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99章 采鹽衛和馬幫

夢想島中文    明末之草原為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在茶卡鹽湖轉了一圈,將周圍的地形都了解完后,趙銳就回到了青海湖畔。

  接下來的日子,趙銳先是讓那5000察哈爾部的青壯,去茶卡鹽湖旁,修建住房和小碼頭。

  而他自己則是在研究怎么開采,怎么運出去?

  最終,決定打造一種特制的木船,來開采食鹽。

  至于運輸,將分為三段,第一段由各部落負責,用馬將食鹽馱到蘭州,距離大約有上千里路程,來回一個半月,和清朝民國時期的馬幫一樣。

  第二段,到了蘭州后,用馬車走陸路運送到寶雞,路程大約八百里,這段路是有官道的,只需將官道修補一下。

  第三段,走水路,從寶雞走渭河,黃河,直接運輸到開封,然后銷往全國各地。

  三段路程,最艱難的還是從鹽湖到蘭州這上千里的路程,不過有馬幫,適應以后想來問題也不大。

  規劃好以后,趙銳就開始實施,首先是裝鹽的袋子,青海地區是弄不出來的,必須要防水的油布,想要大量制作,就只能去四川。

  所以一連派出了幾撥人馬,一隊打著他的旗號前往四川公干,順便將青海湖至四川的商路打通。

  另外兩隊分別去給洪承疇和趙明送信,最后兩隊前往寶雞和蘭州,籌備貨站和碼頭以及打造馬車等事宜。

  開采食鹽很簡單,茶鹽湖有些地方的深度只有一兩米,一人乘坐一艘小船,用一個特制的小木桶,將湖底的結晶鹽撈上來倒在甲板上即可。

  小木桶底部做成篩子壯,方便漏水,邊上安裝兩個鐵制的錐子,好將鹽殼鑿開,趙銳試過,那鹽殼非常薄,用長槍一刺就破。

  木桶手柄長約四米,一人操作,趙銳算了一下,一天最低也要撈上一千斤濕鹽,曬干后縮水一半也有500斤,畢竟采上來的是白花花的結晶食鹽,而不是鹽水。

  小船兩頭的甲板,比一般的木船要寬,就是兩個橢圓形的框子。延伸到湖邊的兩側,同樣作成篩子,方便漏水晾曬。

  由于撈上來的就是結晶鹽,所以水分還是非常容易干的,長則一天,短則幾個時辰。

  茶卡鹽湖的結晶鹽,是最適合用于制作食用鹽的,按照前世的標準自然是不可直接食用,但這年代的鹽巴,特喵又有哪一種可以直接食用?

  所以這點,被趙銳直接忽略了,相比起淮鹽和青鹽以及摻了沙子的劣質食鹽,這里的天然結晶鹽要安全無數倍。

  讓那幫部落人幫忙運一下鹽還行,可要是讓他們乘船到湖里去采鹽,那就有些不現實了。一個個看見水頭就暈,連蘭朵兒都是一個旱鴨子。

  思慮再三,趙銳還是決定成立一個采鹽衛,解救的四千漢人男子和四千漢人女子以及四千蒙古女子組成四千個采鹽軍戶家庭。

  每個家庭一艘采鹽船,一棟獨立的石頭房子,男人負責采鹽,女的做飯,部落女子打雜,其實就是當丫鬟,只不過妾好聽一些。

  這些解救的漢人要留在這里常年采鹽,趙銳可不會虧待他們,糧食和其他物資每年趙家商隊都會來一次,到時自己拿錢購買。

  為了他們安全,趙銳打算留下2000龍騎兵,剛好和剩下的2000漢人女子組成一對,當然這2000人只需要駐扎兩年就會調防。

  整個采鹽衛,由4000采鹽軍戶,2000龍騎兵,若干匠戶組成,設指揮使一名,統籌全局,指揮同知兩名,一人為龍騎兵校尉,主要負責安全,一人負責和馬幫協調,以及解決軍戶之間的糾紛。

  四千軍戶是沒有軍響的,但卻可以將采的食鹽賣給馬幫,完全由軍戶和馬幫自行交易,指揮使和同知不得干涉,軍戶想什么時候采鹽,想什么時候休息都由自己,多勞多得。

  當然,為了防制軍戶和馬幫扯皮,他不但會將每斤價格定死,還要做許多器皿,用來確定重量。

  畢竟部落的人可不會用稱,很容易被漢人騙,心生厭恨,這樣是不能長久的。

  馬幫以每百斤鹽四十文錢的價格和軍戶收購,然后運送到蘭州,再以四百文的價格賣給趙家商隊。

  四十文一百斤,一天采五百斤成品鹽,就是兩百文,一個月下來就是六兩銀子,一年采六個月,也有36兩,足夠一家三口一年所需,還要存上一半了。

  當然,前提是趙家商隊的物資糧食不要太貴,這點趙銳自然會控制。

  同樣馬幫也有十倍的利潤,就算一匹馬馱200斤,運到蘭州也有純利潤720文。

  一百匹就是72兩,一千匹就是720兩,一萬匹就是7200兩,除去所需開銷和受損的馬匹,還是能賺上一點點的。

  不是趙大帥心黑,而是這些部落的馬很便宜,累死了照樣可以吃肉。

  但卻非常缺銀子和物資,到了蘭州,他們完全可以用銀子買部落所需的用品。

  今后這些部落,老弱婦孺負責放牧提供馬匹,青壯負責跑運輸。

  “大帥,人可以吃肉干,可馬兒一個半月就要來回一次,路上肯定不能長時間放牧吃草,這就要吃豆子和雜糧了,才七百二十文…這…這…”

  托哈一臉苦逼,其他首領同樣差點哭出來。

  對于跑運輸他們不反對,但他們也不是傻子,一匹馬走上上千里,連一兩銀子都賺不到,要說是賺錢的買賣,鬼都不會信。

  先不說風餐露宿和馬匹的折損,光是人吃馬嚼,一個半月下來就不止吃一兩銀子。

  “嗯,這樣吧,每匹馬我在額外補貼二兩銀子,這已經是極限了,但是每個部落每年最低要跑上兩次,大家放心,到時候糧草物資會由我趙家商隊提供,價格不會太貴的。”

  趙銳沉吟了半晌,也覺得好像有些不靠譜,畢竟又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生意也做不長久。

  眾人稍微一盤算,如果補貼二兩銀子,每匹馬就有二兩七錢多銀子,一人趕十匹馬,要是糧草的價格真的不貴,還是勉強可行的,所以也就紛紛點頭答應了。

  接下來,趙銳就開始給各部落分配名額,小一點的部落馬幫數量一千匹,大一點的兩千匹,土默特部一萬匹,加起來共有三萬匹。

  兩萬匹馱鹽,一萬匹馱糧草物資帳篷,每年兩次,就是四萬馬次,每匹兩百斤鹽,就是800萬斤鹽。

  按照中原精鹽現在的價格,保守一點一斤三四兩,那就是兩三千萬兩白銀啊!

  趙銳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哪怕除去路上運輸和船舶運輸的開銷,那利潤也是大的上天了。

  不過,隨即他就冷靜了下來,因為他太想當然了。

  三四兩銀子一斤的精鹽,整個大明有多少人能買得起?

  把所有的士紳地主大戶都算上,每年恐怕能消耗100萬斤就頂天了。

  也就三四百萬兩的生意。

夢想島中文    明末之草原為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