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六十章 其人之道

夢想島中文    球霸的黑科技系統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從2005年開始,NBA就開始走向“攻強于守”的道路。

  90年代防守在NBA被發揮到了極致,隨著全球化的浪潮,斯特恩為首的NBA管理者們意識到,NBA需要進攻,需要更多的進球,需要更好看的表演。

  所以世紀初期開始,一系列有利于進攻而限制防守的規則被施行。

  當然,任何政策想要見到成效都是需要時間的。

  統治一個聯盟的主打球星,成長期一般在10年左右。

  一直到2010年,世紀的前十年,聯盟的統治者們都是90年代進入聯盟并成長的球員。

  所以這10年,NBA在防守端還是非常激烈的,依舊留有上個世紀的影子。

  轉折出現在2011年,達拉斯獨行俠的奪冠,首先打破了所謂的“投籃無法贏得總冠軍”的說法。

  接著聯盟的風向開始越來越朝著進攻的方向猛刮。

  李良在2013賽季的橫空出世加快了這一進程。

  湖人的奪冠算得上上一個時代最后的余暉,他們在失去李良后迅速沉淪,有霍華德都不頂用。

  可趨勢歸趨勢,在季后賽的某一個系列賽或者某一場比賽中,防守依舊會成為決定比賽的關鍵因素。

  維奇賽前是完全失算了,他沒有想到快船會采用這一招。

  馬刺作為曾經的德州絞肉場,如今都改成飛鏢社了,這快船冷不丁擺出一副防守端拼命的架勢,球員們還真的有點不適應。

  下半場比賽開始后,馬刺做出了調整,逆境還是要看鄧肯!

  結果,快船這邊李良主動上前防守鄧肯!

  1997年的新秀鄧肯李良都不怕,38的老鄧肯李良就更有信心了。

  他的信心不是來源于盲目的自信,而是來自于系統的經驗累積。

  在和新秀鄧肯對抗的那個任務中,李良積累了很多“如何對付鄧肯”的竅門。

  這些竅門有他自己總結的,也有卡爾馬龍教他的。

  雖然十多年過去了,鄧肯在打法上有了很多變化。

  可是當他在低位持球時,鄧肯還是那個鄧肯,只不過老了十多歲,輕了十幾斤。

  這種變化對于鄧肯來說是很要命的。

  在2014年,很多年輕的內線球員已經沒有基本的低位技術了。

  他們更多喜歡練習拉出去投三分,防守中更注重面筐防守,協防補位。

  像石墩子一樣能在低位扛中鋒的防守球員在聯盟早就不吃香。

  比如雷吉埃文斯、帕金斯這種球員,已經快要在聯盟絕跡,就好像蘇聯的大型反艦導彈一樣成為上個時代的印記。

  而鄧肯這種常青樹,哪怕38歲,哪怕體重、力量都下滑了,還是能在低位虐很多內線球員。

  比方說伊巴卡這種,在當今籃球風格中特別好用的護筐協防型內線,就會被鄧肯的低位單打打得沒脾氣。

  包括小喬丹,其實他的低位防守防的并不好。

  他重心太高,不會頂下盤,而是寄希望用自己的高度和彈跳來空中作業。

  遇上鄧肯這種經驗豐富的攻擊手,容易吃晃加被造犯規。

  所以,維奇希望鄧肯能在第三節開局的時候在低位能打開局面,扭轉局勢。

  說白了,還是依賴鄧肯的啊。

  結果,鄧肯在進攻端連打李良三球,一個沒進!

  兩次是轉身后的投籃打鐵,一次直接被李良下手給掏掉了球。

  快船借機打出了一波8:0的反擊,將分差一舉拉開!

  馬刺隊叫了暫停。

  鄧肯下場時耷拉著腦袋,顯然很氣惱。

  這場比賽馬刺上下心氣很足,都想著一鼓作氣在主場干掉快船,3:1拿到賽點。

  就算第五場去了洛杉磯輸,也能在第六場回到圣安東尼奧干掉對手。

  哪成想快船打出了令人驚訝的防守,馬刺流暢的進攻硬生生被摁住了。

  而李良下場的時候想,我還是挺尊重鄧肯的,不然就學馬龍,給你來一jio!

  還有自己的這些隊友們,也都要來一jio!

  怎么樣,領先13分了,順風了,這下會打球了吧?

