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夢想島中文    大唐再起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隨后的幾個月,整個天下一直熱鬧喧囂。

  首先是八月的秀才試,十月的舉人試,這樣從未經歷過層層選拔的北方讀書人,分外的好奇,擔憂。

  幸虧,許多主考官都是來自南方,經驗十足,才能勉強維持住局面。

  這場規模宏大的秀才舉人試,從南方的海南,到北方的河北府,西邊的隴右,東邊的山東,二十三府,數十萬人參與,轟轟烈烈。

  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

  名額終究是有限的,能夠脫穎而出的終究還是少數的精英。

  殘破多年的北方,第一次感受到文風的洗禮,讀書人也第一次感受到地位的上升。

  秀才可以直接為吏,舉人甚至可以直接授官為縣令,這讓北方上下為之瘋狂。

  就如同南方經歷過的那般,無數的私塾蜂擁而起,書本的價格一再上升,文風開始蕩漾,文人開始被崇敬。

  讀書與可以做官,第一次劃上了等號,即使是最低級的胥吏,對于底層的百姓來說,也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而很現實的是,秀才試過后,秋稅的征收格外的順利,轉運使司衙門的普及,也是如此。

  地方的豪右,也第一次見識到,秀才可以與縣令侃侃而談,也明白不光是進士,才可以為官。

  地位的上升,階級的飛躍,只需要幾場考試。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終于實踐開來。

  也借住秀才舉人試,大唐完全覆蓋了北宋的統治,底層的百姓,讀書人,也完全接受了這個新朝廷,不再抗拒。

  或者說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抗拒,只是對于新朝廷有了信心。

  民間的老人,也重復的訴說著,從祖輩口中聽來的大唐盛世,沒有戰亂,沒有饑荒,一切都是那么安穩,舒適。

  雖然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甚至描述的也沒那么仔細,但滿眼的憧憬,卻怎么也阻擋不了。

  這個天下,亂的太久了,人們渴望和平,渴望安穩。

  科舉制的魅力,就是如此。

  而,像張齊賢,甚至直接放棄到手的州刺史一職,像個普通人一般,去考取秀才,舉人,一步一個腳印。

  當張齊賢穿著長袍,持著竹扇歸來時,李威驚呆了,他實在難以理解,好好的一州刺史不去擔任,竟然選擇去考試。

  “師亮,憑借當年的參謀之功,刺史之任,本就是你應得的,何以掛印而去?”

  “我的鄧國公啊!”張齊賢看著一臉責怪的李威,不由得失笑道:

  “我這個州刺史,多虧了您向朝廷舉薦,不然,一介白身,憑借尺寸之功,可以當得?”

  “我說你當得,自然當得。”

  李威氣惱道:“偌大的山東府,你張齊賢的功勞,可是不少,如果不是你的年紀太輕,我甚至能表你作通判,轉運使呢!”

  “多謝國公美意,在下受之有愧啊!”

  張齊賢一臉感動,因為一個新羅婢坐牢,結果反而莫名其妙的當了幕府的官,再努力成了州刺史,可以說,世事無常啊!

  不過,歸根結底,李威才是他最大的恩主,也是他的舉薦人。

  也正是因此,他才毅然決然地選擇辭官,參與科舉考試。

  在他看來,文武殊途,開國初年,鄧國公自然面子大,舉薦官吏自然是小事,但,終究朝廷還是有規矩的,他身上被打著鄧國公的烙印上官場,一輩子都洗不了。

  他可以毫無懷疑的相信,如果繼續下去,他的一生最多止步于州府,位及公相,宣麻拜相,再無可能。

  歸根結底,非進士無以宰輔,已經成了官場的潛規則,他不想被拘束,所以與前途相比,刺史并不算什么。

  對此,他當然不能明言自己是為了洗刷烙印,只能有選擇地說道:“國公,你知曉我的,進士及第一直是我的期望,讀書人誰不想去?”

  “況且,我如今已經是舉人,佩劍,免役,來年的春試,自然想要試試。”

  “唉!”李威搖搖頭,對于他選擇依舊不理解:“進士及第太難了,你怕是不知曉,此番進士科春試,不僅北方各府,歷經數載的南方舉子,也將北上,與你們一同爭搶名額。”

  “據說,此番為了慶賀朝廷統一,又鑒于地域廣闊,官吏缺乏,所以進士名額增至一百二十人,三鼎甲,二甲,共四十人,三甲八十人。”

  “哦?”張齊賢心中一動,這名額,可比中原的幾次科舉多太多,竟然有一百多人,真是令人欣喜。

  “你莫要高興太早!”

  李威見他反應,不由得潑冷水道:“你可知,南方十四府,已歷經四屆,報上參與的舉子,達到了八百余人,北方各府,也有近兩百人,合在一起,就有千人之數。”

  “你若落個三甲的名次,須各部觀政半載,然后去往地方擔任通判,或者主薄,其后二三十年,頂多也只是知府,還不如你此前在州刺史上多動動呢!”

  “這——”張齊賢聽到這番話,有些懷疑人生了,他沒想到,考上了進士,竟然還不如他之前。

  “也就是說,我必須考前二甲了?”

  “沒錯!”李威點點頭,聲音緩了緩,說道:“一甲直接進翰林院,然后去往政事堂,亦或者去向六部九卿觀政三載,一經外放,就是州通判,或者州轉運使,兩三年即可轉正,擔任刺史,十來年,就可為知府,主政一方,再升入京城,擔任六部侍郎,尚書,再是政事堂了。”

  “二甲須通過復考,進入翰林院,其余未過者,則去向六部觀政兩年,再外放地方為知縣,運氣好話,十幾年,就可去京城了。”

  聽到這般復雜的途徑,張齊賢頗有些懷疑人生,考中進士,還得看名次來決定命運,這真是太厲害了。

  想著一千來人中爭奪前六十,他瞬間感覺自己選擇錯了,但心中的倔犟,讓他不服氣,自己憑什么考不上前二甲?

  “你也莫灰心!”

  李威講義氣,豪氣地說道:“前唐時,我還可以舉薦你一番,但如今春試,我雖然幫不上忙,但卻為你買一些歷年來的進士及第文卷,終究還是考練,你多教習,還是機會更大的。”

夢想島中文    大唐再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