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24章 金針獎(一)

夢想島中文    全民偶像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華語音樂三大獎各有特色,內地音樂興起后,華語音樂盛典是內地收視率最高的,主要是有央視力挺,又對國內各娛樂直播敞開了直播門檻。

  金曲獎是最有歷史,也最具影響力的,在亞太地區都有知名度,論起權威性,也是三大獎中最不受質疑的一個。

  而金針獎比較尷尬,這種尷尬和港島自身息息相關。

  港島尚是殖民地時,由于位置十分特殊,一度風光無限。

  但在回歸后,哪怕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遺留,港島在國內國外的重要性,都在毋庸置疑地逐漸降低。

  這種降低是方方面面的,牽一發而動全身。

  在音樂上,港島地位的下降,從粵語歌曲熱度這些年大幅下降,市場迅速萎靡就能窺出一二。

  金針獎在這種改變下,一度沉寂到于2010年后停辦了三年,去年剛復活,再復活時,內核上已有極大變化。

  很討巧,它的變化,沒有從權威性上著手,畢竟金曲獎的權威已深入人心不可超越,而是從專業這一角度入手。

  這專業,可不是說評獎的專業,而是頒獎典禮辦得專業。

  國內的三大獎,之前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注重頒獎,但不注重現場。

  三大獎辦了這么多年,給人留下驚艷印象,讓歌手或歌紅起來的,幾乎沒有,這就是現場的缺失。

  當一堆專業歌手呈現出KTV演唱一般無趣的表現時,相信所有人是過目就忘,關注程度也大受影響。

  相反的是,國外的格萊美等音樂大獎,較之頒獎,更注重現場,真正做到了把頒獎典禮當成一次全娛樂圈的盛會來對待。

  它們的頒獎舞臺,是明星們向大眾展示推銷自己,或是打歌、推新專的難的舞臺。

  而不僅僅是,哦。你拿這個獎,我拿這個獎,然后皆大歡喜或者愁眉苦臉地回家,之于后續。無非就是程式化的誰誰誰獲什么獎了的報道,轉瞬被人淡忘。

  格萊美等大獎卻不同,由于現場的專業和火爆,這些大獎典禮,每年都會出現熱度極高的現場演出。捧紅幾首熱門歌曲。

  哪怕是大獎過后許久,這些演出和熱門歌曲都還留有影響力,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地流傳著。

  而隨著這些現場的流傳,這些音樂大獎的收視率、影響力等等都呈現出良性循環的發展。

  反觀國內三大獎,從事實上而言,都在吃老本,辦的是人場,收視率基本只和到場嘉賓的整體大牌指數相關,而非現場。

  金針獎還一度吃死了,金曲獎如果不做改變。很多人都相信會是另一個金針獎。

  當然,今年的金曲獎,至少開場典禮被人盛贊,丁寧的《夢回唐朝》和大牌云集的《中國人》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于,近些年大有進步的華語音樂盛典,其實并不是因為頒獎典禮本身而發展起來的,實質上是內地歌壇的整體進步。

  在這樣的背景下,金針獎吸取了格萊美等大獎的長處,開啟了自己國內第一專業頒獎典禮的攻略路程。

  去年的金針獎,在做出改變后。迎來了廣泛好評,雖說尚未流傳出熱度極高的現場表演,也有頗多瑕疵,但一路勁歌熱舞嗨翻。到場觀眾認可度極高,確認現場專業化是條出路,今年的金針獎自然是更不遺余力。

  當然,金針獎今年壓力很大。

  一來,去年辦得不錯,今年當然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二來。丁寧金曲獎開幕演出的走紅,在他們看來,是一向古板的金曲獎似乎也嗅到了出路在何方,正在尋求改變。

  以前他們就始終被金曲獎壓一頭,現在金曲獎又來攪渾水了,他們想不感覺到壓力都難。

  在金針獎主辦方倍感壓力之際,許多觀眾則是對新金針獎倍感期待。

  華語歌壇今年可以說是熱鬧至極,市場一再擴大,許多歌手都創了銷售新高,新人扎堆涌現,老人如過江之鯽,金曲熱歌迭出,但遺憾的是,除了音樂選秀類節目,幾乎沒什么值得一看的現場。

  哪怕是音樂選秀類節目,十期節目辦下來,能有一兩期有爆點的現場就已經很不錯了。

  而音樂愛好者,對現場是有需求的。

  這一點,從音樂選秀類節目收視率居高不下就可以看出。

  單純的聽歌早已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除開演唱會,他們希望能更多地接觸到歌手或者自身偶像更為真實的一面,這就是現場。

  當越來越多的偶像,出現在電視臺節目上滿足他們的愿望時,他們的需求又不再僅僅是聽到偶像的歌聲,更希望偶像能為他們帶去用心的演繹,希望能聽到比錄音室版歌曲更精彩的音樂,這就是專業的現場。

  新金針獎打出的宣傳噱頭,就是最具有專業性和看點的頒獎典禮,鑒于上一屆金針獎的不錯表現,這一屆,自然是有更多人對他們付諸期待。

  于是,尚在走紅地毯環節,網上已是熱議紛紛。

  “今年的華語音樂盛典和金曲獎都是丁寧做揭幕表演的,金針獎該不會也是他吧?”

