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七十一章百姓懷有衣食計

夢想島中文    活在原始時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曼哈頓縣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有了十二萬常住人口。哈得遜河的內河運輸能力,成為如今曼哈頓縣繼續發展的一個嚴重瓶頸。

  連軸轉的出航讓輪船運輸隊長劉新不止一次向縣衙抱怨,就算他本人能熬得住如此辛苦的工作,船也會受不了。

  最近的一次縣議會上,劉新就表達了他的不滿。他強烈要求增加船只的數量,他需要更多的輪船和熟練的水手,否則,整個運輸會陷入癱瘓。

  縣議會里,駱為民被議員們的七嘴八舌,吵得頭暈腦脹。整整一個時辰過去了,也沒有定下一個合適的對策,這讓他有些無奈。

  有人建議建造內河人力劃槳或腳踏明輪船,這個餿主意當場被人拍死,現在就連土著雇工勞力的招募都已經達到一個臨界點,還人力?

  又有人建議直接從起點鎮上游制造木排順流運輸礦石,這個主意也遭了白眼。

  先不說幾乎一次性的木排是否能承擔如此量大的運輸任務,何況這樣不可靠的運輸方式會讓好不容易挖出的礦石付之東流,畢竟這不是從起點鎮運木頭。

  最終工部派來的鋼鐵廠總工程師林啟推出了一個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很快就通過了議會的審核。

  林啟的方案是建造內河蒸汽動力運輸船。理由就是曼哈頓的煤很多,燃料有保障。內河船體建造簡單,技術含量低。而且縣衙庫房里有十幾臺被淘汰下來的蒸汽機,保養一下就可以投入使用。

  兩年前,隨著水利發電大規模投入使用,電動車床的出現,縣里許多工廠的蒸汽機被淘汰下來。

  如今蒸汽機使用的比例越來越少。縣屬的企業只在曼哈頓的城鎮給排水系統中還在使用,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動力需求不高的加工廠可以看到。

  這些工廠淘汰的蒸汽機,改成船用動力不是很麻煩,正好鋼鐵廠也有這個能力,加工傳動軸系統和船身,工藝上可以說沒有一點問題。

  這是眼下最現實的解決辦法。議會唯一所需要做的就是審批專項的財政撥款,大家舉手表決,全票通過。

  縣衙里最不缺的就是錢,這兩年的歐洲大戰。糧食價格飆升,不光是農戶賺得盆滿缽滿,縣里的財政也非常寬裕。

  這個方案得到全體通過。既然有了對策,駱為民也不再猶豫。他大筆一揮,批下了五萬元的專項資金交給林啟。然后揚長而去。他實在不愿意留在這里,再聽這些議員的聒噪。

  林啟也笑瞇瞇的出來縣議會。手里拿著五萬元的支票,匆匆就來到縣供銷社,供銷社通過與南美貿易,積累的銅材足以制造與之配套的輪槳。至于工藝精度問題,作為一名技術官員,這根本不是什么問題。

  林啟也有他的小算盤。他的最初設想,就是利用這批淘汰的蒸汽機來驅動內河運輸船,并為將來的鋼鐵廠下屬的船廠做好技術儲備。

  他算是看出來了,朝廷現在大力開拓北美地區,這里發展的前景絕對是史無前例的。

  隨著移民的增加,北美將來會上升到和本土一樣的地位。北美開發的推進,所需要的運輸船絕對是個天文數字,造船業大有可為。他也可以在此一展鴻圖,做出一番事業來。

  半個月后,新辦布魯克林船廠的某個角落里,從一個小型船臺下水了一艘載貨量六七十噸的內河平底船。

  即便為了趕工,船廠人力嚴重不足,但這樣一艘民用船也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完成了船殼的制造。

