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零三章:腦理學公報

夢想島中文    學閥之路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匡先生帶來的確實是一大喜訊:之前被馮宿打回來重改的那篇論文,已經被《腦理學公報》接收了。

  孟仞御劍飛在空中,還沒來得及高興,就感到腰部一陣抽痛。

  他又哭又笑地咬著牙,道:“真是…大仇得報…不對…得償所愿…”

  巫澎笑道:“還大仇得報呢,干嘛這么苦大仇深的?”

  “你腰疼你也苦大仇深!”孟仞道,“匡先生,你…”

  匡先生正像個小孩一樣地四處飄飛,口中哼著一首不知名的曲子。孟仞無奈地搖了搖頭,決定先不追究他害自己閃了腰的事情。想想看,匡先生去年也確實跟他說過,想要發一篇零級期刊論文,如今總算是在他退休前一年實現了。

  要是在原來的世界發表了一篇《Nature》,孟仞覺得自己估計會比匡先生還要興奮——只可惜他并沒有發過。

  “說句公道話,馮宿這個人還是不錯的,心胸并不狹隘,”巫澎道,“作為行為流派的帶頭人,竟然能接受這樣一篇與自己觀點相悖的論文。”

  孟仞點頭稱是。公正地評價其他學者的研究,本來是每個學者都應該做到的事情,但現實當中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即使偉大如牛頓,也在不停地打壓競爭對手胡克。

  馮宿接收了這篇論文,或許是出于《腦理學公報》后續發展的考慮,或許是迫于泰學院內部認知流派的壓力,或許是真的認為這篇論文很有價值。然而,不管怎么樣,他最終是接收了。

  匡先生飛到他們身側的時候,巫澎又問道:“喜事歸喜事,把我們叫回去是為什么呢?”

  匡先生一拍腦袋,飛行的軌跡也恢復了正常:“忘了跟你們說了…學館要出一份通告,需要你們接受一下采訪。”

  “采訪?”孟仞和巫澎詫異地道。

  匡先生道:“你們知道腦理學館多久沒出過零級期刊的論文了么?”

  “十年?”孟仞隨口猜道。

  “說少了。”

  “二十年?”巫澎接話道。

  “這倒是接近了一點,不過還是說少了…二十七年!整整二十七年沒有出過了!這意味著腦理學館已經二十七年沒有出過被主流學界認為是頂尖的工作了。”

  孟仞想起了去年十大學術成果評選當中的《甲種團體智力測驗》。“也有過一些頂尖的工作吧。”他說道。

  匡先生搖了搖頭:“確實是有的,但我說的頂尖,并不僅僅體現在研究本身的水平上,也跟題材,跟寫作水平有很大的關系。總而言之,二十七年以來的第一篇《腦理學公報》,館首可不得好好炫耀一番么?為了炫耀,可不得好好地找你們收集一些材料么?”

  事實上,匡先生只說對了一半。館首想要在書院范圍內宣傳他們的研究,炫耀當然是目的之一,但更重要的目的卻是要借此向秦季之爭取更多的經費。今年經費緊張,各個學館都為此爭破了頭,腦理學館也不例外。

  等在實驗室負責采訪他們的,正是館首的學生,《甲種團體智力測驗》的主要負責人徐冬亦。剛得知她是采訪者的時候,孟仞松了口氣,覺得本學館的學生至少在專業性上有保障,不會像某些媒體一樣添油加醋,寫出些完全扭曲了被采訪者原意的稿子。

  然而,采訪開始之后沒多久,他就發現自己想錯了。

  第一部分的問題是要他們介紹一下這項研究的內容。這一部分徐冬亦已經在腦理學大會上聽過報告,印象深刻,所以花的時間不多。而且,學者和學徒們往往會對本專業的問題更加謹慎一些,不敢夸大其詞,所以這一部分的內容距離真實情況也相去不遠。

  第二部分的問題就脫離了研究本身,開始涉及個人感受了。

  徐冬亦握著筆,笑著問孟仞道:“接下來想問一下孟師兄,你剛得知自己的論文被接收時,是什么樣的感受?”

  “呃…”孟仞不太喜歡回答這類問題,“首先,不是‘我的論文’,是我們三人合著的論文,我只是第一作者而已。至于說到感受…也沒什么太多的感受,就是挺高興的。”

  徐冬亦一邊埋頭在稿紙上奮筆疾書,一邊把稿子念出聲來,好讓所有人聽到并確定內容:

  “學徒孟仞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也是主要貢獻人。他在談及自己的工作時總是很謙虛,一遍遍地強調合作者的功勞,真正做到了大公無私。”

  “當談及論文被接收時的感受,孟仞只是沉吟一番,說出了一句話:零級期刊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為科學貢獻了什么。”

  孟仞感覺自己的臉都快紅透了。“我可不是這么說的!”他抗議道。

  巫澎在努力憋笑:“我看挺好。徐師妹,別管他,就這么寫。”

  匡先生捋著胡須笑道:“徐冬亦在宣傳上很有一手嘛。”

  “接下來就要問到你們二位。”徐冬亦笑著對匡先生和巫澎頷首道。兩人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了。

  “巫師兄,”徐冬亦道,“當時你的感受又是如何的呢?”

  巫澎不懷好意地斜瞟了一眼孟仞,孟仞頓時感覺事情有些不對。

  “我自然也是高興的,”巫澎道,“身為第二作者,我雖然有點貢獻,但貢獻并不大。這篇論文能被《腦理學公報》接收,主要還是由于第一作者精妙絕倫的實驗設計和理論陳述。他是天才。”

  孟仞現在真想以頭搶地。

  徐冬亦又開始邊寫邊念稿子了:“這項研究的第二作者也是一名學徒,與孟仞同屆的巫澎。他在談及這項研究時,毫不掩飾對孟仞這位同門的崇拜,甚至用‘天才’二字加以形容…”

  顯然巫澎領會了徐冬亦這篇報道的精髓:把孟仞作為主要宣傳對象,突出腦理學館的欣欣向榮。匡先生當然也是要抬一下的,顯示一下腦理學館的學者水平高超——雖然徐冬亦尚未問到匡先生。

  至于他這個二作,只能委屈委屈,當一下綠葉了。

  “殺了我吧…”一想到自己在采訪稿上的形象,孟仞便感到有些絕望。

夢想島中文    學閥之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