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07章 天下唯二

夢想島中文    從藝術家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同樣是壁畫,破廟的壁畫,飽受摧殘,只剩下淡淡的痕跡。而眼前新廟的壁畫,則是清麗飄逸,妙不可言。

  但是通過一些圖案對比,大家完全有理由相信,破廟新廟的壁畫,應該有著密切的聯系。

  眾人的目光,頓時多了幾分審視的意味。

  白葉啊,這小子…不厚道。

  他們覺得,白葉肯定是看過了破廟中的壁畫,卻沒有公布于眾,說到底就是私心太重。

  感覺這些人,似乎是誤會了什么。

  白葉眨著眼睛,決定先觀望,不急于解釋。

  與此同時,虞蒿看完了照片,抬頭探問“范兄,這是…”

  “這是洛陽北邙山上的一座老君廟,已經荒廢許多年了,平時沒人重視。”范吉安解釋“不過最近幾天,白葉畫的壁畫火了,才有人注意到,老君廟里的壁畫,與白葉畫的壁畫,十分相似,所以拍了一些照片,上傳到網上。”

  說話之間,他轉頭看向白葉,意味深長道“看得出來,你對于北邙山老君廟,也不陌生啊。”

  白葉沉默不語,心里想吐槽。

  不陌生個鬼。

  他哪知道在這個世界,北邙山老君廟居然沒有毀壞。他只是在原時空,看過相關的典籍記載。

  那老君廟東西壁上,有吳道子親手繪制的五圣朝元圖。詩圣杜甫,在當時參觀過壁畫,還寫了一首詩。不過在這個時空,貌似杜甫的詩遺失了,反倒是老君廟遺跡存留,哪說理去…

  不過這也是順水推舟的機會呀。

  當下,白葉順勢點頭道“對,不陌生,我去過那里…那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所以我才說,見過類似的作品。”

  其他人反應過來了。

  白葉確實沒說過,壁畫是他自己的創作,一直強調有原作。只不過沒告訴大家,原作在哪里罷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他也沒什么大過錯。

  就算有點私心…

  這才符合人心人性,不值得大肆抨擊。

  就連虞蒿,也沒說什么,只是回身道“虞馳,安排一下,我要去洛陽。”

  “同去!”

  范吉安也有這樣的打算,其他人跟著附和。

  白葉不打算去的,但是卻被虞馳硬生生拖走了,他郁悶掙扎“你干嘛,我還要畫畫呢。”

  “畫什么,回來再畫。”

  虞馳振振有詞道“你跟著去,給我們帶路。”

  白葉無語了,他又沒去過,帶什么路呀。果然,撒了一個謊,需要千百個謊來圓。

  一路無話,晚上一行抵達洛陽,在當地酒店過了一晚。

  在第二天早上,他們前往北邙山,卻驚訝的發現,路上的行人絡繹不絕。一打聽,都是去老君觀的,正好順路同行。

  在路人口中,他們才知道…

  網絡上,不僅是他們關注老君廟的照片而已,本地的一些藝術家,考古工作者,也聽說了這事,昨天就已經匯聚老君觀。

  消息傳開之后,看熱鬧的人自然不少。這下子,不需要白葉帶路了,一行人順著人潮,很快就抵達北邙山。

  北邙山,位于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余脈,崤山支脈。

  自有洛陽這個城市以來,歷朝歷代的達官貴人、普通百姓,基本是安葬在北邙山上。

  千百年來,北邙山的墓葬之多,根本無法統計。

  唐代就有人賦詩,留下“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等名句。

  就是由于,山上的帝陵、相墓、名人冢繁多,以至于多年來,山上是盜墓者的圣地。有專家推測,北邙山基本被墓道給掏空了,所以經常發生地陷,滑坡等狀況。

  不過就是由于,眾人的眼光,總是集中在帝陵大墓上,也忽略了山上的一些古建筑。

  比如說,位置不算偏遠,卻不容易到達的老君廟。

  在爬山的途中,范吉安娓娓而談“其實北邙山上,在唐代的時候,宮閣道觀很多。”

  “古人認為,千年didu洛陽的龍脈,位于邙山翠云峰到龍門伊闕一線,南北穿過洛陽城。這也正是隋唐洛陽城的中軸線,道教祖庭上清宮就位于這條龍脈的龍頭——翠云峰上。”

  “文史記載,唐高宗年間,皇帝在洛陽宮忽然有感,問側近大臣有何古跡。老臣奏曰皇城之北有老子祠,每祈請,立有靈感。乃敕洛陽長史譙國公許力士特建清廟,名上清宮。”

  “唐代的皇帝,認道教之祖老子為祖宗,所以當上清宮修建好了,唐高宗立即追號老子曰太上玄元皇帝,創造祠堂。”

  “所以呀,有唐一代,供奉老子的道觀、宮廟,不僅是道教信仰而已,也算是皇帝的家廟、祠堂。”

  “這也為什么,唐代道觀遍布天下的原因。”

  范吉安感嘆道“可惜呀,我這兩天查了資料,發現老君廟應該是上清宮殘留。在經歷安史之亂、黃巢起義、朱溫篡唐等之后,本該富麗堂皇的上清宮,只留下這么一點遺跡…”

  宮觀廟閣。

  宮啊,皇宮的涵義,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此可以知道,上清宮修成的時候,規模到底有多壯觀。

  然而再恢宏的建筑,也經歷不住時間的洗禮。

  或是天災,或是人為,毀于一旦。

  但是大家沒什么感慨,因為來到了北邙山,不客氣的說,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顆石頭,每一塊瓦片,都見證了歷史的滄桑。

  要說歷史的人文底蘊,能與北邙山相提并論的,估計也只有關中長安的諸陵邑。天下唯二,肯定沒有第三。

  一些人懷著朝圣的心情,在不久之后終于看到了老君廟。

  親臨其境,親眼看到了建筑,大家才發現這老君廟,比照片中的還要殘破,可謂是滿目瘡痍。

  破廟四周,還拉起了警戒線,不允許閑雜人員靠近。一些考古隊,在破廟周邊挖掘、勘探,一派忙碌的樣子。

  找人交涉之后,憑著虞蒿與范吉安的名頭,一行人也如愿以償,進入到破廟中,察覺壁畫的情況。

  在這邊,負責主持考古工作的齊教授,熱情地給大家講解“說起來,這壁畫的發現,還多虧了…”

夢想島中文    從藝術家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