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70章 正本下落

夢想島中文    撿漏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因為擔心楚譽宏的身體會出現反復,楚辰薰并沒有跟隨于飛前往京都。

  齊志的航班比于飛稍晚了一些,所以當于飛到達的時候,前來接機的馬尚都卻沒能第一時間見到那本《永樂大典》,不由有些遺憾。

  兩人在機場等了十多分鐘,齊志才從飛機上下來。

  他的手中抱著的就是那本被于飛說成疑似《永樂大典》的薄書冊。

  當然,外面小心的加了一個包裝盒。

  于飛接過來就想打開給馬尚都看,卻被馬尚都阻止了。“在這里打開太不尊重了,而且天氣也會對它的保存產生不良的影響,還是回去之后再打開吧。”

  此時,對于圣彼得堡大學捐獻的十一冊《永樂大典》副本的討論已經進入尾聲,現在更多的是在討論《永樂大典》副本的尋找,甚至有人提出了要尋找的《永樂大典》正本!

  當馬尚都等人走進會場的時候,頓時引起了一陣轟動,很顯然馬尚都已經把于飛發現一冊《永樂大典》的消息發布出去了。

  于飛心中不由腹誹:這東西要是真的也就算了,要是不對的話,那自己這個人可就丟大了!一個囑咐不到就出了這檔子事。

  他卻不知道馬尚都這是有意發布出去的。他覺得以于飛對古玩的研究和發現對古玩收藏、考古甚至歷史研究的貢獻都非常大。他這樣一個人應該被世人所知道,所尊重。應當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待遇。所以這才有意借著這個機會將于飛推向臺前。

  “你小子呀,幾天不見就給我弄出什么幺蛾子,要是這東西不對。我看你怎么收場。”董德昌走過來小聲說道。

  于飛苦著臉說道:“董叔,這不怪我好不好?我本來就想把書拿給您和馬哥看一看,誰想到他搞出了這么大的陣仗呀?”

  “行了,別抱怨了。趕緊把東西拿到主席臺吧。”董德昌說道。

  為了鑒定于飛的這本書,大會還特意中斷,并公推了幾名書畫鑒定專家和《永樂大典》研究的學者共同進行鑒定。

  雖然書冊的書衣已經脫落了,但是書頁上的信息非常多。所以鑒定工作一點都不復雜,很快幾位專家便一致認定,這本書確實就是《永樂大典》副本之一!

  一時間。與會者全部起立鼓掌,對于飛表示贊賞和感謝。

  這讓于飛不由有些局促。

  這時,一位六十歲左右的老者走到于飛的面前。

  “小伙子,年輕有為呀。我要代表我的老師感謝你呀。”老人伸出手說道。

  于飛一陣迷惑。心說你是誰呀,你的老師又是哪一位呀?

  看出于飛的疑惑,馬尚都連忙上前一步介紹。

  老人名叫欒明貴,是《永樂大典》的研究專家。而他的老師則是大大有名的錢書鐘!

  據欒明貴回憶,1972年的時候,錢書鐘在“干校”的工棚中給予了他一個研究生命題,那就是花十年的時間研究和整理《永樂大典》!在錢書鐘夫妻的指導下,欒明貴花了整整二十五年的時間。才最終研究出版了《永樂大典索引》一書。再此過程中,欒明貴甚至辭去了自己的工作。

  這讓于飛非常佩服。他自己沉不下心來做學問。對于這些做學問的老一輩學者都非常尊重。

  “欒老您可千萬別這么說,您這可是要折煞我的呀。”于飛連忙說道:“您和錢丈夫都是我敬佩的人,要說感謝也應該我感謝您呀。”

  圣彼得堡大學捐獻之所以捐獻這11本《永樂大典》,從根本上是因為中俄兩國關系的升溫。

  在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等獨聯體需要尋求中國的支持。而這種善意也最終體現在經濟、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

  而今天重點要討論的便是我《永樂大典》正本的下落問題。

  一直以來對于《永樂大典》正本的下落存在以下五個推測:

  一是認為毀于清代的乾清宮大火。但這種觀點是有問題的,因為從歷史記載來看,《永樂大典》從明代隆慶之后便消失了。因此清代是否還有《永樂大典》的正本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當然,除非是明清兩代的皇帝、臣工都對此事秘而不宣。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種可能是是毀于明亡之際。當初明朝滅亡,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之上,闖王進北京,打死掠奪財寶。對于這些破書卷,闖王肯定是看不上眼的,所以很有可能毀于明朝滅亡之時。對于這種可能的反駁和前一條想同。為什么隆慶皇帝之后就看不到正本下落的記載呢?

