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七章 好地主

夢想島中文    唐朝好地主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大唐的官員除了有職田外,原來五品以上官員還有官人永業田,而且數量還很多。但五品以下原來是沒有的,可現在官差來授田,老爹這個從九品下居然也有兩百畝的官人永業田。

  “今年朝廷先后平定了中原和江南各地,天大的好事咧,陛下大開恩賜,下詔所有官員都授分永業田,五品以下也都有咧。”

  里正笑著跟張超解釋。

  不過雖說如此,張超還是看到了些不尋常之處。比如說朝廷授田,從來就沒有足授這一說的,所謂一丁授田百畝不過是上限。寬鄉授的多些,狹鄉授的少些,還得把原來自有的私田算在這田額之內。

  比如老爹此前本應授一百畝地,但最終就只授了三十畝,二十畝永業田,十畝口分田。那十畝口分田,是不能買賣的,除非是要遷去那些寬鄉,比如邊疆荒僻之地,朝廷就許你賣口分田,又或者你窮到連埋葬父母的錢都出不起了,那也允許你賣掉一些口分田籌錢。除此情況,你敢賣口分田,那就得笞刑,甚至徒刑,去勞改。

  可現在官差拿來的授田單子上卻是一畝沒有打折。

  本來勛田和官人永業田是不疊加的,只能選最多的那個上限。老爹勛田額是六十畝,官人永業田額是二百畝,因此老爹最多只能授二百畝,而不是二百六十畝。甚至在狹鄉,一半可能都授不到,或者老爹的永業田可能得分到河南或者山南去。

  可現在,居然是足授,還是疊加的。

  張超馬上想到,估計是秦瓊他們背后出了力。畢竟他們可是國公爺,開國新貴,這對他們來說只是點小問題。

  六十畝勛田、二百畝官人永業田、八十畝職田,另外還給老爹補上之前不足的七十畝口分田,又有給張超的二十畝永業田和八十畝口分地。

  這一次,張超父子竟然得授五百一十畝地,一點折扣沒有打。

  簡直難以相信。

  加上老爹原來分的三十畝地,張家一下子就擁有五百四十畝地了。

  五百多畝啊,張家一下子就成為一個不小的地主了。

  五百四十畝地,其中可以世代子孫相襲的有六十畝勛田、二百畝官人永業田,父子倆的四十畝永業田,整整三百畝。另外一百六十畝口分田,八十畝職田,這些將來是不能傳襲的。

  不過張超想,這張家溝有這么多地?

  張家溝肯定沒這么多地。

  不過白鹿鄉上倒是有,朝廷在白鹿鄉本來就有好幾個官莊,不少官田都是抄沒前朝的一些田產。現在從里面劃出來四百多畝,倒不算什么難事。

  不過四百多畝地也沒有盡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好幾個莊子里。最大的一塊有一百畝地,其余的都是幾十畝一塊,甚至好幾塊地都只有五畝十畝的,加起來足有十三塊地。

  地比較分散,不太利于集中耕種。不過這么多地張家也種不了,最終還是得分散出租給百姓佃種,倒問題不大。

  好歹最小一塊也有五畝,總比普通百姓幾分幾分的一塊地要好些,最少五畝一塊,那樣打水井啊,修溝渠啊,都還算方便,容易集中灌溉,甚至要施肥什么的也方便的多。

  官差們帶著爺倆一塊地一塊地的去確認,到了地頭,還要仔細的量過。這些地都有地界,基本上都是用石立的界碑,寫明地主的名字。

  量完一塊地,確認畝數沒錯后,官差把地契交給老爹,讓他簽名畫押。

  “好了,這塊地以后就是張老哥的了。”

  老爹很珍重的把地契交給了張超收好,然后扛著鋤頭走到界碑前。

  “三郎,過來一起換界碑。”

  田埂上,那塊界碑已經立了多年,風吹雨打都變了顏色。碑邊上,也早長滿了馬鞭草,張超一鋤鋤的挖下去,深感艱難。

  可老爹卻挖的很高興,一鋤鋤揮的很用力。

  界石終于挖了出來,老爹先插了一根木樁進去。

  這是暫時的新界碑,趕明兒還得請石匠來,打幾塊新界碑,還要在界碑上寫上地主的名字,并且詳細標明這塊地的大小方位等等。

  一塊地,不止一塊界碑,每個方向都有好幾塊。就是這幾塊界碑,把一塊塊地分隔出來,有了這界碑立在那里,就不怕相鄰的田主糾紛了,有了界碑,誰也不能挖走別人一寸地。

  簡易的界樁立下,從此起,這塊地就是張家的了。

  田里此時還種著麥子,麥苗如韭菜似的一點青綠,這是冬小麥,從九月種下,要渡過一個寒冬到明年五月才收。

  按慣例,這地里的最后一薦莊稼還是原田主的,得等收完這薦后,地才算正式交接到張家手里。

  “等明年夏天收完這薦麥子,咱先種一薦大豆。種豆能養田咧!”

