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143章 鐵桿莊稼

夢想島中文    唐朝好地主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桂花黑糖、椰子糖、榴蓮糖、綠豆糕、牛角梳、木雕,逛了半天街,回來的時候隨從們手里都拎滿了各式各樣的交州土產。

  雖然走的腳都有些酸,可紅線、四娘兩個還是非常興奮的,到了家,還忙著商量這些禮物帶回去后怎么分配。

  李超倒是一直還想著那個老丐的事情。

  楊師道過府來商議回京朝集的事情,身為地方封疆大吏,他本來應當在十月就進京的。不過這邊事務多,且又還要等著隨李超和太子一起回京,便一直沒動身。

  “扶南、真臘那邊我們都派人去傳了話,兩邊使者也來見過我,我轉達了趙王的意思,他們表示會立即派人回去稟報,稍后給我們回復。”

  “嗯。”李超點了下頭,對于扶南、真臘、林邑三國的態度,他已經定下了調子。大唐要趁機插手,先滅林邑。

  “對了,交州這邊對于今年新考出來的秀才是怎么安排的?”李超問。

  楊師道聽李超說到這個,還有些不太好意思。廣南道也算是大唐二十余道中的一道,可大唐今年開新式科舉,天下錄取了五萬秀才,廣南道卻只錄取了一百個秀才。

  就是這一百秀才,還算是對廣南的照顧了,要不然,若真全按著成績來錄,估計一百秀才還錄不到呢。

  一道只錄了一百秀才,這說明什么?說明他們廣南的文教不興啊,這也算是他為政地方的一個失職了。

  可說起來,楊師道也有些無奈。

  大唐科舉考試制度,是有學籍的。也就是只有廣南籍的讀書人,才能參與廣南道的科舉考試。都是按著戶籍確定學籍,廣南的只能在廣南考,而交州的只能在交州考,宋平縣的就只能在宋平縣考。

  這一個制度,使得科舉考試的時候,廣南的許多讀書人都跑回原籍考試去了。而這些人,卻又占據了廣南漢人士子中的多數。

  許多在廣南經商啊,辦莊園的地主、商人們,他們的籍貫依然還在原籍。雖然納稅的時候,朝廷按他們在這里的產業,照樣征稅。但科舉就不行了,他們必須回原籍考試。

  “今年考中的那些秀才,官府是怎么安排的?”李超問。

  楊師道撫著胡須,不知李超為何這樣問。

  “按朝廷的規定,錄取的秀才,要在縣學中進修學習,只有拿到足夠的學分才有資格參加州試的科試,科試中取后,才能參加州試正式考試。”

  李超點頭,這些他是知道的,甚至這些還是他為朝廷設計的科舉改革新制度。

  所謂的進修學習,就是指考中了秀才之后,必須的一個條件。

  畢竟科舉的目的是為了選拔官吏,大唐對于縣試的參考條件還是放的比較寬松的,年滿十四歲,身家清白的良民,就可以參加縣試。

  這個身家清白的要求比過去也降低了許多,過去的身家清白講的是三代無犯罪記錄,而且過去工、商子弟是沒資格考試的,更別說那些賤籍之人了。

  而如今放寬了條件,只要父兄無犯罪記錄,本身是良民,就算是工商之子也一樣可以參加科舉。只不過加了一個年齡限制,十四歲。

  當初加這個年齡限制,也是考慮到雖會有天才,但年紀太少肯定是當不了官做不了吏,人生閱歷這些也不足的。因此十四歲就是最低參加科舉的年紀,這樣真要有天才,那么縣試道試會試一路過關高中,三年一期,也就十六歲了。

  十六歲如果再國子監里進修一年,十七歲年紀也是勉強能當個官吏的。多少人不可能一次就中,正常考個幾次,那么二三十歲中進士都是正常。

  中秀才之后入縣學讀書,也是一個硬性規定。

  這個縣學里讀書,讀的不是一般的儒家經典這些,中秀才之后入縣學,他們讀的是處理公文,學習行政這方面的知識技巧。甚至還特別給幾個學科定了學分,只有修滿了學分,才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的州試資格考試,去考取舉人。

  秀才入縣學進修,要求不高,也不要求一下子學到太多東西。甚至報名拿了課本在家修習也可以的。

  當初李超弄出這些來,就是為了避免到時科舉選出一群只知讀死書的書呆子,因此才會有考試和學校并重。

  “這個縣學進修要收費嗎?”

  楊師道點頭,“有收費,不過收費不高,縣學秀才班有專門的課程,因此要發給教材,還要定期考試,所有有收費。”

  嗯,沒有優待。

  李超有些意外,這是自己當初疏忽了還是朝廷疏忽了?

