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十八章 北伐之計(1)

夢想島中文    三國風云之猛將傳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話說,薛冰剛剛從南中回來,又新娶了二房,本應在家中好好歇息些日,陪陪家人,只是他不過與祝融恩愛了不到兩天,就被劉備給招到了王府當中,一同商議北伐之事。

  王府內廳,在座的人并不多,皆是劉備的心腹,如諸葛亮、龐統這兩大軍師,張飛、趙云、薛冰三名大將。另外法正、許靖也在座。可以說,劉備政權的幾位核心人物,今日全都到場。

  劉備左右望了望,見該來的都來了,便道:“今日招眾位前來,原因無他,正是為了孤平生大志。”

  說道此,劉備頓了一下,長吸了一口氣,這才大聲道:“孤生平所愿,便是光復漢室。然曹操當權,漢室將傾,孤幾十年來,無一日不念著北伐曹操。今孤有兩州之兵,又得諸公相助,可謂是兵強馬壯;軍器糧草,無不豐足,現孤欲揮師北上,以復漢室,遂請諸公來,共相商議。但有何策,還請諸公講來。”

  言罷,坐于上首,環視眾人。只見廳中眾人,皆垂首思考,便只有張飛立刻嚷道:“還需議些什么?但叫俺老張提一支兵,直奔長安,再請二哥兵出襄陽,到時定將曹操老賊的人頭送于哥哥帳前。”

  劉備揮了揮手道:“翼德休要吵嚷。北伐大事,豈同兒戲?若事先不好好計議一番,恐嚇功虧一簣。”揮手讓張飛坐下,轉頭又對諸葛亮道:“軍師早年曾言,當兵分兩路。一路出益州,一路出荊州,再聯合東吳,共舉大事,以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顧,如此大事可成。今北伐在即,想來軍師心中早有腹案,不若先說出來與眾人知,也可早作準備。”

  諸葛亮聞言,點了點頭。然后這才對眾人道:“我先年曾與王上提議,兵分兩路,一出益州,一出荊州,而后再請東吳出兵揚州,以使曹操三面受敵,首尾不能兼顧,如此,大事可成,現下時機已到,我欲請王上親引大軍。兵出斜谷,直取長安。再加上二將軍與東吳之兵,可湊齊三路大軍。三路并進。當可以成全功。”

  劉備道:“且請軍師詳細說來。”

  諸葛亮道:“以我之意,王上引大軍出斜谷,而后可盡取咸陽以西之地。”只聽諸葛亮說道此處時,身旁龐統突然道:“孔明此計不可。”

  劉備聞言一愣,轉望龐統問道:“有何不可之處?”

  龐統皺了皺眉答道:“回王上,孔明乃是欲先取咸陽以西雍涼之境,乃是先穩后方,而后才集大軍一舉而破長安。如此這般。雖穩,卻有許多后患。”

  劉備遂求教之,請龐統細言。只聽龐統道:“孔明此舉,乃是以另外兩路大軍拖駐安。然曠日持久,若曹操使一大將引兵馬出長安與我軍對峙。則大軍首尾不能相顧,則西北之地不能奪,長安又不能攻也。”

  眾人聞龐統言,皆暗自點頭。畢竟龐統這般擔心,并不是沒有道理。薛冰更暗道:“我記得演義中,諸葛亮便是引兵于西北時,司馬懿引兵至,結果街亭一丟,首尾受敵,不得以而退兵。”

  劉備也不得不點頭應是。而后請教道:“然以士元之見,當以何法北伐?”

  只聽龐統道:“以我之見,依舊請王上引大軍而行,再擇一上將,引精兵走子午谷,直奔長安,若長安取下,曹兵不能過,則王上大軍自可隨意掃蕩西北之地。”

  話音未落,只聽諸葛亮又皺眉道:“士元此計不可行。”

  底下文武見這兩大軍師互相拆臺,也不好插口,只得坐在下面,靜觀兩大軍師在戰略上面的爭議。

  這回也不用劉備去問,只聽諸葛亮繼續道:“且不說那子午谷小路險峻無比,非數日可過之路。若于路上拖得久了,被長安細作探知,又沒了奇襲之效。單說長安大城,兵少,不能奪也。便奪了長安,其望東有潼關與青泥口兩條路。若被曹操得知失了長安,必舉傾國之兵來攻。兵少,又不能守。還容易被其趁勢襲了我軍后陣,若兵眾,則失了奇襲之效,而且子午谷小路險峻,若有曹將據住谷口,則大軍盡被拖于此處。”

  這一番論述,卻讓龐統不知如何作答。其實這些問題他不是沒想到。只是他一想到奪下長安地可能性以及種種好處,便忍不住說了出來。

  他二人在上爭論,劉備也不知當聽何人的話才好。畢竟諸葛亮與龐統二人雖然爭論的比較兇,但是二人說的有理有據,皆有好處弊端,這就要看他如何決擇了。

  見兩大軍師依舊爭議著,劉備只好向法正望去,請其出個辦法,先將兩大軍師安撫下來再說。只見那法正正在低頭沉思,只得輕聲咳嗽了一下,而后道:“不知孝直有何看法?可否說出來共同商議?”

