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六三章 榆溪之戰(上)

夢想島中文    寒門狀元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行軍打仗講究的是一鼓作氣,沈溪之前給官兵做了戰前演講,的確鼓舞了軍心士氣,可隨著低效率的老牛拉慢車,官兵又花費大量體力推拉車后,到后來號子聲稀稀落落,最后微不可聞。

  “大人,何時才能到榆溪河?”

  宋書騎在馬上,有氣無力地問沈溪。

  牛車隊伍的行進速度的確很慢,差不多是正午時分出發,沈溪粗略估算了一下時間,到河岸差不多要走一個半時辰,再加上路上整頓隊形的時間,估計要到申時末才可以抵達,也就是黃昏時分。

  “不遠了,就在前面,大家伙兒加把勁!”

  沈溪坐在牛車上,抬頭看著左方天空中懸著的太陽,雖然依然有些寒冷,但總的來說,天氣不錯。

  沈溪暗自嘀咕:“今天好像是休沐日,如果不出京的話,這時候我不是應該留在家里躺在上,靠著韻兒或者是黛兒那香噴噴的身子,悠閑地看書或者是小寐一會兒嗎?”

  越是危險關頭,人越容易去想那些簡單而美好的東西,而親情和愛情是沈溪最值得珍惜的記憶,哪怕功成名就,也不過是為換取平實的生活。

  沈溪突然發覺,其實自己是個非常容易滿足的人。

  可惜發現的地方不太對…

  “大人,前方發現韃靼人的斥候!”

  牛車隊伍緩緩前行,配屬給車隊的騎兵不斷偵查敵情,把第一手情報源源不斷送到沈溪手里。

  “再探!”

  沈溪對于韃靼人的斥候沒什么好的應對辦法。

  實際上,大明邊軍的夜不收已經算得上是精銳,但如果迎頭撞上韃靼人的斥候,相等兵力的情況下不是韃靼人斥候的對手,通常采用的做法是發現對方后遠遠遁開,由上官來決定下一步行動。

  走得慢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至少官兵們的恐懼心理逐漸消退,刀沒架在脖子上也就忘了害怕,那些京營兵又恢復了送炮時那種漫不經心的態度,有人開始抱怨:“他娘的怎么還沒到?”

  “準備放炮!”

  沈溪突然從牛車上站了起來,舉起手上的旗子。

  其他牛車上坐著歇了許久的炮手見到令旗舉起,匆忙爬起來裝炮,宋書向四周看了一圈,沒發現有何異常,不由策馬近前向沈溪問了一句:“大人,可是見到韃靼人了?”

  “第一炮…放!”

  沈溪沒有回答宋書的問題,這會兒他心里琢磨的是:再這么下去,士兵們都懈怠了,先放一輪炮振奮下士氣,順帶也能試試這牛車放上火炮的想法好不好使,別等到了戰場才發覺是紙上談兵。

  “轟轟轟!”

  炮聲不是很整齊,但大致保持一致,一輪炮放出去,把四周的騎兵嚇了一大跳,戰馬紛紛嘶鳴起來。

  “大人,您這是玩火啊…炸到自己人怎么辦?”宋書想到前面還有己方騎兵,擔心不已。

  沈溪沒好氣地道:“出發前我就告訴他們盡量往兩翼散開,要是這會兒還被炸著,純屬活該!”

  一輪火炮下去,官兵們的戰意又上來了,士氣大漲。

  “吼吼吼!”

  許久沒起來的號子聲,又跟著響起。

  太陽西斜,榆溪河北岸殺得血流成河。

  這是大明與韃靼這一年多來的戰事中,廝殺最為慘烈的一次。

  劉大夏所帶邊軍雖然比不上大明開國時間的百戰精兵,但劉大夏懂得用兵之道,在被韃靼人突然出現并實施包圍的情況下,能組織起嚴謹而有效的防御,并且趁著韃靼人立足未穩,順利突出重圍,在撤軍過程也能做到有條不紊,且戰且退,未見有何紕漏,足見其用兵之高明。

  但越接近榆林衛,官兵們越懈怠,戰意直線下降…許多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城池保護下,好好地喘一口氣,不再像現在這般隨時掙扎在死亡線上。就在這個時候,韃靼人展開了最猛烈的進攻。

  大明出擊邊軍面臨的局勢迅速惡化。

  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除了少數自己找死的逃兵,劉大夏所部一萬多兵馬,基本能做到步調一致,齊心迎戰。

  戰況極為慘烈,才半天時間劉大夏部已經出現大面積死傷。

  “大人,為何遲遲不見榆林衛援軍?”劉大夏身邊,已經沒多少可用之人,這一路撤退,折損不少將校。

  劉大夏在心中估算了一下,出征時的一萬三千多兵馬,這會兒能剩下千就已經很不錯了。

  “榆林衛也沒多少兵馬,畢竟鎮守長城關隘也很重要。”

  此時劉大夏依然保持謙謙君子的作風,幫保國公朱暉說話,但他心中早把這個窩囊廢的祖宗十八代都給罵遍了。

  “大人,騎兵已經查探過了,前面五里即是榆溪,但并未見到浮橋和舟楫的蹤影。”

  傳令兵把消息上報劉大夏,劉大夏頭一昏,差點兒一頭從馬上栽倒下來。沒有浮橋和舟楫,意味著所部兵馬要么沿著榆溪河往上游或者是下游走,尋找淺灘處渡河,要么只能困守岸邊背水一戰。

  劉大夏心中哀嘆:“可惜我不是韓信,對面也不是趙王軍。”

  韃靼人究竟來了多少騎兵,根本數不清,因為韃靼人南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劫掠,再加上韃靼內部分成不同的部落,由部落自行控制自己的軍隊,所以顯得非常雜亂,也不知道哪支兵馬是韃靼的主力,想要偷襲對方的王帳談何容易?

