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三六章 風雨如晦霰雹隕 玄武黑炎身首離(下)

夢想島中文    蘭若蟬聲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呆傻比賣自娛比!”

  宇文樹穴戰意正熾,他一直在留意著慶云的動向,故而最先看破了慶小哥聲東擊西的小手段。

  他瞄著凌波步劃出的殘影,吐氣開聲,駢指點出!

  指法?!

  武諺有云,“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

  在赤手空拳的戰斗里,手的作用主要是防守,腿,才是最具有攻擊性的。

  當然,如果一定要利用手臂進攻,勉強也有拳,肘可用。

  至于掌法,則是將兩扇門的概念用到了極致,允攻防于一體。

  掌法的威力,在于引導,不在發力,除非是慶云蕭鋒這般內家高手,掌的威力必然遠遜于拳。

  在昔日武林傳奇,鮮卑段氏段御六劍出世之前,以指作為攻擊手段的頂級高手可謂是聞所未聞。

  段御六劍以鐵砂練指,寸勁能斷三尺鋼刃,故能以指畫劍氣,借指之長,專攻穴位,關節,武學自成一家。

  嵩山蘭惹覺法大師錄其指法手稿,匯編為一指禪功,又引申出金剛,無相劫等諸般變化。

  慶云在嵩山時也曾經翻閱過那幾本指法秘笈,但是終因指法練習犧牲太大,耗時太久,便沒有仔細研讀。

  宇文樹穴,乃是慶云所遇第一名指法高手。

  就憑兩根手指也能撼長劍?

  慶云可不信這個邪。

  他此時全憑前沖的速度,招式至簡,正是蟲二先生的鎖喉快劍!

  招至簡則至強,往往能發揮最大威力。

  慶云自忖就算是自己面對眼前這一劍,也沒有特別好的應變方法,也許只有選擇薩摩耶折袖那種自殘式的剛烈反擊才是上佳之策。

  可是宇文樹穴面對如此霸道的劍招竟然毫無懼色!

  雙指凌鋒,一錯一彈。

  只聽鐺的一聲,如枯枝般的食指重重地敲在了干嘗斷的劍臘上。

  慶云直覺得一股異常的波動如潮般自劍身逆涌,充滿了寂滅的意味。

  能吞噬一切的寂滅!

  慶云自身體內真氣與那股波動一觸即散,全身頓時如墮入云霧一般混不著力。

  蛸云音這時也反應過來了,他的劍雖然比不得蟲二的快劍,但也足以稱電光石火,在江湖上罕有人及。

  慶云這時渾身乏力,再要變招,必然不及。

  鎮定!一定要鎮定!

  他在心中暗自吶喊!

  “青魔手?有意思。

  我雖然沒有見過,但是聽你說來,似乎是某種利用氣流發生波動的巧妙裝置。

  父親曾經說過,天地之變存乎陰陽二氣,一起謂之陽,一伏謂之陰,起伏相間,陰陽相生,氣之所行也。

  因此,能感知天地萬物波動者,幾近道矣。

  五弟你能得此機緣,感知波動,日后如能善御之,定可成為一代武學奇才。

  這御波的機竅,說來也簡單,主要有二。

  波動的趨勢一旦相同,便可以相互疊加,產生劇震,這就是青魔手傷人的原理。

  但若是兩股波動的陰陽向逆,也會相互削弱,甚至抵消…”

  慶云的腦海中忽然出現了祖暅之當日向他講解青魔手原理時的說辭。

  他猛地反應過來,那種寂滅的力量其實就是一種波動,只是施用的方法和青魔手相反而已。

  用指頭彈在鋼劍上,便能產生寂滅波動,這可不是單純的力量,而是經驗和計算的結果。

  宇文樹穴,果然不簡單啊!

  如果真得是這樣的話,想要對抗寂滅之力,就和對抗青魔手一樣,只要改變體內的固有波動趨勢,自己的勁力就不會被完全抵消。

  這種操作對別人或許很為難,但對慶云來說,已近乎日常。

  他嘴角微微上揚,腳下一頓,嘭地一聲,天地搖,雪飛揚。

  干嘗斷招式陡變,迎著蛸云音的劍勢斬落。

  納尼?他居然還能自如發力?

  宇文樹穴此時心頭震撼比慶云被指法破去渾身氣勁那一刻還要劇烈。

  方才那一指看似平平無奇,其實卻需要時,勢,力的完美結合。

  他憑借這一手大寂滅指,自詡千古指法第二人,自段御六劍以降,無可與之匹者。

  之前縱橫白山黑水數十載,無人能硬接他一指。

  沒想到眼前這名毛頭后生,居然對自己的絕學無動于衷!

