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〇六章 北鎮撫司

夢想島中文    寒門狀元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弘治十二年己未,禮部會試鬻題案,在歷史上算是樁懸案,事件的幾個當事人各執一詞,就算徐經最后承認曾收買程敏政家仆獲取考題,但也基本被認為是屈打成招所致。鳳\/凰\/更新快無彈窗請搜索f/h/x/s/c/o/m

  程敏政最終是以督查不嚴的罪名被勒令致仕,唐伯虎被發配小吏,恥不就任,徐經歸家閉門不出,八年后客死京師,家里經此一事,逐漸衰落,到其第四代后人徐弘祖(即徐霞客)時只能算是小康家庭。

  這是一樁無頭公案,想理清楚脈絡,先要從朝廷內部黨派的紛爭入手。

  歷史學家普遍認為程敏政是為同為禮部侍郎的傅瀚所設計,而導火索,就是有人趁著飲宴時,私下向華昹“舉報”,這個人就是唐寅的好友都穆。

  都穆乃吳縣相城人,七歲時便能詩文,及長,博覽群籍,但卻一直無法考取功名,在時任吏部右侍郎、暫時丁憂在家的吳寬家中擔任塾師。

  都穆三十八歲時,巡撫何公拜訪吳寬,看到都穆懸于吳家學塾的示范文章,大加贊賞,于是向提學推薦,這才過了院試一關。此后都穆與唐伯虎一同參加鄉試,同時考取舉人,以四十一歲之齡進京參加會試。

  都穆雖然與唐寅是知交,但暗地里卻嫉妒其才學,進京后通過丁憂結束回京擔任詹事府詹事的吳寬,認識了戶部給事中華昹。隨著京城鬻題風聲越演越烈,席間趁著酒意,都穆向嫉惡如仇的華昹告發,說唐伯虎和徐經從程敏政手里拿到題目,并且以此題目來問詢身邊好友,他自己可以出來作證。

  華昹得知后。馬上上奏朝廷,說得言之鑿鑿“…士子初場未入,而論語題已傳誦于外;二場未入。而表題又傳誦于外;三場未入,而策之第三四問又傳誦于外”。但無論怎么說,都是事后諸葛亮,沒誰提前真的獲悉考題,只有都穆站出來說是從唐伯虎和徐經那里看到了考題。

  至于事情的結果,就算始終查無實據,案子還是判了,唐伯虎、徐經仕途盡毀,程敏政出獄后身死。連上奏的華昹也被降職。

  但事件卻有一個得益人,就是舉報的都穆,他本不在錄取之列,但因他舉報有功,終榜上有名,最后竟官至禮部郎中。

  “是歲凡取前列者,皆褫名,都以名在后,反得雋。”

  本來這次鬻題案并不會牽扯到外人,可因沈溪的存在。本來兩份回答得宜的考卷,變成了三份。

  幸好程敏政壓根兒就不認識沈溪,他發出的感慨。僅僅是這三份考卷中應有唐、徐二人,卻沒有猜到第三人是沈溪,而沈溪也不像唐伯虎那樣身邊有損友,沒人跑去舉報沈溪,說他與鬻題有關。

  盡管外面的人因沈溪與唐伯虎斗畫,一舉成名,對他嫉妒有加,但這件案子的矛頭,暫時只指向程敏政、唐伯虎、徐經三人。

  人怕出名豬怕壯。當沈溪得知事由,心里不由長舒了一口氣。幸好這把火沒燒到他的身上。

  華昹于二月二十七上奏弘治皇帝,內閣對此非常重視。當天就將奏折呈遞到弘治皇帝手上,本來馬上就要放榜了,突然出現這么大的轉折,讓弘治皇帝始料不及。

  事關科舉取仕,弘治皇帝當即下令,讓禮部議處以聞,禮部議,要將程敏政所取之卷重新審閱,“…凡經程敏政看中者,重加翻閱,從公去取,以息物議,開榜日期,亦乞改移本月二十九日或三月初二日。”

