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六十二章 王記印坊

夢想島中文    女學霸在古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這時候也有活字印刷了。

  不過活字剛出現的時候,并不比雕版的成本更低。

  每版印刷需要人排版且不說,因為一般用的都是泥活字,一個字燒制出來,印刷不了多少遍,字跡就模糊不清了,需得重新燒制新字。木活字亦是如此。

  銅活字的印刷次數倒不錯,但這么一套制下來,一次投入的成本太高,一般的作坊都不敢制,生怕生意不好,自己經營不到贏利的那天就倒閉了。

  另外如果有圖案,或是想要把字印得小一點,活字印刷根本沒辦法做到。

  反倒是雕版印刷,一個石雕版刻出來,只要印刷的次數多,成本就降下來了。比如四書五經,因為需求量大,不怕賣不出去,印坊都會用雕版。

  但不管用活字還雕版印刷,成本都是昂貴的。

  在歷史上,直到1450年,德國人古登堡發明了鉛錫活字和油墨,并制出了第一架印刷機,印刷成本這才降了下來,從而推動了當時的歐洲文化繁榮和整個社會的進步。

  現在,尚德長公主她們就面臨了這樣的問題。

  像女子報紙這種,一旬一刊,因為針對的是女子,這時代女子識字率又低,開始的時候能賣出百來份就不錯了。

  就算不賺錢,一張報紙也需得賣上一、二百文錢,除了不差錢的貴族女子,有幾個平民女子舍得去買報紙呢?

  如果只發行一百來份報紙,她們倒是可以采取手抄報的方式進行。但她們的初衷是讓所有識字女子都能通過報紙獲取知識,從而自強自立。發行的數量少,就起不了多大作用。

  而想要發行量大,就得印刷。

  于是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報坊不能收支平衡,也意味著它走不遠,恐怕辦過幾期后就夭折了。

  這也是古代沒有報紙的原因。它完全受客觀條件限制。

  朝廷倒有邸報。在中國古代,宋時邸報都是手抄報。直到明末西方鉛活字傳入中國,邸報才發行活字版本。

  在古代,不到一定級別的官員,也看不到邸報。

  趙如熙是一個走一步看十步的性格,在給崔夫人出主意的時候,又怎么不知道辦報面臨的困難?她早就在這里等著了。

  她制作了鉛活字,制了油墨,制作并改進了古登堡的印刷機。

  她建議尚德長公主和崔夫人辦報紙,不光是為女子提供精神食糧和就業機會,更是要把這種印刷術和印刷機帶到這大晉,推動大晉的文化發展和社會進步。

  所以她的印刷作坊雖在年前就開張了,但并沒有到處去招攬生意,只默默地印了一些四書五經堆在那里。她一直在等著尚德長公主和崔夫人提出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早在我提議你們辦報的時候就想到了。”趙如熙笑道。

  她走到桌前,掏出炭筆和記事本,寫了一個地址,把那一頁扯下來遞給崔夫人。

  “這是我無意中發現的一個印坊,我打聽了許久也不知印坊的主人是誰。但他家印刷好像是用了一種新的手段,能把字和圖案印得極好,價錢也不貴,速度還快。你去打聽打聽看看。”

  崔夫人大喜,接過地址看了一眼,發現就在京城的城南,她迫不及待地站起身來:“我現在就去。”

  趙如熙行禮告退:“那我先去上課了。”

  打從過年回來,尚德長公主和崔夫人就不再讓她跟同窗們上課了,而是讓夫子給她單獨輔導。

  夫子們難得遇到這樣的學生,也打起精神,在檢查了一下趙如熙的學習進度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后,給她制定了一套方案,務必讓她在童生試上能一舉考得好名次。

  這段時間培訓班沒有開班,趙如熙完全沉浸在四書五經的海洋里無法自拔。

  崔夫人進了京,在城南找到那個印坊,發現這個印坊位于一個巷子里,門口掛了一個牌匾,寫著“王記印刷”,匾額陳舊,宅子墻體斑駁,十分的不顯眼。

  王是大姓,趙如熙上輩子的母親姓王,她便用了這個姓氏,以免這個作坊隨著別人追查,容易把它跟她、許家、蕭令衍等人聯系上。看到這個作坊的人,第一反應就是去查京城姓王的家族。

  這是個礙眼法。

  崔夫人明顯中招。

  看到這個牌匾,她第一反應就在腦子里搜尋了一下姓王的世家,這才讓下人敲門。

  敲了許久,久得她們都以為里面沒人了,門這才“呀”地一聲開了,出來個瘦瘦的中年男子,問她們道:“什么事?”

  “你這里是印坊吧?我們夫人想印些東西。”下人道。

  那人打量了站在車旁的崔夫人一眼,點頭道:“進來吧。”

  崔夫人帶了三個侍衛和一個丫鬟一個婆子,倒也不懼,直接走了進去。

  領著崔夫人一行人到廳堂里坐了,那人就去了后面,隔了好一會兒,這才跟在一個六十來歲的老頭兒身后走了出來。

  “你要印東西?”老頭兒連寒暄都省了,直接問道。

  崔夫人點頭:“正是。”

  “印什么?”

  崔夫人把給趙如熙看過的那張報紙拿出來,遞給老頭兒。

  老頭兒看了一眼:“你要印多少份?”

  崔夫人遲疑了一下:“三百份。”抬眼盯著老頭兒,“要價幾何?”

  老頭兒扶了一下胡須:“三兩銀子。”

  崔夫人不敢置信地看著他:“三兩銀子是總價,還是…”

  一兩銀子是一千文,三百份報紙,平均下來一份報紙的印刷價格才十文錢,這價格完全不可能。連紙的成本都不夠,更遑論印刷成本了。

  可如果三兩銀子是一張報紙的單價,又太貴了,似乎也不可能。

  “總價。”老頭兒道。

  崔夫人皺眉。

  這怕不是個騙子吧?收她三兩銀子和報紙,完了不承認接了她這單生意。她為了三兩銀子也不好去報官,只能吃個啞巴虧。

  老頭兒一看她這樣子,就知道她想什么,不耐煩地道:“要印就印,不印就出去。印的話先交一百文押金。”

夢想島中文    女學霸在古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