  第三種可能是毀于明代萬歷火災,這種觀點大體可以和第一、二相同或類似,古代的建筑的大多是木質結構的,發生火災是非常容易的事,如果火災發生了,想要撲滅也是非常難的。那一萬多冊的《永樂大典》正本就有可能在火災中付之一炬了。

  對于毀壞一說于飛不置可否,也沒有參與討論。如果正本已經毀了,那么去爭論是怎么毀掉的還有意義嗎?

  第四種可能是藏在故宮的皇史宬夾墻中。皇史宬是古代藏書的地方。所以也確實有這個可能。但是問題就又來了,如果是真的話,那到底是誰要把《永樂大典》藏在皇史宬的宮殿之中呢?他的動機到底是什么?好玩?還是躲避戰亂?都不得而知。

  第五種可能,也就是欒明貴所主張的那樣,《永樂大典》藏身于嘉靖皇帝的陵寢——即十三陵的定陵之中。其原因有很多。

  第一是因為嘉慶皇帝非常喜歡《永樂大典》。明代喜歡《永樂大典》的皇帝有兩個,一個是明孝宗,一個是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

  相比較而已,嘉靖皇帝的喜愛程度更深一些。因為他已經做到了“幾案間每有一二帙在焉”的程度。在嘉靖三十六年宮中大火中,他一夜下三四道命令搶救《大典》;之后他又決定“重錄一部”。

  既然嘉靖皇帝對《永樂大典》如此的鐘愛,那他有沒有可能讓它給自己殉葬呢?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畢竟古代皇帝對于自己的身后事都是非常看重的,自己生前有的,死后也一定要有。

  特別是嘉靖皇帝,生前就去看了好幾次自己的陵寢。他對自己的陵寢這么關心,會不會是為儲藏《永樂大典》做準備呢?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可以推測,當他下令重錄《永樂大典》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決定要把正本帶進自己的墳墓了。

  第二個原因是時間點問題。重錄工作從嘉靖四十一年開始,甚至嘉靖皇帝掛了,重錄工作還在繼續。

  嘉靖帝于1566年12月駕崩,1567年3月葬入永陵。也就是說,嘉靖帝死亡距下葬,有三個月時間。而到了4月15日,繼位的隆慶帝才賞賜《永樂大典》重錄人員。重錄究竟完成在何時呢,史無明載。

  這其中有一個時間差,嘉靖皇帝晚下葬的原因是不是就等著《永樂大典》的副本復錄完畢,再把正本一起下葬呢?

  在這五種推測的可能中。前三種作為損毀說已經無從考證。

  第四種考證起來也不會很麻煩,故宮博物院曾經對故宮皇史宬的占地面積和實際使用面積進行了測量,雖然發現了幾個密室存在,但卻并沒有發現《永樂大典》正本。

  讓更多人贊同的則是殉葬說。畢竟其中確實存在不少巧合和疑點。

  不過,對于第五種推測的驗證就要麻煩很多了。因為到現在為止定陵都是封閉的狀態,沒有發掘的。

  從世界上對于古代遺跡發掘的原則性來看,只要不是搶救性的發掘或者必要,是不能對古代遺跡進行挖掘的。

  也有人想到其他的探測方法,比如朱砂探查法。《永樂大典》使用紅黑兩種顏色的筆,其中紅筆用的就是朱砂,而朱砂具有放射性。能不能據此探查朱砂的存在來判定《永樂大典》正本是否存在于定陵之中。但是實際情況是《大典》中使用的朱砂量根本就不足以探查。所以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聽了這件事,于飛突然又了一個想法。(

夢想島中文    撿漏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