  李超是贊成優待讀書人的,當然,他也反對如明朝那樣過份優待讀書人。一個讀書人,就想免役免錢糧,甚至接受投效,庇護親黨不納稅服役,甚至連做生意都不納稅,這不可能。

  大明后來國庫空虛,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士紳階層的特權給害了,大量的人都不納稅不服役,一人中舉,就有許多鄉人連人帶田產的白送。但這種送田甚至自賣為奴也不是真正的,只不過是一種借著秀才進士的特權,逃役逃稅,他們不再向朝廷納稅服役,只向投靠的士紳交點租子,負擔就變輕的多。

  士紳庇護他們,白得一筆租,而投效的百姓減輕了負擔,唯獨朝廷虧了,流失了大量的稅收。

  這種亡國的做法,李超當然不能縱容。

  可現在朝廷對讀書人居然沒半點優待,這也是出乎他意料的。

  那個老丐家庭條件較差,年紀大身體差,幾乎是個殘廢。兒子卻出人意料的讀書成才,居然考中了秀才。可現在他兒子要進縣學讀書進修,卻交不起錢,老頭不得不去乞討要錢,供養秀才的兒子,甚至還不敢把他乞討的事情告訴兒子,生怕兒子知道后沒面子。

  這種偉大的父愛,確實讓人敬仰感動。

  李超把這個事情說了出來。

  楊師道也很驚訝,“想不到一個漁民之子,居然也能考中秀才,不簡單啊。”

  整個廣南道數州之地才考出來一百個秀才,而這個窮小子居然也能中,當然就很了不得了。

  楊師道出身弘農楊氏,關西頂級名門,甚至還是前朝皇族,他讀書當然要簡單的多,家里有的是資源。

  “我回頭就讓人送筆錢給他家。”

  李超卻搖頭,送錢并不是解決的辦法。

  朝廷科舉改制之后,以后會有越來越多的窮人子弟也能通過科舉出人頭地。不過,讀書的負擔也確實不輕,如今朝廷也只能免費普及初小義務教育,對高小甚至更高的中學,也是無法完全承擔免費教學的。

  “我的意思是,在高小和中學的辦學中,還是堅決收費教育,辦官學的同時,也鼓勵民間辦私學。而官府呢,也應當拿出些專門的資金,做為對優秀學生的獎學金,對一些成績不是特別優秀,但也還不錯而家庭條件又很困難的,則發給助學金。”

  全免費肯定是辦不起,但對部分學生獎勵資助還是可以的。

  楊師道想了想,這個倒不需要太多錢,“回頭我就擬個章程出來。”

  “楊公,對于秀才們,我認為應當要更加重視。考一個秀才不容易,這些人都算是讀書人中的精英了。我有一個打算,就是以后考中秀才的讀書人,都可以免費進入縣學秀才班進修,地方官府還要給予一些紙筆的補貼。此外呢,給予縣學里秀才們每月六斗米口糧。”

  免稅等特權口子不能開,但給點紙筆補貼,再一月給六斗米的口糧,李超倒認為還是地方上還是能負擔的起,也應當負擔的。

  讀書人,總要優待些。

  有了一月六斗米口糧,就算是貧困的秀才,也能安心的讀書。

  “趙王真是想的長遠啊,楊某倒是疏忽了這些。”楊師道也很贊同李超的這個優待士人的計劃。

  廣南總共才一百個秀才,一人一月六斗米,一人一年不過七石二,一百人也不過七百來石米,交州斗米五錢,七百石米,折錢不過三十來貫而已,不值一提。

  但一個優待讀書人的名頭,卻還是很響亮的,尤其是今年廣南科舉縣試成績如此慘淡的情況下。

  “再窮不能窮教育的,開啟民智,為國育才,也是官員們不可推辭的責任啊。”李超說道。

  “趙王說的對,不過一月六斗米是不是太少了點?”

  李超卻是搖頭。

  “我們要優待士人,但也不能太過。過猶不及,一月六斗米,差不多能夠一家三四口人的口糧了,這已經是很大的保障了。秀才也還可以一邊讀書,一邊做點事情嘛,比如到衙門里幫幫忙,或者到學校里兼個代課老師什么的。”李超一口氣拒絕了要給秀才過多優待的提議。

  補貼和口糧,都只是一個基本保障,卻不是要供養。

  “對了,這個秀才口糧也不應當是誰都能領,我們應當定個標準。比如說,每年都要對秀才們進行一次歲考,評出甲乙丙丁幾個等級,成績最差不及格的評為丁級,丁級則停發月糧。”

  加上這條,李超是防止以后獲得秀才的人越來越多,那朝廷負擔豈不越來越大,就跟明末時全國擁有五六十萬秀才,都發米,也吃不消。連明朝都是每縣只有二十個人才有資格拿這米的。

  李超定下這個考核,每年一考,考核通過,下年能拿米,考核成績太差,那下年就沒資格拿米了。這也算是給秀才們一些壓力,不是考中了秀才以后就能混六斗米的。百镀一下“爪机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夢想島中文    唐朝好地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