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一十一章 落定

夢想島中文    明帝國的崛起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李東陽理解劉大夏的堅持,但他作為首輔,且是才上任幾個月的首輔根本不可能去為這種事硬頂弘治皇帝。

  接下來幾天,隨著朝堂里的中高級官員逐漸表態,局勢在明眼人看來變得非常的清晰。

  這個局勢,并非說贊成設立“樞密院”的朝堂重臣們占多數,恰恰相反,反對者占多數。

  比如吏部尚書馬文升就明言:若將武選司、職方司之權歸樞密院,將來若是武臣叛亂,將如何自處?此非長久之策。

  再比如儲相王鏊在奏章寫道:此策將重蹈五代之亂。

  但是,在明眼人看來越是如此,越顯得反對者其實很“氣虛”。原因就兩點。

  第一,張昭近兩年來連續大勝,底氣十足。文臣在軍事上的話語權確實在降低。特別是張昭的大勝,兵部都沒有參與。武器、物資、兵員、糧餉全是自備的,而戰略、戰術文臣們更是外行。

  第二,以史為鑒不能只看唐末、五代,還要看到北宋、南宋以文制武的弊端。有宋一朝,經濟是世界級的強國,軍事打得像一坨狗屎一樣。北宋靖康之變后更是滑稽的笑料百出。

  所以,這幫文臣們說來說去,理由無非就是設樞密院之后如何限確保武臣們的忠心,不叛變。本質上是士大夫們一直在試圖接管大明的國家權力。

  這種心思是根本上不得臺面的。真以為明朝歷代皇帝重用宦官為禍都是傻逼嗎?這是皇權面對士大夫集團壓制的一種“反彈”。平庸如天啟皇帝都知道“九千歲”要重用。

  而弘治皇帝有著整個軍方支持,特別是手握雄兵的張昭的支持,他明確的表示意愿,想要將職方司和武選司劃到樞密院中,文臣們是攔不住的。

  這是從大的方面去說。而更細微之處是:內閣首輔李東陽,三輔焦芳并沒有反對。

  焦閣老還把兒子焦黃中派來給張昭喬遷新居送了一點禮物,明確表示他的態度。張昭是于正月三十日遷居到京西的新秦伯府中。

  文官集團有時候是一個整體,但有時候也可以認為是有不同的利益群體。像大禮議時,張璁、桂萼就不賣楊廷和等人的帳,而是和嘉靖皇帝站在一起。

  報紙上關于正反雙方的觀點來回爭論、相互攻擊。于正事沒什么幫助,反倒是把各自的報紙銷量都提上去。

  弘治十七年的開年大戲并非浪得虛名啊!

  二月初一的傍晚,翰林學士王華散衙之后到張昭的新府邸中拜訪。明面上的理由自然是恭賀張昭喬遷新居。而實際上他的來訪也是代表著一批人的疑慮。

  張昭在庭院里一處景色秀麗的小軒中招待他。月影落在碧瓦上、芙蓉花圃。仆人們上酒菜之后退了下去。

  張昭微笑著伸手邀請道:“這是新筍,滑嫩可口。我是真沒想到會是伯父來訪。”

  王華穿著灰色的直裰,頭戴四方平定巾,典型的明代讀書人裝束。臉型略消瘦,頜下一縷長須,苦笑著道:“伯安都在遼東帶兵,不是我來還會是誰來?”

  說著,和殷勤勸酒的張昭暢飲一杯,誠懇的道:“子尚,我亦不問你和其他人的恩怨,就問你設樞密院,整頓軍隊意欲何為?

  現在翰林院中有兩種猜測,其一,你在攬權,欲在數年之后北伐。其二,借天子以自重,準備掀起文武黨爭。”

  大明朝的翰林院臥虎藏龍。日后的大佬楊廷和就在其中。還有梁儲、費宏。他們這幫人在一起閑聊,真能把張昭的意圖猜的七七八八。

  沒有人會認為張昭要謀反。

  張昭沉默的抿一口酒,道:“伯父,我只想自保而已。至于北伐,我沒有那么樂觀,數年之內大明朝的財政是無法支撐大軍滅掉韃靼人的。”

  王華是個厚道人,語重心長的道:“子尚,我相信你的話。但是朝中、京中有些人未必會。你在真理報上實名罵劉東山令很多人覺得你咄咄逼人啊。”

  張昭就笑一下,沒有置辯。他罵劉大夏幾句,在某些人看來就是咄咄逼人。那他去年底被一幫人圍攻,輿論大嘩,甚至張皇后都在吹風,這又算什么呢?

  總不能一句“樹大招風”或者說“改革深化觸犯到某些人的利益”就算完事吧?

  你做初一就不要怪我做十五。

  其實按照張昭的計劃,設立樞密院不必和兵部爭權。他本來是按照計劃中的第一步,先整頓武勛集團。他這一手是要削成國公、武安侯、定國公三方。別以為論道報搞事他不知道。而搞武安侯則是為金鳳的事出氣。

  這是意外所至。

  他前些日子邀請弘治皇帝來家中吃飯,游玩。他意識到弘治皇帝對他的信任度還是非常高的。連他建議皇帝獨居養身體都沒有懲罰。而且,他還承擔著給弘治皇帝修建皇家園林的“重任”。

  所以,他才會順勢的提出要把兵部職方司和武選司劃到樞密院中。大勢在此,自然要盡可能的換取好處。當然,這對他,對弘治皇帝而言都是有利的。

  所以,本該“輕松”了結的事情發生變化。

  他公開“嘲諷”劉大夏其實是在帶輿論的節奏。試問“劉十策”有什么臉面和他爭武將的人事權呢?否則的話,他沒必要干這種事。

  王華無奈的嘆口氣,道:“劉東山目前不會退讓的。這關系到他的聲譽。局面現在僵住,再鬧下去就會發展為黨爭。我是建議子尚你略退一步。

  樞密院保有你在戰時的權力。即你管轄的宣府、北直隸、大寧、東北五都司、其余九邊的軍官選拔,你事后向兵部報備即可。而京營、十二團營、南邊各部還是要由兵部武選司來決定。”

  不得不說,翰林們就是厲害。基本把張昭和英國公私下協商的權力范圍給劃出來。

  而對于張昭已經在軍中取得的權限,在大勝之后提出來的要求,他們還是“建議”予以承認。

  張昭略一沉吟,“劉東山會同意嗎?”

  王華心里松口氣,道:“終歸要試下。他其實也是騎虎難下。子尚,人都是想做點事的。乞骸骨只是一種手段而已。閣臣嘛,都是和稀泥的。”

  張昭給王華說的一笑,舉杯道:“伯父,請!”

夢想島中文    明帝國的崛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