  “呆傻比賣自娛比!”

  宇文樹穴絕不相信是慶云有什么過人的能耐,

  也許是剛才自己的力道沒有發足?

  也許是那柄重劍鋼材特別?

  或者是擊打的部位不夠準確?

  總之一定是某些細微的差錯讓自己未能成功引發寂滅之力。

  既然如此,那就再來過!

  你這小子總不可能每次運氣都這么好!

  蛸云音自然也不是慶云一劍就能斬倒的對手!

  他本是蕭家熱血男兒,不會像大賀秋毫一般,喪失斗志,自送人頭。

  蟲二先生曾經說過,武學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每一場戰斗,天時,地利,人的狀態都會對結果造成影響。

  到了天奴以上級別的高手,只要戰意不失,就不是隨隨便便能被對手碾壓或者秒殺的。

  蛸云音若是拼了全力,就連陶弘景也不敢夸口在數招之內將他拿下,更何況是慶云。

  慶云這一劍聲勢駭人,可是雙劍向交時分,他卻將手腕一抖,咣地一聲以劍臘拍劍臘,變斬為擊,借力后退。

  宇文樹穴的指風帶出一陣銳嘯,卻堪堪落了個空。

  在他之后,北海操斗和五鹿杖人師徒也雙雙撲了回來。

  慶云再退!

  連退三步,見對方氣勢已竭,他這才轉身躍回本陣,與蕭鋒,蕭遐嶺重構犄角之勢,相互協防。

  “倒真是不錯啊!

  每一次見到你,你都能讓人耳目一新,

  每一次都能讓人感嘆一聲,

  ‘之前果然還是小看他了’。

  一人一劍,進退自如,

  將五大高手耍得團團轉。

  嗯,這樣的人才,若是投了我天宗,

  也是值得人家花些心思往天尊的位置上去捧的。

  怎么樣?慶宗主,天宗的眼里,可是整個天下。

得了天下,財寶、美人唾手可得  慶宗主是否應該考慮一下?”

  錦衲王的聲音忽然一改方才的冷厲肅殺,轉而妖嬈魅惑。

  在說到財寶美人的時候,她還特意扭動了幾下身子,峰巒起伏間,到還真不愧了“美”名。

  這聲音讓慶云為之一震!

  又是那個熟悉的感覺,有一個名字仿佛就在嘴邊,卻總還是不太真切,讓他一時喊不出口:

  “你,你是!”

  》》》》》敲黑板時間《《《《《

  風雨如晦杜如晦…這個名字聽起來有些耳熟。嘿嘿,我們先不糾結這個名字,先來說說看他使的這些手段。

  古代沒有干冰,甘油這些現代化工產品,但是利用溫度差使飽和蒸汽壓產生變化,這種制煙方法還是可行的。

  至于呼風喚雨,杜老在這里運用的是對流性降雨原理,和《三國演義》里諸葛亮上方谷所用手段如初一轍。雖然《三國志》當中并沒有這一出,但是至少說明古人有對流降雨這樣的概念,所以才能安排的出類似橋段。

  古代可控人工催化對流降雨,主要依靠在云層下制造熱源產生上升氣流,需要天時地利。而在本節當中,木棚被石油火箭引燃,恰巧天空又有烏云飄過,天時地利已經齊全。杜晦此時還能更盡人事,使用商羊粉催化降雨,這就模擬了現代人工降雨的手法,在云層中制造冰核。

  現代人工降雨成核劑除干冰而外多用碘化銀。碘化銀受熱后會在空中形成極為細小的分子顆粒,析為凝水的冰核。因此過去在比較偏遠的山區,會使用碘化銀高爐來制造對流降雨,這種方法其實是古法人工降雨的改良,利用碘化銀蒸汽催化降雨。后來人們也會使用高炮發射碘化銀“禮花”達到同樣目的,類似于本節中酈道元將包有熱源的商羊散射入云層。時至今日,成核劑的播撒已經全部改由飛機來完成了。

  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所謂商羊散,得名于此。

  本文擬合的碘化銀古代制備方法:

  1.天狗牙與硝石制紫晶。

  天狗牙,既軟錳礦(主要成分二氧化錳),狀似犬牙。硝石,硝酸鉀。紫晶,錳酸鉀。在熔融狀態,堿性環境下,反應成立。因此方中有草木灰。

  2.海帶酒精氧化劑,提取碘。(硝酸鉀不可直接用于熏蒸)