  在一場以慢節奏防守為主基調的比賽中,13分的分差是非常大的。

  不像一些對攻大戰,13分的分差也不過幾個回合,扔幾個三分球就追回來了。

  快船在第三節開頭的這個時機抓的非常好。

  李良不僅防守端防下了鄧肯,進攻端還貢獻了一個三分。

  同時保羅也命中三分,還助攻格里芬扣籃得手。

  暫停結束重新回到比賽中,快船繼續堅持上半場的防守作風。

  李良像是拿著皮鞭的馬車夫,拼命的在防守中抽打自己的隊友。

  巴恩斯、小喬丹還有保羅這個矮子。

  李良不止一次盯著保羅罵,讓矮子不要隨便下手掏,不要寄希望在搶斷上。

  “保持強度,保持滿節奏,不要讓他們打出進攻的感覺!”

  因為李良知道,搶斷雖然收益很高,斷球后直接打快攻,進球會輕松很多。

  可有時候這種搶斷后的快攻多打兩個,比賽節奏會一下子被帶動,雙方節奏都快起來。

  這不是李良想看到的。

  別看快船快船場下坐著四個主教練,各個都是赫赫有名,但李良才是這個球隊真正的大腦!真正的核心!

  球隊怎么打,怎么走,還是要聽他的看他的。

  他才是真正的棋手。

  里弗斯,負責加油。

  布朗,負責遞水。

  金特里,負責發呆。

  盧,負責活著。

  別人怎么看不知道,反正李良就是這么看的。

  在他眼里,NBA的教練有時候純熟多余。

  他心中真正的教練,只有肯塔基的卡利帕里。

  整個第三節,快船是拼著自己進攻打不出來,也不給馬刺打出進攻感覺的機會。

  兩邊是在搶節奏,馬刺想提速,可是快船這邊完全放棄了前場籃板的拼搶,全力回防。

  同時在李良符文的影響下,快船的防線相當穩固。

  第三節比賽結束,快船隊還是以67:60領先了馬刺7分。

  馬刺迫近了分數,可是7分的差距還是像一塊石頭一般壓在他們的頭頂,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現場的解說史蒂夫科爾都感覺奇怪,為什么前幾場還行云流水的對攻大戰,這一場就變成令人窒息的防守絞殺了。

  第四節開始后,這種絞殺的氛圍愈發濃烈,讓人懷疑是不是來到了東部。

  第四節開始,雙方四分鐘的時間,七八個回合都沒有得分。

  真是洛城四點迎日出,聽取鐵聲一片。

  李良在場下休息了三分鐘,重新登場后,立刻打開了局面。

  他嗑下了三分命中率提升貼后,三分線外一對一面對萊昂納德,強行干拔三分出手命中!

  接下來幾分鐘,快船將他們的進攻進行了極致的簡化,就是把球給李良,然后李良拿球在外線一對一面對萊昂納德或者格林,磨時間,磨到快20秒的時候,就強行三分出手。

  萊昂納德如果防上來,李良就突破急停跳投。

  如果馬刺包夾,李良再選擇傳球,給隊友去攻。

  快船的進攻變得非常簡單,這樣也意味著其他球員可以分配更多的體能在防守中。

  其實他們本身就沒有多少體力參與進攻了。

  高強度的防守是非常消耗體力的。

  而李良的體力非常充沛,因為他中場休息的時候喝了一瓶補充體力的佳得樂。

  前三節一共就拿下10分的李良,在第四節后面的幾分鐘里,三分球7投4中,又砍下12分!

  而這12分對馬刺來說是非常致命的,因為整個第四節,馬刺一共就拿到了20分!

  而快船也不過得到了15分。

  令人絕望的一場防守大戰,難看到了極點。

  尤其是第四節,快船隊頗為丑陋的采用一打四看,然后拼命回去拼防守的策略,硬生生的把馬刺隊給耗死了。

  但怎么說呢,這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想當初擁有年輕鄧肯的馬刺,不就是靠著鄧肯一打四看,然后防守拼消耗,生生耗死了不少對手么。

  最終比分82:80,隨著吉諾比利最后時刻的接球三分出手不中,快船客場艱難的拿下了勝利。

  李良全場比賽拿下了22分,7個籃板外加4次助攻,數據不顯。

  可是只要看過比賽就能知道,這對李良和快船來說是一場至關重要的勝利。

  難看歸難看,贏球最重要。

  在必要的時候,需要從你的對手身上學習一些經驗和教訓,用來提升自己。

  在這一點上,李良做的很好。

  雙方大比分打成了2:2平手,快船重新奪回了主場優勢。

  第五場搶奪賽點的一戰,將在洛杉磯進行。8)

夢想島中文    球霸的黑科技系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