  反倒是為了安裝這臺往復式蒸汽機組倒是費了許多精力。總工程師林啟認真地親自檢查了一遍所有的設備安裝,直到他也無法找到還有什么地方不順眼,這才下達了生火的指令。

  已經熟練起點鎮蒸汽抽水機操作的土著青年莫安,被抽調到了這艘被命名為德拉瓦號的內河運輸船上擔任蒸汽機鍋爐操作員。

  聰明而吃苦的莫安如今已經能流利的使用普通話,甚至還在起點鎮那位關中調來的趙鎮長的教導下,不僅學會了操作機器,還掌握了幾百個漢字。

  他的妹妹黃荷則早就成為了土著社區幼兒園里的小老師。莫安再次檢查了下手冊里的操作規范,雖然不少字還是有點難辨,但細心的林啟還是連幫帶教地給莫安又增加了漢字字庫。

  司爐工的奮力工作下,鍋爐開始升溫,漸漸壓力提升到了正常運作范圍。莫安果斷地開啟動力傳動,只見船身微微一晃,就開始緩慢地移動。

  船上岸邊的技工們都開始了熱烈鼓掌,就連莫安都激動地臉蛋發紅,仿佛這艘船前行的神奇力量是自己創造一樣。

  經過幾天的試航,滿載貨物情況下,德拉瓦內河蒸汽機船的順流持續航行速度能達八節多,而逆流航行會降低到五節。

  雖然看起來緩慢,但足以承擔往返起點鎮的貨物運輸任務,而且連船員在內只需要四個人,近段時間培養的土著蒸汽機組操作員完全能夠滿足這類人力需求。

  負責布魯克林工業區建設的主管部門一口氣下了二十艘一百二十馬力內河蒸汽機船的制造訂單,還督促林啟繼續攻關更大、高馬力輸出的蒸汽輪船。

  這個結果讓船廠負責人笑得合不攏嘴,這可是船廠第一筆不菲的收入,今年鋼鐵廠的工作績效考評絕對是甲等,所有人升職在望。

  而德瓦拉號這第一個作品,就成為往返布魯克林工業區和曼哈頓縣城碼頭的渡輪,大大緩解了交通的壓力。

  六六年八月一日上午九點。曼哈頓縣八十公里外的起點鎮。

  鎮里的男女老少依然如往常一樣等候在碼頭,每周兩班的內河運輸已經讓上千號起點鎮居民形成了一種生活規律。

  就在鎮上居民們盼望的目光中,帶著突突蒸汽聲的小火輪從視線盡頭慢慢放大。咦!這是什么船?包括鎮長趙勇在內,所有人都帶著一種驚訝表情。

  漸漸靠岸的船只并非趙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那艘柴油動力的輪船,而是一種足足大了兩圈的冒著蒸汽的家伙,嶄新的船殼一看就知道是剛下水的新船,而且一下子就來了兩艘。

  已經見慣了鐵礦場那些蒸汽抽水機的土著居民,此時依然帶著濃厚的好奇眼光,打量著這種連船員都是本地土著青年的小火輪。

  “趙鎮長,呵呵,這些人都是我帶的徒弟,…從今天開始,幾艘船輪流每天都來。”

  莫安居然穿著一身船長制服,笑呵呵地出現在了趙勇的面前。普通話水平又有見長,靦腆的笑容里滿含著一種自豪和感激。

  “好,不錯,好樣的莫安。你又進步了!哈哈哈哈…”

  高大的關中漢子趙勇發出爽朗的笑聲,如同關愛自己的親弟弟一樣拍拍對方的肩膀。

  作為最早一批移民北美的關中退役軍人,趙勇長期駐守起點鎮。十年下來,趙鎮長除了和本地土著關系越加親密外,對這個從小就跟在他身邊聰慧的土著少年格外關照。

  莫安兄妹倆是孤兒,趙勇除了工作上的幫助,他還成為了莫安兄妹的語言和生活老師。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莫安兄妹就把趙勇當成了另一種含義上的父親,也正在后者的教導下,莫安兄妹越發朝著一位普通華夏少年的角色前進著。

  “哦,小伙子,離開快一個月了吧,我們又見面了!”

  少了一條腿的警長、日裔漢子鬼太郎帶著燦爛的笑容走了過來,看著蓋著帆布的貨倉,操著別扭的普通話,故意用一種大家都能聽見的神秘聲音說著。

  “小莫安,船長閣下,告訴大家,今天帶來了什么好東西?”

  “鯨肉,鯨燭,還有藍莓酒、麥粉、香皂…”

  看著四周人們親切的目光,莫安心里暖洋洋的。他深吸一口氣,幾乎是大喊著說著,

  “鄉親們,船上還有好多好多,都是最新的貨!”

  “哈哈,我們的小莫安成為了船長!以后我們的農產品和建材可以賣到歐洲去了!”

  獨腿的鬼太郎脫下了自己的帽子,故意做了個致敬歡呼的動作,引起了四周居民的一片歡呼聲和掌聲。

  兩年前,歐戰的爆發,對歐洲出口產生的經濟效益,也不知不覺輻射影響到了偏僻的起點鎮。

  如今的小鎮不再僅僅是一座小小的屯殖點或者礦石中轉站。在兩年前,起點鎮充實了幾十戶新移民后,還開發出生產制造部分建材的工作。

  在曼哈頓縣城委派技工的幫助下,利用河谷地區豐沛的黏土和砂石資源,鎮長趙勇組織一批居民集資建立了一家磚瓦瓷磚廠。

  尤其是鬼太郎,作為一名日裔土著。他是最早加入華夏籍的一批人,甚至還進入了海軍服役。在一次作戰中,他不幸失去了一條腿,人生即將墮入地獄。

  沒想到,華夏軍隊有完善的撫恤制度,并沒有因為他是日裔而歧視他。華夏帝國不僅治好了他的傷,幫他裝好了假肢,還幫他規劃未來的人生。

  軍隊根據鬼太郎的個人意愿,幫助他移民到曼哈頓縣。根據他的特長,前任縣令委任他為起點鎮的警長,負責管理當地的治安。

  他現在不光是領著不菲的薪水,每個月軍隊還有不少傷殘補助。

  鬼太郎如今成了家,有了三個小孩,生活富足。正因為如此,他對帝國軍隊無比的感激。可以說他現在對帝國,尤其是華夏皇室,那是絕對的忠誠。

  起點鎮的磚瓦瓷器廠,可以說是開了一個先例,鎮上所有的居民在里面都有股份。這種模式,開了整個曼哈頓縣民辦企業的先河,引起了各鄉鎮的紛紛效仿。

  在起點鎮,除了磚瓦建材之后不再依賴縣城供應以外,當地的瓷器還成了拳頭產品。

  起點鎮的移民中有位從事瓷業的老技師,產自起點鎮的瓷磚從一開始就走了中高檔路線。

  瓷磚精美細膩堅固,當地土著把他們的審美與野牛圖騰,盡心地融進了這種本該屬于華夏人擅長的產品中去。

  無意之中,這種獨特的產品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些瓷器有了濃濃的北美粗曠彪悍的風格,很受華夏本土的歡迎。

  起點鎮瓷磚從它一問世,就讓曼哈頓縣城的供銷社主任大吃一驚,他試著發往國內銷售了一批,沒想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就連南美的華美城都接到了不少高檔瓷磚的訂單。

夢想島中文    活在原始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