  弘治皇帝親下詔書,己未科禮部會試放榜改在三月初二,給出幾天時間,讓大學士李東陽會同同考官,重新對卷宗進行審閱。

  而此時,事件的三個主要當事人,唐伯虎和徐經僅僅是被錦衣衛看管,并未下獄,而程敏政畢竟是禮部右侍郎,還是本次禮部會試的主考官之一,弘治皇帝對他也算禮遇,只是讓他暫時不管會試之事,先回家休息。

  事件仍舊在發酵中。

  沈溪知道,到三月初二正式放榜前,鬻題案只是起始階段,在沒有正式走上司法程序之前,所有人對此僅是持懷疑態度,沒人敢說誰誰一定跟這案子有關,但外間眾說紛紜,不自覺地將這樁案子往風口浪尖上推。而輿論壓力越大,朝廷越不敢輕易結案,必然要給天下士子一個交待。

  事件愈演愈烈時,沈溪卻只能窩在東升客棧,以前還有蘇通幫他打探到一下消息,如今連個能與他商議的人都沒有。

  偶爾玉娘過來,除了告之些市面上的傳聞,便是讓他放寬心…聽玉娘的意思,就算他中不了進士,將來也可以做官。

  不過玉娘的話聽起來以恭維居多,并無太多真誠。

  轉眼到了禮部會試放榜前一日,三月初一晚上,沈溪正在秉燭夜讀,樓下傳來一陣哄鬧聲,很快蔓延到了樓梯。

  玉娘先行出門搭話,沒過一會兒聽到江櫟唯的聲音傳來:“…沈公子可在里面?”

  玉娘道:“江大人深夜來訪所為何事?”

  “算不上深夜,只是有事帶沈公子回去問話。”說著門打開,江櫟唯帶著幾名錦衣衛進門來,面對沈溪露出個讓人看不懂的笑容,“沈公子,這次找你,是為禮部會試鬻題案。請多擔待一些!”

  沈溪心里有些詫異,眼看明天就要放榜了,而且輿論并未把鬻題案往他身上牽扯,江櫟唯這是來哪一出?

  江櫟唯顯然是奉命辦差,在公事公辦的原則下沒有任何情面可講,他一擺手,后面過來幾名兵士,卻沒人上前捆綁,顯然沈溪在這件案子上,并非犯人,他有舉人的功名在身,一般士卒不敢碰他。

  玉娘攔在門口,臉上帶著一抹冷笑:“江大人,您就這么將沈公子帶走,奴家如何跟劉侍郎交待?”

  江櫟唯笑了笑:“一碼歸一碼。本來是戶部的案子,現在卻有禮部插手,都是皇差。耽擱不得。其實本官也非常為難,我在這里向玉娘保證。只要上頭沒有確切的命令,絕不會為難沈公子分毫。”

  其實玉娘要的就是他這句承諾。

  一般來說,錦衣衛逮到人后,送往的地方是詔獄。在明朝,司法制度相當黑暗,下了獄,別說上官,就是獄官看你不順眼。先給你來上一頓私刑,根本就沒處叫屈。尤其是這次是與沈溪有些罅隙的江櫟唯過來拿人,玉娘擔心沈溪遭受皮肉之苦。

  “走。”

  江櫟唯再一揮手,沈溪被兵丁和錦衣衛簇擁著帶出客棧,此時入夜尚不久,客棧內有錦衣衛辦案,外面圍觀的人不少。

  江櫟唯說沈溪是“協助調查”,但卻準備了囚車,明朝對于士子并無太多優待,案犯不分嫌疑犯和證人。一律要以囚車押送。

  沈溪進到囚車里面,感覺非常窩火。

  眼看明天就要放榜了,臨到頭自己卻被下獄。那是否意味著自己不但榜上無名,而且還要與唐伯虎、徐經等人一樣,遭受一番酷刑?

