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二章 國祭(下)

夢想島中文    大燕公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在今年剛設置的衛郡,被姬康惦記著的流民問題,極為突出。

  這兩年來,發生在衛地的戰事,始終就沒有停息過。

  對于衛郡的民眾來說,這日子過得就相當艱難了。

  民生凋敝,田地荒蕪,是衛郡各郡縣的真實寫照。

  燕國朝堂根據衛地的實際狀況,加大力度給予“輸血”,政策也是很優惠的。

  第一年對于民眾,免除任何的稅收,并免費提供各種農用工具與肥料。對于大戰之后的衛地,甚至是糧食、鹽、衣物,包括煤炭等民眾的日常用品,也是燕國給予無償提供。

  秋收之后,各郡縣的官員與民眾,都松了口氣,并對來年的生活,總算有了期盼。

  但沒想到今年的雪災,來得卻是這么兇猛。

  再加上來自于趙、魏兩國的災民,更是對衛郡雪上加霜。

  根據燕國的律制,只要有災民來,你官府就得管,而且要救濟好,不得死人。

  這些規定,對于衛郡各地的官員們來說,壓力巨大。

  衛郡,范城。

  進入到十一月后,天氣一天比一天冷。

  大雪滿天飛舞,縣城內許多矮小的房屋,冒著一股股的碳煙。

  在范城的縣衙之內,縣令宋紹正著急地詢問著一個小吏:

  “你說什么?我縣的幾個邊遠幾個小村,被大雪封路,糧食送不進去。”

  這個小吏忙回答道:“是的,縣令。今年雪太大了,而且安置的災民太多,現在大雪封山,我們運送糧食物資的人上不去…”

  “行了,行了,別說那么多了。馬上去備好車馬,本官同你們一起前去。大雪這么大,如果我們救濟的人上不去,這些安置在荒廢村落里的災民,不知道要被餓死、凍死多少?”

  縣令宋紹打斷了這個小吏的話語,不耐煩的道。

  原先身軀胖胖的宋紹,此時看上去已經瘦了很多。

  “諾。”這個小吏忙回答道。

  與其他郡縣相比,范城安置災民的房屋是現成的。

  因為戰亂,范城可謂是十室九空,許多大軍經過的村落,都荒蕪一片。

  面對來自趙、魏兩國的災民,縣令宋紹充分利用了這些閑置的村落,稍加修建后,把這些流民安置了起來。

  有住的地方了,你還要管這些災民的吃喝衣穿,以待來年開春。

  邊遠的村落之地,不見人影。這種嚴寒的天氣,沒人敢于出來。

  在衛郡,通往邊遠村落的道路,今年根本沒有來得及修建,還是過去異常難走的小道。

  運送糧食、物資的車馬,在前往這些邊遠村落,行走不通之后,縣令宋紹等人,只得親自身背糧食物資,冒雪前行。

  在一個村落之內,村長看到縣令宋紹親自背糧而來,趕緊把宋紹等人迎進屋內。

  “縣令,這種天氣,你怎么親自來了。這些事,我等來做就行了。”

  宋紹喝了口熱水,暖了暖身子,面露不悅,對這個村長言道:

  “不用說那么多,你盡快把這些糧食、煤炭發放給民眾,務必今年冬天不能凍死一個民眾。否則,本官必不饒你。”

  “縣令放心,本村一定不會凍死、餓死一個民眾的。”這個村長忙道。

  宋紹與身旁的幾個小吏,喝了幾口熱水后,沒有停留,出來又朝另一個村落而去。

  走了幾個村落之后,天色已經漸黑。

  凜冽的北風呼嘯聲中,宋紹與范城的幾個小吏,身背著糧食物資,在朝前方被大雪覆蓋的村落前行著。

  大雪覆蓋之下,前方已經看不到任何的道路。

  宋紹同身旁的五個小吏,下肢已經埋進了大腿部位,哆哆嗦嗦的前行著。

  六個人雖穿著厚厚的毛布衣服,但皆凍得嘴唇發青。

  一個小吏朝前方的宋紹言道:

  “縣…縣令,我…我的腿…好像…好像沒有知覺了…”

  宋紹轉身鼓勵道:“堅持…堅持會,前方…前方就是…就是村落…”

