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

夢想島中文    大唐再起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設立機構行政,就相當于為搭建房子架梁子,而所謂的地基,就是那些渴望太平的自耕農,以及地主豪右。

  沒錯,地主豪右真的是根基,不要因為人家土地多,偶爾偷稅漏稅,仗勢欺人,就懷疑人家。

  比如,一個豪右萬畝良田,普通百姓十來畝地,解決一個豪右納稅問題,等于解決了上千戶百姓征稅,地方州縣進行政治尊重,也就理所當然了。

  所以,某種層度來說,馴服地方豪右,基本上就擺平了地方。

  骨骼框架弄好,就解決了大半問題,而接下來就是犒賞了。

  建功立業,不就是為了這時嗎?

  不過,李嘉一開始并不是直接獎賞武將,而是對負責后勤征稅的政事堂宰相們,進行賜爵。

  “漢初,高祖以蕭何為首功,征兵治民,才有了前方的百戰百勝,朕發四路兵馬,親出江陵而北上,從不虞錢糧短缺,此皆諸公之能也。”

  李嘉很尊敬地向宰相們拱了拱手,一副古代圣王的模樣。

  宰相們哪里敢再坐,連忙起身,腰彎地更地,拜的也更深。

  “首相趙誠,居功至偉,朕囑意,封其為滕州侯,食邑三千戶。”

  “微臣叩謝皇恩——”趙誠顫抖地跪下,撅臀,匍匐而拜,頭磕到了地面,這是如今最大的禮節,一般只是正旦,冬至朝會時,才有這般禮節。

  平日里,官吏們只是微微彎腰鞠躬,跪下也只是彎背低頭罷了,腦袋距離地面還有幾十公分呢。

  當然,從側面來說,君權還沒有達到極致。

  這時,田福拿出了圣旨,朗聲讀道:

  “封宰相孫釗為康州伯,食邑兩千戶——”

  “封宰相孫光憲為歸州伯,食邑兩千戶——”

  “封宰相鄧斌為復州伯,食邑兩千戶——”

  其他幾人也是歡喜,沒想到他們也能撈到爵位,真是天大的歡喜。

  “臣等叩謝皇恩——”幾人連忙也跪下,口中大喊。

  這時,李嘉看了一眼艷羨的另外幾人,笑了笑,揮了揮手。

  田福了然,連忙又拿出圣旨,進行冊封:

  “封軍機處大臣李淮為永州伯,食邑兩千戶。”

  “封轉運使司胡賓王為忠謙子,食邑八百戶——”

  李淮與胡賓王也大喜過望,連忙拜下。

  這下子,六個頂級文臣,也都有了勛爵,食邑。

  其余文臣們則投之以羨慕之色。

  爵位難得啊!

  “諸多功臣不可無號,我有意,無論是伯子男還是他爵,皆為加號‘復國輔運忠正功臣’,以褒其忠。”

  李嘉思量片刻,按照唐中后期以來的傳統,為這種功臣們封賜功臣號。

  所謂的功臣號,其實就是對臣子的褒獎,如唐高祖李淵稱帝后,以定策元勛為“武德功臣”,以太原起兵將士為“太原元從”,明太祖的“開國輔運推誠功臣”,明成祖的“奉天靖難推誠功臣”。

  說白了就是一種資歷的認證,人為的將功臣分化,區別,從而形成榮譽感。

  如今大唐終于復國,李嘉也不愿意違背傳統,就賜予功臣們“復國輔運功臣”號,不長不短,正好合適。

  為了安撫這些沒有得到爵位的文臣們,李嘉也賞賜了些許財務,并且,在坐的都賜予“驍勇校尉”的名號,一年十石米,終身享有,不能傳承罷了。

  文臣們比較簡單,頂尖的幾個封個侯伯就行了,但武臣們卻不能馬虎,人家的功勞是實打實的。

  如,潘崇徹,平后蜀,助平湖南,由原本的閬州侯,升為魯國公,食邑八千戶。

  李信的主要功勞是滅南唐,平定湖南,威逼吳越,所以由上元侯,升為梁國公,食邑八千戶。

  李威,封其為鄧國公,食邑七千戶。

  張維卿,封為滕國公,食邑七千戶。

  符彥卿,封為魏國公,食邑五千戶。

  遠在關中,進行運糧籌備的王寧,李嘉也沒有忘記,升其為伯,號為興州伯,食邑兩千戶。

  楊師璠,陳兵等大將,則等為侯,楊師璠為許州侯,陳兵為陜州侯,黃陽為廬州侯,高彥儔亳州伯,黃陽為舒州伯等等,他們作為元勛功臣,值得這般,是為次等功臣。

  另外像周奎,海龍軍指揮使,也封為登州侯,張望海,也因為長江運糧的功勞,成為和州伯。

  這些元從舊臣,按照慣例,伯爵在三千戶以下,實際上都是二千戶左右,但他們雖然爵位不同,但食邑卻相差不離,都是三千戶邊緣。

  而像潘美,曹彬,王全斌,楊廷章璋,郭守文,郭從義,王彥超,高行周,李處耘,王審琦等主動歸附,或者手中擁有兵馬實力的,一律封為子,算是第三梯隊。

  子爵在千戶以下,

  而如張虎子這般的親衛,李嘉也從來沒有忘記其護衛之功,也撈到個子爵的位置。

  而作為男爵,李嘉則是大撒潑下。

  如趙贊,韓重赟,韓令鐸等舊臣,一律等為男爵,食邑三百戶。

  再加上軍隊中立功的軍人們,子爵男爵,共有近一百三十七,而驍勇,驍毅校尉,這種終身爵,也有一百五十六人。

  換句話來說,從公侯伯子男,這五等功勛來數,共有近四百人。

  而像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4年簽訂的功臣名錄上,則只有一百五十位。

  當然,李嘉這種情況比較特殊,舊勢力需要黏合,所以需要發放一些小爵位出去,進行拉攏。

  而爵位與錢財,則是最佳的實際了。

  更為特殊的是,李嘉這般的爵位,是世襲減替的,而明初的勛貴們,則是世襲罔替。

  這樣一來,大唐的爵位含金量,則遠遠不如明初。

  如,一個男爵,只需要三代人,兒子為驍毅校尉,孫子為驍勇校尉,到了第四代,就成為平民。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像加有“復國輔運功臣”號的這種元從功臣們,李嘉決定,按照遠近親疏,以及他們的表現,減替到一定程度,就不減了。

  如,李信這種家奴出身的,減替到男爵,就世襲不減,當然,食邑得變成規定的三百戶,也算是與國同休吧!

  “我這種開國皇帝,實在是太好了。”

  李嘉搖搖頭,感慨萬千,不過他一想到近四百萬勛貴,一年十幾萬石糧食可能就沒了。

夢想島中文    大唐再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