  3.用碘蒸汽熏蒸銀器得碘化銀(商羊散)。

  這一套操作事實上效率非常低,制造出的碘化銀不太穩定,純度也不高。但是在人造對流降雨的過程中,碘化銀本來就是錦上添花的催化劑,有那么點意思,也就足夠了。

  對流降雨的特點是范圍小,強度大,半里方圓兩重天,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所以慶云未受冰雨的波及。

  玄武黑炎的飛頭術最早在晉代干寶的《搜神記》里就有記載,說三國朱桓有婢女能飛頭。本作當中對此術當然也有“科學”還原,不過有讀者批評我通常解密太快,書讀的沒意思。爽點剛到,就碰到解密,罵一聲,“咦,就這!”這個梗就忘掉了。所以啊,還是再保留幾章的神秘感吧。

  段御六劍,既史實段疾陸眷,音譯差異,這里再復習一下。

  他的小迷弟,鮮卑宇文氏宇文樹穴為什么會說日語?本文在講解繼體天皇世系的時候就曾經提到過,其祖與宇文氏有關聯,且宇文髡頭,習俗也與倭相近。

  “呆傻比賣自娛比”,就是大寂滅指的日語訓讀。

  本文有意將東北上古一些民族的語言與日語擬合,其實是在對日語,以及東亞語言發展的補充闡述。

  筆者之前曾經說過,阿爾泰語系與漢藏語系都是華夏語言源流,越溯至上古,兩語系越相近。匈奴語和春秋宋國的金文就是最好的證據。中國上古語言,極可能是有兩套語言體系并行,所謂華、夏,二而一,一而二。自商克夏,商為華,夏為夷。周克商,商復為夷。華的概念隨華夷五方的地域劃分,始終以中原為原點。而夏的概念則隨著歷史逐漸延申到了夷方。上周開始的三星堆二期發掘,發現了不同于甲骨的商代文字,這也可以佐證華夏雙語言體系的猜想。關于三星堆,下一章我們可以細說。本節我們繼續回到日語。

  日語的起源在學術界一直有爭議,在前面的章節里,筆者從文化源流的角度做出過解釋。而在這一章,我們換一個角度,從學術界的認知再次總結。

  明治時代的日本人因為其語法黏著、發音習慣(無流音以及元音和諧律)把日語劃為阿爾泰語系,此說法已經遭到普遍否定。

  近代關于日語語言分類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觀點:

  1.西田龍雄(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語言學家,主研古西夏語)認為日語屬于漢藏語系。

  2.霍默·赫爾伯特(HomerHulbert,十九世紀末半島傳教士)和大野晉(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主研日本國語)認為日語屬于達羅毗荼語系(參照比較語言泰米爾語)。(筆者案,可與前文介紹的盤越國歷史互參)

  3.白桂思(ChristopherI.Beckwith,印第安那大學伯明翰分校中央歐亞研究系教授)認為日語屬于日本高句麗語系(單辟扶余語系。扶余,東北夷人也。扶余者吳也。)。

  4.列昂·安吉洛·塞拉菲姆(LeonAngeloSerafim,夏威夷大學日本語專家)認為日本語言和琉球語言可以組成日本語系。

  5.還有一種假設認為南島語系、壯侗語族和日本語系可以組成南島臺語門(AustroTailanguages),即認為三者都有共同的起源。(缺少主流學者支持)

  以昭和31年(1956年)的《例解國語辭典》為例,在日本語的語匯中,和語占36.6、漢語占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國立研究所對90種雜志用語進行了調查研究,得出了和語占36.7、漢語占47.5、西洋語占近10的結論。其中所謂的土著和語是南島語言和阿爾泰發音方式的結合。

  也就是說,日語兼有了南島語系(越人),阿爾泰語系(東北夷)和古漢語的一些特點。雖然漢語語言的比例占到了一半左右,顯然是對日本語言,尤其是文字影響最大的語種。但是我們都知道,學術從來不曾純粹。尤其是那些西方學者,在想方設法的將日語與漢藏語系完全隔離。

  事實上阿爾泰語系今日漢藏語系,才是真正的古華夏語系。華夏族群影響力在不斷向南延申的過程中,語言也與南島語系產生了融合。漢語,日語,宇宙國語,以及一些東南亞語言,都是這種融合下產生的不同結果。

夢想島中文    蘭若蟬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