  “好…好的…”這個小吏回答道。

  六個人,緩緩前行著。

  但,皆慢慢地都倒在了雪地之上。

  大雪亦然飄灑著,夜也漸漸地深了。

  第二天,大雪停了,朝陽出來,把光芒灑在了范城的大地之上。

  在這處的村落邊,出來的人們發現了宋紹幾個。

  全村的民眾,一起跪在了宋紹他們六人面前。

  親和殿內,看到衛郡郡守李奉,奏報上來的文書。

  侍官令王從,看到自家年輕君王的臉上,大顆大顆的淚珠滾落下來。

  臘月二十三,小年,天上還飄著小雪。

  薊都西山腳下的烈士陵園外,排滿了密密麻麻的軍隊與民眾。

  沒過多久,烈士陵園外的最邊緣處,就傳來了一陣山呼海嘯般的吶喊聲:

  “吾王萬年!萬年!萬萬年!”

  “燕國萬年!萬年!萬萬年!”

  在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中,姬康乘坐的廂車來到了陵園之外。

  穿著祭服的姬康,從廂車內走下,身后緊隨的是燕國的幾個閣相,再后,則是燕國朝堂眾多的官員,以及埋葬在這處陵園內烈士們的親人與眷屬們。

  姬康抬頭看了看滿天飛舞的雪花,又看了看身后密密麻麻的人群。

  轉過身來,大聲喝道:“傳寡人詔令,上封號。”

  禮部長大夫廖山出列,大聲應命:“遵詔。”

  在廖山的身后,幾個官員高舉著一個金字匾額,趨步向前。匾額上書寫著“國之烈士陵園”六個大字,這六個字乃姬康親自題寫。

  等到這個匾額,掛到陵園前方大門之上的正中央位置后。

  一股莊重、肅穆的氣氛,頓時彌漫在了這處陵園的每一個角落。

  姬康又緩緩言道:“來人,把范城縣令宋紹等六人的棺木,也送進陵園內安置。”

  人群之中,頓時傳出來許多低低的哭泣聲。

  范城縣令宋紹等六人的事跡,已在旬報刊出,被燕國民眾廣泛知之。宋紹六人的棺木,也被姬康下詔,緊急送回薊都。今天,被安置到了陵園之內。

  在烈士陵園前方廣場的大殿之內,忠烈碑早已矗立在殿內,在其碑上,刻滿了為國捐軀烈士們的名字。宋紹等六人的名字,也在其上。

  隨著一陣號角低低吹響,陵園內傳來了悠長的鐘聲,渾厚而又莊重。

  姬康趨步向前,眾人按次序排列,緊隨其后。

  來到大殿的忠烈碑前,姬康親自對著刻滿名字,為國捐軀的的英烈們,深深一躬。

  于忠烈碑前設香案,鋪祭物,列燈四十九盞,并揚幡招魂。

  其后,姬康親自念著書寫好的祭文。

  “維大燕康二年冬十二月二十三日,燕國第四十三任君主康,謹陳祭儀,享于故歿為國將士及我燕國民眾亡者英魂曰:…我燕國兒郎,皆為華夏豪杰;官員民眾,皆為九州英雄;為國捐軀,慷而以慨…將士為國征戰,奮不顧身。保國家社稷,衛民眾平安。生則有勇,死者成名…凡為國捐軀之英魂,當受國之祭祀,以存英靈不泯…年奉今例,歲歲祭祀…”

  念完祭文之后,姬康把該祭文親自點燃,又親自奉香。

  姬康點燃的祭香,冉冉升起,化為了一片煙云。

  這片煙云,仿佛存留在了忠烈碑上每個名字之處,凝聚而不散去。

  在后山陵園的一處墓碑旁,一個穿著軍校服裝的年輕軍官,來到此墓碑的前面,看到眼前寫著名字、籍貫的墓碑,停了下來。

  這個年輕軍官上前,撫摸著這處墓碑道:

  “李…李叔,二瓦…二瓦今天…來看你了,李叔…我們…我們軍隊打贏了,全連…全連就剩下…就剩下我一人了…”

  “李叔,二瓦…二瓦已被…已被保送軍校…軍校學習了,要…要不是你…你為我擋了…擋了一刀,我…”

  言于此,二瓦已經泣不成聲。

  “李叔,二瓦…會聽你話的…,每年也會…也會來祭拜…祭拜你和全連…全連戰死的…戰死的弟兄們的…”

  高碑聳立,大雪無語。

  整座陵園之內,傳來陣陣這些英烈親人們的哭泣聲、訴說聲…

夢想島中文    大燕公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