  法正聞劉備喚他,這才抬起頭來,見諸葛亮與龐統也停了口,向他望來,知眾人都在等他自己發言。當下便道:“臣觀二位軍師是才爭論之處,乃是因為我軍若兵出斜谷,則極易陷入兩面受敵之境。因此龐統軍師提議先奪長安,堵住曹兵西進之路,而后再占西北之地。而諸葛亮師則提議先奪西北之地,掃蕩后方,然后再舉全軍之力,一舉而下長安。不論哪一條建議,都是要奪西北之境。”

  說到此處,見諸葛亮與龐統皆點了點頭,表示同意自己所說之言。畢竟他說的都沒有錯,無論是哪種戰略。雍涼二州都是必須要盡快平定的。否則東進之時,尚有曹兵在自己后方屯扎,不提生性穩健地諸葛亮,便是那喜歡冒險的龐統都不能接受這種情況的發生,因此,無論是哪種戰略。在正式與曹操發生決戰之前,西北之地都要盡快的納入漢中王的掌握之中。

  而且,西北之地出戰馬,可培養精銳騎兵。對于將在中原與曹操一決雌雄的劉務來說,這支力量將是日后不可缺少的戰力。若能盡早收到手中,早日建立一支擅長在中原地區進行作戰的部隊。這對于日后與曹操的戰爭中絕對是有諸多的好處地。

  只見法正繼續道:“既然如此,何不兵出祁山大道,稱取隴古,而后徐圖長安呢?”法正將自己的想法提了出來,而后仔細觀察兩大軍師的表情變化。

  先取隴古,而后徐圖長安。劉備聽了此計,心里盤算了一陣,然后覺得此法卻是最為穩妥,甚至比諸葛亮那兵出斜谷之策還要穩妥。他只道諸葛亮與龐統定會贊同法正之策。是以欲開口贊同。

  哪知還未開口,只聽諸葛亮與龐統齊齊道:“不可,此法不可行!”

  眾人皆一民愣。劉備更是急問道:“軍師以為,此法有何不妥?”

  只見那諸葛亮與龐統互相對視了一眼,最后諸葛亮向龐統微微一笑,而后以眼神示意了下,便聽得龐統道:“此法穩則穩矣,然耗時許久,怕是等我軍打到長安城下之時,那曹操早就調拔了大部兵馬駐守長安。若拖上些時日。我軍糧草不濟,只能退兵,而且隴古之地,盡還曹操之手。”

  說到此處,只聽張飛突然道:“既然打不下長安,便退兵修養。待日后再攻便可,如何又會失了隴古之地?”

  諸葛亮笑道:“翼德不知,長安到隴古之地,一馬平川,無甚險要。我軍又以步兵居多,不擅平原作戰。到時無險可依,則曹兵無可阻擋也。而且曹兵眾于我軍,若硬欺我軍兵少,則更無抵擋之法,只得退回川中。依山川之險而拒敵。”

  眾人聽了,立刻便明白了過來。若真依此法北伐。怕是怎么伐都打不下長安。薛冰更是想到演義中諸葛亮雖然六出祁山,而且也打下不少地方,但是每次兵敗,都將這些地方盡數還給了曹魏,便是因為這個原因。

  而演義中諸葛亮地北伐,說是要討伐曹魏,還不如說是為了自保來得恰當許多。那時的蜀國北伐大軍只有益州一路,荊州早已不在蜀國手中。而且吳國又是一墻頭草,兩國面合心不合。諸葛亮出兵根本就不能指望他們,因此到了后期,只能選擇兵出祁山這一條路,而且目的地不再是奪取長安,真正地目的,根本就是消耗曹魏的國力,讓曹魏在一段時間內沒有西進地余力。

  不過這方法屬于先傷已,再傷人。畢竟以一州之地,對抗曹魏數州,諸葛亮每次北伐都必須傾盡全部的財力、物力、軍力,才能傷到魏國的經濟,因此諸葛亮六次北伐之后,實際上已經將蜀國地國力消耗的差不多了。

  而姜維在后期地九伐中原,根本就沒有看明白自己老師的戰略目的,而僅僅是盲目地出兵攻打罷了,結果反而加劇了蜀漢的滅亡。

  但是現在呢?荊州未失,連襄陽也在漢中王手中。川內國力強盛,南方剛剛平定,起碼數年內不會再反。可以說,劉備地勢力到此時已經達到了一個顛峰,再發展下去,也只是穩固根基罷了,不會再有大地提高。

  而與吳的關系也不似歷史里那般緊張。相反,通過數次合作,兩方的同盟反倒更加穩固了些。兼且周瑜未死,東吳最具才華的統師尚存,這么一來,只要東吳愿意出兵,定可將曹操的東線攪地一塌糊涂。

  想到這里,薛冰突然在腦里形成了一個絕對夠龐大,疆域夠廣闊,實行起來夠復雜的戰略計劃。當下想也不想,立刻出聲道:“末將有一提議,欲請諸公評斷。”

夢想島中文    三國風云之猛將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