  好在是夜晚,不然坐在囚車里遭人解送,算得上是非常丟人現眼之事。

  囚車還沒走到街口,就見蘇通帶著兩名小廝匆忙趕來,等看清楚囚車里站著的是沈溪時,蘇通便想上前搭話,卻被押送的錦衣衛隔開。

  沈溪犯了案子。還不是刑部來處置,而是直接動用了錦衣衛。這說明案子小不了。蘇通愣了一下,沒敢再上前找沈溪說話。

  沈溪對京城的街道不太熟悉。雖然人在囚籠里,但他可不想認慫,就算再顛簸他也站直了,囚車穿街過巷,接連走了七八條街道之后,才停了下來,沈溪瞟了一眼,卻是北鎮撫司衙門。

  在明朝,錦衣衛有南北鎮撫司,其中北鎮撫司負責的是皇帝欽命的案件,可以不通過司法部門,秘密進行逮捕、審訊、處決,這里面可是道鬼門關,死于北鎮撫司酷刑之下的人比比皆是,典型的進去容易出來難。

  而歷史上弘治十二年鬻題案,當事人一律下了詔獄,全都關押在北鎮撫司內,程敏政、唐伯虎和徐經慘遭酷刑,程敏政年老身體不支,出獄四天就死了,徐經則是連施酷刑之后,終于扛不住,屈打成招。唐伯虎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因為這次詔獄之行有了心理陰影,一輩子再未涉足官場。

  沈溪心想:“莫不是我也被牽扯其內?”

  沈溪剛下囚車,就有人過來給他蒙上眼睛,這次是北鎮撫司的錦衣衛親自押送,對沈溪沒了客棧時的客氣,一路不斷喝斥推攘。

  沈溪一路前行,雖目不能及,但卻在感受周圍環境,似乎經過的都是院子,并無天牢或地牢那種陰霾污濁之感。

  不過最后,沈溪感覺自己進到一處堂口,還未等他思索這是哪兒,蒙眼布已經被人取了下來。

  沈溪先判斷了一下自己所處位置,是在一個類似于衙門大堂的地方,應該是鎮撫司提審犯人的正堂。

  大堂上已經有不少人,除了錦衣衛外,還有兩名同樣身著士子服的讀書人,并無唐伯虎,其中一人沈溪認識,兩年前,此人回廣東省親時,他與蘇通、江櫟唯親自拜訪過,正是廣東名儒倫文敘。

  見到此人也在,沈溪稍微松了口氣,怎么說倫文敘也是歷史上弘治十二年殿試狀元,而且以倫文敘的聲名和學問,怎么也不會涉及鬻題案中,旁邊那一人,身材痩削精神萎頓,沈溪卻未曾見過。

  沈溪細細一想,既然明天就要放榜,那會試考卷的糊名肯定已經拆開了,考生與考卷都對上了號。

  莫不是審案之人要將三份回答得宜考卷的主人,都叫來問一問,看看是否有鬻題的情況發生?

  大堂中站著三個讀書人,過了兩年多沈溪身高躥了一大截,倫文敘已經不記得沈溪這個人了,三人顯然也沒心情在這種環境下打招呼。

  一直等了小半個時辰,仍舊不見人出來,倒是外面傳來“咣”的一聲,好似什么門關上了。

  因為沈溪這一路過來都蒙著眼,不知中間過了幾道門,門楣又如何,但聽這一聲,似乎門小不了。

  而后進入大堂的是江櫟唯,不過此時江櫟唯已經換上一身錦衣衛的官服,卻是五品的錦衣衛千戶。

  江櫟唯原來是南京大理寺左丞,正五品的官員,此后他一直跟在劉大夏身邊辦事,如今品序雖然沒升,但是從南京調到了京城,做了人見人怕的錦衣衛千戶,劉大夏對他的提拔力度也算是相當大了。

  ps:第四更送上!

本章依然為新盟主““致虛極守靜篤””大大加更!今天到現在已經有55人打賞、126張

夢想島中文    寒門狀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