  老爹雖是個打了一輩子仗的老府兵,但說起種地卻絲毫不陌生。關中干旱少雨,因此以種麥粟為主。主要還是實行兩年三熟,種一季麥再種一季豆,接著種麥或粟。這樣能夠讓土地恢復肥力,同時因為大家發現,種一季豆子還能讓土地增肥。

  兩年三熟,這是關中地區比較先進的耕種法。和南方少數地方的一年雙季相似,都是提高產量的好辦法。

  幾名官差也在一邊笑看著,看到老爹分到這么多田,他們很是羨慕。尤其是老爹父子居然能夠分到足數的田地,甚至連之前不足的田都還補發下來,這讓這些百里侯心里明白,張家不簡單。

  甚至在里正有心的無意漏嘴下,縣里鄉里不少人都知道,老爹不但新升了九品,而且原來居然與長安城里好幾位國公都是老熟人。特別是老鐵槍的這個收嗣的兒子,居然還認了翼國公秦瓊做義父。

  人都喜歡錦上添花,張家的地位,現在在寧民縣里那是節節高升,更別說在白鹿鄉這十里方圓,更是成了豪門大戶了。

  “恭喜老哥哥了,有了這地,以后子孫傳承,世代享福嘍!”

  張超很適時的給每個官差遞上了一串錢,沉沉的一串錢百文,不算很多,但對于幾個小吏來說,也是不錯的油水了。

  “按慣例,有幾句話我們要交待下老哥。你的這八十畝職田,可以隨意出租,也可以自種。但如果出租,按朝廷法令,佃租每畝不得高于六斗,六斗以下就沒事。”

  “至于你家的其它永業田、勛田則不在此列,但一般還是不要高于六斗畝租。”

  李家奪天下,給那些幫他們打天下的功臣將士們封爵分地,讓那些開國貴人們都成了一方大地主。李唐用這種方式,迅速的在穩固著他們的王朝。

  就如眼下,李淵給所有原本不分永業田的五品以下官員,也分田了。只要當上李家的官,就能分田,哪怕是個九品,也有二百畝田,這樣的福利,無疑會讓李家迅速獲得天下官員擁擠。

  李唐對于他們分封的這些勛貴們,也有一些要求限制,比如說那些有爵位有真封食邑的,每戶收多少租,也有詳細要求。就連他們分到的田地出租,也做了一個畝收租不得高于六斗的限制。

  畝租不得高于六斗,其實這個限制很寬。關中地區,平均畝產也就一畝左右,好的田可能達到兩石,但多數田地都是在一石左右,畝收租六斗,這意味著地主跟佃農就是開了。

  地主們不用耕種,坐著就能收六成田獲,真是很爽。當然最爽的還在于,這些勛貴官員們還都是不課戶。

  他們的田是不用向朝廷交租的。

  現在張家也成了這些特權階層的一員了,也成了官僚地主們的一份子,是不課戶。

  怪不得人都想當官,在隋唐這個時代,當官確實太爽了。各種特權,甚至一人當上官后,子孫都有機會繼續當官。他們可以門蔭入仕,就如張超,老爹雖只是個從九品,可他卻有資格讓自己的兒子去做帳內。

  按制,諸王府、公主府,王公以下文武職事官三品以上帶勛者,皆給帳內、親事。充當親事者限六七品子弟,帳內者限品子弟,年齡限十八歲以上。

  這些帳內親事,就是由六七品的子弟充任,也稱為品子。他們充任帳內親事是十年一期,一年里服役一定時期。只要表現的好,不用役滿就能提拔授官入仕,就算一般平常者,役滿十年也基本上能混上個低級官職,只有少數非常差的才可能役滿十年都當不了官,只能去當個吏之類的。

  帳內和親事其實和親勛翊五府類似,親勛翊衛稱為內軍,就都是由高級官員子弟充任,親勛翊也合稱為三衛,能夠選入這三衛的,都是高級勛貴子弟,一進去就有品級。親衛是正七品,勛衛是從七品,翊衛是正八品。這三衛五府,總共有編四千多人。

  這近五千個編制,其實就都是給那些高級高員和勛貴子弟留的,是一種福利,憑門蔭入仕的途徑。

二品、三品子,補親衛二品曾孫、三品孫、四品子、職事官五品及孫、勛官三品以上有封爵者及國公之子,補勛衛及太子左右率府親衛四品孫、五品及上柱國之子,補翊衛及率府勛衛  勛官二品及縣男以上或散官五品以上子孫,補諸衛及率府翊衛。

  如張超這種低級官員的子弟,則可以去做帳內、親事,然后得機會入仕。

  說來,能在唐朝當個官確實很好,一人當官,家族幾代得益啊。

  看著老爹當個從九品小隊副,居然就能有這么多好處,張超都不由的有些心動了。

夢想島中文    唐朝好地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