  “支持我寧做開幕表演,感覺這么多年,就他把這些頒獎典禮的現場玩出花了。”

  “千萬不要是丁寧,我已經看他看吐了,趕緊換其他的人來吧,要是丁寧就太沒期待了。”

  “無條件支持我寧,他在金曲獎上唱的《夢回唐朝》,我至今還時不時會點開來看,《中國人》更是熱血澎湃。”

  “說錯了吧,大兄弟,好像只有丁寧的現場值得期待啊。當然了,如果其他明星也能像丁寧那樣放得開就好了。”

  “上屆金針獎,很多明星都放得蠻開的,邵洪剛故意跑調,孫曦爆衣演出,都很精彩啊,希望今年會更好。”

  “我是來看笑話的,還向格萊美看齊。坐等一幫離開錄音棚就不會唱歌的所謂歌星獻丑,不是我說,西方歌手甩我們那些歌星五百條街。”

  “哪來的野狗,這么喜歡舔洋大人的腳。太平洋沒加蓋,歡迎你游過去。”

  而紅地毯上,丁寧也被主持司儀問及了現場演出的問題:“丁寧,今晚一定會給大家帶來精彩演出的,對吧?”

  丁寧笑了笑道:“演出肯定會有。精彩不精彩就要看大家的評價了,自吹自擂可不算。”

  主持司儀臧路平笑道:“如果是你的話,我相信一定會精彩的,你的現場實在是太強了,我經常會回顧你的一些現場視頻。就我個人觀感,你是新生代歌星中最具有現場表現力的一位。”

  “是嗎”,丁寧故作驚喜地側頭看向臧路平:“感謝你的夸獎,但我不敢說你是主持人中主持功力最強的一位,怕被其他主持人打,以后在節目上黑我。”

  “哈哈。”臧路平開懷一笑:“你還怕被人黑嗎。我感覺到了你現在這個層次,已經不太在意別人說什么了吧?”

  丁寧道:“很難說,畢竟我是唱歌的,不是修仙的。”

  “哈哈。”沒想到丁寧這么幽默,臧路平笑得前仰后合。

  好半會,他才止住笑道:“其實你是我們國內非常特殊的一位歌星,你不僅僅唱流行,民謠、搖滾等也都很拿手,而且都有杰作,這一點和大部分歌手不同。然后。我們國內的現狀是,民謠、搖滾式微,你對此有什么看法么?”

  沒等丁寧回答,臧路平又道:“你有沒有想法振興這兩個門類呢?當然了。最近國內的民謠和搖滾,在你的影響下,已經有所抬頭,你覺得你能不能再次將這兩個門類發揚光大。”

  丁寧頓了頓,道:“你這話說的,我都不敢接話。我其實沒你說的那么有影響力,也沒想過要去振興什么,只是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民謠和搖滾的式微,怎么說,主要還是因為國人對流行音樂的審美,是在一次次有明顯先后順序的傳播中形成的。”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國內的流行音樂發展過程,首先是一些具有音樂天賦和嗅覺的歌手,從國外吸收來一個新穎的音樂題材,在小眾圈里玩兒。然后玩著玩著,就有幾個天才玩出了花,玩出了本土特色,再有一個或幾個最天才的站出來,玩得神乎其神,玩得足夠對大眾產生了影響,接著就流行起來了。”

  “民謠是這樣,搖滾是這樣,R&p;b也是這樣,現在流行的電音也是這樣。所以,大家現在知道傅州大師、聞鶴洋大師,還有鄭維是多么厲害了吧,他們真的是以一己之力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人。”

  “夸你呢。”正在電視前和父親一起看直播的傅悅然杵了杵父親的肩膀道。

  “呵呵。”傅州微微一笑。

  紅毯現場,丁寧繼續道:“當然,一個門類的流行,不是個別人的功勞。我之前提到的幾人只是集大成者,而不能代表這個門類的全部,我們也不能忘記其他歌手為此做出的貢獻。”

