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二十章 經濟與科研

夢想島中文    學霸的星辰大海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吃飯時,毛銳學長又瘋狂的安利了吳斌一波程序員好,程序員妙,程序員賺錢呱呱叫。

  但吳斌依舊無動于衷,倒不是說他對解決這個程序問題真的一點興趣都沒,相反,他興趣非常大,奈何石墨烯這個材料他至今沒有攻略成功,所以實在無心干其他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心神的項目。

  見吳斌的意志如此堅定,毛銳也終于放棄了游說,但還是留下了他的聯系方式,表示如果吳斌哪天對這個感興趣了,隨時歡迎來找他。

  “欸,從剛才的談論中,我發現你好像對賺錢這件事興趣不大?”程序問題告一段落后,毛銳又重新找了個話題。

  吳斌聽完笑了一下,“誰會對錢沒興趣呢,只是我覺得賺錢這事應該是水到渠成吧。”

  “嘖嘖,年輕人還是奶ve啊。”毛銳搖搖頭,“你是不是覺得只要你科研做出了成績,有了專利,就一定能大把大把的賺錢?”

  “沒想過能大把大把的。”吳斌糾正了毛銳話語中的一個詞。

  “總之就是你把賺錢當成了科研的一種副產品是吧?”

  吳斌聽完沒說話,算是默認了。

  “哎呀,時代在變化啊,現在本科生不動點經濟和金融知識,那就約等于文盲,人是社會人,社會人是經濟人,不管生活還是科研,總逃不開錢。”

  喝了口湯,毛銳接著說:“哪個物理學家不想花上上千億造個粒子對撞機來做研究,再不濟,搞個小型黑洞那也是圓夢了,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做理論的賺不到錢,做應用的又不需要高端到這種地步的裝置,這就很尷尬。”

  聽完毛銳的一番言論,吳斌搖搖頭,“在這點上,我有不同的看法。”

  “哦?說來聽聽。”毛銳饒有興趣的看著吳斌。

  “不論是國家科研還是企業科研,那都是建立在一個安定的國家環境,經濟基礎以及完善工業體系支撐的環境之上,沒有這樣的土壤,就無法源源不斷的培養出精英,更別提雄厚的人才儲備。”

  “嗯。”毛銳點點頭,“然后呢?”

  “就以你剛才說的粒子對撞機為例,這種預計成本就以千億為單位的科研議題,放在韓國,德國,日本以及我們華國,那都是會被高票否決的,為什么?是真的造不起嗎?并不是,咬咬牙,砸鍋賣鐵的總能搞出來。”

  說到這,吳斌嘆口氣,“但太傷元氣了,會徹底打破科研與經濟之間的平衡,尤其是科研這種事情,從提出假設到驗證假設再到修正假設,這期間不光是需要砸錢,更是要能承受住失敗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砸進科研的錢沒有一點回報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如果科學家眼里一個偉大科研成功無法產生經濟效益的話,那在百姓眼中就只是勞民傷財而已。”

  “你是說…希格斯玻色子?”毛銳敲了一下食指。

  “是的,對于懂行的人來說,這個成果不僅僅是值回票價這么簡單,它是無價的,它是指引物理的指明燈,但這不妨礙大多數人依舊認為大型粒子對撞機是個燒錢的科學家玩具。”

  說到這,吳斌突然看著毛銳問:“你有看過《三體》嗎?”

  “當然看過。”毛銳點頭。

  “小說中,三體星人用智子封住了地球的基礎科學研究,而現實當中的智子就是GDP,如果一個國家真的盲目的猛砸科研,那和窮兵黷武可以說沒有區別。”

  毛銳點點頭:“是我剛才表達有問題,我也沒說你能賺錢賺到自己能去玩對撞機這種東西的地步,只是想說如果有一些你自己想做的科研,手里有錢還是會比較舒服的,最起碼不用四處求人。”

  這時一直作為聽眾的李巖突然笑了笑,指著吳斌說:“容我插一句嘴,有句話他說出來就顯的太裝B,還是我來說吧,在這家伙眼里,能夠讓他發愁的就只有這種超出社會承受范圍的科研項目,至于在其下面的,對他來說都不是問題。”

  “哈哈哈哈,夠自信。”毛銳大笑了幾聲,“自信是好事情啊,它總能讓你克服眼前的失敗。”

  “是的,我也這么認為。”

  毛銳聽完站起身,向吳斌伸出了右手:“很高興認識你,還是那句話,我非常希望有機會能和你在這個項目上進行一次合作,我隨時等著你聯系我。”

  “有機會的話,一定。”吳斌站起來伸出手很毛銳握了握。

  “那我就先走了,那群牲口還等著我去DOTA呢。”將筆記本電腦塞回書包后毛銳朝著三個人揮揮手。

  互道聲“再見”,毛銳便離開食堂走了。

  “你剛剛說的言論很精彩哦。”秦思夢看著吳斌夸贊道。

  “謝謝。”吳斌朝著她點頭致意。

  “其實我也對你說的那個希格斯玻色子很好奇,我知道它被稱為上帝粒子,但它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作用呢?”

  吳斌想了想,回答道:“你用過導航嗎?”

  “用過啊。”秦思夢點點頭。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導航就和其他高科技一樣,伴隨著一句‘現代科技真發達啊’突然出現在了他們的生活中,但其實導航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854年時黎曼提出了黎曼幾何才想開始說起。”

  “1854年…”秦思夢喃喃自語了一句。

  “是的,之后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1912年羅伯特·哥達德開始研究火箭,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并在理論中使用黎曼幾何作為數學工具,1957年,第一枚人造衛星Sputnik1發射成功,1973年,美國決定研發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那個…你是不是有那種傳說中過目不忘的能力?”能記住這些事件她還算能理解,但具體年份也記得這么清楚就實在有些夸張了。

  這時一旁的李巖搶答道:“他記憶力是很強,但還沒到這地步,之所以把一段背的滾瓜爛熟,估計是為了以后在某種國家級會議上來辯倒那些不支持大型科研的經濟學家吧。”

  “這都被你猜到了?”吳斌瞥了一眼李巖。

  “那可不又不是白認識你這么久。”李巖得意的一笑。8)

夢想島中文    學霸的星辰大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