  硬碰硬的話,大明軍隊實在沒有勝算,只待己方精疲力盡,韃靼人重騎兵一個沖鋒,失敗便是注定的事情。

  如今的大明軍隊更適合守城,而非攻城略地,這也是長久以來據守邊關要隘導致的惡果。

  大明開國之初那些名臣良將,早已作古,如今只能靠那些世襲的軍戶來鎮守邊陲,但問題是既然干得好干得歹都一樣,那些端鐵飯碗的將領自然沒心思鉆研如何才能打好仗,兵書韜略一概不學,兵也不練,導致大明軍隊的戰斗力直線下降。

  韃靼騎兵如瘋了一樣地反復沖擊大明軍隊用和盾牌組成的防線,只要哪里出現缺口,就是數百騎向這個缺口發起突擊,大明軍隊這邊只能整體后撤,再次把防線扯平,留在陣地前方的是幾十上百的尸體。

  最初殺戮距離劉大夏有些遙遠,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劉大夏的中軍大旗也經常被韃靼騎兵襲擾。

  “韃靼人的戰斗力果真非同凡響。”到了這個地步,劉大夏也不得不長敵人的志氣和威風。

  隨著時間流逝,大明軍隊依然是一邊抵抗一邊有計劃地向榆溪撤退。

  大多數邊軍將士都知道身后就是榆溪,過了榆溪七里就能回到長城內。進入長城后再走八里,便是延綏鎮駐地榆林衛城,所以這會兒他們依然保持著足夠的斗志,不斷地揮舞手中的兵器。

  但是,等大軍撤到榆溪時,望著寬闊的河面,大多數人腿都軟了。

  不是說好了有援軍,還會有浮橋和舟楫方便我們過河嗎?

  就在此時,河對面有穿著大明邊軍裝束的騎兵往榆溪而來,但只是在很遠的地方看了幾眼,便策馬而去。

  榆溪河北岸的出征將士一邊罵娘,一邊把情況通知劉大夏:“大人,河上什么都沒有,也不見援軍,我們可能回不去榆林城了…”

  當劉大夏獲悉榆林城派出的騎兵連河岸都不敢靠得太近時,心涼了半截。如今前有追兵,后無退路,分明已經陷身絕境。

  老將劉寧奏請:“總督大人,屬下掩護您過河,大明可不能沒有您哪。”

  劉大夏搖頭苦笑:“將士血灑疆場,老夫豈有茍活之理!?”說到這里,劉大夏“唰”地一聲將佩劍拔出,準備親自與韃靼人交戰,“帥旗不倒,將士不散!”

  在戰場上,帥旗乃是三軍靈魂所系,只要帥旗立著,那就是說三軍沒有亂,就算暫時處于逆境,戰局也有逆轉的機會。

  “轟轟轟…”

  就在此時,不知何處傳來巨響。

  其他人看著地平線,有些莫名其妙,這大晴天的怎么打雷了?只有劉大夏聽過放炮的聲音,第一時間便猜想是否援軍到來了。

  但隨后夜不收傳來消息,河對面仍舊空空如也,并沒什么人前來架橋,倒是韃靼人的攻勢似乎沒之前猛烈了。

  韃靼人分明對這響聲有些忌憚!

  “以水為界,結方圓陣!”

  隨著劉大夏軍令發出,大明軍隊改變陣勢,劉大夏位于陣形中央,外圍層層布防,、弓箭在外,機動兵力在內,形成最密集的防御陣型。

  方圓陣乃孫臏所創陣法,其最大的好處,是能在防御中于局部始終形成兵力上的優勢,以犧牲機動的方式將陣中通道堵死,防止敵軍沖擊。

  此后韃靼人再往前沖陣,就算整體兵力上占據絕對優勢,但由于機動性和沖擊力受到限制,沒辦法做到盡快破陣。

  “殺敵報國!”

  韃靼騎兵不惜代價連續幾輪沖擊下來,大明軍隊這邊陣型終于開始有瓦解的跡象…

  就在此時,榆溪河對岸響起整齊的號子聲。

  只見一個模糊的身影,站得高高的,手上拿著什么東西在搖晃,他身下是一排看上去像是牛又像是烏龜的莫名生物…

  之所以不確定是牛,那是因為這些牛背后有殼,殼上長著“瘤子”,最奇怪的是,“瘤子”旁邊居然有人。

  “大人,是援軍,援軍終于來了!”

  劉大夏騎在馬上,沒怎么聽清楚傳令兵的通報,而他所在位置距離河岸尚有段距離,方圓陣把士兵聚攏得密密麻麻,回過身看的時候,根本就瞧不清楚河對岸究竟是個什么光景。

  “援軍?來了就好,可惜…始終太遲了。”劉大夏黯然傷神,若是早來一個時辰,把浮橋搭好,至少能有半數兵馬撤回榆溪南岸,可現在,就算援兵到了,自己率領的這支部隊也只能落得個全軍覆沒的結局。(

夢想島中文    寒門狀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