  “回到國內流行音樂發展這個整體上來,當這些在西方已經共存了已經至少半個世紀的音樂門類,在開放后短短數十年間陸陸續續傳播過來時,他們很奇妙地沒有一擁而上,而是根據當時最流行的趨勢,出現了層次。于是,這個層次造就了大家現在的普遍審美。”

  “在國外,這些音樂由于是慢慢演變的,歷史悠久,所以大部分音樂門類基礎都很深厚,大家不會顧此失彼。而我們就是短時間內,被一波又一波浪潮沖擊的過程,喜歡上了這個,馬上就把另一個丟了。根源在于,從本質上來說,主要還是因為這些音樂體裁都不是土生土長的,他們是舶來品,缺乏根基。”

  “而且,在本土化的過程中,他們一度適應了我們的文化,后來又不適應了,于是漸漸被我們疏忽遺忘了。不適應的方式多種多樣,民謠的不適應,大體是因為過于簡單,操起一把吉他彈唱就是民謠,只要懂點音樂基礎,會彈吉他,就能創作。”

  “擱以前大家都沒接觸過這種音樂時,會覺得,哦,好純粹,很好聽,但現在大家都經歷了多元素流行音樂的洗禮,就不夠看了。”

  “所以,你為民謠帶來的改變,就是在其中運用了許多新的樂器,對嗎?”臧路平插話道。

  丁寧道:“為民謠融入更多的樂器,不是從我開始的,可以說自徐善老師那一輩起,民謠就已經走出了一把吉他的桎梏。像他們那輩民謠歌手,很多人都受到了俄式民謠的影響,俄羅斯的民族樂器運用的特別多。我指的元素,不只是樂器,而是整體的編曲層次。”

  “明白了,就像《貝加爾湖畔》和《生如夏花》一樣,里面的編曲元素很豐富,所以你的民謠才能紅起來。”臧路平做出恍然狀,道。

  丁寧點點頭,道:“對,這兩首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之于搖滾的式微,我覺得可能是當時國內搖滾圈的整體錯誤。他們對西方搖滾精神的領悟進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陷入了反體制的怪圈,被賦予了過多的政治因素,還被打上了地下和叛逆的標簽。”

  “任何音樂,不僅僅是音樂,任何文化門類,和政治牽涉過深,都會死得很快。興許許多搖滾歌手,覺得自己能和什么什么對著干,就是大無畏,但這就把這個音樂門類的后路堵死了。而且地下、叛逆兩個標簽,在國內市場很小。”

  “一來,國內家長的普遍教育方式就是約束,要講規矩,你要玩什么地下、叛逆,鐵定是要挨巴掌的。”丁寧這話一說,周圍是笑聲一片。

  丁寧跟著會心一笑,繼續道:“二來,國內的社會群體構成和國外不同,他們是混合型的社會。而我們雖然有56個民族,但我們都是黃種人,接受的教育整體上都是傳承了數千年的傳統教育,沒有地下文化的土壤。”

  “可以說,搖滾就像曾經的某個社會群體‘憤青’,一度很火的一個群體概念,是吧。但現在,憤青很在?已經瓦解了。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化,社會的變革,以及三觀的改變,憤青這個群體從整體性上消失了,搖滾也類似。”

  “當本該本土化的音樂門類,在本土化的過程中脫離了本土,還一味地去觸碰某些紅線,自然也就死翹翹了。興許有人會說,至少他們的音樂,影響了一代人的思想,讓一代人覺醒站起來了。”

  “很抱歉,我不覺得,聞鶴洋老師也不覺得。當時的社會環境,注定了一代人的思想會站起來,搖滾不是催化劑,不是催生思想浪潮的起因。相反,他們被當時的思想浪潮綁架了,正因為當時有那樣的思想浪潮,才會有那樣的搖滾。縱觀現今的流行音樂,也是一樣。”

  “當然,當時的搖滾確實影響了一些人。可同樣的,我相信我的搖滾也能影響一些人。而這樣的影響,并不能帶動社會的整體變革。搖滾連國內的文化根基都影響不了,衰敗成這樣,更別談社會根基了。”

  “你要說影響了一批人的思想,那是正確的,但涉及到社會層面,很抱歉,至少國內沒這么偉大的音樂。沒有一首歌是《我有一個夢想》,何況當時的搖滾,主流是諷刺抱怨,而不是呼吁,你覺得他們在抗爭,他們其實更多的只是在發牢騷,所起到的作用,和呼吁是截然不同的。”

  “你從那些搖滾中得到的是怨氣,而不是勇氣,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夢想島中文    全民偶像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