛下的生死,視為不義,你可要做這不忠不義之人乎?”

  李游一言,讓白騏無言以對,是啊。先不說嬴莊有沒有留下這樣的遺命,現在的秦國,是趙太后和嬴晗當家,他們決定了投降,自己作為臣子,如果抗旨不尊,就是不忠啊,可是就這樣投降,白騏不甘心啊。

  見白騏開始動搖了,百里進趁機說道:“武安君,老朽與李相也并非貪生怕死之人,但是大秦如今到這個地步,就算是你有通天徹地之能也無力回天了,自大秦鄧軍發兵以來,我秦人戰死之人不計其數,還請武安君為秦人留下根吧,不要再打了,秦人流得血已經太多太多了!”

  白騏拳頭緊握,內心十分掙扎,然后說道:“李相、百里大夫,此事可否容本將考慮一下?”

  “理應如此,如果武安君有了決定之后,還請告知本相,但是本相希望武安君能夠盡快做出決定,武安君也很清楚,鄧軍攻城在即,如果時日一長,恐怕我們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了。”李游見白騏動搖了,也是松了一口氣,雖然不知道結果如何,但是起碼有了希望。

  “本將明白!”白騏點了點頭,說道。

  李游和百里進離開之后,白騏望著天空,久久不能釋懷,在白騏的心中,是不愿意投降的,身為武將,更是當世名將,白騏有著自己的驕傲,想自己十八歲從軍,二十幾年來,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當年從軍之時,就立下誓言,誓要帶領秦軍橫掃天下,可是誰能料到,事情會發展到如此田地的。

  白騏獨自一人待了幾個時辰,然后讓人將一眾將領請來,將趙氏的懿旨一一傳閱眾人。

  宗室大將嬴丕臉色凝重的向白騏問道:“不知君上是如何打算的?”

  “本將想聽一聽你們的看法?”白騏反問道。

  “末將等聽君上的!”蒙統、李進、白辰等白騏嫡系齊聲說道。

  唯獨嬴丕有些猶豫,說道:“君上,這是太后的懿旨,現在太后統攝朝政,大秦的未來應有太后決定的。”

  白騏看了一眼嬴丕,便知道嬴丕已經有了投降的想法了,但是白騏愛你沒有直接道破,而是說道:“此事本將尚未考慮好,你等且先下去,讓本將好好想想。”

  “喏!”眾人應了一聲,便離開了。不過蒙統、李進、白辰等人看向嬴丕的眼神,帶著幾分鄙夷。

  眾人離開之后,白騏想起了李游和百里進的話,內心十分的掙扎,良久,白騏終于有了決定了,喃喃道:“既然你們都想投降,那本將就成全你們,但是本將絕不會像你們一樣,卑躬屈膝的。”

  是夜,白騏派人將自己的決定告訴了李游和百里進,聽到白騏同意投降,李游和百里進頓時松了一口氣,他們很清楚,如果白騏不同意,城內的數萬大軍不會投降,就算李游有辦法除掉白騏,也沒有辦法安撫住城內的數萬精銳,顯然,白騏松口才是最后的解決辦法。

  次日,李游帶著降表親自出城,來到了鄧軍大營,面見薛仁貴,李游的到來,讓薛仁貴十分驚訝,而更讓薛仁貴感到驚訝的是,秦國君臣居然選擇投降,要知道,秦人是出了名的有血性的,沒想到會選擇投降。

  但是這對鄧軍來說也是好事,城內畢竟還有幾萬秦軍,如果強攻的話,就算能夠破城,鄧軍也起碼得折損十萬以上的人馬,現在秦國主動開城投降,免去一場血戰,薛仁貴自然愿意接受了,但是薛仁貴又拿不準秦國出降是不是真的,萬一秦國事詐降計呢?于是薛仁貴與李游談好投降的事宜,送走李游之后,立馬召集眾將商議。

  在得知秦國主動開城投降的好消息之后,眾人也是十分高興,雖然武將都喜歡打仗,但是如果能夠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也是十分樂意的,但是薛仁貴也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憂慮。

  最后還是賈詡打消了薛仁貴心中的疑慮,說道:“大將軍,此乃天賜良機,拿下長安城最大的障礙就是長安城墻,而秦國無論是不是真心投降,他都得打開城門。只要城門一開,就算秦國真的有詐,在我軍幾十萬精銳的面前,任何的陰謀詭計都只是徒勞而已。”

  賈詡的一番話讓薛仁貴茅塞頓開,是啊,秦國只有幾萬人,只要長安城門一開,自己幾十萬大軍就可以大舉進城,只要控制住了長安城,秦國又能使出什么手段呢?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的陰謀詭計都只是徒勞罷了。

  于是薛仁貴當下便決定接受秦國的投降。

  次日,薛仁貴親率大軍來到長安城下,秦國小皇帝嬴晗在趙太后的陪伴以及一眾文武的簇擁之下,手捧秦國玉璽,向薛仁貴請降,薛仁貴見秦國的皇帝和太后的出來了,便知曉,秦國真的投降了,于是十分高興,接過降表和玉璽之后,薛仁貴命人保護好秦國皇帝和太后,同時命人封存秦國庫房與皇宮,接管長安城防,控制住長安城中的秦軍。

  薛仁貴進城之后,最想見的人就是白騏了,這位天下聞名的名將,一直讓薛仁貴十分神往,但是可惜的是,在秦國開城投降的時候,白騏自刎于府中,同時殉國的還有秦國大將蒙統,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為秦國盡忠,薛仁貴得到消息之后,感到十分可惜,如果白騏能夠歸順鄧國,定會讓鄧國如虎添翼的,但是白騏自刎殉國的壯舉,也讓薛仁貴十分敬佩,于是薛仁貴命人收斂好白騏和蒙統的尸體,以侯爵之禮安葬,并在白騏的墓碑上刻上大秦大將軍、大司馬、武安君白公騏之墓。

  天統五年,六月二十一日,薛仁貴于長安城下,接納秦國君臣投降,至此,立國兩百多年的秦國滅亡,關中之戰結束。

  是后,薛仁貴親自坐鎮長安,并派人向宛城報捷,同時派出軍隊護送秦國君臣前往宛城。

  天才一秒:2mcnn

夢想島中文    召喚之天下歸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